早在人人網被賣之前,上面就已經沒有“人”了


早在人人網被賣之前,上面就已經沒有“人”了


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的褪去,互聯網的下半場,更多的是拼服務、拼生態。用戶們更在乎你能不能為他創造價值,能不能為他提升體驗和效率。

2005年,清華大學和天津大學幾個大學生,模仿Facebook創辦了一個名叫“校內網”的網站。沒多久,因為融資失敗被賣給了千橡互動集團的陳一舟,在2009年正式更名為“人人網”,當時的註冊用戶超過7000萬,幾年後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過70億美金,是中國市值第三大的互聯網公司。

人人網其中一個大學生創始人的名字叫王興,眾多周知,後來他創立了美團,目前已經登錄港交所,被業內稱為TMD三小巨頭之一。

而陳一舟和他的人人網則顯得異常落寞。11月14日,曾經的社交網絡鼻祖以2000萬美元現金的價格出售給北京多牛互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陳一舟表示,很高興能為人人找到一個家。不過這話始終聽著有幾分酸楚。

回望十幾年前,簽下合約那天,天氣疏朗,萬里無雲,誰也沒想到這兩人從此命運殊途。

大家說,2018年是告別的一年,代表屬於80末90初一群人青春時代的落幕。就像《神鵰俠侶》的結尾,只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

01 改名“人人網”,輝煌過後迅速寂寥

人人網,是一個基於“六度人脈關係蒞臨”建立的社交網站,所有陌生人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建立關係。


早在人人網被賣之前,上面就已經沒有“人”了

在這裡,你在課間的驚鴻一瞥不會淪為遺憾地擦身而過。在這裡,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肆意地表達著愛意,太年輕快樂和傷心都像在演戲。在這裡,記錄著你最青蔥懵懂的時光,人生最瘦的時刻,最土的模樣,期待著有人來訪問自己的主頁,也想看看最在乎的那個人都更新了什麼……

有人感嘆說,當年玩人人網的基本就是目前社會的消費主力群體,如果堅持到現在,這群優質用戶群體發揮的作用估計難以想象。但商業就是這麼殘酷,走錯一步就會被市場淘汰。

互聯網日新月薪,人人網和陳一舟的這十二年糾葛,起起落落,最終還是落了下去,徹底分手告別。

有網友說,大一的時候,一個40多歲的人被社團請來講座,結果發現他的內容好像無法引起大部分學生的共鳴,然後火上心頭,氣急敗壞地說:“你們去人人網查查我的名字,看看我都做過些什麼!”

那已經是2012年冬天的事,當時很多人都開始用微博,很少有用人人了。

02 轉型失敗,無力迴天後決定轉賣

2011年人人網在紐交所上市後,輝煌並沒有持續多久。上市即是巔峰,而後開始走向衰落。與上市前2010年相比,公司運營虧損3020萬美元,第二天擴大至9170萬美元。而此時,知乎、豆瓣、微博等平臺地迅速崛起,更是雪上加霜,奪走了人人網大片領土。

而陳一舟大概是太想將人人網變現,對其進行了改版,尋求轉型。

認識陳一舟的人,大多數人對他的評價是“聰明”。同鄉周鴻禕也曾經說:“湖北第一聰明的當屬陳一舟,雷軍第二,我第三。”

有時候太聰明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在做事情的早期就看清了所有的利害關係,和其他互聯網產品的深耕相比,陳一舟更注重投資回報率。“只要有證據證明這個東西值錢,我一定會賭!”


早在人人網被賣之前,上面就已經沒有“人”了

可能是這個觀念,導致陳一舟開始向投機主義冒進。哪裡有風口,就往哪裡跑。先後做了遊戲、團購、互聯網金融、直播等,但沒一個成功。

先是利用人人網的大量用戶做遊戲瘋狂變現,最開始成效顯著,2012年下半年時,人人遊戲曾經在IOS遊戲榜單的前十位中佔據九位,此時人人遊戲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人人廣告的收入,估值高達數百億元,但最後因為刷榜被蘋果全線產品下架。

2014年,陳一舟試圖趕上當時互聯網金融的熱潮,宣佈將用於團購、在線視頻和遊戲發展等業務的資源轉移到如互聯網金融這類新興領域,而這直接導致人人網社交業務流失嚴重,人人網開始消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據人人網的財報顯示,在轉型互聯網金融業務後,2015年人人網淨虧損為2.201億美元,2016年淨虧損為1.854億美元。

經過連續兩年的虧損後,陳一舟病急亂投醫,2016年,又趁著直播的熱度,啟動了“人人直播”,並在首頁推送熱門直播,此舉可以說是徹底激怒了最後的老用戶。雖然給公司帶來了短暫收益,然而隨著直播風口的過去,人人直播也陷入了沉寂。

反倒是因為人人網因為各種分散的業務,導致公共主頁爆發,廣告增多,導致用戶大量流失,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興起的微博和朋友圈上,等用戶們有了新的記錄生活的平臺,也就代表和人人網徹底告別了。

就這樣,人人網終於成為了一個鮮少打開的APP,就像小時候喜愛的玩具,隨著年齡的增長再也沒有興趣。只是在收拾房間的時候,偶然發現,拿起來擦擦灰塵,緬懷過往記憶的一個物品。

早在2016年的時候,人人網就已經沒有“人”了,登錄上去,整個世界都是安靜的。除了那些大眼睛尖下巴的美女主播外,曾經那些每天互踩道晚安的人,頭像再也沒有亮起過。


早在人人網被賣之前,上面就已經沒有“人”了

在人人網被賣出的3個月前,陳一舟曾發表了一篇名為《人人網的明天,由你定!》帖子。內容回憶了人人網的發展歷史,並透露對人人網未來的一些想法,想和老用戶們進行交流,但最終應者寥寥。

大概也是這件事,讓陳一舟意識到,曾經的用戶們,連最後一絲情懷都不剩下了。於是人人網的明天,不再由你我決定,而是由多牛決定。

有意思的是,陳一舟的千橡集團曾收購過多牛,後來又獨立出去。曾經“我收你”,變成了“你收我”,生活總是比戲劇精彩。

03 人人網被賣,給互聯網創業的幾點教訓

人人網的失敗,有時代原因,也有內部原因。

有曾在人人網的實習生說,陳一舟和其他領導開會時,最愛問的問題是:“1、把人人的用戶導給你,能做到多少用戶?”“2、半年之內能盈利嗎?”

或許從一開始,陳一舟想要做的就不是一款社交產品,他在採訪中也曾說:“社交網絡流量雖然巨大,但賣遊戲和廣告賺的錢很少。”

這不是陳一舟第一次想要賣掉人人網。2015年到2016年間,他曾兩次提出低價私有化人人網的方案,但都遭到了投資者的反對。

用陳一舟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已經不再適合做年青人的社交產品了。人人網,我最近用的少多了,雖然直到一兩年前我還幾乎每天登陸。”


早在人人網被賣之前,上面就已經沒有“人”了

1、增強用戶黏性,內容是王道

人人網最初的人際關係是基於同學關係,當初加好友只是依據同學關係,而不是依據興趣,而這些都只是弱關係。縱觀如今的豆瓣、知乎,用戶都是依據興趣而自發聚集,但你看看你微信同學群,他們每天發的那些東西,你真的感興趣嗎?這就必將導致在一段時間過後,用戶的自發出走。

而且人人網上沒有優質內容,大多都是一些生活流水賬+照片+分享轉發。當初身處校園的用戶們,一旦進入社會,大多時間都會分給工作,而對這些內容的興趣也會大大減少,這造成人人網沒有好的內容去留住老用戶。

有網友曾總結過人人網的內容:“人人八大俗,生活常識化妝技,十二星座小秘密。不看後悔成功錄,論文大全雅思題。戀愛金句傳送門,男默女淚蛋疼文。 讀到哪句心痛了?不頂不是中國人。”

早在人人網被賣之前,上面就已經沒有“人”了

人人網沒有成為Facebook,倒把自己搞成了QQ空間,可以說是最大的敗筆。

加之各種設置不合理,比如限制個人加好友數量;聊天、留言、私信功能混亂等等,導致用戶體驗不佳,還有後期大量廣告的刷屏,都將人人網最重要的社交屬性大大削弱了。

2、專注拳頭產品,提升用戶體驗

陳一舟從一開始就不滿足於人人網的社交屬性,他是想構建一個以人人網為中心的生態圈,不過缺乏做好產品的耐心。雖然每次人人網都涉足了風口產業,但都沒有給公司帶來顯著的效益。

畢竟一個人在大學的時光只有4年,那麼畢業以後呢?結婚以後呢?這些陳一舟通通都想到了。

為了解決社會化導購問題,他做了人人逛街。為了解決大學生畢業後求職問題,他做了人人校招。為了解決職場社交問題,他做了經緯網。為了解決婚慶問題,還做了皆喜網。甚至還做了移動聲音+圖片社區的啵啵,還有類似美圖秀秀的圖片美化社區“美美”,以及短視頻拍攝社區“光影DV”,感覺再做下去,陳一舟估計得做個“殯葬社區”了,一站式服務到底。而這些東西,每一個都是燒錢的主。

雖然現在的BAT也確實積極佈局了互聯網各個領域,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們不可撼動的業務上的。比如阿里的電商,百度的搜索,騰訊的社交。而人人網自己的拳頭產品沒做紮實,就開始忙著張羅其他,最後一個都沒成功,也是意料之中。

在過去的採訪資料中,陳一舟曾說給自己的創業經驗,那就是“出兵快,收兵快。當敵人太過強大時,為了避免損失,你得快速收兵。”

在創業初期,這樣的戰略可能是正確的,可是在守業的過程中,應該深耕產品,打造競爭壁壘,而不是一味搞投機,賺快錢,可以說人人網有一大半的原因都是自己給作死的。

3、管理得當,防止後院起火

為了應對業績下滑,陳一舟開始對內進行人事整改。將原本的人人網劃分為了兩個部分,從表面上看,這兩個人的分工很明確,但是這種團隊結構直接導致了人人網的分裂,內部矛盾叢生。

首先是陳一舟炮轟許朝軍的妻子楊慕涵,認為楊慕涵在負責人人網校園渠道的時候,為許朝軍的產品做了推廣。這一事件的背後原因是,新任的市場副總裁胡琛與楊慕涵的工作產生重疊,市場與渠道的衝突一直不斷。

然後接著又發生了高級副總裁杜悅發郵件炮轟陳一舟為人的事件,這件事據說給陳一舟造成了極大地情緒波動,一向不把公司事情帶回家的他還將此事告訴了家人,因為“太心煩了”。

到了2015年上述高管已經全部離開了人人網。之後,人人高管包括CMO江志強、負責無線的副總裁吳疆、負責糯米網的沈博洋、負責人人遊戲的何川等人陸續離職。

曾經一起奮戰的左膀右臂,如今人去樓空,陳一舟心中想必也不好受。

4、抓住時機,及時創新產品

就在人人網的注意力都分散在雞肋業務上時,移動產品的崛起也從PC時代向移動互聯網時代急速過渡。微博、騰訊各自佔據社交產品半壁江山。

2011年到2014年及隨後的幾年,人人公司因為支持人人網和騰訊新浪等社交巨頭酣戰,燒掉了至少3億美金。這讓人人網高層終於意識到:即使把錢全部燒光,也無力迴天,挽回不了人人網的下行趨勢。

陳一舟說,“從2011年到2015年,人人網做了大量嘗試,因為本身能力問題及很多不可控外部因素,沒能抵抗住微信的壓力,大學生用戶時長從該用戶大學畢業後就開始逐步減少。”

今年人人公司的公開信中,顯示人人公司的團隊也由鼎盛時期的兩千人逐步減少到今年8月的80多人。

此次出售掉人人網的社交業務,人人公司將專注於二手車業務和美國運營Trucker Path業務和SaaS業務為代表的境外業務。沒有了這個“累贅”,陳一舟可能反倒輕鬆了不少。

04結尾

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的褪去,互聯網的下半場,更多的是拼服務、拼生態。用戶們更在乎你能不能為他創造價值,能不能為他提升體驗和效率。

早在人人網被賣之前,上面就已經沒有“人”了

單純追求市場數據的時代已經過去,人人網也失去了它所有的籌碼。

2015 年人人網宣佈下線站內信功能時,大家以為網站要關停,都在哀悼自己的青春,CEO 陳一舟發聲明說:“我們在這裡莊重承諾,只要您的青春持續閃光,我們的奮鬥就不會停止。”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沒有人能夠永遠年輕。最終,人人網和我們的青春一樣,都不會再回來了。

本文由創富邦兄弟號原創:快刀財經(ID: kuaidaocaijing)作者:東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