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捅死陪讀媽媽,致命的15分鐘內,母親沒有呼救!為何付出所有,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大學生捅死陪讀媽媽,致命的15分鐘內,母親沒有呼救!為何付出所有,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來源:綜合自半島都市報、山東商報、濟南時報、爆三樣、微家長、積木育兒等

11月22日下午

山東濟南建大花園小區

發生了一起人間慘劇

一名24歲的男大學生

捅死了陪讀的母親…

很多居民聽到

爭吵、追趕、哀嚎聲

但沒聽到喊救命

在建大花園四區六號樓與七號樓之間,就是案發地點。當時不少人聽到了激烈的爭吵聲,期間還伴隨著哀嚎。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爭吵持續了幾分鐘,居民一直沒有聽到有人喊救命,誤以為只是普通的家庭糾紛。

業主張先生說,命案發生在11月22日傍晚6點左右,當時他和妻子正在家裡看電視,樓下傳來疑似打架的聲音。

聽動靜好像是一個男的在打一個女的,有拳頭打到身上的悶響聲和被打女子的慘叫聲。張先生以為是兩口子吵架, 也沒理會。

22日下午6點多,居民李明(化名)正在玩手機,突然聽到有人追趕的聲音。

有一個女人在叫喊,仔細聽了一下,一直沒聽到有人喊救命,也以為是普通爭吵,第二天才知道一個兒子將自己的母親殺死了。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不知道那個母親為啥一直不喊救命,如果喊的話說不定就能避免一場悲劇。”

有人猜測,那位母親沒喊救命,可能被嚇壞了,也有可能是沒想到,自己的兒子能將自己殺死。

有位老大爺告訴民警,他看到這兩人打架,還曾上前勸過,說讓他們別打了,再打就報警了。沒想到後來出了命案。

警方22日下午6點20分左右接到報警,趕到現場時,受害者已經死亡。當天晚上,犯罪嫌疑人被抓獲。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據警方介紹,犯罪嫌疑人劉某,男,今年24歲,臨沂市人。

下班時還挺開心

結果轉角遇到了兒子

接著是致命的15分鐘

據介紹,遇害的母親王紅(化名)在小區一家超市工作。

因為兒子在附近上大學,她就在小區裡租了房子陪讀,在超市上班不到兩個星期,平時不愛說話,和其他員工交流很少,

超市一名員工稱,通過查看監控,王紅下班的時間是6點零3分,下班之前還和同事打了一聲招呼,笑著走了,“當時看她還挺開心的。”

6點18分,路口傳來叫喊聲。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案發地點位於超市後方幾百米遠,這幾百米的路上,王紅和兒子遇見了。這十五分鐘裡,母子倆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沒人知道。

“直到第二天,王紅沒去上班,才知道原來出事了。”

同事稱,王紅在店裡負責綁菜,面試時說自己就住在這個小區,想找份活幹,入職後工作很勤快。

受害者還有個小女兒

丈夫趕到時懵懵的

“我的兒把他媽害了”

據超市員工介紹,王紅今年40多歲,家裡還有一個八歲左右的小女兒,由爺爺奶奶照看,她來濟南專心給兒子當陪讀。

在同事眼中,王紅生活很節儉,平時不會亂買東西。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聽到這個事感覺挺震驚的。很惋惜,好好一個人突然就沒了。”一名同事說,“她之前還希望我能幫她兒子介紹對象。”

前幾天,有同事見王紅愁容滿面,唉聲嘆氣,就問了幾句。“好像是因為兒子被學校開除了,所以不開心,具體的我也沒問。”

這次出事,有同事猜測可能因為上學的事情,母子發生了爭吵。

也有小區居民表示,王紅的兒子可能患有抑鬱症。

事發第二天早上,王紅的丈夫趕到超市。

“當時他說‘我的兒把他媽給害了’,說話時很無力,眼角還帶著淚。”一名同事向記者講述。

學校回應:

男生只是請了長假

因精神或心理上的疾病

已經留了兩級

22日,記者採訪王紅兒子就讀的大學,工作人員表示,這名學生並沒有被開除。“他因為身體原因一直在請假,課掛了很多。”

“可能是精神或是心理方面的,已經留了兩年級,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今年畢業。”

工作人員還介紹,這個學生的情況從大一就開始了,管理方面學校做了很多工作,一直在疏導他,

他的母親陪讀也是這個原因,帶著孩子很不容易,“這次,請的是長假。”

媽媽為什麼不喊救命?湘妹子也覺得這個猜測很有道理:那位母親沒喊救命,可能被嚇壞了,也有可能是沒想到,自己的兒子能將自己殺死。

上大學的孩子還需要陪讀,可以想見,這家人把孩子看得有多重要!這樣的父母,應該是天底下最無私、最有愛的父母。然而,父母的無私,換來的卻是孩子的拔刀相向。

難怪有人說,中國式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一個朋友最近很犯難。

她10歲的兒子想要報某個興趣班。

蠻好的事,可偏偏那個興趣班相對於朋友家的收入水平而言,非常貴。貴到一旦同意孩子上了那個興趣班,就意味著他們一家接下來很長時間,只能靠吃土度日了。

她問我:

要不要滿足孩子?難得他這麼上進。

看著她一臉慈母溫暖的表情,我忍不住嘆息。

如今,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特別上心,甚至到了不惜砸鍋賣鐵的地步。

我能理解,但我覺得,我們必須要把握一個原則:即我們和孩子,兩代人的消費水平要一致。

意思是,如果你很有錢,你自己的日常消費也是偏於奢侈的,結果偏偏讓孩子在物質上很匱乏,穿破舊的衣服,不能買這個也不能買那個,把孩子限制得非常慘,那麼這樣我們是不建議的。

同樣,如果你自己平日裡過得非常拮据,卻在孩子身上一擲千金,甚至不惜嘔心瀝血,壓上自己的整個身家,我們同樣不建議。

前者的做法,只會憑白讓孩子產生“我不配”的自卑心理,以及對父母的怨恨。當我們把親子關係搞糟了,如何還指望在其他重要的事情上,對孩子產生真正的影響力呢?

後者的做法,後果可能就更加可怕了。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很多父母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擔,為孩子撐起的,卻是一個真空的世界。

有一期《少年說》中,有個叫葉欣雨的女孩,一上臺就聲淚俱下,質問父母:

“我想問爸爸媽媽,你們真正在乎過我的感受嗎?”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父母本來一臉期待地仰望女兒,沒想到一上來,就被狠狠打臉。

“自從你們開超市之後,就一門心思全在工作上,是錢重要,還是我重要?”葉欣雨泣不成聲,氣氛陷入尷尬。

超市是家庭的經濟來源,父母搬磚和陪孩子兩難全。

面對女兒的控訴,他們一直硬撐著,強顏微笑,最後一刻終於忍不住,雙雙掩面抹淚。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這對父母的硬撐,也是生活日常的寫照。

他們默默負重前行,刻意留給孩子一片靜好歲月,卻也將孩子屏蔽在一個虛假的世界中,隱去了生活的真相,隱去了自己的心酸和無助。

一旦父母習慣了假裝強大,孩子也會習慣對父母的付出麻木無感,熟視無睹。相反,在地鐵上,一個小男孩努力踮起腳,抓住拉環,咬緊嘴唇,用力保持平衡,只為支撐起倚靠在自己身上小睡的媽媽。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看到媽媽也會疲憊,也有依靠自己的時刻,男孩心頭陡然升起擔當的願望。

郭敬明在《夏至未至》中寫道:

“年少時,我們總以為父母無堅不摧,直到撞破他們的無助,才明白那是因為愛,他們才願意扮演英雄。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那樣的時刻,突然想快點長大,庇護父母,像他們曾經庇護我們那樣。”

父母適當示弱,孩子才有機會接觸生活的實相,撞破父母的無助,發自內心地感恩和擔當。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父母毫無保留地付出,模糊了與子女應有的界限。

網上曾有條新聞,山西太原一位83歲的老太太,每天都在火車站坐地乞討。

經民警調查,老人有兒有女,正是44歲的兒子李某,每天一早把腿腳不便、視力不好的母親送來乞討。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李某沒有穩定工作,每天打牌睡覺,靠母親乞討為生。老病相纏、本該需要兒女照顧的耄耋之年,反乞討養兒,任子女榨乾自己最後一滴血,可憐又可悲。無休止、無條件的付出,只能導致子女錯位寄生,沒有絲毫反哺感恩的意識。

2018年7月,杭州街頭有一對靠織補手藝謀生的母子上了熱搜。

50歲的母親王素珍和28歲的兒子董懷利,應客戶邀請,乘飛機去青島織補奔馳車篷,僅補兩個洞就一萬元。

王素珍已在街頭擺攤縫補二十年,後來她把手藝傳給兒子,讓他另立門戶,在離自己不遠的地方紮根做生意。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母子倆已在杭州攢下一套房子,但兒子一直懷揣一個夢想,就是能擁有一家店面,讓母親告別風吹雨淋。

同樣是無私付出,母親毫無保留把手藝傳給兒子,但拒絕吃大鍋飯,而是讓他另起爐灶。母子是師徒,也是同行競爭對手。

弗洛伊德說:“成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和父母的分離。”

沒有界限的付出,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力。劃清界限,適可而止,才能推動孩子成長。

當孩子具備了健全獨立的人格,才能擁有對父母和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父母一味付出,容易忽略原則,無法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前幾天,有位媽媽在朋友圈吐槽,現在養娃太奢侈,過個生日,花錢如流水。

原來,9歲的女兒參加了同學的生日派對,家長又包別墅、又請司儀,還有豪車接送參加生日宴的同學。

女兒回家就問媽媽:“以後生日可不可以也去別墅裡過?也要帶游泳池的!”

媽媽無言以對,轉身在家長群發牢騷:“這要花多少錢?1萬塊都不夠吧?下週孩子也要生日了,咱家哪裡有錢給她這麼造啊!”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相信,參加完這樣的生日會後,想包別墅的不止這一個孩子。焦慮的家長,也不止這一位媽媽。

問題不在別人的炫耀,也不在孩子的虛榮,而是當付出成為一種慣性,家長很容易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喪失了成人的價值觀和判斷力。

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長溫和而堅定地拒絕,才能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同事的兒子11歲,最近纏著他要一輛進口牌子的山地車。

本來他也一直想給孩子買一輛自行車,但兒子說了一句話,讓他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我同學說,你都開這麼高檔的車,還捨不得給我買一輛進口自行車,這也太小氣了吧?”

同事鄭重告訴兒子:

“我的車,是我自己奮鬥,努力賺錢買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靠自己努力掙錢,買一輛你喜歡的自行車。”

儘自己所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不讓孩子重複自己受過的苦,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是,當我們付出有形的東西越多,就越容易忽略無形的東西。

巴菲特說:“我很感激我的父親,我幼時從他身上學到如何擁有正確的金錢觀。”

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是父母付出的重點所在。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龍應臺說: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不忍奢求感恩和回報,卻也不希望活成被子女遺忘的孤島。

前幾天,孫紅雷轉發的一條微博打動了無數人。

地鐵上,一位老人側身躺在兒子的臂彎裡,像個孩子,舒服地睡著。

大学生捅死陪读妈妈,致命的15分钟内,母亲没有呼救!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父母垂暮之年,子女一句問候,一點親暱,足以慰藉孤獨的內心。

這樣心存感恩的孩子,離不開父母懂示弱、有條件、有原則地付出。

願天下父母,都能被子女溫柔以待。

同時,請父母們切記,切記:不要讓孩子,欠你太多。

那麼多血的教訓,真的真的已經夠了。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大學生捅死陪讀媽媽,致命的15分鐘內,母親沒有呼救!為何付出所有,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