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孩子上课时听得明白但一自己做题就不会写过程是为什么?该怎么办?

拎东212944063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先来两幅图片娱乐一下。

这是老师讲题的过程与思路,

这是你做题的过程与思路。

其实数学的题目是有章可循的。我以高一数学为例,给你简单讲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学会挖掘高中数学题目中的一下中文字。

高一数学的题目,中文字包含两个部分:知识点与关键字。

知识点上,比如说:零点,奇函数,偶函数等等。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这个题目是在考什么知识点。


关键字比如说,任意,存在,恒成立,图像,最值等等。他们主要是告诉我们这些题目我们的思考方向。

那么上课听什么?就是听老师对关键字的处理。老师在讲解题目的时候,通常会分类讲解,把一下关键字相同或相似的题目总结在一起进行讲解。


我举一个例子:

这三个题目考察的点都是一样的,都是F(x)最大值的研究,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定会把这三个题放在一起讲。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都是考察的都是函数的最大值问题,第一问直接告诉你最大值为-1,后面两个题都是恒成立问题,本质上都是考察最值,所以抓住“恒成立问题想最值”这一点就好了。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会说明这一点。所以听课的话就中重点听这个就好了。


希望你能听懂,有什么不懂得可以私信我。


高中数学MR李


高中数学上课能懂,但下课又不会做,这种情况很常见,原因有许多。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老师讲了之后,学生知道了是这样,可却不知道为啥要这样做,更重要的是为啥我自己想不到呢,咋样去学习我才能想到并做到。

但现实要命的是老师讲完之后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回答:"懂了"。两个"懂了"的意思完全不一样。老师的意思是你知道这道题的来龙去脉了吗?你会举一反三吗?而学生回答的意思是这道题我看明白了。这样的情况,你想学生下课之后再做题能不蒙吗?

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能这么想?之后再加上多练习题,然后遇到题就一定能快速而准确的做出来了。






罗旭数学


上课听的挺明白,说明你认真听讲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也掌握住了,是完全有能力学会、学好的,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刚刚学会的东西,还没有记牢固,时间常了会忘掉一些.离开了课堂的环境,学习效率也会不一样.

建议你上课之后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做题、写作业,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可以在做题之前先复习一下课本上的定义、例题,或者笔记,思路会更清晰.

做题时可以想一想,这道题考的是什么概念,哪个知识点,哪种解法.题做的多了,了解了出题者的思路,就什么题都不怕.

另外,学习上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多向老师请教,多和同学讨论,那样能理解得更加透彻,在记、背的时候也更轻松.

我在这儿帮你出主意,别忘了学习上的事情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别偷懒哦.能给你最多支持的,也是你身边的老师、同学.遇到困难,那是对你的考验和挑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加油!


新疆高考课代表


我是一名高三数学老师,今年带毕业班,个人认为您问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但是需要纠正一些看法。

首先,问题的前提是,孩子上课时听的明白,这个要做考证,是否真的听得很明白了,一般来说老师上课时,如果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发言者同学给老师的反馈是听懂了,那么一般来说老师就会往下继续讲,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就高不就低,这不是故意,而是一种不自觉地习惯,这就会导致班内有很多实际上并未听明白的同学也认为自己听明白了,这是一种任我认为听明白,听明白的可能是老师的话语,而不是老师的思想与思路,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讲完之后随之举的例题,一般来说,老师会让大家先做,这时候,如果能够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独立自主的做出来,这才算是基本上听明白了。只言片语的汉语听明白不叫听明白。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真的听明白,就是不会做题,这种可能性有,但是不大。也就是说一个命题“某学生在课上听课很认真,老师讲的问题和方法思路等,都听得很明白,很清晰,但是轮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就是不会”,这个命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个伪命题,其实并不成立。

其次,学生上完之后,做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能会有困难,这几乎是一定的,关键就在于上课之后一定要将老师所讲内容先进性消化总结后,再去做题,切不可着急忙慌的为完成作业而去做作业,我们说初中的内容特点就是两个字,直接,学什么考什么,高中则完全不然,学的和考的之间的距离很大,这之间的距离需要自己走完,也就是需要自己消化理解吸收再输出,这个过程也是成绩拉开的关键。


马修新高中数学


上课是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完成的,或者模仿老师的过程完成的,障碍当然很小或者没有了。

课下在没有人引导提示的前提下,又加上课上做过的过了一段时间有所遗忘,自己独立完成就会有很多的麻烦,这是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认为:

一,不要着急去做作业或解题,先把所用到的知识和做过的题型再重新温习一下或者做一遍,加深一下印象,使思路畅通起来。

二,把每种题型做一整理,条件的转化,思路的方向,做题的方法。并整理出解题模板,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如果接下来再做题,我想会事半功倍的。如果还有困难,可以找出是哪一个条件的问题,卡在了什么地方,慢慢思维,探究合理的解答方法,或许迎难而解了。

当然,实在解决不了可以去问同学和老师,问会了后,自己必须做加工,变成自己的过程,加深印象。


晓融007


上课听懂与理解了是两回事,理解与会做题又是两码事,会做题与做对题也是两码事,所以你要慢慢提升自己做题的能力。

首先,你要找出自己的不足,搞清楚自己哪里没有弄懂,问问老师和优秀同学一起探讨探讨。最主要的还是基本概念的理解,然后去多做题、多体会。上课时不光是听,还要动笔,老师讲例题在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跟着老师的节奏把题目过程写一遍,这样才能更深入理解知识点,一定要及时作课后练习题,要有错题笔记有时候一道题做一遍是没有用的,要多做几遍特别是错题还有一些高考的经典例题,必须要好好把握,对于像这些高考的经典题型会有很多的解题方法,所以你要学会你像思维,反着推理尝试。

其次,整理好属于一本自己的错题本,记录好经典的高考题型与自己经常错的问题,不要不当回事,很重要,很重要的。

想要学习好一门科目就像盖楼一样,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可能说一下字就有质的飞跃。掌握好基础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必要条件。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黄昏的孤寂之境


听懂,要看是怎么听懂的。听懂了什么……高中数学的课堂,由于老师不可能真的按照大众思维去授课,而赖好有点思想性的老师讲的课,一般人更听不懂。所以,极容易导致听懂但不会做题。

然而,更深刻的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形成,我们过来人会发现一个规律:语文,背锅的会忘,可是数学,会的能一直会下去,不会忘……根本原因是因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人改造自己思维方式的过程,且高中数学基本上都是源于现实的,因此,学到手以后,一旦推而广之,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忘的,题目照样会做。

解决方案也很显然:请按照数学学科的客观规律去学习,别去想着应付了事,深入挖掘题目背后的深刻思想(即反思):这一步为啥是这样?是题目的哪个条件,亦或者是老师讲过的哪个性质规律引发了解体过程要往这个方向去展开?这种问题反思多了,数学感觉就形成了,就不会听懂但不会做了。

认真一点,预计半个学期到一个学期,就可以形成这种好的感觉了。


大虫147867188


简单地来讲就是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只是大概了解知识所解释的原理,并不了解知识的运用,以下提供自己的几点建议:

1.脚踏实地,只有你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才会有收获。不要妄想着哪天自己突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辅导书,或者碰到了喜欢的老师突然就开窍了,学习成绩就腾飞起来了,这样的幻想每一届都大有人在,但是我们从没真正看过这样的案例,就算有也不一定是你。

2.不要自欺欺人,心归学习。有些同学每次考试试卷发下来就默默暗示自己,我又没学,成绩不好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我认真学习,他们根本没法跟我比,这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现,所以在高一,高二,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放低姿态,把心回归到书桌上。

3.加上交流,不耻下问。这个是我一直以来最提倡的。在学校就不要怕麻烦老师,多问问题,有很多同学经常有这样错误的观念:我问问题说明我比较low,所有的问题我自己都能解决,然而有多少个人能够真正解决呢?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某些老师看不惯,然后不喜欢学这门课,说句不太恰当的解释,如果想在和老师的战斗中完胜,只需要把其他科目考到最后,让他对你无话可说,甚至让他为曾经欺负过你的举动感到羞愧。当然,等你毕业多年你会感激曾经有这样一个打击你,让你取得进步的的人。

4.认真做题,多练求精。首先态度一定要认真,做一道题就一定要把这道题吃透,最忌讳做完一知半解。有一个理念相信很多人并不太关注,成绩高的学生不是比你多懂多少东西,而是他们掌握的题目模型比你多。我们经常说考后150分,说的不单单是特指某个题目而是当你对这个题目完全理解才能举一反三。


数学轻松课堂


很久以前教高中时新接手一个班,例题讲完,我问同学们,听懂了吗?好些学生大声回答,听懂了!我淡然一笑,说,你们是听说了!不是听懂了!再追问,反问几个与例题有关的衍生问题,一个个目瞪口呆。。。打那以后再问听懂了还是听说了,众皆嘿嘿一笑。


牛小歪


我想不管哪个地区的数学卷,高中数学应该都是重基础的。把基础打好了,该背的公式背熟,该练习的题型练会。怎么都也有110-120分以上把。

建议题主先减少依赖手机。自己努力思考,一定要先打牢一个章节的基础,再去做题。不要还没背完公式,理解课本就急着上题,然后又小猿搜题。

慢慢来。高三还有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