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铸身为秦桧的亲信,却为岳飞冒死申冤,那么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文史砖家


何铸不是秦桧的亲信,但他是赵构亲信。最后他的结局很好,跟金国又有关系,所以这是个复杂之人。

一.为岳飞说清,被秦桧陷害

何铸,字伯寿,浙江余杭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历官州县。以品德高尚、品性刚直入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先后任秘书郎、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职。请注意,这个人以“品德高尚、品性刚直”著称。

那么为什么秦桧要选他作为第一任“岳飞案”的主审官呢?个人觉得,是因为绍兴七年,何铸弹劾过岳飞。只不过当时岳元帅风头正劲,何铸没弹劾动。所以,秦桧觉得,这个人可以利用。但是,何铸在审岳飞案的过程中,“良心发现”了。何铸看岳飞一身浩然正气,“尽忠报国”四个字深入肌理刻在背部,而本身又实在没什么证据证明岳飞谋反(当然,秦桧后来执政十多年,硬是没找出什么岳飞的黑点,何铸怎么可能找到),于是跟秦桧说,这是冤案。秦桧看他是赵构亲信,于是对他交了底,说是赵构“上意也”。没想到何铸竟然给怼回去了,说道:"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戳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秦桧没办法,换人。

秦桧从此开始恨何铸。岳飞遇害后,秦桧怂恿赵构派何铸去出使金国。 当时金国派遣使臣来议事,秦桧对赵构说“先帝的棺椁还在金国,太后的銮舆还在北方,得派个得力的大臣去商讨。”并且建议派何铸去。何铸将此行比喻为“颜真卿使李希烈”(颜真卿遭奸相陷害,被唐德宗派出出使叛乱的军阀李希烈,最终李希烈将颜真卿绞杀),点出了秦桧的险恶用心。

二.因为两点原因最终善终

其实,整个岳飞案中,何铸并不是唯一一个为岳飞据理力争之人。第二次改成万俟卨任主审后,大理寺卿周三畏、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都认为岳飞罪不当死。这些人最后都一一被清算,只有何铸最后又被起复,结局很好,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是何铸和赵构关系亲密。在何铸出使金国回来后,秦桧主使万俟卨弹劾何铸和岳飞有私交(这已经很明显的证明秦桧和何铸以前并非关系亲密)。当时金国宋朝已经议和,秦桧被指定为“非金国允许不得罢相”,宋高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天天在靴子里藏匕首防着秦桧。秦桧在南宋已经再无敌手,此时要将何铸流放岭南。在那个年代,流放岭南基本上和死刑也没什么区别了。但是赵构却反常的坚决反对,最后只是贬到徽州任职。

第二个原因,何铸通过出使金国,因祸得福,和金国取得了联系。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何铸究竟有没有像秦桧一样投靠金国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至少,何铸的善终跟金国有莫大关系。何铸成为了赵构和金国沟通的另一个渠道,和秦桧形成了竞争关系。就在何铸被贬期间,金国使者出使南宋,并且说金国朝廷询问何铸在哪。于是,何铸立刻起复,成为了温州知府、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并且再次出使金国,史载“遣使金,使事秘而不传”。也就是说再次出使金国,内容谁也不知道,除了他和赵构。回来后,再次被重用,成了资政殿学士。最后于六十五岁善终。


杜少说历史


河南汤阴有一座岳王庙,是后人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建。当然了,只要有岳飞塑像的地方,就少不了秦桧。只不过,岳飞的塑像或站或座,都是英姿飒爽,威风凛凛。而秦桧则永远是低眉顺眼地跪在岳武穆的面前,千百年来,任时光流转,沧海桑田,秦桧的跪姿始终如一。

除了这两位外,岳王庙中还供奉着另外五位贤臣,分别是周同、宗泽、韩世忠、梁红玉和何铸。

(何铸像)

前面的四位,都是当年大名鼎鼎的抗金英雄,都曾让金兵闻风丧胆。但何铸是何许人也,为何也能名列“五贤”之一?

甚至有人提出异议,这何铸不是秦桧的死党和亲信吗?只要和秦桧沾边的人,那肯定是个大奸臣,又怎可妄言“贤”呢?

实际上,何铸是否是秦桧的亲信,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在《宋史·何铸传》中也没有找到清晰的答案。

如果一定要找出他们两个人之间的联系,不外乎有这么几点:

一是两人都是在政和五年中的进士,有“年兄”的关系。

二是两人都曾担任御史中丞一职,同朝为官。

三是两人都曾主张对金议和,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但仅以上述理由就认为何铸是秦桧的亲信,未免牵强。

实际上,何铸出道为官时,还曾提出为官需爱护百姓,清正廉明。竭力反对朝廷无故骚扰百姓,额外加重百姓负担。为此,他被素有“绍兴名臣”的廖刚推荐给宋高宗,得到高宗赏识,历任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职。

(秦桧剧照)

何铸之所以主和,应该与他的这个政治主张不无关系。

那么,既然和秦桧同为主和派,何铸为何会冒死为岳飞伸冤呢?

绍兴11年,秦桧首先唆使万俟卨上奏弹劾岳飞“楚州不可守”“ 坚拒明诏,不肯出师”等罪状。接着又让宋高宗赵构催促岳飞班师回朝。岳飞回来不久,就被解除兵权,下狱大理寺中。

这时,秦桧派出御史中丞何铸到大理寺中审理岳飞一案。

何铸在提审岳飞时,岳飞并未做过多的分辨,只是撕破了自己的衣服,露出了满是伤痕的身体。

何铸目光所及之处,只见岳飞浑身布满刀剑伤、钝器伤、箭矢伤。每条伤痕都触目惊心,仿佛在向人述说着那无数场你死我活的血腥战斗,以及岳飞多年来金戈铁马的岁月。

等到岳飞转过身去时,何铸被彻底地震撼了。“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岳飞剧照)

何铸马上明白了,岳飞是被冤枉的。面对这样一位铁骨铮铮、忠君报国的英雄,他觉得自己无言以对。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力为岳飞开脱。就算他在政见上与岳飞不合,就算他是主和派,他也要保岳飞。于是他去找秦桧理论。

何铸如实地将岳飞的情况告诉了秦桧,“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辜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

何铸的意思很明白。其一,岳飞确实是被冤枉的,朝廷不能为了求和而妄杀忠良,寒了保家卫国将士的心。其二,南宋要和金人议和,必须得有这样舍生忘死的大将拼死抵抗作后盾,议和才有基础。

但是,秦桧只是淡淡地回了何铸一句:“此上意也。”这是皇上的旨意,岳飞非死不可。

岳飞最终还是难逃奸佞之手,被害于大理寺中。

那么,何铸后来是什么结局呢?

由于何铸试图为岳飞鸣冤,忤逆了秦桧的意愿,秦桧由此记恨他。

秦桧先是派他出使金国,何铸心知肚明,这一去恐怕凶多吉少。“是行犹颜真卿使李希烈也,然君命不可辞”。

在何铸平安返回后,秦桧仍不死心,又唆使万俟卨弹劾何铸,想把他流放到岭南,在赵构的阻止下,何铸被贬到徽州。

从此,何铸的仕途就急转直下,再也没能翻身,65岁时郁郁而死。


张生全精彩历史


何铸(1088—1152年),字伯寿,浙江余杭人。为人还算正直。岳飞下狱,审问岳飞时他任御史中丞。弹劾岳飞,他是其中之一。所以,他被任命为岳飞案件的主审。秦桧事先买通了岳飞属将王俊,王俊诬告岳飞的材料有两个,一个是《告首状》,一个是《小贴子》。当何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看到岳飞后背“精忠报国”的刺字后,再结合王俊的诬告材料。觉得陷害忠臣用这样的诬告手段太过分。


秦桧是何铸的上司,秦桧的话不得不从。但是,对于眼前的国之栋梁、忠臣良将受到诬陷,他再也无法平静。他对秦桧说:“我之意绝不是为了袒护岳飞,而是国之危难,大敌当前,先杀大将于国不利,于民不利,也会伤了将士们的心。”秦桧无言以对。

身为相国的秦桧当然知道何铸的意思,他并没有为难何铸,而是让万俟卨替代了何铸做岳飞案的主审。后来,何铸因反对议和,被降职之后贬到徽州,后又在温州任职,出使金国。于公元1152年去世,时65岁,谥号“通惠”。




其实,对于何铸,史料记载的并不多,他虽是秦桧属下。但是,在岳飞这个案件上,他表现出正直良心的一面。对于岳飞被陷害,被诬告,他悬崖勒马,没有参与其中,没有落井下石,并且能在秦桧面前陈说不该处死大将这样的话,让人多少有点意外,在岳飞案件上也多少让人感到一丝的安慰,比起那些没有原则的败类不知要好多少!


西从头越


在岳飞冤案中,秦桧的亲信们轮番上阵,对这位抗金英雄极尽陷害之能事,堪称十足的奸佞小人,罪不容诛。然而令人意想不到是,在这批人中,却有一位“迷途知返”者,虽然奉命审讯、诬陷岳飞,但最终却走上为其申冤之路,令秦桧切齿痛恨。这个“不称职”的奸臣,正是时任御史中丞的何铸。


何铸是浙江余杭人,在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考取进士,起初在州县任职,后因重臣的荐举,入朝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颇有声誉。此后,何铸又历任秘书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务,在南宋朝廷中一度依附于权相秦桧,并在制造岳飞冤狱的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



当时宋金之间和议即将达成,而岳飞却坚决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由此遭到宋高宗、秦桧君臣的嫉恨。宋高宗为避免岳飞阻扰和议进程,便在北伐事业大获成功之际,竟然连发十二道金牌,严令他回朝,将军队交由部将王贵统领。岳飞回朝后,即被解除兵权,改任枢密副使。而这,仅仅是宋高宗、秦桧铲除岳飞行动的开始。


秦桧为扳倒岳飞,便授意两位心腹-御史中丞何铸、监察御史罗汝楫连番上书弹劾他,污蔑其在援救淮西时“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其枢密副使之职(“与中丞何铸交章论岳飞,罢其枢筦。”见《宋史·卷三百八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九》)。秦桧以此为借口,建议将岳飞罢职,并交由大理寺审讯,得到宋高宗的同意。



于是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进大理寺接受审讯,而主审法官正是当初上书弹劾他的何铸(“逮飞系大理狱,先命铸鞫之。”引文同上)。遵照秦桧的吩咐,何铸下令对岳飞进行严刑拷打,务必要让他供认自己有“谋反”的罪状,但是不久之后,何铸便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天大的错事。


原来尽管遭受严刑拷打,但铁骨铮铮的岳飞依旧否认有罪,义正辞严地驳斥各项“莫须有”的罪名,并袒露出背上所刺“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向何铸陈述自己忠心为国的志向。何铸毕竟是个有良知、底线的官员,面对着难以辩驳的事实,又被岳飞的忠义气节所感动,非但没有再继续用刑,反而在秦桧面前为其申冤。



秦桧对何铸“吃里扒外”的举动很是愤怒,但又不好意思发作,便推说治岳飞的罪乃是皇帝的意思,不这样办不成。没想到何铸依旧“得理不饶人”,继续对秦桧说道:“属下岂敢因为一个岳飞而得罪相爷,只是当今金贼环伺、强敌未灭,若无故诛杀大将的话,必将令将士们寒心,恐怕不利于社稷安危。”秦桧见何铸铁了心要给岳飞翻案,便让另一位心腹万俟卨替换他,最终酿成了岳飞的冤狱。


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引文同上。



岳飞遇害后,秦桧尤且对何铸怀恨在心,便指使万俟禼弹劾何铸“包庇岳飞”、“反对和议”,请求将其充军岭南。宋高宗虽然知道何铸冤枉,但慑于秦桧的威势,便只好将何铸贬往徽州(“桧讽万俟卨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窜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引文同上)。


数年后,宋高宗因为爱惜何铸的才能,便重新起用他做官,先是拜为知温州,不久便将其召回朝廷,充当出使金国的正使。出使归来后,高宗进拜何铸为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兴观兼侍读,但被后者婉拒。皇帝无奈,只好改任他为资政殿学士、知徽州,数月后又出任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绍兴二十一年(1152年),何铸卒于任上,终年65岁。



纵观何铸的整个人生,尽管在促成岳飞冤狱的过程中,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能在真相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进而冒着被罢官、杀头的危险为其申冤,也配得上“迷途知返”这四个字。这也是后世非但没有把何铸列为杀害岳飞的凶手之一,反而要千古颂扬他的重要原因。



文史砖家


何铸原本正直,曾积极参加岳飞案的审理。岳飞一贯抗旨不遵,飞扬拨扈,做为朝中大臣,他心知肚明。所谓精忠报国的刺字,也只能是岳飞的个人爱好,喜欢文身,什么都说明不了。刺字不具备约束切能,也不具备免疫功能,该造反还可以造反,屁用没有!

何铸退出岳案,不是看到岳飞有什么冤屈,而是怕报复。岳飞死党十分猖厥,经常威胁办案人员。被评书称为义士的施全,就是岳飞死党,刺杀秦桧未成,被依法处决!

然而秦桧、万俟卨等正直大臣义无反顾,在岳家军爱国将领王俊、王贵等人的配合下,终于粉碎了岳飞未遂政变,将岳贼绳之以法!

何铸获得了安全,却失去了依法审理岳飞案,为国除奸,为民除害的机会!惜夫!


柳香677


何铸,北宋浙江余杭人,南宋时曾担任御史中丞,岳飞案的第一任主审官。何铸经审查,发现均无物证,他认为岳飞无罪,得罪了秦桧,最后被免职。后世把何铸列入岳飞庙五贤祠。

1,秦桧曾大力提拔何铸,但不能算亲信

何铸和秦桧认识得很早,他们都是北宋徽宗时期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都是同一榜,会相互提携。

秦桧在南宋宋高宗时期当宰相时,何铸因为个性原因官位还不高,沉沦在官员最底层。何铸因为是同榜进士等缘故,曾到秦府拜会过秦桧,希望提携。

绍兴八年,秦桧开始提携何铸,先是提拔到秘书郎正八品。

一年之后,绍兴九年,秦桧提拔何铸为监察御史,从七品官。

当年,何铸又成了殿中侍御史,正七品。一年升两级,可见秦桧对他抱有很大希望。

绍兴十年,秦桧提拔何铸为右谏议大夫,从四品。秦桧对何铸的提拔,已经是火箭速度了。

绍兴十年七月,秦桧提拔何铸为御史中丞,从三品。

这时的秦桧已经对岳飞动了杀心,需要一个黑手套处理,两年时间把何铸从底层官升到了从三品。换一般人,还不感恩戴德,秦桧也是这么想的。

秦桧为了拉拢何铸,就让何铸当了御史中丞,希望何铸来个投名状,就把岳飞案交给何铸办理。

何铸最后把秦桧这口大黑锅砸了。

2,何铸审理岳飞案

而《宋史》把何铸与秦桧同党写入一个列传,似乎对何铸不太公平。评价他“铸能伸岳飞之枉,虽为可尚,然又为之使金而通问焉,盖堕其术而不悟者,桧之计深哉。”何铸能伸张岳飞的冤屈,虽然可称赞,但又当了秦桧的议和使者到金国议和,大概是秦桧太老谋深算了,何铸中计而不能悟。

当初,何铸到大理寺审问岳飞,岳飞袒露后背,背有刺字"尽忠报国"(非“精忠报国”),何铸大为感动。经过审问和仔细查阅卷宗,何铸发现所谓的岳飞谋反案,全无物证,十足是个冤案。

3,何铸出使金国

一旦进入上升通告,秦桧也按捺不住何铸了

秦桧内心怨恨何铸,对赵构说,“徽宗的梓宫(棺材)还没回来,韦太后还在北方,需要一个地位足够的大臣与金国交涉,我看何铸行!”以前何铸曾经上书宋高宗,"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赵构说,行啊,何铸跟我谈孝,就他了。

绍兴十一年,何铸签书枢密院事充大金报谢使,位列执政了,从二品。

何铸说,"我这一次去金国,简直就是颜真卿出使李希烈也,但是君命不可辞。"何铸一共出使金国两次,第二次是赵构与金国的密约,一般人都不知道。

4,何铸晚年

绍兴十五年,何铸被秦桧打回原形,复左朝请郎提举江州太平观,正七品。

绍兴二十二年(1152),何铸任资政殿学士,知徽州,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年六十五岁。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何铸与秦桧并没有什么瓜葛,更不是所谓的秦桧亲信!何铸实乃品德高尚、品性刚直之人,为官期间曾多次上疏建言,颇受皇帝敬重。试问一个品德高尚之人又怎么会与小人为伍呢?不过岳飞含冤入狱后,何铸冒死伸冤之事却是真的。

n

南宋初年,秦桧为铲除岳飞,胁迫岳飞故将王贵诬告岳飞谋逆,从而逮捕了岳飞。岳飞入狱后,为将罪名做实就派何铸主审岳飞。几经查证,何铸都没有找到岳飞谋反的证据,于是他把情况如实上奏,力陈岳飞之冤!尽管秦桧曾暗示此事乃皇上之意,但他仍然据理力争。



何铸力保岳飞除了是因为岳飞之案有冤情外,还因为他心系社稷,正如他说的: “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戳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



何铸的坚持并没有换来岳飞的昭雪,而他自己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了徽州。其后,虽然皇帝曾多次召其回京予以重用,但他都极力推辞,最后在江洲太平兴国宫任上去世。后世百姓因为感念何铸高尚的品质,而将其供入了岳飞庙的五贤祠。


关注历史文斋,看更多精彩历史故事!


历史文斋


首先,宋史 何铸上是有传的。并没有证据证明何铸是秦桧的亲信,只是岳飞下狱之后交给何铸审理罢了。何铸根据岳飞的“罪状”审问岳飞,岳飞露出背上尽忠报国的刺字,并陈述事实。何铸了解了实际情况去质问秦桧,这个时候秦桧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此上意也”。我之前曾经说过,岳飞死的事儿本就是皇帝的意思,秦桧就是一个背锅侠罢了。后来秦桧看何铸不服,就指示万俟卨负责岳飞案,然后岳飞死在狱中,应该是折磨致死的。子岳云斩于市。

岳飞案结束后,宋金议和,秦桧以二帝尸体留在金国,需要一个有份量的大臣去迎回的借口让何铸出使金国。其实就是想让何铸死在金国,何铸知道这个事情,但是还是毅然前往了。这次出使的结果很出乎意料,何铸顺利归来了。在这里何铸传里没有做更多的说明,但是后面的一些话很有意思,后来有其他的出使金国的使者归来之后说金国问何铸还在不在,有没有受到重用。这说明何铸在出使金国的过程中一定是历尽艰辛的,并且给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尊重的。而且何铸还曾二次出使金国,这次出使是秘密出使,应该是何铸成为了一个金国和宋彼此都信任的人物,成为了一个沟通的渠道。

由此可见,何铸绝对不是秦桧的亲信。而且是一个具有较高外交水平的人,能够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赢得了金人的认同和尊重。就这点比苏武要强很多。后来经历了贬谪等等情况,何铸无心官场,皇帝层有过几次启用和提拔何铸的情况,何铸都没有去。一直在地方为官,后来在任上去世,享年65岁。


行走的故纸堆里


是非善恶自有公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一个人只手遮天也只是暂时的,都无法掩盖事实的真相


谁为我飞扬


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回答区里是一些什么乱七八糟。我就是不知道,就是这么堂堂正正,厚颜无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