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暴发生时,你该如何跟家暴说“不”?

“家暴”一词近年来频频见诸新闻,近日又有明星家暴上了微博热搜,家暴疏忽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也被称为“国际反家庭暴力日”,那么当家暴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当家暴发生时,你该如何跟家暴说“不”?

很多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敢向外求助,甚至不了解家暴维权的方法,导致证据丢失,无法成功摆脱家暴漩涡。专家建议,家暴受害者最重要的是收集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报警,也可向法院、民政部门或反家暴社工团体求助。

遭受家暴请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家暴受害者往往在家暴刚开始发生时,不会选择向外部求助,致使施暴者越来越肆无忌惮,而自己因此也陷入被家暴的困境无法自拔。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张荣丽认为,在中国,女性特别是已婚有子女的女性要摆脱暴力婚姻并不简单,社会舆论、家庭经济、亲属压力、共同财产和住房分割等都是她们做出决定要考虑的因素。

但是她同时指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实施后,中国女性及其他家庭成员反家暴意识在不断增强,也积极地采取合法手段投诉维护自己的权益。“就北京市来说,反家庭暴力法颁布实施以来,北京市各级妇联组织接到涉及家庭暴力的投诉在2016年有438件次,2017年404件次。但2015年之前三年间北京地区妇联的统计数据显示,家庭暴力类案件投诉的数量一直维持在每年300件左右。”

“《反家暴法》出台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试着走出第一步。”上海埃孚欧律师事务所律师桂芳芳表示在实际办案情况中,《反家暴法》确实成为受害女性维护自己权益的坚挺“后台”。

遭受家暴,收集和保留证据很重要

家暴受害者维权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桂芳芳律师认为:受害者遭受家庭暴力证据不足或者将证据删除都会对维权造成困难。她建议,如果遭受家暴,受害人在报警前,要做好证据留存,比如拍摄照片、视频,录音录像,身体发生伤害时要到医院就诊并保留记录、进行伤情鉴定等,要留存与施暴人的微信聊天记录等。

当家暴发生时,你该如何跟家暴说“不”?

对此,北京市石景山区检察院检察官曹丽薇表示认同,她特别强调,如果在施暴行为发生时被害人的呼救能被第三方听到或知晓,包括邻居及双方的同事、朋友、亲戚等,他们的陈述也可以作为证据。

遭受家暴,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除了保留证据之外,张荣丽表示,受害者还可以通过公权力的介入获得法律的保护和救助。“比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张荣丽还介绍,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法院共计发出3563份人身安全保护令。此外,民政部门也会为离家的家暴受害者提供短期的临时庇护场所。

遭受家暴,可向反家暴社工团体申请帮助

除了报警自救和公权力介入,受害者也可以向反家暴社工团体求助。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个案管理中心主任刘西重表示:“如果有家暴受害者向我们社工组织求助,我们会根据她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她需求的安全计划。”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一旦容忍带来的只会是无止尽的伤害。很多父母会觉得,为了孩子忍忍吧,但是实际上家暴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大额。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人正在遭受家暴,请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