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怀疑自己有病?你可能遭遇了疑病症

什么是疑病症?为了方便理解,举两个例子。

一例求助者是怀疑自己会得精神分裂症。该求助者居住的小区里有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且经常在小区内活动,求助者每次看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后,就有点儿担心自己会得精神病。平常虽然有这种担心,但是不太严重。最近因为吃东西不卫生,出现胃部不适。虽及时医治,胃部症状消失后,又感觉便感异常,时时想解大便,但是又没有腹泻、腹痛的症状,总怕出去找不到厕所拉在裤子里,因而不敢上班、不敢外出,出现强迫思考,引发头晕、头痛、思维混乱等不适,随后就开始怀疑自己思维不正常,害怕得精神分裂的疑病思维不断泛化,整天提心吊胆,坐卧不安。

总怀疑自己有病?你可能遭遇了疑病症

另外一位求助者是害怕自己得狂犬病。求助者幼年时期曾经有过被狗咬伤的经历。半个月前家中饲养的小猫,因为天气骤变,出现消化不良,导致死亡,而她本人在清理小猫尸体时,接触了一下它的爪子,进而出现狂犬病恐惧,总是检查自己的身体有没有划痕;反复拧开水龙头,观察自己是否出现流水恐惧。总是担心自己会打嗝或是自己心脏跳动异常,一打嗝或是一感到自己心脏跳动就害怕自己狂犬病发作……

这两例都是典型的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往往表现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度关注,对健康估计之坏跟身心情况很不相符,并处于对疾病的持续、强烈的恐惧之中。他们往往在没有任何可靠证据的情况下,经常主诉自己病症如何如何严重。

当医生检查得出否定结论时,疑病症患者常常断定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或不可靠的,总是往坏处想,因此,无法消除内心对疾病的恐惧和疑虑,其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另一些医院,以寻找“更好”“更可靠”的论断和治疗。

有数据显示,疑病症患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心理疾病患者中疑病症患者占近20%,以中年人居多。

总怀疑自己有病?你可能遭遇了疑病症

疑病现象的主要表现

1、疑病观念

所谓疑病观念,就是患者确信自己患了某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其推理并没有违反逻辑的地方,尽管根据并不充分。但他们不能接受医生的解释,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他们总认为自己患了严重疾病,甚至是不治之症,从而整天焦虑不安,情绪忧郁。

2、疑病性的烦恼

疑病性烦恼,就是是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或假想的“严重疾病”而感到烦恼。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焦虑不安的严重程度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

3、对自己的身体特别关注

患者常将一般人并不注意的活动,如心跳、肠管蠕动等,或对身体某处的一点不舒适的感觉,如轻微疼痛、酸胀等都有很高的觉察力,并对鼻腔分泌物、粪便带黏液、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特别关注,并由此推断自己有病。

疑病现象其实还是比较常见的,只是不是所有人的疑病现象都会发展成为疑病症。如果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好,或及时的获得了帮助,一些疑病现象是很容易被消除的。

总怀疑自己有病?你可能遭遇了疑病症

疑病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个性心理特征上分析,疑病症患者大多具有多疑固执的个性素质,平时谨慎、敏感、多疑又主观,他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总要求十全十美,稍微感觉不适便会反复思考是否患有某种疾病,还将道听途说得来的有关此病的消息联系起来,成为自己身上“莫须有”的症状。

患者富于联想,容易接受暗示,往往自己给自己诊断出疾病来,这样,疑病观念就形成了,即便是专家诊断及医学检查都否定了患病可能,疑病症的人还会认为“我得的是一种罕见疾病,普通医院检查不出来”。这种,就属于比较“根深蒂固”的心理疾病了。

此外,疑病现象的产生,与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生活中遭遇重大的变故,搬家、婚姻改变、亲友去世等。一些医生的不当言语也可能使人产生疑病情绪。

疑病症的症状可谓千奇百怪,既有躯体的各种不适以至严重的疾病,甚至绝症,又有体貌特征方面的异常,病人深感痛苦,常常焦躁不安,但又找不到诊断相应疾病的依据。因此,早期识别疑病症状并进行积极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总怀疑自己有病?你可能遭遇了疑病症

要防范疑病,就要多培养兴趣,多关心别人,不要过多地关注自己,还要树立良好的疾病和死亡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