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谍」初建东北抗日武装-中共国际情报先驱杨佐青碎片(上)

​​​杨佐青 ,原名杨殿坤 ,曾用名杨君武(在中共满洲省委、磐石工作时),杨树田(在共产国际工作时),瓦尔德尔 (在莫斯科受训时)。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杨佐青(为纪念两位世界著名特工,佐尔格和伯尔青),党内绰号“山东杨 ”“黑杨 ”。

「说谍」初建东北抗日武装-中共国际情报先驱杨佐青碎片(上)

杨佐青(原名杨殿-又作奠坤)

杨佐青出生于1911年9月28日,祖籍山东省文登县 ,幼年随父闯关东到黑龙江省阿城县。

1926年,考入哈尔滨市第二中学。

1928,又考入哈尔滨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青年杨佐青广泛接触社会最底层的工人群众和广大贫苦市民。受中共党员,哈一中进步教师周一粟、王同元的影 响,阅读进步书刊,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萌发进步思想。

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控制东北,进而实现侵占东北的阴谋,推行 满蒙 “铁路 计划 ”,激 起东北各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一股高涨的反日爱国热潮席卷整个东北 。杨佐青积极投入反帝爱 国斗争中。他成为哈一中学生会的学运领袖,在哈市学生界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被选为哈尔滨市大中学校维护路权联合会的领导成员之一 ,策划 、组织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哈尔滨“一一.九”学生爱 国 运动。

在“一一·九“反筑路斗争中,共有二百多名学生受伤,哈一中就有92名,杨佐青也受了伤。”一一九“反筑路 斗争,是哈尔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掀起的学生爱国运动。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全市大、中学校学 生顽强不息的斗争以及东北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 ,当局未敢在筑路的密约上签字。

1930年冬,杨佐青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上分配他继续做学运工作,担任共青团北满特委组织部部长,并与冯仲云一起在北满特委领导下工作。后又调到沈 阳,担任共青团满洲省委秘书长。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向东北党组织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开展东北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一些党员到农村去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

「说谍」初建东北抗日武装-中共国际情报先驱杨佐青碎片(上)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原北市场福安里4号)

​1932年2月初的一天,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代表中央和省委向年仅21岁的中共北满特委军委书记杨佐青布置了新的任务,他与杨佐青在哈尔滨南岗河沟街冯仲云家里长谈了一夜,罗登贤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表明:“东北虽已沦亡 ,但我们坚信,东北同胞绝不甘心做亡国奴,劳苦大众的反日斗争,正在各地风起云涌 ,解救东北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任务,已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我党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把自发的义勇军抗战斗争,引向有组织、有领导的民族革命战争。同时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省委分配你代理省委军委书记工作(后称兵运工作),派你赴南满吉林省磐石,去点燃抗日烽火,创建党的东北第一支抗日武装根据地。”

「说谍」初建东北抗日武装-中共国际情报先驱杨佐青碎片(上)

罗登贤烈士

​杨佐青接受了任务 ,第二天即动身奔赴磐石。磐石靠近中朝边界,汉族和朝鲜族杂居的县,群众工作基础好 ,反日情绪高。1930年就建立了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发动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还组织了“打狗队”,专 门打击亲日派和汉奸。

杨佐青到达磐石后,向中心县委传达了中满洲省委指示,中心县委立即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抓紧在日寇未到达 磐石之前,迅速建立工农反日游击队,同时发动群众,建抗日武装根据地 。

杨佐青与李红光(朝鲜族)等人在“磐石赤色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了磐石工农反日游击队,李红光任队长,杨佐青为政委 。

尤要说明的是,这支抗日游击队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创建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也可以说是著名的东北“抗联”的初始,也是著名的“李红光支队”的源头。

当时,磐石地区有一支人数众多的绺子(土匪武装),为首叫傅殿臣,他看到工农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以为 要与他争地盘,就派人给游击队送来一封信,内容是“限十日内将缴获大排队的枪弹如数缴出,过期不缴立即 讨伐”。杨佐青毅然请求只身深入虎 穴 ,与匪首谈判。他不卑不亢 ,据理力争,对傅殿臣晓之以民族大义 ,最终打动了匪首。

关于“傅殿臣”,“殿臣”应该是东北绺子的一个名号,如同“好”字一般。这支绺子后来参加了抗日武装活动,当然,最后因为环境和力量悬殊,被清剿。很多义士成仁。包括“傅殿臣”(其原名有傅永祥、原本教师,和傅学文、原本地主家伙计二说。号称是吉南八县总瓢把子)

「说谍」初建东北抗日武装-中共国际情报先驱杨佐青碎片(上)

这张照片刊在当年日刊中,据说是“傅殿臣”就义前晚最后一餐。中间小胡子“傅殿臣”

磐石游击队发动群众,策反营城子士兵,组织领导“老七连”哗变。广泛接触团结周边“山林队”武装共同抗日。游击队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一个初具规模的抗日游击队和抗日武装根据地蓬勃发展起来。也由此,磐石游击队的行动也引起了日军好伪满军的注意。

1932年9月初,日军以一个中队和两个连的伪军向根据地进攻,游击队占据有利地形,对日伪军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但在这次战斗中杨佐青腿部多处受伤,无法行动,而部队又要转移行军,县委决定秘密护送他回哈尔滨治疗。

杨佐青回到哈尔滨后住在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家中养伤。其间,他向满洲省委详细汇报了磐石游击队的发展情况,通过切身体验,强调了党对抗日武装领导的重要性 。并建议省委立即派懂军事、有才干的同志去组织 领导磐石游击队,以使这支年轻的抗日武装继续发展壮大 。

「说谍」初建东北抗日武装-中共国际情报先驱杨佐青碎片(上)

冯仲云

​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对此事非常重视,经满洲省委研究,决定派哈尔滨市委书记张贯一 (原名马尚德 )赴磐石 。鉴于游击队中很多队员都是从“山林”武装哗变而来,还存在着一定的土匪习气,中途更换领导人他们恐有不服,同时也不想杨佐青受伤的消息更多的扩散,加之杨佐青在磐石和游击队内已经有了很高的威望,为切实掌握这支武装力量,满洲省委根据杨佐青的建议,指示张贯一改名杨靖宇,以杨佐青大哥的身份出现,便于迅速开展工作 。从此,一个伟大的中国民族英雄的名字出现了,并载入了中国红色历史史册。

杨靖宇在准备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身份赴磐石前,专程来到冯仲云家中,看望了老战友杨佐青,详细听取了磐石游击队的情况介绍。

他对杨佐青说:“君武,你在磐石搞得不错嘛,连哈尔滨人都知道磐石有个游击队,你在磐石和游击队那里名气很大,听说群众都亲切地叫你杨政委。你建议我改名字的事,省委已经通知我了,以后我的名字就叫杨靖宇 ,这样更有利于我开展工作。”

杨佐青回答:“你长我六岁,以后咱们就是亲哥俩了”。

杨靖宇从此威震东北,后来的南满磐石抗日游击队也发展成为让关东军头痛不已的抗日劲旅-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 。

「说谍」初建东北抗日武装-中共国际情报先驱杨佐青碎片(上)

民族英雄杨靖宇

​1932年,杨佐青伤愈后,准备回磐石同老战友杨靖宇并肩继续从事武装抗日斗争。彼时,共产国际组织向中共提出要组织一批文化素质高,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的同志参加共产国际情报组织工作。满洲省委经过慎重研究 ,认为杨佐青足智多谋,通晓俄语,又有实际革命战斗经验,适合做国际情报组织工作,决定将杨的组织关系由中共党转往苏共党的共产国际组织(组织纪律规定,不允许再与满洲省委发生横向联系)。

杨佐青遂被共产国际情报组织任命为该组织一个系统的中国领导人。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更加艰苦卓绝的隐蔽战线上的国际反法西斯斗争。

1932年冬,原满洲军委负责人王东周与北满特委军委书记杨佐青、高成儒成立三人领导小组,组建了北满地区国际情报小组。以哈尔滨为中心,覆盖齐齐哈尔、牡丹江、沈阳、大连等东北十几个重要城市分别建立情报站,从而形成了遍布东北各地的国际情报网。

情报小组的任务为:扩大组织,发展成员,搜集和掌握日军军队驻防、编制、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需仓库、军用铁路列车运载情况,以及飞机机型、起飞架次、时间和方向等情报。

杨佐青先后发展了陈鸿钧、张学彦、李炳吾、张之伦、张逸仙等,并通过张之伦的介绍又发展了黄振林、赵国文等一批中共党员和爱国志士参加国际情报小组。

「说谍」初建东北抗日武装-中共国际情报先驱杨佐青碎片(上)

张逸仙

​1934年春,杨佐青与张逸仙等奉命赴莫斯科受训。在莫斯科,他系统学习了特工技巧、炸药制作、爆破技术、密码编制、发报、汽车驾驶、射击训练、格斗训练、地图绘制、独立野外生存等技能。校长缪勒尔(德裔苏共)对他格外器重。

「说谍」初建东北抗日武装-中共国际情报先驱杨佐青碎片(上)

别尔津

苏军总参谋部军事情报首脑别尔津将军也对他青睐有加,他亲自出马,与杨佐青反复研究了一个月的时间,制订出对日情报战、秘密战的绝密计划:“ 戈比旦行动”。

(未完待续)

「说谍」初建东北抗日武装-中共国际情报先驱杨佐青碎片(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