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美軍中有人拿著衝鋒槍有人拿步槍?

王明碩


二戰時期的美國步兵中出現長短槍的變化,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於戰場環境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從過去的單一的陣地作戰,向相對複雜的城市巷戰變化。

這就使得導士兵在進攻時對火力的要求加大,為了方便作戰,美軍在步兵中採用了新型的火力設置。即長短槍遠近搭配的模式來配置班一級火力,這也是二戰及二戰以後陸軍步兵軍事改革的主要方向開始。

一戰以前的步兵戰術,主要還是以線型步兵排槍齊射為主。

在一戰以前的早期戰爭,步兵是戰場上的主要作戰力量。我們都知道“排槍射擊”這個概念,也就是雙方步兵走到一定距離內,互相開槍射擊,直到某一方徹底被消滅或者全線潰散為止。

在這個時候雖然也有巷戰和工事戰,但是由於受到武器射擊精度和火力射程的限制,使得軍事指揮在進行部署時,必須將槍支集中部署是使用,才能獲得最大火力密度和精準度。

等到了一戰時期,雖然也有了機槍的出現,但是機槍在這個時候運用範圍並不廣泛,因此這個時候的陸軍作戰方式,仍然還是以城市外的陣地戰為主。

在這個時候,步兵使用的都是統一的手動步槍甚至單發裝填式步槍,這一方面是子彈的製造成本還比較高,另一方面則是戰場的需求所致,在這個時候的步槍設計主要以超長有效距離,較大的威力為主。

因此在二戰以前,可以說近距離自動武器是沒有什麼市場的,因為戰場上已經有機槍了,而採用新型近距離自動武器不僅會增加使用成本,對戰爭後勤的要求也高,一般國家是搞不起這樣的軍隊的。再加上單兵使用的衝鋒槍由於精準低和射程近,所以都不太適應一戰戰場的需要,結果各國都出現了衝鋒槍被設計出來,卻沒有軍隊採購的奇怪現象。

二戰中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以及步兵在戰場上地位的下降,使得步兵手中的武器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裝甲部隊開始成為主宰陸地的主要力量,而在這個時候,士兵在戰場上的地位則開始下降,從過去的主要突擊力量轉變成為配合裝甲部隊進行作戰的輔助力量。

由於在這種戰場角色的變化,使得軍隊對士兵手中的武器的設計要求也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從過去追求單一的遠射程、大威力槍械,變成能夠幫助士兵適應複雜環境,擁有較強近距離火力的設計。

因此在二戰中,近距離自動武器開始成為戰場上的主要武器,比如德軍在二戰中使用的MP-40型突擊步槍,就是根據這一戰場要求進行的設計,此外美軍也根據自己的要求,設計出了“湯姆遜”系列衝鋒槍,蘇聯也有自己的衝鋒槍叫什帕金1941型衝鋒槍。

在裝備了衝鋒槍的同時,各國步兵的戰場戰術也發生了重大改變,由於自動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步兵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進行集團新衝鋒,而是改變成以班一級為單位發動的散兵線式衝鋒。

同時在二戰中由於堡壘戰和巷戰的大量出現, 也使得步兵的作戰環境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這就使得以班一級為作戰單位的步兵,必須要適應不同的戰場環境,這就要求步兵在進行火力配置時,必須要兼顧遠近作戰的需要,既要保證能都打擊中遠距離的地方目標,也要在近距離作戰時保證足夠強大的火力。

美國在這一方面做得比較好,這得益於美國雄厚的經濟方面的支撐,使得美軍在作戰時能否保證足夠的後勤供應。財大氣粗的美國能夠將這種花費比較大的步兵裝備配置,武裝到基層部隊,從而保證了美軍在戰場上擁有較強的實力。

在二戰中出現的班一級遠近武器搭配上的變化,實際上是步兵戰鬥戰術從傳統的單一兵種作戰方式,向現代化先進步兵作戰方式的一種重大轉變,我們今天步兵使用的武器裝備配置,雖然與二戰中美軍班一級武器配置有些許的變化,但是主要的作戰思路還是在二戰時期形成的。


落下m


二戰時期,美軍陸軍步兵班輸出的的火力是比較強悍的,在德意日與英蘇等交戰國中,也是出類拔萃的。

美軍12人制的步兵班,有1支7.62毫米M-1903A4春田狙擊步槍,此槍是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在毛瑟兵工廠特許下研製,屬於旋轉後拉式槍機,仿自德國K-98系列毛瑟步槍,可視為毛瑟步槍的變型槍。

槍管長度縮短為610毫米,整槍長度比毛瑟步槍短,拉機柄向下彎曲,槍重3.94公斤,初速每秒850米,維基百科顯示有效射程914米,由容量5發的彈倉供彈,採用5發分離式彈夾裝彈,單發栓動射擊,早期配有杆式刺刀,後來改為匕首式刺刀。

(M-1903A4春田狙擊步槍)

M-1903A4春田狙擊步槍,是在M-1903A3的基礎上改進,加裝了2.5倍光學瞄準鏡,所以具有精度上的優勢,瞄準鏡座裝在機匣正上方,為不妨礙瞄準鏡的使用拆除了機械瞄具。

1支M1918A2勃朗寧BAR自動步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採用覘孔和準星瞄準,全槍長為1.22米,槍重8.76公斤,口徑7.62毫米,初速每秒810米,平均射速每分鐘500發,表尺射程1370米,20發彈匣供彈,彈匣卻安裝在機匣下方,單發和連發射擊。

(M1918A2勃朗寧BAR“輕機槍”)

由於一戰包括二戰,美國陸軍步兵一直沒有輕機槍,所以就將M1918A1/A2自動步槍安上了兩腳架,全槍重量隨之增加到了9.5公斤,貌似一挺輕機槍了,美陸軍事實上確實是將M1918A2勃朗寧BAR自動步槍當作輕機槍使用。

M1918A2勃朗寧“輕機槍”,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結合的典範,在惡劣環境下的高可靠性,使此槍獲得了很高的聲譽,但其最大的缺點卻是全尺寸的步槍彈造成槍的重量和後坐力太大,且缺少可快速更換的槍管來減少槍管的過熱問題。

(M-1湯姆森衝鋒槍)

1支M-1湯姆森衝鋒槍,口徑11.43毫米,是在M1928A1式衝鋒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取消了H形塊槍機延遲機構,工作原理改為自由槍機式。

此外,拉機柄由原來位於機匣上部改在機匣右側,去掉了槍管散熱槽和齒形減震器,捨棄了原先50發/100彈鼓,新研發了20/30發直彈匣供彈。

全槍長0.81米,空槍重4.78公斤,20發實彈匣0.57公斤,30發彈匣0.73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可單發和連發射擊,射速連發每分鐘120發,單發射擊每分鐘40發。

(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

由於此槍口徑高達11.43毫米,具備威力大,火力猛的特點,缺點是結構複雜,重量太沉。

9支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全槍長1.1米,帶刺刀槍重4.75公斤,口徑7.62毫米,初速每秒865米,有效射程750米,8發漏夾彈倉供彈。

此槍是二戰時期,最著名的半自動步槍,可靠性高,射擊精度高,易於分解和清潔,被證明是一把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槍。

(M-3衝鋒槍)

1943年秋季開始,美步兵班新增了1支M-3衝鋒槍,相應地減少了1支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

此槍口徑11.43毫米,30發直彈匣供彈,有效射程200米,由於外型非常像是替汽車打潤滑油的潤滑油槍,所以俗稱M3黃油槍,或注油槍,但M-3衝鋒槍射擊時易於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軍士兵們的信賴。

綜上,二戰時期的美軍步兵槍,是以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為主要制式裝備,此外,班長配備一支M-1湯姆森衝鋒槍,所以在二戰影視劇和圖書資料中,常見到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以及M-1湯姆森衝鋒槍。

(M-1卡賓槍)

另外,美軍步兵班有一挺勃朗寧自動步槍,裝上兩腳架後,被美軍當作輕機槍使用;一支裝上2.5倍瞄準鏡,充當狙擊步槍的M1903A4春田步槍。

1943年秋季,美軍步兵班正式列裝了1支M-3衝鋒槍,至於某些影視劇中出現的美軍另外一支二戰的標誌性槍械M-1卡賓槍,是美軍為二線部隊提供的一種用於替代制式手槍的自衛武器,連排級軍官非常喜歡,常在背上一支防身,步兵班並未正式列裝。

但美軍個別喜歡此槍的班長等士官,總會通過各種途徑弄上一支分量不足5斤的7.62毫米15發彈匣供彈半自動發射的M-1卡賓槍。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肯定要有不同的分工,步槍射程遠,陣地戰時可以遠距離精確射擊,衝鋒槍射速快射程近,在近距離上提供火力壓制。衝鋒槍也是塹壕戰的利器

美軍中一般拿衝鋒槍的是班長,M1卡賓槍的是連排長,

美軍的步兵班編制是12人,班長使用湯姆遜系列衝鋒槍,其餘則使用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有一人配備m1903栓動步槍並配m73光學瞄準鏡作為狙擊槍使用,末期則有少量單位裝備m1c加蘭德狙擊步槍。支援火力是一挺BAR。

到了43年以後就大有不同了,美軍每個班多了一名BAR射手,這樣一來,一個班組依託2挺BAR分為兩個火力組,這樣火力大大提高,戰術使用也能更為靈活

同時,美軍是出了名的“不按條令來的”,不僅士官及軍官會選擇自己愛用的武器,士兵也會根據情況換成其他能搞到的武器,比如某些軍官會弄把M1加蘭德,士兵卻用上配給士官的M1衝鋒槍或者卡賓。順帶一提,同期對日作戰的陸戰隊一個班組為3挺BAR,分為3個火力組。


FloatingWu


如有不對之處歡迎指出


AKAParachuter


這個屬於戰術分配的需要,不同的士兵使用不同的武器作戰,相互配合來最大限度的發揮戰鬥力。

最初的輕武器主要就是火槍、燧發槍等這樣的武器,後來逐漸衍生出來了步槍,不過此時的步槍還是栓動步槍,火力比較薄弱,而且長度太長不適合近距離作戰。後來也出現了機槍,主要承擔火力支援、封鎖壓制等這些任務。而作戰中的現實需要又催生越來越多的其他武器出現,比如衝鋒槍、霰彈槍(從民用進入軍用)、狙擊步槍等等。

所以此時怎麼使用這些武器就成為了問題,不可能任由士兵的喜好去選擇,一人一挺機關槍固然是好的,士兵也喜歡,但是後勤消耗、生產成本都太大了,根本不可能。所以就需要講不同的兵器分配使用,將步兵班組的戰鬥力最大化。

二戰中美軍步兵戰術中步槍是主力,所以美軍主要使用步槍,M1加蘭德步槍和M1卡賓槍是美軍中的主力武器。但是畢竟這些步槍近戰的火力還不夠強,所以就需要有衝鋒槍,二戰中美軍主要使用湯姆遜衝鋒槍和M3衝鋒槍,用來在近戰中彌補火力,掩護步槍手,而遠距離作戰中自然就是步槍手更加適合了。

至於機槍,美軍步兵班組中往往只有M1918輕機槍,用於提供火力掩護,而M1919、M1917等這些機槍裝備級別往往更高。


僱傭兵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自動步槍,尤其是德國人大規模裝備突擊步槍,對於整個世界軍事的歷史意義,突擊步槍的意義便在於將步槍的射程和衝鋒槍的火力結合在一起,讓一款自動步槍可以在戰場上面隨時切換到步槍和衝鋒槍。兩個槍的角色,這樣的話。所有的步兵就不需要去分批次的裝備衝鋒槍和步槍,而只需要裝備一種槍,突擊步槍。

因為步槍,這個東西有射程優勢,衝鋒槍有火力的優勢,但是二者都有自己的缺點,比如說步槍火力不足而衝鋒槍射程太短,所以說在世界上面只要是對於未來戰爭有自己認識,並且條件允許的國家都會選擇同時裝備兩種槍支。

全世界幾乎都是一樣的,你比如說德國,德國人有mp系列衝鋒槍,還有就是毛瑟系列步槍,前蘇聯人,英國人那裡也有相同的東西,不過應該說起來的話,美國人這個情況比較特殊一點兒。

美國人一開始呢,它打算的制式裝備是湯姆遜衝鋒槍,這是他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就開始研製的一款武器,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打完了,這款武器才剛剛研製出來,美國人軍隊用不著,然後就跟美國黑幫用了之後表示對於美國政府研製的這款武器口碑還是不錯的,美國人也覺得這款武器不錯。

後來美國人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就選擇用湯姆遜衝鋒槍作為自己的制式裝備,但是說實話,剛開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當時美國人的腦子是發熱的,等了過了一段時間,腦子冷靜下來以後,第一個潑冷水的就是國會。

國會那裡算盤打的叮噹響,告訴美國政府告訴美國總統錢不夠了,你別給我在裝備湯姆遜衝鋒槍那玩意太貴了,你給我裝備一塊兒比較便宜一點兒的,所以美國人把自己目光定向m一加蘭德步槍。

這不是美國政府或者說美國國會,做的第一件為了省錢兒,而選擇在軍事裝備,偷工減料的事情了,當時美國人研製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時候,核反應堆拿不出相應的成熟的技術第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他是用了好幾個反應堆連在一起才輸出了28萬噸的馬力,但是,美國政府覺得這個反應堆多了,太花錢,要求省錢,只用兩個反應堆,結果美國人用了兩個反應堆以後只有26萬噸的馬力,所以理論上來講,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它是美國大型航空母艦裡面航速最慢的一個級別。

因為缺錢的原因,美國政府就放棄了用湯姆遜衝鋒槍作為自己所有部隊的制式裝備,(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而選擇更加便宜的m一加蘭德步槍。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槍支,美國人都是相信火力至上,這四個字,所以說無論是哪一種強制,在美國軍隊裡面都是通過火力壓制對手,比如說加蘭德步槍,當時兩個美國士兵拿著兩支加蘭德步槍守一個橋頭堡的時候,德國人甚至認為對方來了一個步兵班。

只要是情況允許,當時的美國軍隊就要求自己的士兵能夠多背一些火力強悍的槍支,再加上後期美國人掌握著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所以美國人,尤其是美國軍隊經常會陷入那種與敵人進行戰壕或者是巷戰這種情況,所以說,帶著一個衝鋒槍很保險。


漩渦鳴人yy



然而我叫什麼並不重要


因為一個人背不了兩把槍,太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