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百姓平常吃什么?

六安横塘君


咱从唐朝人的一日三餐开始说起。以条件比较好的“老百姓”为讨论对象。


以唐朝长安为例,早餐,一般吃的是馎饦或粥。馎饦,其实就是面片汤,唐朝人也叫它作汤饼、索饼等,比较像现在的“猫耳朵”。

有条件的,能吃得上猪油葱花味的,放鸭肉的、姜汁或茱萸的。

当时比较普遍的干粮,是胡饼——类似现在的芝麻烧饼。还有蒸饼,也就是现在的馒头、包子、花卷……

另外,当时也有饺子和馄饨等。

更有煎饼——类似现在的油炸大丸子,杂菜和面揉成一团下锅煎。(唐朝时的油,主要是动物油脂和一部分大豆和胡麻制成的植物油脂。)

午餐,就要因人而异了。

如果是唐朝的公务员,那么他们主要吃的是公家的“廊下食”,供应的主要是羊肉(分量很少)和热汤饼;夏天的话,则有冷面和栗子、桃、梨、石榴和柿子吃。

一般老板姓呢,吃羊肉的机会少,如果能吃上的话,一般做法有炙羊肉、蒸羊头、做羊肉面条等,有条件的会撒上胡椒去膻味(当时胡椒很贵)。猪肉呢,也有的吃,一般是蒸着吃,就着蒜。(但相比起来吃得起一点的还是羊肉,猪肉更贵些)


具体说说吃肉的问题,唐朝时吃的主要是羊肉和鱼肉。


唐朝人也会吃驴肉、狗肉和山鸡、竹鸡、兔肉、蛇肉之类的野味。

不过,唐朝人吃腌制类的肉,比吃鲜肉多,因为当时的鲜肉比较贵。而在肉类中,鸡肉就属于比较便宜的,基本上普通农户家家养鸡,所以鸡还是吃得起的。(其次是鹅,然后是鸭)。

当时唐朝丰盛一点的农家菜,主要就是小米饭配蒸或煮的土鸡肉,配一把烫韭菜或豆苗,再来点自家酿的浊米酒下饭。


另外,当时规定不许吃牛肉,《唐律卷十五·厩库》中有“主自杀马牛者,徒一年“的律例,即主人杀掉自己养的马或者牛,要服一年的苦役。

不过,如果有钱人实在想吃牛的话,就会偷偷养牛或者跑到乡下买牛,关起门来杀了吃……

而且唐朝有一道著名的菜,叫炖牛头。

马伯庸到《晓说》做客时,就曾和高晓松聊过这点。


在唐朝人的菜谱里,常见的还有一道生鱼片,即鱼脍。主要是鲤鱼、鲂鱼、鲫鱼、鲈鱼、鳜鱼……都是淡水鱼。所以,会有感染寄生虫的危险……


唐朝文献里,不时能看到对消化道疾病的描述……

蔬菜,则以葵和豆叶为主,块茎类则有萝卜、芋头、茄子、笋和藕等。

主食则是黄米饭和白米饭为主。调味品则有葱花、蒜酱、姜末、腌韭菜。

唐朝的烹饪方式以水煮、汽蒸、火烤为主,“炒菜“因为没有适合的锅和铲,在当时是无法达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这些东西,在唐朝时是没有的,比如辣椒、番茄、花生、玉米、土豆……


最后,局长想说,就冲着这些吃食,被现代美食宠坏了的我,是坚决不肯穿越到唐朝的……哈哈哈


艺能八卦局


在中国古代一般是禁止吃牛肉的,比如:汉朝、唐朝、宋朝等都是明确禁止的,因为耕牛是当时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杀牛吃肉代表了生产工具的浪费,对粮食的不珍惜,一经发现,是要被判刑的

羊肉

在古代,养羊是需要牧场的,而牧场往往掌握在少数民族的手中,所以普通的老百姓是很难吃到羊肉的,羊肉属于高档食品,而且能够吃到羊肉也代表了一种社会地位,像一些罪臣都是禁止食用羊肉的

猪肉

因为在古代,猪肉的阉割技术不行,猪肉是由异味的,再加上中医理论吃猪肉对身体不好,属于低档食物,在宋代之前很少有人吃猪肉

鱼肉

在中国古代,除了鱼米之乡外,其他地方的普通老百姓是很难吃到的

鸡肉、鸭肉

所以,普通老百姓也就吃家禽类的鸡肉、鸭肉多一点了,但是每年也很难吃到的,只有到丰收的季节才可以吃到

所以说,古代普通老百姓是很难吃到肉食的,如果遇到闹饥荒,能够填饱肚子都是一种幸福了,更别提是吃肉了


老和尚888


 在汉唐时期,中原内地通过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引入了许多蔬菜和水果品种,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调味品有胡椒、沙糖等。与此同时,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如乳酪、胡饼、羌煮貊炙、胡烧肉、胡羹、羊盘肠雌解法等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在汉代传入的诸种胡族食品到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在黄河流域普及开来,受到广大汉族人民的青睐,其中尤以“羌煮貊炙”的烹饪方法最为典型。所谓“羌煮”即为煮或涮羊、鹿肉;“貊炙”类似于烤全羊。  唐代外来饮食最多的是“胡食”,“胡食”是出自汉代人对从西域传入的食品的一种说法。唐代的胡食品种很多,面食有餢飳、毕罗、胡饼等。餢飳是用油煎的面饼,毕罗一语源自波斯语,一般认为它是指一种以面粉作皮、包有馅心、经蒸或烤制而成的食品。唐代长安有许多经营毕罗的食店,有蟹黄毕罗、猪肝毕罗、羊肾毕罗等。胡饼即芝麻烧饼,中间夹以肉馅。  大众食品,有千金圆、乌雌鸡汤、黄耆羊肉、醋芹、杂糕、百岁羹、鸭脚羹、酉羹、杏酪、羊酪、黄儿、黑儿、黄粱饭、青精饭、雕胡饭、庾家粽子、防风粥、神仙粥、麦饭、槐叶冷淘、松花饼、长生面、面茧、五福饼、消灾饼、古楼子、赍字五色饼、玉尖面、细供没忽羊羹等。这些食品的制作很有特色,充分反映了唐代饮食习俗的丰富多彩以及高超的烹饪制作水平。千金圆”是大医药学家孙思邈首创的食疗用品,用黄豆芽制成丸子形状,可供妇女怀孕后期服用,以利于产时分娩。“乌雌鸡汤”就是今天常说的乌鸡汤,当选毛、肉、骨全呈黑色的鸡为上品。“黄耆羊肉”是用中药黄芪与羊肉共煮,专利于老弱病疲者提气补羸,升阳升胃。“醋芹”是将芹菜腌激成酸菜,调以五味而成.“杂糕”也是孙思邈建议的制作法,即将猪肚、猪肠内填淀粉、肉末,配制花椒、茴香、肉桂等调味药品;后来店主把孙思邈所赠药葫芦悬挂在店门口,杂糕也有了俗名,叫“葫芦头”。“百岁羹”是荠菜汤,据说有益寿功效,所以人们都爱饮。“鸭脚羹”是葵菜汤,因为唐代人们把葵叶叫做“鸭脚”,故称“鸭脚羹”。“酉羹”就是鸡汤,从鸡在十二生辰中的排位而来。“杏酪”是杏仁霜,可算是一种大众饮料。“黄儿”是以黄米粉团枣的蒸面馍;“黑儿”是用荞麦面团枣蒸出来的面馍;“黄粱饭”是糜子舂米制成的米饭;“青精饭”是用杜鹃花科的灌木南烛枝叶,捣碎出汁后,用来浸泡大米,蒸熟后又晒干,米便成了青色。道士们说这种饭是滋补养气的,以至于人人抢食,使青精饭成为当时的常备食品。“槐叶冷陶”是一种消暑食品,这是一种面食。


Accompany初心


跟我们一样,也是吃饭,吃菜,偶尔喝点酒。不过,比我们幸运的是,那是的食物没有污染,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绝对没有转基因食品!😊😊😂😂🌸🌸🌸


美芹三献


五谷杂米良,鸡鸭鱼肉,水果蔬菜还有水水空气。唉呀,你怎么这样问那个这问题,与其这样傻问,你不如骑着毛驴去唐朝那边看看并坐客调研


沈冰37


牛肉肯定是不能吃。肉类最主要是羊肉。 且那时候主食是面食。一般是指陕西那边的饼,馍,面。


用户18845762896


不管吃啥,那时候肯定没有防腐剂,没有各种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乡下民俗小院


你等等,我穿越过去吃顿饭,回来告诉你啊。


觉无碍


经过我的多方考证,认真研究,我终于有了一个震惊中外考古界的重大成果,我发现唐朝的人他们平常吃的也是饭,经过高温加热以后得熟食😂😂😂😂


云淡风清671953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