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12岁的乾隆,康熙为何惊得放下酒杯?

---刘通晓---


康熙和十二岁的弘历的这次见面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雍正(胤禛)故意为之。康熙六十一年的阴历三月十二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因为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头一次聚首的日子。这一天或许就决定了胤禛夺嫡的成功。


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胤禛的园子也就是未来的圆明园立散心,这一天胤禛对老皇帝说最近园子里新来了一批珍贵的牡丹,开的格外鲜艳,老爷子要不要去看一下,康熙皇帝正因为皇位争夺而心情烦闷,正好可以放松一下心情,当然这次赏花活动很有可能是胤禛可以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康熙来见一下弘历和弘昼,虽然胤禛自外表现的很佛系,实际上也是很想得到皇位的。

言归正传,康熙来到圆明园之后,父子二人品茶赏花,闲聊家常,可能胤禛像随口一说,弘历和弘昼十二岁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长什么样呢,毕竟康熙孙子孙女一共将近两百个,也见不过来。胤禛既然这样说了,那么作为爷爷岂有不见的道理,康熙见到了两个孙子之后,不自觉就放下了酒杯站了起来,弘昼表现平平无奇,相反弘历却让康熙皇帝眼前一亮,身材挺拔,长得很帅气,从他熠熠发亮的眼神中也看到了几丝灵气,面对如此威严的皇爷爷,他的表现也是落落大方,在《清高宗实录》中记载,康熙想了一个题目《爱莲说》来考弘历,十二岁的小弘历把爱莲说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并且对这首词的解释和诵读也非常到位,康熙对他十分喜欢,第二天一大早就向胤禛要了弘历的生辰八字。


那为什么胤禛就知道弘历一定会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呢,万一表现不好怎么办,这就是天赋在了,弘历年幼的时候,就异常聪慧,对一篇文章甚至是过目不忘,而弘昼相对来说就比较平庸了,而弘历的骑射运动方面也很突出,情商也很高,简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胤禛就比较看好他也相信这么优秀的孩子,康熙皇帝也肯定很喜欢,果然合了胤禛的心思,之后,康熙决定要把这个孩子接到宫里重点培养,和自己一同生活,这真是无上的荣耀啊。之后,祖孙二人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一块吃饭,一块读书,甚至康熙在处理朝政的时候,也会让弘历在一旁听着,甚至给爷爷打下手,端水研磨。康熙也时常带着弘历去打猎。


可能胤禛当皇帝的原因之一除了胤禛处理朝政的精明能干,超强的执政能力之外,也是有一部分是弘历的功劳,因为这个孩子喜爱小年纪就表现卓越,长大之后定是不凡之人。


消失的月光


大清王朝295年基业,唯康雍乾称为盛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擒熬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剿灭葛尔丹。被后人称为与秦皇汉武齐名的千古大帝。

其孙子乾隆文治武功更是了得,自称十全老人,阳寿八十九岁,古今帝王第一人。唯儿子雍正,四十五岁登基,劳碌了十三年,却落下个帝位名份不正的名声。

题主和很多后来的说法一样,以弘历(乾隆)的一段经历来证明雍正继位的合法性。

历史上因帝王对孙子的喜爱,由孙子继位少不了中间这个儿子的过渡。如明永乐帝喜爱孙子朱瞻基(明宣宗),就先传位于平庸有足疾的儿子朱高炽,以确保孙子的登基。所以让后人联想到由于康熙喜欢弘历(乾隆),才有了雍正的登基。

其实康熙有了35位皇子,2O多位格格,是一个很能生育的皇帝,孙子辈更是多得数不过来。那个当了四十二年太子的胤礽的子女就曾长期被康熙养育。

而弘历只是在1722年被皇爷爷接入宫中半年,后来的传言无非说明这是康熙培养的隔代接班人,从而佐证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康熙刚见到12岁的孙子,不会惊得失态,定是天生异禀,后人杜撰的。

其真象或保留在清史稿中,愿后来写史者能秉持良心,给后人留下能经得起检验的《清史》。


晚亭与落霞同晖


或许是命运的牵引,在康熙生命终结前的某一天,春光明媚,牡丹开的娇艳欲滴,他第一次见到年仅12岁的乾隆,双目灵动,小小少年却是风光霁月,钟灵毓秀,康熙为这少年通身的气质所折服,惊讶之后便是狂喜,当场就放下酒杯考察他的学识,出乎意料的小少年文章精妙绝伦,仪态落落大方,康熙赞叹不已,自此眼里再进不入他人!至于后面尾随着弘历前来的弘昼,畏畏缩缩上不得台面,当然康熙完全没瞥见他。

康熙王朝的“九龙夺嫡”在中国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皇位争夺血腥激烈,是何等的惨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来便是皇家真言,所以说儿子生多了,自己的地位都容易被威胁,骨亲残杀,子弑父这种放在平常百姓家叫大逆不道,天理难容,而在帝王家能保住性命就是赢家。爱新觉罗家族强者生存,当初康熙大帝第一眼见到小乾隆时就是因为其气势如虹,文武双全,能带领大清朝走向盛世繁荣,园了康熙的心愿!

自此以后,康熙便将小弘历接到宫里悉心教导,手把手的教他写字,清朝注重骑射,为了弘历的骑射功课,康熙甚至亲自教他射箭,不意外的弘历确实天赋异禀,第一次就射中五矢,康熙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就连议政期间都让小弘历旁听,这可是当初康熙的发妻赫舍里皇后儿子才有的待遇!而胤禛当初是别有用心让康熙召见他的儿子的,没想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竟然让康熙如此喜爱弘历!据说康熙之所以把皇位传给雍正的原因就是他想要小弘历带领大清走向繁荣昌盛,而历朝历代却没有将帝位直接传到孙子辈儿的,所以雍正算是捡了个大便宜!

当然,这种传闻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究竟是子虚乌有还是被人压了下来?后人无从得知,不过我想在那么残酷的兄弟争夺中,仅仅凭一个康熙喜爱的孙子就登上皇位,简直是无稽之谈!众所周知,雍正从很早以前就暗中谋划,勤勉谨慎,恭敛简朴,私下结识了不少有才之士,一步一步走上了权利的巅峰。也许弘历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是如果雍正没有真正的才能的话,康熙也不会在百年之后安心将皇位留给胤禛离去!


奇点历史


一代天骄康熙帝,为什么第一次见到他12岁的孙子会如此不淡定,甚至被惊失态放下杯子呢?今天有书君就来当一回康熙帝肚里的蛔虫。



一、雍亲王为弘历铺垫的好


据《清圣祖实录》中记载,这个康熙爷经常去“不争”皇位的四阿哥雍亲王的府里,可能是不论紫禁城,还是其他阿哥府中,给康熙爷太多的立储压力。


但是康熙爷没有察觉,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正在悄然进行中。在一次父子闲谈中,雍亲王很随意的提了一下自己的儿子。本来爷孙见个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当年这“三帝”见面,可是费尽雍亲王的心机。他特地安排自己两个儿子,同时面圣。



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雍亲王的另一个儿子胆小懦弱。不过选择他的目的就是,更加彰显弘历的非凡气质。有了绿叶映衬的弘历,更加与众不同。


二、弘历天赋异禀。


有心机老爸推送,孩子自己也得争气。据说,弘历貌有帝王之相,想必就是传说中常说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紫气环绕”。


对于这个,估计只有身为帝王的康熙爷,才可说得清楚。有书君认为,这个小弘历相貌,应该是符合当时长相周正、相貌堂堂的审美标准,也与康熙爷心目中的储君形象完美契合。


三、弘历谈吐不凡。


但凡是皇家,除了注重外表,更加注重德行。弘历是雍亲王刻意安排,给康熙爷留下深刻印象,在接人待物、谈吐举止上一定是下足功夫。


有着不平凡身份的爷爷,喜欢什么样的孙子?自然是谈吐大方得体、有自己鲜明个性、不唯唯诺诺,像爱新觉罗家的人,而这些优点弘历是集于一身。


四、弘历天生就是帝王星


有书君不会看相,但是这康熙爷可是特地找相师看过。据说,这弘历有着天生优势,不仅天格、地格百年难遇。而且,注定富贵长寿。


而后,康熙甚至指名要看一下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大家应该知道,这钮祜禄氏可是被后世称为,整个大清最有福气的女人。


康熙本身就对弘历这个孙子一见如故,再见过他的有福的生母,那就更加确信这是个“福”孩子。


五、弘历让康熙帝的心放下了


康熙的儿子们为什么会夺嫡?一是人才太多,谁都不服谁。二是康熙爷心中一直没有特别的人选。


曾经偏疼的太子实在资质平庸,就算是将来把他推到,那个瞩目的位置,也未必可以坐稳江山。


而这次不经意地看到了12岁的弘历,康熙彻底放心了,眼前这个无论从外表到谈吐,自带帝王之相的孩子,是继承大统最好的人选。


一代见识广博的帝王,自然不会因为见到一个相貌不凡的小孩子,就惊到失态。而是因为这个孩子,让他彻底从立储的大事中解脱。


康熙爷放下的不是手中的杯子,而是他选择储君的这颗沉甸甸的心。


这个弘历与康熙帝有缘是真的,为了可以让这个孙子继承大统,而义无反顾地选择他的老子当“过渡皇上”。



至于什么相面之说,倒是不太相信。不过有件事不得不提,雍正爷可是为押弘历这块宝没少花费心力。


所以有句话说得好:“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有书博物馆


康熙和乾隆是清朝很优秀的两位皇帝,在位的时间也都很长,康熙皇帝的确很厉害,无论是政治手腕还是管理国家都是有一套的,而乾隆在雍正深夜暴亡之后登上皇位,开始的时候还是很勤于政事的,但是到了国家安稳的时候就开始淫乱的生活,乾隆的后半生是风流成性的,其实他有感觉像是捡了个大便宜,因为他的父亲雍正帮他做了很多,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乾隆才有东西去挥霍。



虽说乾隆到了后面就是一个败家子,著名的大贪官和珅就是被乾隆给养肥了,所以乾隆既是“康乾盛世”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使皇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乾隆时期怎么衰败的,而是说说小时候的乾隆,也就是弘历,虽然在历史上对于乾隆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能当皇帝的必然也是有一定的才能的,而这个才能一般从小时候就可以看出来。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康熙皇帝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孙子弘历都惊的放下酒杯,很显然第一眼肯定是因为弘历的长相非凡,可以说是惊艳,古人很讲究看长相,那些很厉害的人在史书中都是有着奇异的长相的,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相传长得奇丑无比,而现在的弘历是清秀儒雅,而且五官极其精致匀称,给人一种君王之气,当了多年皇帝的康熙都惊讶自己有这么一个孙子。



弘历不仅相貌惊人,而且才学过人,年纪轻轻就能说会道,最关键的是胆子还很大,看到了自己的皇爷爷也不怕,而是很自然的跟自己的皇爷爷打招呼,在康熙问他问题的时候,他也是答得朗朗上口准确无误,而且句句都说到了皇爷爷的心坎里,而康熙在和这个年仅12岁的皇孙的交流中也是频频点头,高兴的不行。



很多人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康熙直到弘历12岁才见到他,因为康熙的儿子很多,当年继康熙之后的皇位之争也是很激烈,儿子多了孙子自然也是多的不行,一个一个见怕是没有这么多时间,所以才会到了12岁才见到弘历,但是这一见却没有白见,经过上一次,康熙就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皇孙,还经常将弘历召进宫中特意培养弘历,教弘历,当然弘历也很可能影响到了雍正的继位,虽说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原因肯定是有一部分的。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古代选储立君是大事,满清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住中原,在大清继立之初,在皇位传承方面虽然坚持嫡长子继承制的,但做的并不好,多次发生争储事件,甚至为此明争暗斗,搞得政局乌烟瘴气,已经影响了国家政令的有序运转。

康熙在位时期,发生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康熙帝有24子,其中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以及十三、十四阿哥参与到了皇位的争夺战之中。

起因是康熙爷并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安排皇位继立顺序,长子胤禔是庶出,不受康熙皇帝爱戴,在二皇子胤礽2岁时,就将其册立为太子。

但是在1708年以其脾气差、不听话将其废掉,这时候大阿哥率先跳了出来,他觉着自己继立无望,便建议康熙帝立老八为皇子,但同时提出了把老二胤礽除掉的心迹,这让康熙帝大为恼火。

不但痛骂老大,还对老八时刻堤防,羿年老二胤礽复立。后来老三为了打击老大和老八联盟,为其上位铺路,向康熙帝告状说老大搞怪力乱神,康熙帝一生气,直接将老大下狱,同时迁怒于老八。1721年,皇太子胤礽伙同兵部尚书以及步兵统领造反,被康熙帝再次废除皇太子位,老三眼看储君之争残酷如此,遂退出。

这时候围绕着老八形成了以老十四、老九、老十为主的八爷党,和老四胤禛(雍正帝)为首的四爷党,老十三支持老四。

最后以老四胤禛胜出。康熙帝对于储君之争的危害可以说深有体会,因此当康熙帝看到乾隆帝时,忽然觉得胤禛也会遭受他曾经遭受的痛苦,不免心生感慨!

古代的太子争执,皇帝是非常厌恶的,太子是国家未来,选好接班人就是为国家未来考虑,所有的现在都是前边选择的结果,有因才有果。康熙见乾隆时,康熙已经没几年活头了,他当时的想法就是经常想国家下一代怎么样,可能乾隆小时候和康熙长得非常像,也是一个爷爷辈对孙子辈的爱。

当然这都是皇宫里面的段子,也许康熙帝看到乾隆帝,心中就替雍正选好了皇帝人选,激动之余,喜见于形,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后面的故事差不多就是没过几天乾隆就被接进了皇宫,这是只有皇太子才能享受的待遇!


果阿果仔


大家都知道雍正是一名非常勤勉的皇帝,当初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皇位来之不易,为了不让其他竞争者说闲话,所以雍正上任后工作极其努力,基本上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当然也为了拾遗补缺弥补康熙施政的缺失。康熙执政期间因为清朝政权不稳经历了多次战争,比如吴三桂反叛、统一台湾、出征葛尔丹,沙俄边界战争等等。无论哪次战争都要花大量钱银,所以国库很空虚!雍正上任只能推出了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等众多新政扩充国库,当然自古新政实施都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当时清朝的皇亲国戚太多了光拿俸禄不干事,机构也臃肿,所以雍正在位的13年那是相当艰苦的十三年,又要抵挡八爷党篡位又要面对不团结的朝廷,所以说雍正基本上是累死的。康乾盛世之所以被后人称赞与雍正的勤奋是分不开的。乾隆属于运气好的一塌糊涂的皇帝,爷爷平了天下,老子搞到了钱财,轮到自己基本没啥事了,身体又好人也聪明直到89才去世!简直是福禄寿禧全粘上了!但中国也是乾隆后期逐渐被西方列国超越,第一次工业革命打破了武器工业的革新,因此中国开始了落后挨打的惨境。先进了世界几千年最后导致被人欺凌的悲惨近代史!就像老话说的,命运就像一把大棒躲在某个角落里,在你忘乎所以的时候总是冷不丁给你一棒子!让你吃点苦头警醒你然后重新开始发奋图强!现在的国家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新中国幸福来之不易,大家且行且珍惜吧!


旅团长2


祖孙初见

康熙与弘历的初见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春天,当时的康熙应该是在圆明园赏花。这时候雍正带着年仅12岁的弘历来拜见康熙,然而弘历的成熟稳重的表现让正在赏花的康熙是眼前一亮,通过这次祖孙见面,康熙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孙儿,把弘历带回宫中亲自抚养。

两废太子

为什么康熙会觉得眼前一亮?因为此时的康熙正深受两废太子的心理苦痛之中,毕竟这时候的康熙已经是人生末年了,时刻都在考虑接班人的事情了,可是连着两次废太子,没有合适接班人让他心情是苦闷的。

而康熙此时见到了表现与年龄很不相符的弘历,其在康熙面前表现的是得体大方、成熟稳重。这就让深陷接班苦闷的康熙感觉是绝处逢生,苦闷就消失了许多。因为他感觉大清的江山还是有望的。



因此《朝鲜实录》也就有了雍正即位后,弘历就是储君的记载。也有些人都认为雍正能即位是弘历的助攻,因为觉得康熙看到了两代皇帝,只是这个让康熙看好的弘历,其在位一生的作为真的令康熙满意吗?这个就得看看他们祖孙在地下怎么聊的了。


淡看天上月


康熙和乾隆爷孙二人,是爱新觉罗家族里面最强大的人物,两人合起来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虽然后世颇多争议,但是不可否认,两人都是属于清朝出色的君主。

康熙六十一年,这一年注定不是平凡年,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第一次齐聚。这次的碰面,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走向。当时的雍正还只是四阿哥,他的众多兄弟都在为皇位厮杀,唯有他似乎没有参与到皇权斗争中去。

这也是康熙愿意到雍正住处的原因之一。

此时的康熙还在为继承人而发愁,康熙的儿子实在是太多,一个比一个能干,康熙实在是不知道选谁,想来想去,烦躁的康熙决定驾临圆明园牡丹台,把酒临风,赏赏美景。

雍正其实也有意竞争皇位,可是他和他的兄弟们半斤八两,唯有一个儿子,远超兄弟们的儿子,雍正为了争取机会,决定剑走偏锋,让儿子替他争宠。

雍正精心策划了这次牡丹台相遇。老康熙见到了自己比较中意的儿子,闲聊起来。雍正仿佛无意的提到:“您的两个孙子自从生下来还没有机会见到圣颜呢。”康熙随口应了下来,决定看一看自己的孙子。

没有见过孙子,在康熙这儿实在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因为康熙的孙子实在是多,足足有九十七名,每天疲于应付政事的康熙怎么可能见过来。

据史料记载,当时雍正共选出两名儿子,一个是弘历,一个是弘展。弘展的出现完全是用来衬托弘历,康熙看到弘历的出现,惊得酒杯都放了下来。

弘历在时人眼里绝对属于美男子,容貌清秀儒雅,从小善读书的弘历还属于能说会道的那种,见到皇帝也不紧张,落落大方的和康熙打招呼。而弘展见了康熙吓得直打颤,明显的对比让康熙一下子喜欢上了弘历这个孙子,他顺口考察了一下弘历的功课,发现他的功课也很优秀。

熙明显是对此上了心,回宫之后,没过几天就派太监来雍正处,找雍正写下乾隆的生辰八字。康熙批阅后大喜,乾隆的八字显示,他正是富贵福禄身后,亦是长寿之人。完美符合了康熙的各种需求。

于是,过了没几天,康熙再度驾临圆明园,带走了乾隆。

康熙六十一年底,康熙驾崩,留下遗诏立雍正为皇。乾隆就这样为自己的父亲争取到了皇位,他也在随后的日子登基为皇。

参考资料:《乾隆御制诗初集》、《清高宗实录》、《啸亭杂录》


历史风云录


康熙皇帝的孙子实在太多,数量将近一百来号人,不可能人人都见过和留下深刻印象,可在康熙六十一年,满清爱新觉罗家族中两个最伟大的人物偶然之际见了面。


康熙晚年经常去四阿哥胤禛的圆明园中散心游玩,可能这位雍王爷没有像其他皇子表现出对皇位的过分垂涎,康熙觉得来到胤禛的地方能享受到少有的轻松和愉快。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晚年曾经去过11次之多,这实属少见,其他阿哥都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可能雍正在潜邸时一直保持着低调,专心佛法,在别人为皇位明争暗斗时,他隐忍不发,给康熙以一种安全感。

这年春天三月十二日傍晚,皇帝在牡丹台,父子俩难得单独在一起赏景闲聊,远处夕阳西下,春鸟归巢。


此时胤禛漫不经心地提出他的两个儿子出生后父皇还没有看见过呢,其中哥哥弘历已经十二岁了。康熙今天心情也特别好,兴致勃勃地回答让他们来见一面。两位小阿哥来到老皇帝跟前,按满人的规矩行礼问安,康熙一看不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康熙作为古稀之年的天子,一生阅人无数,但他今天看到的自己孙子其中哥哥弘历觉得非同一般。康熙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容貌清秀,气质高贵,从远处走来到近处行礼一点也不紧张局促,丝毫没有同龄孩子的拘束腼腆,举止之间透着一股灵气和自信,而他的弟弟弘昼相形之下就显得单板晦涩。


康熙让弘历来到身边,询问他关于读书的事宜,满清对皇子的教育是所有封建王朝最重视的了,弘历大大方方地回答了康熙的提问,还背了几段经书并按平时的理解将经文解释了一遍。

不知道康熙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皇帝当然表情不能太夸张,但从他事后的动作可以看出,康熙对这个孙子的长相气质学习是相当满意的。过了几天,康熙让人去胤禛那里取了弘历的八字,又过了些天康熙再次来到圆明园,临走宣布将弘历带回宫中抚养。


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决定,在弘历之前只有太子长子弘皙曾经被康熙养育宫中,后来因太子事而废。弘历是幸运的,但其父亲雍正在适当的时候将其推到康熙面前,难道这只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么。

弘历有着绝对优势的先天条件,少年老成,善于和人相处,很容易和其皇爷爷康熙行成老少乐的局面,甚至康熙后来还特地指名要看一下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老皇帝看后连呼“有福之人”。

多年以后,乾隆每每回忆自己和康熙在一起的日子虽然短暂,总感觉得到他人生中其实受康熙的影响远远要大过他的父亲雍正。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