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國崛起中奠定一統天下基礎的四場戰爭,你怎麼看?

戰國時期,天下群雄並起,逐鹿天下。其中,大秦帝國自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後,從西部小國強勢崛起。至秦始皇嬴政“奮六世餘烈”最終實現天下一統。在秦崛起的過程中,征戰無數。我認為,其中有五場戰役在其中起到關鍵的作用,為秦國日後統一奠定了基礎。

第四、滅巴蜀之戰

秦帝國崛起中奠定一統天下基礎的四場戰爭,你怎麼看?

秦滅巴蜀地圖

巴蜀地區,即現在的四川中東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以及重慶大部分地區,這一地區氣候適宜,豐饒富庶,人口稠密且勇於征戰,被譽為天府之國、是古時中國最重要的糧食、兵員主產區。

當時的秦國,在孝公用商鞅實行變法之後,國力迅速增長。在此之前,有商鞅、公孫衍統兵大敗當時的最強大的魏國,奪回了被魏佔據多年的河西之地,國內民心、軍心正盛。公元前316年,秦將司馬錯向秦惠文王贏駟提出建議,借蜀出兵攻苴,苴向秦求救之機,出兵一舉滅蜀。據《史記.張儀列傳記載》記載,司馬錯當時認為“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翟之長也,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焉。”蜀國,是西部偏僻之地,是戎狄之邦,國君像夏桀、商紂一樣昏庸。以我們大秦的國力,進攻他一定像豺狼驅逐羊群一樣容易。到時候佔領他們的土地來擴大我們的疆域,取用他們的財富來富裕我國的民眾。不傷及民眾,就可以讓他們屈服。

惠文王接受司馬錯的建議,命張儀、司馬錯統兵征討蜀國,蜀王率軍抵抗兵敗被殺,司馬錯大軍在滅掉蜀國後,趁勢相繼滅掉苴、巴。

秦帝國崛起中奠定一統天下基礎的四場戰爭,你怎麼看?

司馬錯雕塑

這一仗,不管從兵人數還是在當時的影響來說,都不算是大仗。但是,我認為此戰對秦國意義非凡,首先,在此前,秦國地域狹小,在滅掉巴蜀之後,領土面積擴大了一倍。其次,在之前秦向中原用兵的時候,背後的巴蜀一直是最大的後顧之憂之一,滅掉巴蜀可以說是有效解除了戎狄從背後的威脅,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後方。最後,巴蜀之地歷來富裕,能為秦國提供更多的糧餉兵員。另外,司馬錯認為“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華陽國志.蜀志》)巴蜀地區易守難攻,與楚接壤。取得巴蜀,可以通過水路順流直下,為滅楚開闢新的通道。

因此,我認為,這是秦國在崛起之初的一次鞏固根基的重要戰役,為日後東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於秦國來說有著巨大的正面意義。

第三、秦魏河西之戰

秦帝國崛起中奠定一統天下基礎的四場戰爭,你怎麼看?

自春秋時期,秦國、魏國圍繞河西之地展開了長達百年的爭奪,發動了五次河西之戰,前三次魏國均獲勝,將秦國死死壓制在西部邊陲地區。自第四次起,由於秦孝公重用商鞅在國內推行深徹變法,秦國力、軍力獲得大幅提升。趁魏與中原各國連年征戰之機,秦先後發動第四、第五次河西之戰。在第四次戰爭中,商鞅趁魏國與趙、齊兩國交戰之機,發兵奪取了包括魏舊都安邑在內的大量土地。但是,魏國畢竟是當時的第一強國,在與中原各國達成停戰協議後,很快便調頭向秦軍發動進攻。當時秦國國內第二批變法正在推進,加上魏軍攻勢猛烈,秦孝公不得已向魏求和,歸還了所佔領的全部魏地。公元前341年,秦趁魏軍馬陵之戰慘敗與齊國,龐涓自殺的機會,發功了第五次河西之戰,此戰先是商鞅用計誘捕了魏國主將公子昂,後於公元前339年再次攻魏,俘虜主將魏錯。在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即位,公元前332年,秦由公孫衍統兵,再次伐魏。經過兩年的戰爭,最終全殲魏河西守軍8萬餘人,俘虜魏軍主將龍賈。魏國不得已主動求和,秦國完全佔領河西。

秦帝國崛起中奠定一統天下基礎的四場戰爭,你怎麼看?

商鞅 劇照

這一戰對於秦國意義非凡。河西之地,是秦國門戶,之前一直牢牢把握在魏國手中,封死了秦國東出通道,並對其形成了壓頂之勢。如果不是魏惠王后期的昏庸,不聽取龐涓的滅秦建議,只怕秦國早已經被滅了。收復河西,秦國就在構築了堅固的東方屏障的同時,打通了東進通道,隨時可以舉大軍東出中原。而魏國,隨著連續的戰敗,已經跌落下戰國第一強國的寶座,從此隨時在秦國大軍的威脅之下,再也沒有重現輝煌。

秦帝國崛起中奠定一統天下基礎的四場戰爭,你怎麼看?

公孫衍 劇照

第二伊闕之戰

秦帝國崛起中奠定一統天下基礎的四場戰爭,你怎麼看?

在此戰之前,齊魏韓三國曾經組成聯軍,攻破秦函谷關,兵鋒直指秦國腹地,後秦國通過多方斡旋,割讓土地等方式,使聯軍內部分裂,進而退兵。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韓國,韓國不敵,向魏求援。魏王命大將公孫喜統兵,增援韓國。此戰,韓魏大軍加上後來加入的東周軍隊,總人數達到24萬餘人。而秦國則派白起統兵,率領秦軍13萬前往迎戰,兩軍在伊闕展開對峙。在對峙中,白起發現,韓魏聯軍都在保存實力、相互推諉、是也不願意率先向秦軍發動進攻。於是,白起利用這個機會,派出精銳繞到魏軍後方,突然發起進攻,將魏軍一舉擊潰,而韓國大軍,在魏軍被擊潰後,側翼完全暴露,被秦軍左右夾擊,韓軍大敗潰逃,秦軍乘勝追擊。將魏韓聯軍全部殲滅,殺死韓軍主將犀武,俘虜魏軍主將公孫喜,佔領伊闕及其他五座城池。徹底掃清了東出函谷關的障礙。

這一戰,秦軍在白起的率領下以少勝多,不但化解了秦國的危機,並且在公元前293年,白起攜此戰餘威再度出兵攻佔魏國舊都安邑等大片土地,秦國也向世人展示了其恐怖的戰鬥力,徹底掃清東出的障礙。成為真正的強國。而魏韓聯軍遭此大敗,兩國精銳盡失,從此一蹶不振,國力日漸衰落。此戰也是白起的起點,開啟了一代戰神攻無不克的戰爭神話。

秦帝國崛起中奠定一統天下基礎的四場戰爭,你怎麼看?

戰神白起 劇照

第一、長平之戰

秦帝國崛起中奠定一統天下基礎的四場戰爭,你怎麼看?

長平古戰場遺址

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決定命運的一場戰爭,也是後世議論最多的戰國大戰之一,當時的秦趙兩國都是戰國時期的強國,誰能在此戰中獲勝,誰就能奠定戰國後期的霸主地位。此戰雙方兵力過百萬,歷時三年,趙國先後由名將廉頗、趙括統兵,秦國統兵大將則是有戰神之稱的白起。雙方經過三年的對峙,國力消耗巨大。最終趙國因承受不起巨大的國力消耗,用趙括替下了一直固守的廉頗,趙括上任後急於出兵,陷入秦軍埋伏。被秦軍打敗,45萬人投降後,被白起全部坑殺。

秦帝國崛起中奠定一統天下基礎的四場戰爭,你怎麼看?

廉頗雕塑

這一戰,趙國全軍覆沒,秦國也損失慘重,是秦崛起過程中最為慘烈的一戰,白起因此被後世稱為殺神。自此戰之後,作為戰國中後期,秦國最強勁對手的趙國已經元氣大傷,再也沒有恢復過來,秦國雖然損失慘重,但是也一舉奠定了一統天下的基礎。從此以後,中原各國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抗衡秦國,秦國統一的進程大大加快。

秦帝國崛起中奠定一統天下基礎的四場戰爭,你怎麼看?

白起 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