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否存在?你怎麼看?

王超行俠仗義


我認為:

“夏朝”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但極可能存在一個小國林立的“夏時代”,其中有一個“夏國”。中國早期歷史可能有重大錯誤。

從社會發展規律上說:“國家”的組織形式是隨著社會等級、私人財產等制度的形成逐漸發展而來。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其實是各時期、各地域、鬆散型的部落聯盟領袖經過神話後的傳說,和後世的國王皇帝不是一個概念。所謂“夏傳子,家天下”只是聯盟首領開啟了家族壟斷模式而已,還不是後世意義上的王權世襲。夏啟繼承了大禹的部落共主地位後,還是原始社會,“國家”的組織形式都沒形成,怎麼一個“王朝”就能橫空出世呢?莫非夏啟是穿越者。畢竟疆域範圍較大的王朝在組織結構上比城邦型國家要複雜得多,應該有個演變發展過程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世界上其它文明誕生早期的都是城邦式的小國家,華夏文明應該也不例外。

為了方便表達,我們暫把夏朝在歷史上應該存在的時間段,即公元前2100年—前1600年稱作“夏時代”。

“夏時代”應該就是社會組織形態由“部落聯盟”向“城邦”再向“國家”演變的歷史時期。從傳說中的炎黃大戰開始,以前各自獨立的原始部落通過戰爭、結盟等方式開始有了小範圍的交流、融合,組織形式越來越緊密,開始向城邦演變,最終發展成的城邦型的小國,“夏國”只是其中之一,從“少康復國”的記載中感覺規模就是現在的村級械鬥,可以想象當時的夏國規模不大,甚至可能還是部落形式。《山海經》記載了夏朝前面還有唐朝、虞朝,可能是同時期存在的其它小國。

“夏時代”中後期應該是個小國林立的時代,沒有建立統一王朝。各國逐漸形成後,開始了彼此之間攻伐佔領,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商國”建立的,從崛起、強盛、逐漸吞併其它國家到建朝,可能經過了上幾百年的漫長過程,夏國不過其中的小插曲,當時沒有記史的習慣,所以在商朝的史料裡找不到關於“夏”的任何記錄。如果“夏朝”真的存在過,而且是被商所替代,即便再不記史,或多或少應該有提及,不然極不合理。

從考古證據上說:

現在考古最接近的證據是“二里頭遺址”,炭測齡表明二里頭處於斷代時間表上的夏中晚期到商早期,和傳說中的夏朝時間大概吻和,卻找不到“夏”存在的任何證據,專家們為這到底是“夏都”還是“商都”爭論不休。其實不管是夏都還是商都,都不能合理解釋“二里頭”找不到“夏”的痕跡,卻有“商”的痕跡這種情況,但如果換個思路,二里頭既不是“夏都”也不是“商都”,只是夏時代某個曾經的城邦小國,後來成為商的屬地。就能合理解釋這個問題,時間上也更加吻合。

另外,各地發掘的疑似夏遺址彼此也沒有關聯性,“夏時代”各地還是處於封閉狀態,說明那個時間段沒有統一王朝存在的跡象。

從史料上說:關於夏朝的存在,目前最大的依據就是《史記》的記載。司馬遷無疑是個偉大嚴謹的史家,但要知道:司馬遷距離夏朝的時間和我們距離司馬遷差不多,在那個文字和信息都及其稀少的時代,中間還隔了個對夏朝毫無記錄的六百年商朝,司馬遷信息來源的準確性存在很大的疑問。

我推測極有可能是:在商朝建立過程中毫不起眼的“夏國”,其信息因為某個原因流傳到了司馬遷時代,由於歷史的侷限性,被誤會成一個朝代,導致了今天的歷史疑案。

不過,不管是夏國還是夏朝,可以確定的是:二里頭遺址在“夏時代”的中晚期已經有了宮殿、青銅器等文明要素,華夏文明已經誕生,完成了原始社會向文明社會的過渡。


江山0929


夏朝肯定存在,只是還沒有找到都城遺址和文字性的東西。洛陽二里頭遺址肯定已經排除在夏都之外,山西陶寺遺址,陝西石峁遺址都有可能是夏都,隨著考古工作的推進,一切皆有可能。

《史記》記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而不是“皆在河雒”。洛河和雒河是兩條不同的河。在《史記》中關於洛河和雒河記載的非常清楚,從未混淆。洛河:全境皆在陝西。雒河:發源於陝西流經河南洛陽,所以洛陽古稱“雒陽”“雒邑”。

而洛河流域發現眾多時期和夏朝時期的城址。

洛河流域附近就是司馬遷的家鄉—陝西韓城,古稱“龍門”“夏陽”,龍門就是夏朝建立者夏禹治水的龍門,而《史記》記載“大禹居陽城”,韓城隔著黃河不遠就是夏禹的居所“山西陽城”,陽城附近就是最有可能的夏都遺址之一山西“陶寺遺址”。那麼韓城的古名“夏陽”肯定與夏朝密不可分。

韓城的西北邊不遠就是黃帝陵。

韓城的北部就是迄今最早的宮殿遺址,4500年的陝西“蘆山峁遺址”。

韓城的再往北就是陝西神木“石峁遺址”,而石峁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最大的早期遺址,其先進程度和規模遠超迄今任何一個3500以前的遺址,佔地425萬平米。有皇城、內城、外城、甕城、烽火臺、馬面城牆。刷新多項記錄。僅僅一個東城門就佔地2.5萬平米。距今4300—3800年。四周還有大小十幾座衛星城。

韓城南部就是黃帝史官倉頡的故里。

韓城再往南,就是中國最早的城市遺址,距今六千年的西安楊官寨遺址。

這一系列聯繫,已經指明,夏朝都城遺址,就在陝北洛河流域附近。











親爹親爹


先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人質疑夏王朝的存在吧!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有一個學派叫“疑古派”,以顧頡剛、錢玄同等人為代表,主張以懷疑精神和證據主義態度去研究歷史。


受這個學派影響,再加上當時沒有找到夏王朝留下來的文字,所以很多人都質疑夏王朝是否存在,尤其是國外的學者,許多漢學家在研究中國古代史時,認為夏王朝只是一個傳說,並不認為夏王朝知道存在過。

那麼夏王朝是否存在過呢?

答案是肯定的。


為什麼呢?

殷商廢墟的發掘可以證明《史記·殷本紀》基本可靠,那麼同樣詳實記載著夏王朝的《史記·夏本紀》也應當具有相當的可靠性。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1959年河南洛水南岸二里頭遺址的發掘,其中發掘的都城建築,基本可以確定是在夏朝中後期,這種有關都城的建築理念一直被後世王朝所採用,因此可以證明夏王朝確實存在過。


當然,目前有所欠缺的是沒有文字,當然,由於夏王朝離現在時間過於久遠,挖掘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但終有一天,這些歷史真相會大白於天下。


金兔歷史


在多數人的常識中,“夏朝”是上承三皇五帝,下接商朝的中國的第一個朝代,曾被中國史書中記載為第一個世襲制朝代。最初是治水的大禹打下基礎,獲得地位,禹的兒子啟破壞禪讓制直接繼承父位,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就此開始,直到為商人所滅。然而,關於“夏朝是否存在”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支持者認為河南省二里頭文化遺址的發掘,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實物依據,1953年二里頭文化遺址最早在河南登封玉村被發現,此後偃師二里頭、鄭州羅達廟、洛陽東干溝等屬於同一文化的遺址被陸續發現,其中以二里頭遺址範圍最大,堆積最厚,故定名為“二里頭文化”。在二里頭發掘出來了青銅器、以及王宮遺址,通過相關鑑定該遺址時間約在前2395年—前1625年,和夏朝紀年相當。因此有學者認為二里頭可能是夏朝的遺址。然而,又有學者認為,遺址只有青銅器,沒有文字記載,只能作為部落文明,談不上“夏”國家。

關於“夏朝是否存在”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更希望考古學和史學研究者能呈現給人們一個確定的答案。





縱橫歷史五千年


回答裡面屁話多,真知灼見少。夏朝如果不存在,是誰杜撰的,為什麼?老祖宗一開始編這個“故事”,就為得騙後世兒孫嗎?夏朝存在不存在,不在於考古證據,有沒有證據,夏朝就在那裡!聽西方人忽悠,不信老祖宗,這才是真的數典忘祖!

西方人重考古,是因為他們的歷史缺乏文字記載,原來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早已被這些後來的蠻族弄的無影無蹤,歷史斷檔了。我們則不同,我們的土地上直到有明確歷史記載,都是華夏族的這些人群在生活,他們在沒有文字的時候口口相傳,有了文字以後就記錄下來,並將這個習慣保持至今!我們憑什麼懷疑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記載?



一杯熱茶18


夏朝肯定存在,只是目前還沒有找到都城遺址和文字性的東西。洛陽二里頭遺址肯定已經排除在夏都之外,山西陶寺遺址,浙江良渚遺址,陝西石峁遺址都有可能是夏都,隨著考古工作的推進,一切皆有可能。





感悟人生85872


琉球海底發現的金子塔就說明了夏朝的都城在琉球的海底。夏朝時,沒有日本海,黃海,渤海,東海,南海,全是陸地,就是現在的庫葉島到日本琉球檯灣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度都是連接在一起的大陸。大洪水後,地勢低矮的地方全被海水淹沒形成了現在的地理,滄海桑田,桑田滄海。夏朝文明被淹沒在汪洋大海里,部分沒有被淹死的人沿長江黃河逆流而上創造了三星堆和二里頭文明。而未淹沒前黃河長江的入海口在琉球以東。


FENG79902005


西安第五遺址姜寨遺址吊打洛陽二里頭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3cd79eb507fa851bc433e913eac653e\

中華第一古都長安


夏朝應該存在。

一個人類社會就象一個人一樣,剛來世上他什麼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成長,由哭變成會笑,會啞啞學語,會交流,會寫字,會讀文章,會邏輯思維,懂儀禮,會與社會同步發展。你的小時候從1歲到4歲間的事誰記得?如果不是爸媽和身邊人描述你小時候的事,你一個人怎麼會記得?誰在三、四十年前能想到我們今天用上手機?在千里之外能隨時可視?

古人們口述歷史代代相傳,估計應該有的。那時都是部落群居,男人們打獵,女人們聚居管理內務和引領小孩成人,能填飽肚子已經很不錯了。部落間爭地盤奪資源為了生活更好而發生戰爭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在沒有文字前一切以現代人追究的文字記載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

能發現那時的遺址已經相當不容易了,至於是不是都城?不能以現代人的標準去判斷,或許許多我們認為不可能是的事其實就是。

讓時間去檢驗吧,讓後世的發現和研究去確定吧!遺址還在發掘中,只要用心,也許會有新發現,新證據!

老鐵們認為呢?

避免無為爭辨和地域黑。


鳳凰3821


只有陝西人不認夏商 只認西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