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養殖戶走上了致富路

青林鄉生地村,位於大通回族土族縣西北部,屬於純腦山地區,因為海拔較高,初冬天氣卻已寒風刺骨,片片雪花漫天飛舞。

生地村距離縣城34公里,偏僻貧瘠、環境惡劣、交通不便,讓這個腦山村始終與貧困相伴。全村共有175戶744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貧困人口212人。村民李生海在生地村生活了五十多年,一直想著如何能擺脫貧困的生活,因妻子患有心臟病、缺鐵性貧血、高血壓等疾病經常吃藥打針,孩子正在讀書,一家人的重擔落在了他的肩上,家裡的生活日漸貧困。

2015年底李生海一家被確定為貧困戶。面對因災因病使家中欠下的外債,李生海夫婦始終沒有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是資金、信息、信心的缺乏,不知怎樣才能擺脫貧困的現狀。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扶貧工作隊幹部來到了他家。駐村第一書記敬大鵬坐在他家的炕頭上,跟他談起了未來的打算,並介紹精準扶貧工作的相關政策精神。扶貧工作隊幹部認真講解扶貧政策,共同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子。“2016年初家裡來了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詳細給我講解了國家的扶貧政策:包括醫療、學生雨露計劃、產業發展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講解。這讓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李生海回憶著。通過村幹部、駐村工作隊的不斷幫助,不斷鼓勵,使他堅定了靠自己雙手實現脫貧致富的信心。一項項扶貧政策的落實讓李生海深深地感受到,這次精準扶貧工作就是自己扭轉困境的一次絕佳機遇,他下定決心要牢牢抓住機遇,振奮精神,堅定信心,爭取儘快走向更加幸福的新生活。扶貧工作人員多次與其商量溝通,結合實際,幫他量身定製了脫貧計劃,就是通過產業發展、技能培訓等措施使他家2017年實現穩定脫貧。

在工作隊的指導下,李生海從農商銀行貸款5萬元錢購買了50多隻羊、還有產業發展項目給的2頭牛加上自家養的4頭牛,共計6頭牛來搞育肥養殖進行產業發展賺錢,到2016年底育肥羊淨賺了2萬元。去年他又加大了養殖力度購買了70只羊和30犛牛,通過個人的努力,辛勤的勞動,到2017年年底,純收入達到了6萬元。全家人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妻子的醫藥費,孩子的學費都有了著落。

“我家能快速脫貧,首先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鄉黨委、鄉政府及各級領導的關心關懷,感謝精準扶貧幹部的真幫實扶。我打小時候家裡就特別窮,幾畝薄田的收入剛夠一家人吃飽飯,成家後,再加上我媳婦又常年有病, 家裡邊的生活更是一年不如一年,住的2間小土房也四處漏風。可是沒錢又不懂技術,讓我只能在無奈中艱苦度日。現在通過大家的幫助,我家的經濟收入翻了好幾倍,居住環境也煥然一新,這一年我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更感謝所有扶貧工作人員對我家的幫助。”李生海發自肺腑說著。今年養殖場規模得以擴大,經濟效益也日益凸顯,他的信心更足了,希望自己致富的同時能帶動隔壁鄉鄰共同脫貧。“現在我們一家每天雖然屋裡屋外地忙,但是,我們忙得樂呵、忙得有勁,因為好日子就在我們眼前。”李生海的妻子激動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