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只会“窝里横”?李鸿章这句“大逆不道”的话给出答案!

李鸿章与慈禧的关系一直是“矛盾”的。换句话说,他中年时期拼命做官,时常“谄媚”,深得慈禧欢心;晚年却又为了维新变法不惜得罪慈禧,屡受惩处。

听手下汇报各国紧急军务并不影响他小憩一会的“雅兴”,如此时听说给慈禧准备的礼物出了丁点问题,他则寝食难安。维新变法,“帝党”与“后党”斗的火热,他虽直接受慈禧调遣,却暗中支持“帝党”,帮助康梁出逃。他与慈禧表面上是君臣“从属”的关系,私下又是“政敌”关系。

这些经历,都表明李鸿章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难以让人琢磨。

有人问我说,李鸿章被慈禧的权谋术数耍的团团转,难道他没一点脑子吗?我说当然不是,其实李鸿章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因常跟洋人打交道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重要性,私下积攒了不少洋人人脉。

而后李鸿章又借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威胁慈禧,索要官职。慈禧因在先前就已经受到数次洋人“迫害”,内心对洋人甚是畏惧,自然也想让李鸿章发展洋务运动,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少受欺辱。

慈禧为何只会“窝里横”?李鸿章这句“大逆不道”的话给出答案!

不过这一切,都折戟于甲午一役。日益渐老的李鸿章替慈禧背了“黑锅”,因此大权旁落,所以也就萌生了变法自强的想法。李鸿章自从跟日本人签订《中日修好条约》时,就已经意识到变法的重要性,郭嵩焘也曾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但是李鸿章拒绝了。

李鸿章拒绝是利己的,因为当时根本无人敢主持这种变革运动。但是甲午战败后,全国上下都已经知会变法的重要性,只不过文人言轻,苦无门路;朝中又以贪图功名利禄的守旧派居多,得不到支持。

士大夫阶层对李鸿章主持的洋务运动灰心失望,好在光绪亲政后也想寻求突破口,康有为、梁启超才有机会轰轰烈烈的展开维新变法运动。当然,这样一来,“帝党”的势力就逐渐形成了,自然也就威胁到退居幕后的慈禧。

对于维新运动,李鸿章的态度是非常“暧昧”的,因为他吃了战败的亏,被全国上下骂成“卖国贼”,声名狼藉不说,还被慈禧冷落在一旁,这个黑锅背的十分憋气,所以他在思想上支持维新运动。

这一切,都使他有足够的动力去不顾自身安危支持维新运动。李鸿章为人还是非常“狡猾”的,即想支持维新运动,打击慈禧的实力,有不想深涉以光绪为首的“帝党”和以慈禧为首的“后党”的权力内斗。

简而言之就是李鸿章十分想出一口恶气,但是只能暗中做维新派的推手,不能光明正大的站队

慈禧为何只会“窝里横”?李鸿章这句“大逆不道”的话给出答案!

李鸿章在推动维新派发展上,主要是供之以钱粮,告之以消息,帮之以人脉。

李鸿章自费两千金赞助“强学会”,又赞助一千金成立“强学报”。当然在这一切中,李鸿章只是在推动维新运动,而非想掺和宫廷内斗。但李鸿章是很重视个人利益的人,也自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在甲午中日战败后,因无人敢对慈溪言骂,自然把一切罪责都推到李鸿章身上。其中以帝党中的“文延式”为上疏弹劾最厉害者,也因此让李鸿章丢了官位。

这种恩怨纠葛,李鸿章不会放弃任何报复的机会,于是借帝党与后党的争斗,开始利用慈禧提自己铲除政敌。李鸿章暗中让人抨击帝党的文延式,慈禧此时正在有意打击帝党,见到此奏折后顺势让广度讲文延式革职。

李鸿章的一招借刀杀人,也足以显露出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游刃有余,并非像外界传言的一样对慈禧毫无招架之力。

在利用慈禧为自己报仇的同时,李鸿章也在背后拆慈禧的“戏台”。有一次,荣禄和李鸿章同时被慈禧招入颐和园觐见,荣禄在慈禧面前打击康有为的维新变法。事后,李鸿章就悄悄的将此事告诉康有为,提醒康梁留神。

并且,在康有为出京时,李鸿章还“遣人慰行”,为康有为准备保镖。

康梁的维新变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官制”,也就是剔除一些“占着茅坑不拉粑粑”的闲杂人员。此举,当然得罪了习惯了固有功名利禄的守旧派,所以守旧派反对最为强烈。直接的后果就是招来了慈禧的“戊戌政变”。

慈禧为何只会“窝里横”?李鸿章这句“大逆不道”的话给出答案!

李鸿章此时并未卷入政治争斗的重心,但是支持维新的官员中,绝对包含李鸿章这一人。对此,慈禧是知道的,包括李鸿章帮助维新人士出逃。

慈禧就此事询问了李鸿章:有人说你是康党。

慈禧此举不可谓不直白,直接问道李鸿章:你是不是想造我的反?

此事放到任何一人身上,都会被吓得冷汗直流,毕竟这是掉脑袋的事情,而且慈禧握有一些李鸿章支持维新变法的证据。

但是李鸿章的回答让人意料不到,看似在“找死”,实则是“求生”。

李鸿章说: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皆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慈禧听完后“默然”。

李鸿章承认了自己是康党,为何慈禧还会默然呢?这就是李鸿章在这场尖锐的政治斗争中所凸显出的圆熟老练的政治手腕和生存技巧了。

我们可以解读一下李鸿章的这句话,甚至可以从这句话中发现为何慈禧只会“窝里横”,对外国列强却怒不敢言。

李鸿章先说“臣是康党”,意思就是:太后说得对,我确实是康党。

紧接着说“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意思是:我不参加朝廷的家务事,什么学堂政治体制改革,我不参与。

然后说“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意思是:老一套如果能让国家富强,早就富强了。潜台词就是,变法不是没用。

最后说“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意思是:如果我主张变法富强还能算康党的话,那我就是康党。

李鸿章这句话说的起承转合非常精妙,因为他已经掌握了慈禧的思想,毕竟慈禧只是个女人,有的只是小心思,而无大格局。所以李鸿章就像慈禧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主张变法,是因为想强国,但不是康党,不想造反。

用现在的话来说,李鸿章分的清“思想错误”和“组织错误”的区别,他能承认自己变法,但是绝不承认自己站队。

当然,从慈禧的默然态度看,也能看出为何慈禧只会“窝里横”,为何大清会没落。

因为慈禧关心的并不是李鸿章是否参与变法。慈禧最关心的是李鸿章有没有参与了光绪的“造反”运动,她自己的权力有没有受到挑战,有没有人跟她夺权。

毕竟她已经手握大权三十多年,权利欲望不是一般的低。她对国家富强没有兴趣,只对权利在不在手里有兴趣,国家在她眼里,不过是供自己享乐的后花园、小金库罢了。

慈禧为何只会“窝里横”?李鸿章这句“大逆不道”的话给出答案!

(如有喜欢请点关注,下方链接是慈禧在维新变法后用权谋驯服李鸿章的经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