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再進一步 我國合成氣制乙二醇技術獲重大突破

■本報記者 李春蓮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單套規模最大的合成氣制乙二醇技術工業裝置開車成功,並平穩運行近2個月,優等品率達100%。該裝置以低溫甲醇洗裝置的淨化氣為原料,採用先進的合成氣間接生產乙二醇工藝技術,既可降低原油進口依存度,又可實現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標誌著我國現代煤化工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合成氣制乙二醇行業進入“大裝置”時代。

據瞭解,由寧波中科遠東催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遠東)開發的,山東華魯恆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產50萬噸大型乙二醇裝置日前打通全部流程。11月13日,該裝置生產負荷達到100%,日產量達1490噸,接近日產量1500噸的設計值,且優等品率達100%。

中科遠東市場總監趙柏在會上表示,該裝置的成功開車創造了多項紀錄:乙二醇裝置開車時間最短;產品達到100%優等品;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乙二醇裝置大型化;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裝置單位投資最低。作為國內首套大型50萬噸乙二醇示範項目,在無先例可循的基礎上研發建設投產,並且在一個半月內迅速達到100%滿負荷,且裝置運行穩定,產品質量全優,證明了中科遠東合成氣制乙二醇工藝技術成熟可靠,性能良好。

華魯恆升副總工程師高嵐表示,建設50萬噸乙二醇裝置是公司的重大決策和舉措,裝置的順利竣工投產是華魯恆升歷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中國成達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允升表示,該裝置面臨著單套裝置規模最大、超大型設備、大直徑薄壁管三大技術挑戰。在項目的設計、建設、試車、投產全過程中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創下了一次投料開車成功、生產達標耗時最短、產品質量優異、關鍵設備過程大型化、全部設備材料國產化、投資節省等成績。

據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博士李通介紹,中科遠東依託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進行了大量詳盡的基礎實驗,使裝置大型化有據可依。整個工藝包內容完整,全面覆蓋了科研、工程、技術及生產。使整個項目從前期論證到開工建設,再到運行生產都十分順利,每個階段能合理交叉,有條不紊,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

資料顯示,乙二醇主要用於生產PET,佔總消費量約90%,其它用於生產防凍液及精細化工品。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聚酯產銷國,也是全球第一大乙二醇消費國。長期以來由於原料限制,我國乙二醇產能增速有限,同時國內需求增速維持高位,預計2020年國內乙二醇需求量將達1500萬噸。然而,我國乙二醇的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17年我國乙二醇總產能達到840萬噸左右,產量為658萬噸,進口數量為871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57%。

目前,乙二醇合成路線可以分為兩類:石油合成路線和非石油合成路線。其中,煤制乙二醇技術在非石油合成路線脫穎而出,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已成為乙二醇發展的主力軍。據瞭解,目前石油基乙二醇產能約佔56%,煤制乙二醇約佔35%,其餘為甲醇制乙二醇。

趙柏認為,新技術可完全替代石油法制乙二醇技術路線,提高我國乙二醇自給能力。下一步,中科遠東擬進入資本市場,成為國際一流的催化工程技術研發公司。

與會專家表示,在我國富煤缺油少氣背景下,發展煤制乙二醇大型化技術,有助於填補國內巨大的市場缺口,繼而帶動下游聚酯產業的發展。這既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開闢出了一條新途徑,也有力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優化。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进一步 我国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获重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