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断思维,不仅是一种高智慧的思维!

决断思维,不仅是一种高智慧的思维,也是一种必须有强大心力的动态思维。

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最后再强9调一下,当机立断!

走出“躲避决定”的误区

没有行动的实施不叫决断,必须赋予行动才是决断,也才需要决断。

所以决断思维,不仅是一种高智慧的静态思维,也是一种必须有强大心力的动态思维。

决断思维最关键的是要当机立断,但许多人往往难以当机立断。在这方面,东汉末年的袁绍就是一个典型。

决断思维,不仅是一种高智慧的思维!

东汉末年,汉室衰落,群雄并起。在最初阶段,最有可能赢得天下的是袁绍,不仅出身世代公侯之家,人强马壮,其身边也人才济济。但是,不少智谋之士向他提出图天下的良策,都没有被他所采纳。

谋士沮授向他提出:西迎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将从其计,后来另一谋士郭图说:“汉室将亡,兴之很难。今迎天子,反受其制,不是善计。”

沮授说:“如不早定,必有智者先行。权不失机,功不厌速,要早图之。”袁绍最终听取郭图的意见

决断思维,不仅是一种高智慧的思维!

后来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众多州县都归附,此时袁绍才后悔不已。

曹操征刘备时,田丰提出此时起兵袭击许昌,正是千载良机。袁绍竟然以有位幼子有病而不出征。田丰以杖击地,叹气说:

“得此难遇的良机,竟然以婴儿有病而推掉,还有比这事更让人可惜的吗?”

最后袁绍为曹操所灭。

袁绍为何错失良机?并最后被曹操打败呢?关键就是他面对机会优柔寡断,不敢下决心。

决断思维,不仅是一种高智慧的思维!

做决断是一种艰难的事,因为许多决断,都与三点有关:

(1)信息的不完整性。即并不是所有有效信息你都掌握;

(2)理由的不充分性。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决断意味着多方面的比较及利弊权衡,但是往往种种比较未必是看得准的,困难之处都在于这项决定的价值只能由未来去验证。

(3)牵涉到感情因素。不仅患得患失在决断上面体现得最为明显,而且平时的个人好恶等多方面情绪因素也会在此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决断思维,不仅是一种高智慧的思维!

正因为这样,不少人总是躲避着决策或拖延着不去作决定。其结果,往往不是导致良好机会的丢失,就是把一般的小问题演变成一场大危机。

袁绍就是这样一个缺乏决断力的人。他的失败,就是来源于缺乏足够的决断。

决断思维,不仅是一种高智慧的思维!

与袁绍有同样客观优势但同样为曹操所灭的人还有荆州的刘表。《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袁绍与刘表两人的共同缺点是:

“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从。”

毛泽东对袁绍的评价也类似:“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

由此可见,有谋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须有一种断的决心与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