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的诱因有哪些?

用户101679581204


您好!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我们生来就有的最原始的行为。在某天,当你进食时感觉身体有些许不适,如胸骨后烧灼痛、异物感等,你却没放在心里,以为只是小小的毛病,殊不知食管癌正在悄悄的到来。

食管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进食困难,所以得了食管癌不是被癌细胞扩散导致死亡,就是活活的被饿死。在这个和平年代,相信每个人都很难想象被活活饿死的命运吧。所以提前认识食管癌,才能让自己远离它。

一、吸烟和喝酒都可以让食管癌的发病率增高

饮酒可造成食管粘膜损伤,当长期的刺激时食管粘膜得不到有效的修复,往往会以另一种机制来抗议,那就是让自己披上一层铠甲(鳞状上皮),虽然这层铠甲可以抵御酒精的伤害,但是也是癌变的根源。相关研究发现,重度饮酒者患上食管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7至50倍。

此外,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吸烟者食管癌的发生率增加3至8倍,而吸烟又喝酒的人群相对比单单吸烟或喝酒的人群又高多十几倍。所以,提倡适量喝酒,吸烟有害健康,还是尽早的戒烟吧。

二、不良的饮食习惯亦可造成食管癌

饮食习惯在食管癌发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地带中,主要因素是食物中含有亚硝胺、某些霉菌及其毒素,而在冬季,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有腌制食品的习惯,腌制食品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在胃中可转化为强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一些食品的腌制过程中常有霉菌污染。霉菌能促使亚硝酸盐和食物中二级胺含量增加。

在寒冷的冬天,大部分都会想来一场丰盛的火锅犒劳一下辛苦劳作的自己,但是进食温度过高的食物,往往会烫伤食管,长期以往,将导致食管癌发生。除此之外,进食的食品过硬或过快都容易导致食管癌发生。

综上所述,饮食上尽量要吃新鲜的食品,不要贪食过热的食品,细嚼慢咽才能品尝出食物真正的味道。

三、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对食管癌的发生亦有一定的影响

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对身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身体的新陈代谢、修复更新都需要充足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才能保持正常的运作。当缺乏时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研究发现当人体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B2、C缺乏时,食管癌发生率会大大提高。

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新鲜蔬果肯定是预防食管癌的绝佳食品,而且进食水果还能使身体更加健康,更有活力。




健康亦养生


食管癌是上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以鳞癌多见,好发于食管三个生理狭窄处,胸中段多见,下段次之,上段较少见。

病因及诱因:

1.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吸烟和长期大量饮酒是主要诱因之一。

2.经常食用含亚硝胺和致癌毒素的煎炸、熏制、烧烤、盐腌、霉变食物可诱发食管癌的发生。

3.偏爱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吃水果蔬菜,导致人体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也是诱因之一。

4.进食过热、过硬、过快引起的食管壁慢性损伤、炎症未能及时治愈可诱发食管癌。

5.反流性食管炎长期持续存在未能及时治愈可诱发食管癌的发生。

6.食管良性肿瘤如息肉、憩室、乳头状瘤、颗粒细胞成肌细胞瘤、食管平滑肌瘤、食管间质瘤等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诱发食管癌的发生。


因为食管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而难以发现,另外食管所处解剖位置复杂,手术难以根治,多以姑息疗法为主。因此小克建议有以上食管良性病变应积极治愈;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可有效避免食管癌的发生;平时出现进食停滞感、烧心、反酸、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症状时及时行胃镜检查,明查病变情况,及时正确治疗可预防或早期发现食管癌。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小克医学


食道癌(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常被大家所忽略,大多数患者一经诊断即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食管癌的发生是饮食、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和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导致的,我们要认识食管癌的高危因素,重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利于预后。一、饮食因素:长期食用霉变的食物(被真菌污染)、腌制食品、红肉类食物、辛辣和油炸食品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生率,同时饮食过烫、吃得过快等不良习惯也会导致食管黏膜的损伤,进而增加食管癌的发生。

二、吸烟与饮酒:吸烟、饮酒是食管癌明确的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长期吸烟可能导致亚硝胺累积而增加食管癌的发生;同时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也较不饮酒或少量饮酒的人群更易发生食管癌。三、口腔卫生因素:口腔卫生差的人群,易发生龋齿或缺齿,口腔内细菌滋生,亚硝胺物质含量增加,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生风险。

四、性别: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显示男性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女性2~4倍,我国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例也接近2:1。

五、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我国食管癌的发生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家族中直系亲属有食管癌病史的患者较五家族史的人群更易患食管癌,考虑与基因易感性相关。六、感染因素: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一些食管癌高发地区的重要致病因素,尤其是HPV-16与食管癌呈正相关,HPV感染者发生食管癌风险较常人升高近3倍。

七、其他因素:有胃粘膜萎缩、贲门失弛缓症、头颈部及上呼吸道鳞癌、吞服酸碱病史等患者更易出现食管癌。


全科扫地僧


食道癌的诱因是酗酒、喝浓茶、吃热饭。这几种不好的习惯是诱发主要原因。山东就是食道癌的主发区,这与山东的风俗有关,山东是礼仪之邦,干么讲究礼仪,就是这种礼仪导致了坏的毛病。客人一到主家,主家就赶紧烧开水泡茶,茶越浓越热越好,开水冲完后到出来就劝来客趁热喝,而且一壶壶的喝,知道主人家做好饭,炒好菜,菜上桌之后,就开喝白酒,山东人能喝,有一次桌上每人喝二斤白酒,山东人劝酒词说的很留,不喝不好意思,边喝边吃热菜,三大诱因都全了,所以,大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酗酒、喝浓茶、吃热饭,祝大家都有好的身体。


龙拍天下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噎膈”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噎膈是指吞咽哽噎不顺的疾患,临床表现为饮食吞咽哽噎不畅,食物难下至胃,甚则格拒不通,食入即吐。噎与膈同属胃系疾病,分别言之,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咽管哽噎不顺,病情较轻;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或虽下而旋即吐出,病情较重。噎未必兼膈,膈则必兼噎,噎证虽可单独出现,而又可为膈证的初起表现,如《千金方衍义》云:“噎之与膈,本同一气,膈证之始,靡不由噎而成。”故临床多以噎膈并称。

根据噎膈的临床表现,与西医学中食道和胃的器质性及功能性疾病如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管憩室、食道炎、食道狭窄、胃食管反流病等相类似。临床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

噎膈的病因复杂,主要与酒食不节、七情内伤、久病年老有关,气、痰、瘀交阻于食道、胃口,热毒互结,脘管狭窄而成噎膈。

一、病因

1.酒食不节

酒食不节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最常见病因。如嗜酒无度,或过食肥甘辛香燥热之品,或常食霉变馊腐之物,经年累月,致使胃肠积热,耗灼胃津,津伤血燥,咽管干涩,或湿热痰浊内生,妨碍血行,痰瘀互结,阻于食道胃口,脘管窄隘,逐渐形成本病,如《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所云:“酒湿厚味,酿痰阻气。”《医碥·反胃噎膈》亦指出:“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此外,亦可因饮食过热,进食过快,或食物粗糙,损伤食道脉络,气血凝滞而致本病。

2.七情内伤

因情志因素而致噎膈者,多责之于长期的忧思和恼怒。忧思过度则伤脾,脾气郁结,水湿不得输布,津聚生痰,痰气搏结,交阻于食道胃口,渐成噎膈;恼怒则伤肝,肝气乘脾,或日久气病及血,血行不畅,痰瘀凝阻,食不得下,形成噎膈。

3.久病年老

胃病日久,迁延不愈,或气滞血瘀互结,或热伤胃阴,或气血化源不足,胃脘干槁。年老肾虚而致噎膈者,多因房劳过度,纵欲太甚,精血亏损,真阴耗伤,津气失布,食道干涩,痰气瘀阻,遂成噎膈之病。

二、病机

噎膈病位在食道与胃口,属胃气所主。其基本病变与发病机理,总属脘管狭窄,津亏液涸,食道干涩而致,如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认为主要是“胃脘干槁”而致本病发生,叶天士谓本病为“脘管窄隘”。

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气、瘀。肝脾肾三脏与食道皆有经络相连。在生理功能上,脾为胃行其津液,肝气之疏泄及肾阳之温煦有助于胃气之和降,而肾之精液循足少阴之脉濡润咽嗌,以上因素对食物咽下入胃,均有协同作用。若酒食不节、七情内伤、久病年老等均可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脾之健运失司,水湿聚而为痰;肝之疏泄失常,则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肾阴不足,则不能濡养咽嗌,终致气滞、痰阻、血瘀,使食管狭窄,津液干涸失濡而成噎膈。由此可见,肝、脾、肾有病可累及食道和胃,渐生噎膈,而噎膈由轻到重,也往往波及肝脾肾等脏。初期多以肝脾气结,痰气交阻或痰瘀互结为主;后期多以脾肾之阴津、阳气虚馁为主。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指阴液损伤以致阴津干涸,甚者气虚阳衰。标实乃为痰、气、瘀阻塞,而痰气瘀三者一旦形成,又可互为因果,相互搏结,阻膈于食道、胃口。本病虽有轻重之别,但本虚标实这一病理特点却贯穿于病变全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虚与标实有主次之别。

本病初期,多由痰气交阻于食道,继则瘀血内结,痰、气、瘀三者交互搏结,胃之通降阻塞、上下不通,但正虚尚不显著,以标实为主。久延则气郁化火,或痰瘀生热,伤阴耗液,同时又食不能下,气血生化乏源,阴津日益枯槁,胃腑失于濡养,痰气瘀交结倍甚,病情由轻转重,每见虚实夹杂之候。病情进一步发展,阴津日耗,阴血枯槁,阴伤及阳,病机由标实转为正虚为主,胃虚不能受纳,脾虚不能运化,肾气耗竭,先后天之气败绝,则表现为气虚阳衰,正气不支的危重之象。

【诊断与病证鉴别】

一、诊断依据

1.轻症患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时有滞留感或轻度梗阻感,咽部干燥或紧缩感。

2.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即吐,吐出黏液或白色泡沫黏痰,严重时伴有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3.常有酒食不节、长期情志不畅、久患胃病及年老肾虚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1.反胃

噎膈与反胃皆有食入吐出的症状,但病机、病位、主症各不相同。噎膈多系阴虚有热,病在脘管贲门,临床主要特点为吞咽困难,哽噎不顺,旋食旋吐,或徐徐吐出,甚至饮食不下;反胃多属阳虚有寒,病在幽门,其主要特点为吞咽并不困难,食虽能入,但停留胃中不化,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如《景岳全书·噎膈》云:“反胃者,食犹能入,入而反出,故曰反胃;噎膈者,隔塞不通,食不能下,故曰噎膈。”

2.梅核气

噎膈与梅核气均可见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状。噎膈系痰气瘀等有形之物瘀阻于食道胃口,自觉咽中噎塞,饮食咽下梗阻,甚则吞咽困难,饮食不下,食入即吐,与日俱增,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伴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神倦乏力;梅核气则系痰气等无形之邪交阻于咽喉,患者自觉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饮食咽下顺利,无吞咽困难的症状,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如《证治汇补·噎膈》所说:“梅核气者,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梅核。”

三、相关检查

胃镜检查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在直视下观察食道、贲门、胃体、幽门及十二指肠的情况,以了解有无肿瘤及炎症、溃疡、狭窄等,并可进行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法有助于提高早期食道癌的检出率。超声内镜检查能准确判断食道癌的壁内浸润深度、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并能明确肿瘤对周围器官的浸润情况,对肿瘤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X线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食管的蠕动情况、管壁舒张度、食管黏膜改变,充盈缺损及梗阻程度等。食道CT扫描检查,可了解食管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以帮助诊断。

【辨证】

一、辨证思路

1.辨噎与膈以析轻重

噎与膈既可单独出现,又常相互关联,噎未必兼膈,而膈则必兼噎,两者在病情的轻重程度上有明显不同,噎证常为膈证的早期表现,病情较轻,若能及早辨析,及时治疗,对把握病情的发展趋势,有一定意义。

2.辨虚与实以分主次

噎膈的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但在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标本虚实的主次各有所异,一般而言,因忧思恼怒、酒食所伤而致气结血瘀,痰浊内阻者多实,因热饮伤津、久病年老而致津枯血燥,气虚阳微者多虚;吞咽困难,哽噎不顺,胸膈胀痛者多实,咽管干涩,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者多虚;病初全身症状不显者多实,或以邪实为主,病久形体羸瘦,肌肤甲错,精神疲惫者多虚,或以正虚为主,虚中夹实。

二、类证鉴别

1.标实辨气、痰、瘀的主次

噎膈早期,偏于标实者,当辨气、痰、瘀等病理因素的偏盛。以气结为主者,病程较短,咽中不适,略有噎塞感,重者吞咽不利,但饮食不减,症状常随情绪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以痰浊阻滞为主者,吞咽不利或困难,呕吐痰涎,胸膈满闷,舌苔厚腻,脉滑;以血瘀为主者,病程较长,胸骨后疼痛固定不移,饮食难下,或呕吐紫红色血液,舌紫,脉细或涩。

2.本虚辨阴虚阳虚

本虚多以阴津枯槁为主,吞咽困难,胸膈疼痛,口干咽燥,脘宇灼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舌光红,干裂少津,脉细数。发展至后期,阴伤及阳,则可见气虚阳微之证,泛吐黏液白沫,面浮足肿,面色[[!NFBE2]]白,形寒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细。

三、证候

1.痰气交阻证

症状:吞咽时自觉食道哽噎不舒,胸膈痞满或疼痛,情志舒畅时稍可减轻,嗳气呃逆,呕吐痰涎或食物,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病机分析:肝脾气滞,痰气交阻于食道胃口,故吞咽有哽噎感;胸膈闭阻,气机不畅,则见胸膈痞满或疼痛;病初气结不甚,当情绪舒畅时,气机转见通利,故症状暂可减轻;痰气中阻,胃失和降,上逆而见嗳气呃逆,呕吐痰涎或食物;郁热伤津,胃液渐耗,津不上承下濡则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红,苔薄腻,脉弦滑乃气郁痰阻,兼有郁热之象。

2.瘀血内结证

症状:吞咽梗阻,饮食难下,或虽下旋即吐出,甚或呕出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固定不移,形体消瘦,面色晦滞,肌肤枯燥,大便干结,舌质紫暗,脉细涩。

病机分析:蓄瘀内留,阻滞食道、胃口,脘管窄隘,甚或闭塞不通,故吞咽梗阻,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瘀阻伤络,血从上溢则呕出物如赤豆汁;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胸膈疼痛,固定不移;长期胃不受纳,气血化源告竭,不能充养则肌肤枯燥,形体消瘦;血燥津伤则大便干结;舌质紫暗,脉细涩为正虚瘀结之征。

3.阴津枯槁证

症状:食入格拒不下,或入而复出,甚则水浆难进,胸膈疼痛日增,心烦口干,脘宇灼热,大便硬结量少,状如羊矢,小便短赤,形体羸瘦,皮肤干枯,舌质光红,干裂少津,脉细数无力。

病机分析:胃津耗伤,脘管失濡,痰瘀阻隔日甚,故食入格拒不下,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胸膈疼痛日增;病久精血亏耗,虚热内生,故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大便硬结量少,状如羊矢,小便短赤;津伤血亏,肌肤失养,则形体羸瘦,皮肤干枯;舌光红,干裂少津,脉细数无力为津亏内热之象。

4.气虚阳微证

症状:水饮不下,泛吐大量黏液白沫,形瘦神败,面浮足肿,面色[[!NFBE2]]白,形寒气短,腹胀,间有腹泻,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细。

病机分析:阴损及阳,中阳衰微,胃虚不能受纳,脾虚不能运化,浊气上逆,故水饮不下,泛吐大量黏液白沫;脾气衰败,肾气耗竭,水湿不化,则面浮足肿,腹胀,间有腹泻;气虚阳微,津血枯竭,病情深重,故面色[[!NFBE2]]白,形寒气短,形瘦神败;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细乃阳气衰微之象。

噎膈的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治疗总以攻补兼施、扶正祛邪为原则,但应根据本病的不同阶段,权衡本虚标实的主次,准确地把握扶正与祛邪两者主次轻重的关系。初期以标实为主,邪气鸱张,正虚尚不严重,故重在祛邪治标,宜理气、消瘀、化痰、降火为主,佐以扶正;后期以正虚为主,或年老体弱,病情深重,正不敌邪者,重在扶正治本,或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配合理气化痰消瘀。

二、基本治法

1.开郁化痰,润燥降气法

适应证:痰气交阻证。

代表方:启膈散加减。

常用药:郁金、砂仁、佛手片开郁利气;沙参、贝母、茯苓、瓜蒌润燥健脾化痰;丹参、石打穿化瘀散结;杵头糠、荷叶蒂和胃降逆。

加减:胃气上逆,嗳气呕吐明显,加旋覆花、代赭石增强降逆和胃止呕之力;痰浊内盛,泛吐痰涎量多,加半夏、陈皮、枇杷叶,或噙化玉枢丹以加强化痰之功;津伤较甚,大便艰涩难行,舌红少津,加生大黄、莱菔子,便通即止,不宜多用、久用,以免伤阴,亦可加麦冬、生地、玄参、白蜜等,以助增液润燥之力;气滞血瘀,胸膈疼痛,加延胡索、川楝子、赤芍行气通瘀止痛;气郁化火,心烦口干,胸骨后有灼热感,加蒲公英、黄连、山豆根、栀子、金果榄清热解毒。

2.破血行瘀,化痰软坚法

适应证:瘀血内结证。

代表方:通幽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熟地、当归滋阴养血润燥;桃仁、红花、丹参、三七、郁金活血化瘀;五灵脂、乳香、没药、独角蜣螂破结行瘀止痛;海藻、昆布、贝母、瓜蒌化痰软坚。

加减:瘀阻显著,疼痛较甚,加三棱、莪术、炮山甲、急性子破结消癥,通络止痛;胃失和降,呕吐较甚,痰涎较多,加海蛤粉、半夏、莱菔子、瓜蒌、姜汁化痰降逆止呕;瘀阻伤络,呕吐物如咖啡色或赤豆汁,或伴黑便,加阿胶、仙鹤草和血止血,亦可加服云南白药、三七粉、白及粉化瘀止血;如服药即吐,难于下咽,可含化玉枢丹以开膈降逆,随后再服汤药。

3.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法

适应证:阴津枯槁证。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养胃生津;生地、熟地、当归、首乌滋阴养血;乌梅、芦根、白蜜生津润肠;半夏、竹茹、姜汁化痰止呕;山豆根、露蜂房、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结;诃子化痰软坚。

加减:胃火偏盛,脘宇烧灼感明显,加山栀、黄连清胃中之火;肠腑失润,大便燥结,坚如羊矢,去诃子,加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津伤液枯,烦渴咽燥,口干舌裂,可用五汁安中饮频频呷服;如呕恶不止,水浆难进者,可加服开道散,每次1~1.5g,每日2~3次,以软坚消癥,开道祛腐。

4.补中益气,温运脾阳法

适应证:气虚阳微证。

代表方:补气运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陈皮、半夏、茯苓、干姜降逆祛痰,和中止呕;大枣、甘草调中和胃。

加减:中阳不足,痰凝瘀阻,胃虚气逆,呕吐痰涎不止,去黄芪,加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顺气降逆;泛吐白沫清涎,加吴茱萸温中止呕;阳虚明显,畏寒肢冷,加附子、肉桂、鹿角胶温补肾阳;精血亏虚,加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当归补养精血;阴伤及阳,津气两虚,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加石斛、麦冬、沙参、肉苁蓉滋养津液,温阳通便;脾肾阳虚,大便溏泄,加肉豆蔻温中止泻;噎食不下,肢体倦怠,动则气喘,脉大无力,加升麻、柴胡、陈皮升提中阳之气。

三、复法应用

1.理气化痰,活血行瘀法

适应证:噎膈之痰气瘀阻证。症见吞咽梗阻不顺,固体食物难入,胸膈痞满疼痛,痛位固定,入夜更甚,时时呕吐痰涎,大便燥结难行,舌暗或有瘀斑,苔厚腻,脉弦滑。

代表方:导痰汤合复元活血汤加减。前方偏于行气开郁,燥湿化痰,治气郁痰阻,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呕吐痰涎等症;后方侧重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瘀血内阻之胸膈疼痛。

常用药:半夏、陈皮、苏梗、莱菔子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当归、桃仁、红花、山慈菇化瘀散结,行气止痛;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助运;白花蛇舌草、石打穿清热解毒散结。

加减:胃气上逆,呕恶不止,加旋覆花、代赭石、竹茹、公丁香下气降逆止呕;肝胃不和,嗳气泛酸甚,加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和胃降逆;瘀阻较甚,胸膈疼痛,舌紫脉涩,加急性子、煅瓦楞、延胡索、刺猬皮、莪术行气化瘀,散结止痛;脾虚不运,食少腹胀,加鸡内金、神曲、谷芽、麦芽健脾助运;阴津不足,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加沙参、麦冬、全瓜蒌、生地养阴润肠。

2.益气养阴生津,化痰散瘀解毒法

适应证:噎膈津气两伤,热毒痰瘀互结证。症见胸膈痞塞胀满,甚者疼痛,吞咽不顺,或食入反出,呕吐痰涎或食物,或夹咖啡色液体,嗳气泛酸,面色晦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大便干结难行,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少或剥,脉细涩。

代表方:生脉散合膈下逐瘀汤加减。前方益气养阴,治噎膈气阴两伤,肢倦乏力,口干咽燥等;后方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胸腹积块疼痛,固定不移。

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益气;沙参、麦冬、石斛养阴生津;半夏、陈皮、苏梗、丁香和胃降逆;桃仁、当归、莪术、川芎活血化瘀;山慈菇、贝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打穿解毒化痰散结。

加减:胃气上逆,呕吐较甚,加旋覆花、代赭石、竹茹降逆止呕;胸膈疼痛明显,加失笑散、延胡索、九香虫化瘀行气止痛;吞咽哽噎不顺,加威灵仙、独角蜣螂、漏芦通结祛瘀除噎;大便干结加枳实、槟榔、莱菔子行气导滞通便,津枯肠燥而便结者,加玄参、生地、全瓜蒌等养阴润燥。

四、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开管散:鼠妇、青礞石各等量,研细末,每次1~2g,每日4~6次,放舌根部含服,不要用水冲服。

(2)平鲫丸:大鲫鱼1条,去内脏,留鳞,以大蒜切片,填鱼腹内,湿纸包,黄泥固,慢火煨熟,去鳞骨,入平胃散末,捣丸如梧子大,每次30~50丸,空心米饮吞下,治膈气不食。

(3)斑蝥1只(去头、翅、足、绒毛),鸡蛋1个。蛋壳上钻一小孔,将斑蝥放入蛋中,在锅内蒸半小时。蛋熟后,取出斑蝥研末,分3次吞服,鸡蛋亦可分成小块同食。每周2次,用于食道癌。

(4)硇砂30g,研细末瓶装备用。每次1~1.5g,每日2次。用于食道癌。此药有毒,能腐蚀恶肉,破瘀血,不宜过量。

(5)生韭菜叶,泡过,捣烂取汁,每日3次,每次15ml。

2.常用中成药

(1)云南白药:功用与主治: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食道癌胸膈疼痛,呕吐物如赤豆汁者。用法与用量:每次1~2g,每日3次,饭后服。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1周。有效者可连续服10~15个疗程以上。

(2)冬凌草片:功用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噎膈属热毒内结者,吞咽困难,口干咽燥,胸膈疼痛,有烧灼感。用法与用量:每次6片,每日3次,口服。吞咽困难者可研成粉末冲服,2~3个月为1个疗程。

(3)平消片:功用与主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于噎膈证属痰瘀互结,胸膈疼痛,吞咽困难,泛吐痰涎者。用法与用量:每次4~8片,每日3次,口服。

(4)华蟾素胶囊:功用与主治:解毒,消肿,止痛。临床主要用于中、晚期肿瘤的治疗。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粒,每日3~4次。小疗程:1个月;大疗程:2个月。

(1)吞咽困难者,可取天鼎、巨阙、上脘、中脘为主穴,配足三里、内关、风门、厥阴俞、督俞(右)、膈俞、肝俞(左)、胆俞、渊腋等穴,针刺以中等强度,得气后每针15分钟,每日1次。

(2)耳针取咽喉(双)透食道(双),针刺;体针:取天突穴。手法:天突穴向下直刺2~3寸,进针得气,大幅度捻转后退针。当持续捻转耳针,这时患者即能饮水进食。

(3)取体针天鼎穴斜透向天突穴,得气后留针45分钟,然后针耳针咽喉(双)透食道(双),即能进饮食和水。

五、临证勾要

1.正确理解辨证和辨病的关系

噎膈之病,较多见于西医学中的食道癌,但两者不能完全等同。因噎膈是根据症状命名的,从临床表现来看,它还包括了贲门痉挛、食道炎、食道狭窄等疾病。而食道癌是根据局部病理命名的,症状表现只是诊断的一个方面,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又类似于噎膈,因此可认为它属于噎膈的范畴,是噎膈范围中的一个疾病。由此可见,噎膈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临床不能单纯地把噎膈与食道癌等同起来。

2.及早诊断,确定病性

噎膈的病变范围较广,故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区别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良性疾病和恶性疾病,因为疾病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转归也不同。把握病性,对于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帮助。

对明确诊断为食道癌、贲门癌患者,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措施,取长补短,不可偏废。有手术机会者,首选手术治疗,失去手术机会者,可采用放化疗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均可加中药治疗。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或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特色经验】

一、临证经验

1.扶正有温补和清补的不同

周仲瑛教授认为,本病之正虚,主要表现为津气的耗伤,病至后期,气血阴阳俱损,因此,补益正气十分必要,尤其是确诊为癌症者,大都经过手术和(或)放化疗治疗,正损不可避免,更应重视补益正气,但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患者,正气损伤的侧重面及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治疗亦应随其正虚的具体情况而定。从临床实际看,手术后患者多气血耗损,补益之品不可不用,如人参、黄芪、黄精、冬虫夏草、灵芝、阿胶、女贞子、枸杞子等均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可适当选用。放疗患者多易耗气伤阴,临床治疗宜补益气阴,清降虚火,选药以甘寒清润为主,如太子参、沙参、麦冬、石斛、生地、女贞子、墨旱莲、天花粉等,化疗患者多易耗伤气血,治疗宜益气养血,选药以甘温为主,如党参、黄芪、白术、当归、首乌、熟地、红景天等。

2.祛邪重在化痰、行瘀、解毒

痰凝、血瘀、气结、毒蕴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由于痰气瘀互结,积渐生变,久郁而酿生“癌毒”,形成了有形之异物,阻隔于食道、胃口,导致噎膈的发生。故在治疗中,化痰、祛瘀、行气、解毒是祛邪的主要治法。常用海藻、昆布、山慈菇、半夏、天南星等化痰,莪术、丹参、当归、三七、赤芍、桃仁、地鳖虫等行瘀;白花蛇舌草、白英、半枝莲、石打穿、肿节风、冬凌草清热解毒。

3.注意顾护胃气

“脾胃乃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得谷者昌,失谷者亡”,药物的摄入及吸收并产生疗效,均以胃气充盛、脾胃功能正常为前提,故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当时时注意顾护津液及胃气,以保生化之源不竭,脾胃不败,特别是化、放疗期间,尤以保护脾胃为第一要务,既减轻不良反应,也为放、化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临证选药以清润和降为宜,勿伤津损胃。因误伤津液,会致病情加重,过于滋腻,碍其中土,胃气更伤,则诸药罔效。

4.掌握理气不能伤阴,化瘀需防出血,养阴避免腻胃,解毒慎防伤正的原则

噎膈病机复杂,但津亏液涸,食道干涩,痰气瘀阻隔于食道胃口,脘管窄隘是其基本病机,纵然在疾病初期,亦存在阴津耗损,故治疗虽以理气化痰,和胃畅膈为主,但要注意时时顾护津液,理气不能伤阴,辛散香燥之药不可多用,以免加重病情。

瘀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活血化瘀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始终,但瘀阻伤络,可致血不循经而出血不止,临床表现为呕吐物如咖啡色或赤豆汁,或伴黑便者,因此治疗时应紧密结合病机,或活血化瘀,或破血祛瘀,或化瘀止血,灵活地选择化瘀药物,防止引起大出血。

本病后期津液枯槁,阴血亏损,法当滋阴补血,但滋腻之品亦不可过用,当顾护胃气,防滋腻太过而有碍于脾胃。

痰瘀化热,热结成毒,癌毒的概念早已被众多学者所接受,治疗中亦配合使用抗癌中药,从现代药理研究看,大多抗癌药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性味苦寒,若用之不当,易伤胃气脾阳。

二、验案举例

案一

王某,男,69岁。

初诊(2006年1月11日):近半年来,饮食吞咽有时困难,梗塞难下,经胃镜、CT查为食道癌,未行手术及放化疗。目前进食干饭时梗阻明显,食半流及软食无妨,泛吐黏痰,量多,不吐酸,大便尚调,口稍干,偶有咳嗽,寐差,体重下降5kg左右,时有心慌。舌质暗隐紫,苔薄黄腻,脉虚,叁伍不调。证属痰气瘀阻,津气两伤。太子参10g,南沙参12g,北沙参12g,麦冬10g,法半夏12g,代赭石(先煎)25g,丹参15g,藿香10g,苏叶10g,黄连3g,石打穿20g,公丁香5g,白花蛇舌草20g,桃仁10g,莪术9g,炙蜈蚣2条,威灵仙12g,急性子10g,旋覆花(包煎)5g,独角蜣螂2只,炙刺猬皮15g,煅瓦楞子20g。7剂。

二诊(2006年1月19日):1周来恶心呕吐黏痰3次,饮食有时梗塞难下,矢气增多,噫气不多,尿多,夜有心慌,左手臂麻,咽干,苔薄黄质暗红,脉小滑兼数。上方加泽漆15g,八月扎12g,肿节风20g。14剂。另:飞朱砂12g,西月石18g,和匀分20份,每日早晚各服1份。

三诊(2006年2月25日):服药2周后,食道梗塞感减轻,饮食通过较顺,黏痰减少,矢气多,咽干,咳嗽不多,寐差,苔薄黄腻质暗红,舌下青筋显露,脉弦滑。初诊方加天冬10g,八月扎12g,半枝莲20g,泽漆15g,肿节风20g。14剂。

四诊(2006年3月9日):呕吐黏液2次,近日稳定,饮食顺畅,无梗阻感,晨晚稍咳,咯白痰,大便正常,矢气多,苔薄黄腻质暗红,脉细滑。初诊方加泽漆15g,肿节风20g,八月扎15g,失笑散(包煎)10g,红豆杉15g。7剂。

五诊(2006年3月23日):近来呕吐未发,嗳气、矢气减轻,能食稀饭、烂面条。舌质暗苔黄腻,舌下青筋显露,脉细滑。效不更方,守法加减。上方加陈皮6g,竹茹6g,山豆根6g,山慈菇12g,泽漆12g,肿节风15g,合欢皮15g,夜交藤25g。14剂,水煎服。

按:本案辨证为痰气瘀阻,故治以开郁化痰,行气降逆,活血散结,但热毒久郁,势必伤阴,因此始终以麦门冬汤合旋覆代赭汤意化裁出入。患者之心慌、胸闷、脉来叁伍不调的症状,属于气阴不足,心营不畅的表现,病变在心,但与胃相关。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不健,则心失所养。另外,痰阻气滞,血行不畅,致心脉不利,出现胸闷、脉来不调的症状。治疗上仍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法。方中沙参、麦冬、黄连、丹参等均为心胃同治的药物。

案二

黄某,男,74岁。

初诊(2006年4月20日):前年夏天饮食吞咽不顺,并进行性加重,今年3月份查CT示“食道中部占位”,胃镜示“食道癌”,病理提示为“中分化腺状细胞癌”,已化疗18个周期。目前吞咽梗阻,进干食明显,稀食尚可咽下,胸膈痞闷,恶心欲呕,泛吐痰涎,口干,舌苔薄黄腻,中部少苔,质暗红,脉细滑。证属痰气瘀阻,津气两伤,和降失司。治当和胃降气,化痰祛瘀,益气生津。旋覆花(包煎)5g,代赭石25g,法半夏10g,黄连3g,吴茱萸3g,失笑散(包煎)10g,肿节风20g,桃仁10g,南沙参10g,北沙参10g,大麦冬10g,太子参10g,丹参15g,公丁香5g,威灵仙15g,炙刺猬皮15g,煅瓦楞子20g,独角蜣螂2只,蜈蚣3条,白花蛇舌草20g,石打穿20g,红豆杉15g。14剂。每日1剂。

二诊(2006年5月4日):吞咽阻塞感较前略有好转,进干食明显,胸膈闷痛不著,口干。舌苔淡黄薄腻,质淡紫,脉弦滑。上方加莪术10g,半枝莲20g。28剂。每日1剂。

三诊(2006年6月1日):饮食顺畅,无阻塞感,嗳气泛酸能平,大便尚调,胸膈不痛,寐可。苔淡黄薄腻,质淡紫,脉小滑。上方加山慈菇12g,泽漆15g。

按:噎膈为胃与食管的病变,病机多为气郁、痰阻、血瘀三者互见,兼有津亏、阴伤等虚候。治疗以开郁理气,化痰祛瘀,滋阴润燥为基本原则。本患者病史3年,虽经多疗程化疗,但仍有吞咽梗阻,恶心呕吐,胸膈痞闷,口干欲饮。辨证为痰气瘀阻,津气两伤,和降失司之证。治以和胃降气,化痰祛瘀,益气生津。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和胃止呕;左金丸泻肝和胃;南北沙参、大麦冬、太子参益气生津;失笑散、桃仁、丹参祛瘀通络;肿节风、红豆杉、独角蜣螂、蜈蚣、威灵仙、白花蛇舌草、石打穿、炙刺猬皮解毒抗癌。全方共奏扶正抗癌之效。复诊症减,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遂增加化痰祛瘀、解毒抗癌药物,以期获得更好疗效。

此例用意在于辨病与辨证并重,攻消之中寓以补益,虽以祛邪为先导,但攻不伤正,针对痰、郁、瘀、毒、阴伤气耗等多个环节综合治疗,缓解了症状,稳定了病情。本案用意还在于以通降之法贯穿于全方,以疏泄开郁、和胃降逆、化痰行瘀,配以虫类药物,强化通降,故见效明显。

【预后及转归】

本病的预后,与病情发展有关。倘若病情始终停留在噎证的阶段,只表现为吞咽之时哽噎不顺的痰气交阻证,不出现胸膈阻塞、饮食不下等膈证表现,一般预后尚好。

古人把膈证列为内科四大疑难重症之一。但由噎转膈者,发展快慢不同,治疗效果也有差异。如病情发展慢而治疗见效者,可延缓生命。目前由于诊疗技术的发展、早期食道癌和贲门癌检出率的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存活率有较大提高,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若发展较快,已有明显噎膈证候,确诊为癌肿者,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膈证病至后期,阴伤及阳,中气衰败,胃虚不能受纳,脾虚不能运化,肾气耗竭,先后天之气败绝,则可见气虚阳微,正气不支的危重之象,水饮不下,入而复出,大便秘结如羊屎,口吐白色泡沫痰,肢体浮肿者等,大多不治,在此阶段,若阳竭于上而水谷不入,阴竭于下而二便不通,称之为关格,提示开合之机已废,阴阳行将离绝。

【预防与调护】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物宜软、烂、温度适中,充分咀嚼,不食用发霉的食物,不可偏嗜膏粱、醇酒、油炸、炙煿、辛辣。及时治疗食管慢性疾病,并予以动态观察,防止癌变。

加强护理。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除病人紧张、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中国医药养生


烧烤和火锅,吃下去对身体是不好的也会得食道癌。


廖永平7


关于科普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很无聊的事情。

因为,即使无数次的提醒,人们该犯还照犯!

就象AIDS,已经说过无数次了,人们还是前赴后继的去勇敢闯关!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以改变人们的认识为上。毕竟其它医生的回答已经很详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