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手山芋”成了“香餑餑”:雲南聯通經歷了什麼

C114訊 11月30日消息(李陶陶)曾經深陷虧損泥潭的雲南聯通

,如今成為了受人追捧的香餑餑。

中國聯通公開招募雲南聯通承包運營合作方公告發布以來,短短時間內,已經有近30家企業表達了合作承包的意願,並提交了完整的報名材料。

這些企業中,不乏長飛亨通、鵬博士、迪信通等業內知名企業,當然也有些在細分領域做得不錯的傳統公司。正所謂無利不起早,其實老牌廠商也好,新晉企業也罷,之所以來趟雲南聯通這潭水,自然是希望能夠有個好收成。

至於收成如何呢?雲南聯通已經給出了些許答案。

雲南聯通“打頭陣”

針對自成立以來從未盈利且虧損持續惡化的三級公司,中國聯通探索出了“民營投資承包運營”模式。10月28日,雲南聯通被納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雙百行動”名單,正式啟動公開向民營企業招募雲南聯通承包運營合作方的相關工作。

近年來,雲南聯通虧損十分嚴重,面臨著 “再投資,虧損再加劇;不投資,用戶服務加劇劣化”的“兩難”局面。針對網絡基礎設施落後、覆蓋差、感知差、投訴率高等問題,雲南聯通引入民營資本,開展網絡建設社會化合作,實行網絡代建增量收入分成模式。

“要不要建站”根據“有沒有市場”來決定,“在什麼地方建站”按照“現網優化前提下站距最佳的原則”來決定,截至10月份,雲南聯通4G網絡人口覆蓋率從2016年末的30%提升至65%,網絡能力大幅度提升。

這種方式帶來的好處對於聯通來說可以說是顯而易見的。自2016年啟動社會化合作試點以來,雲南聯通多措並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2018年10月份,雲南聯通主營收入同比增長10%,領先省內行業增幅7個百分點,為雲南三家運營商中增幅最高;利潤減虧1.56億元,較上年同期改善15.2%,兩項指標均超額完成了集團公司預算目標。

利潤為導向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28家企業在踴躍參與的初衷也是為了“利益”。

雲南聯通下屬昆明等五個州市分公司的接入層網絡以及全省創新業務平臺都由合作方負責,對於合作方而言,這可以說不折不扣的“大單”,而本次招募承包運營合作方可以藉助雲南聯通的平臺,更好地發展自己業務。其次,“十年合作期”,讓合作方可以以長遠發展為目標,更從容地投身市場、拓展發展空間。

曾有媒體曾報導過,在2017年12月份,雲南聯通保山/怒江運營公司、紅河運營公司和民營企業華通譽球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簽約時,華通譽球董事長郭廣友談到的兩句話令人玩味,他說,"華通譽球作為母公司將全力以赴支撐運營公司的發展"、"懇請雲南聯通要像嫁女兒一樣對待運營公司的團隊"。

有業內人士稱,從雲南聯通的種種動作中可以看出,其試點既包括在資本層面與民營企業的合作,也包括業務層面的合作,而這些表態意味著原有地市級聯通公司國有企業的體制身份或許已有所變化。

將混改進行到底

對於中國聯通來說,混改是大刀闊斧般的壯士斷腕,也是觸底反彈的浴火重生。

在一次國資委的通氣會上,朱可炳曬出了聯通混改後的最新成績單。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聯通在全國範圍內,有14.4萬員工進入2.4萬個劃小承包單元,選拔產生1.7萬名“小CEO”,實行增量收益分享,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一線員工薪酬同比增幅超過20%,高於各級機關和後臺部門。

此前,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就曾明確混改方案,瘦身只是手段,健體才是目的,要通過本次機構精簡,讓企業輕裝上陣、充滿活力,為混改方案的全面落地實施打好堅實基礎,促進企業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提升,增強廣大員工對聯通混改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保障企業實現快速健康發展。

據悉,截至目前,中國聯通集團公司總部部門減少33.3%;各級管理機構減少25.7%;兩年“壓減”法人戶數26家,累計減少27%。各級管理人員首聘退出率達到14.3%,退出合同制員工1071人。下一步,中國聯通將保持集團公司黨組管理人員每年1.5%、員工1%的常態化退出比例。

目前,中國聯通已經正式開啟瘦身健體2.0,初步測算,聯通“瘦身健體2.0”調整之後,全國省級分公司機構數量減少69個(2.2個/省),其中北方減少31個(3.1個/省),南方減少38個(1.8個/省)。省公司職數(三級證/副)減少281個(9.1個/省),其中北方減少132個(13.2個/省),南方減少149個(7.1個/省)。

數據統計顯示,自推行混改以來,中國聯通2018年1-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00億元,增幅從2015年的-5.3%扭轉為6.5%,領先行業增長3.5個百分點。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利潤總額為105.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5.9%。二是發展質量顯著提升。2018年1-9月,產業互聯網收入同比增長35.7%,佔主營業務收入比為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