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女士被堂姐偷顶替上大学,十多年后得知真相痛哭,最亲的人怎会这样,你怎么看?

绿荫遮阳7557


顶替学籍有其历史原因

河南省长葛市委宣传部、长葛市教体局公开回应“黄海霞十年寒窗疑被黄风玲顶学籍上学”事件,称已对冒用学籍的黄风玲作出停职处理。

黄风玲顶替学籍算是调查明了,已经对黄风玲作出停职处理.

不禁有人问了,为什么要顶替学籍,自己去考就行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顶替学籍其实也不是一次两次看到了,它的出现是有其历史原因的.80年代-90年代,当时的高考政策是不招复读生的,而且在正式高考前有一个预考制度,也就是复读生预考都没有资格参加,这样就出现了很多复读生顶替辍学者学籍的现象.当时学校也是为了提升升学率、为了给复读生更多的机会的,才会配合顶替一事的.相信这种现象在当年非常普遍,这是由于其历史原因导致的.

是否顶替成绩双方各执一词

而对于是否顶替高考成绩,双方各持一词.黄海霞坚持称自己姐姐有顶替自己的高考成绩去上的大学;而黄风玲则坚持称自己考试是自己去考的,成绩是自己的.对于真相还需要调查的深入了,到底是否有顶替高考成绩的行为.

不管如何,两个人的人生可能从此被毁.一是顶替学籍实属历史原因,无法改变.二是即使是被调查高考成绩被顶替,黄海霞的人生也不可能就此逆转;而黄风玲的人生也可能因此画上污点.唉!


学霸数学


我也是河南的,中招是2001年,因为父母都是教师的原因,对七八年前九十年代的事情也有耳闻。

我姐是2000年中招,硬性规定只招应届生,当时我爸说如果考上就上,考不上第二年读高中,其实那年就是最后一届传说中的中师了,以后再也没有人上了。但是在那之前,中师是非常吃香的,对于农村女孩子,初中毕业考上中师就有编制的铁饭碗,确实很诱人。而且高中竞争很激烈,父母都默认女孩大了以后的发展会次于男孩,理科不占优势,三年高中再读大学,太多不确定性。我妈一个同事家儿子,比我大十岁左右,估计就是故事发生的那几年,他成绩特别好,他爸想要他读中师尽快工作,他不愿意,商量了三天都没同意,非要上了高中,后来考上了天大。那应该是一个传说,他当年成绩确实好,而且有远见,十几岁眼光就胜过他作为农村教师的父亲。

我读初中的时候,刚开始义务教育,辍学还是很多的,初中正常毕业的最多有一半。刚开始升初中五个班,每班七十多个人,毕业的时候只剩下三个班,每班五十多,还包括复读生,虽然没具体统计,大致算应该勉强50%读完初中参加中招,不过我中招的时候已经不流行中师了,但是重点高中录取考分是不一样的,复读还是要补办学籍,或者顶替学籍,当时也没身份证,因为计划生育的缘故,很多人也没户口,也不是现在什么都联网的,其实很多都是学校安排的,农村的孩子除了考学没别的出路了,老师和学校都理解。我第一个身份证就是高考的时候办的,在那以前,改名字顶替学籍应该挺普遍的事情。


紫陌165839164


当年中师确实只录取应届生,而且分数奇高,冒用他人应届学籍参加考试的,不在少数,很多人都是复读一年甚至两年以后,通过顶别人的初中应届学籍,考出了好成绩,去读的中师,而最终走向教师岗位。我个人认为,只是冒用了他的学籍去参加考试,不大可能是冒用了她的成绩去上学。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伯父家女儿和自己一起参加中考,怎么可能会没有比较,又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分数没有一点数?如果伯父家的女儿平时成绩不好,而她的平时成绩好,怎么可能就一点都没有疑惑?这个中师的学籍档案,可以搞笔迹鉴定嘛,看看档案上到底是谁的笔迹,不就清楚了吗?去读书的这位,教书育人履获殊荣,不要因为含糊其辞,而让孩子们少了一个优秀的教师。


ZT皮尺部首席计量官


现在随着媒体调查的深入,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现在的媒体采访越来越对路,官方调查的路子也是对的。他们开始核实证人证言了。找到当事人,官方核对,而且应该录音录像。这是有证明力的证据。

其实,这个事件教体局一家去查是不完整的,应该市里牵头,组成联合调查组,因为这件事主要涉及两个部门,也就是说以前出过调查结论的教体局和公安局。教体局调查学籍问题,中考问题。公安局调查户口问题。

现在教体局按照黄风玲给出的证人证言,去核实即可,而黄伟霞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提供老师,同学方面参加中考的证据,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次调查我估计也就是最后一次了,上一次就糊里糊涂,所以引发这次发酵,这次一定会给出经得起考验的结论。

公安局负责调查户口问题,改名问题,黄风玲是否使用了黄伟霞户口问题,这样问题相对好调查,因为基本都有证据,都需要手续以及领导签字才能办理。

就目前证据看,黄风玲中学学籍是有问题的,这个基本已经没有任何争议,黄风玲没用使用过黄伟霞户口,这个结论跟2010年前的调查没有变化。这次新增的调查结论还应该包括黄风玲自己的户口年龄是改过的。

就目前证据看,中考问题,冒名顶替问题,对黄伟霞不利,如果她没有老师和同学证明她参加了中考证据,那么很可能就认定她没参加中考,这样问题,只能看证据,说别的真没用。至于说找试卷做鉴定,有人说试卷在档案里,这就有点扯,如果有,上次就不会留尾巴了,而且高考试卷只保留发布成绩后半年,中考呢?所以我觉得大概率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韩东言


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冒用学籍,还是顶替上学,需要调查清楚。冒用辍学者学籍,对辍学者没多大危害,影响的是其他参加中考的学生,这种做法对于众多的学生来说,影响是不确定的,所以无法确定明确的受害者。如果追究过错,有两种情况:一、学籍者本人不知情,过错只在冒用学籍者,违反招生政策,属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怪象,需给予一定的处罚;二、如果双方当时都知道,只是达成某种协议,都应受到处罚。如果是顶替上学,应该对顶替学籍者,注销学籍,开除公职。所以应充分调查,到底是那种情况?这么多年了为什么现在才爆出来?静待真相大白!!!



神外姚医生


学籍是一回事,分数是一回事,拨清两条线。

看案件是已经证明学籍被顶替,重点是黄女士当年有没有参加高考,是不是本人,证明高考的东西找出来。

接着看案件发展吧,正常发展应该早就找当时老师,同班同学证明高考是本人。但是迟迟六七年,还是纠结学籍,有点猫腻。不偏不倚,哪个理多,站哪边。

按理来说当年高中学历那一部分人也属于知识分子了,这么多年生活还是那样,不知道是不甘还是真的生活所迫。


Nihilestaliudquamaur


必须要说的是顶替学籍必然存在!至于是两人谁的成绩就不得而知了,需要有关部门调查!

其实就算是黄风玲的成绩,也不能掩盖顶替学籍的事实!有人说是什么历史问题,很普遍化,但是不能合理化,更不能合法化!就是现在顶替学籍更是违法的吧??至于亲情,在现在社会利益面前还有亲情吗??有人说黄海霞是敲诈勒索,有证据可以直接报警,没证据就是污蔑!所以我的观点就是;黄风玲必须开除教职,不管是冒名顶替,还是冒用学籍!黄海霞按法律给予应有的补偿!若是涉嫌敲诈勒索一样不可放过!


烟花三月的牛


我来谈谈这件事情的责任问题!

对于这件事,我不太同意有些媒体(包括自媒体)的意见,认为这是历史的错误之类,其意思很明显,这种历史的错误,岂能追究?

事实上,当初的规定,往届生不能报考某些院校和专业,那么,利用学籍管理的漏洞,让往届生违规参加了考试,只要发现了,该处理还得处理——

1.学籍管理人员包括分管和主管领导应当承担责任。当时修改学籍的人有没有利益的输送?不管有还是没有,都是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的,既然违规了,是不是该接受处理?

或许,几十年过去了,有的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还有的已经退休了,但该承担的责任,必须要承担,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吗?

我们要在社会上树立一种正气,吹一股清风,绝不让犯错的人“天地任逍遥”,就是重要的途径!

2.依靠借用学籍获利的人,也要承担责任。在这起事件中,如果最后确证,是黄凤玲冒用了黄海霞的考试分数,那么,黄凤玲自然就不具备入读许昌师范的资格,也就是说,应当取消黄凤玲的教师资格,并返还非法获利,并补偿黄海霞相应的损失。自然,黄凤玲的劳动价值还是应当体现,至于如何体现,这就不是三水三心操心的问题了!

那如果黄凤玲只是借用了黄海霞的学籍呢?个人以为,黄凤玲依然是获利者,还是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毕竟,不准往届生报考你却考了还读了,这是违背规则的,违反了规则就要承担责任——这就是法治的核心意蕴!

3.连考试都没参加,却声称自己被录取,我也是醉了。如果最终调查,黄海霞初三已经辍学,在“经商务农卖肉”,却振振有词,说自己考了“498分,已经被许昌师范录取”(如下图),那简直也让人无语——说句实在话,如果不是记错了,这也太那什么了!

据此,如果黄凤霞没有参加考试,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声泪俱下,说堂姐顶替了自己的分数,那么,这样的人,也是够无耻的——这样无耻,难道不应该受到的道德谴责,闹到不应该因为污蔑他人而受到惩罚?

不过,看了自称为黄凤玲侄儿的新闻专业的大学生,义正词严的一番解说最后,“真的永远是真的……大快正正直者得人心”,我忍不住笑了——果然,不愧是一大家子人!

就像一个媒体所说:

一个人偷走另一个人的人生!亦或,一个人将某种人生的入场券送给另一个人,之后,她后悔了。

这就是狗血剧情!

但愿这样的剧情,不要再上演!

总之,对于这件事乃至类似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事隔久远就放任不管——

这其实是对公平的亵渎!

对法治的玷污!

对美好人性的遮盖!


三水三心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要是谁复读一年能考上初中中专都是超厉害的,大多数都是复读两三年,甚至更多年。但是不管复读几年能考上中专的学生成绩绝对很好。而复读的同学大多都是用的已经辍学的同学的学籍,不少人就是用的自己弟弟妹妹的,但是成绩是自己考的。1994年考上的学生入校后,学校说可以改成真实身份,但是很多人怕历经辛苦考上的中专泡了汤,不敢改。甚至有一对夫妻,户口本上孩子和父母都不是一个姓,因为他们考中专都是用的别人的学籍,上学的姓和真实的都不一样,而孩子还是随爸爸实际的姓,所以当时顶替别人学籍都找同姓的(特别是男生)。


花非花99068706


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很清楚是她学习不行,没有考上的希望,自己辍学,鉴于当时的规定,家长们不希望浪费这个资源,同时也给有希望考上的堂姐一个机会,家长们协调同意并操作借用她的应届毕业生的档案参加考试。当时是皆大欢喜,现在看表姐家生活比自己强太多,心里不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