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萬的人是怎樣投資的?

以前做過平安超高淨值部的總經理,年薪千萬的有不少,百萬的也有。然後我發現了幾個問題:

你是不是覺得,高淨值人群是不是都很擅長理財?

說實話,年薪百萬也好,千萬也好,基本是大公司的高管和中小企業的總裁副總裁級別的人。這些人總體都是某一領域的專家/準專家,這種人通常有三種傾向——

一是慣性於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判斷理財,比如投資於從事本行業的股票或基金,甚至大量拿著自己的上市公司和產業鏈公司的股票,這種情況通常收益,emmmm。。。也就那麼回事。市場不好的時候甚至有些人資產出現過急劇縮水。

第二種,就是傾向於通過自己的社會關係,認識一些投資專家,依賴於所謂的專家建議。但是弊端是,專家推薦不總是靠譜,而且大佬們不喜歡透漏隱私給個人,一般不會把自己的投資的具體情況跟專家好好說明,(誰會把自己有好幾個房子滿大街說去)專家也是根據熱點推薦幾個產品和股票就完事。追熱點收益不長久。

第三種,他們很忙,白手起家,一般白手起家的高淨值用戶心裡還是比較保守的,他們一上來就會要求換黃金,要麼就自己把錢放在B類貨幣基金裡(門檻較高,收益較好一點),收益5%左右吧,但是其實誰都明白,那麼多錢,好好做一點理財配置的話,會比放黃金、放貨基裡收益高出好幾倍,可能三五倍都不止的。

這幾種傾向都是片面的,欠科學的,我那時候突然醒悟一件事:年薪百萬和精於理財通常是沒有啥關係的。掙的了錢的人,不一定守得住,或者讓自己的資產儘可能地運轉。這個度其實挺難把握的。

如果你真的是比較看重收益的高淨值用戶,首先真的要督促自己留一些時間去打理自己的資產,一部分放在房產當然可以,但是現在房產的空間也不會太大,最好還是和專業機構聯繫,整理自己的資產狀況,大家都是有保密協議的,也比較安全。

我的小建議是,其實資金量越大,你可以越保守。畢竟1000萬放到理財產品裡,7%以下的收益是差不多的肯定能拿到的,那就是70萬收益了,沒必要冒很高的風險。當資金體量比較大的時候的時候,可以把大部分資金的放在類固定收益的產品裡面。雖然現在利率的下滑了,但是門檻高的產品收到的影響還是小一點,這也是長期投資的比較好的方式。

像以前我的年薪百萬的用戶的話呢,主要的方式是一部分做信託,然後一部分的話能做公募基金和銀行的一些私人理財產品,他們聽過私募的介紹後,往往選擇不去做私募基金,特別抗拒私募股權,因為流動性特別差,透明度不高,風險也高。(也碰到過自稱有內部消息非要買的,可以小額試試吧。)要知道,市場有時震盪比較強烈,比如時常有大跌或者大漲,這時想立刻贖回,對於私募基金是不能操作那麼頻繁的。而且絕大多數私募都有1個至少6個月的封閉期,這期間一般不允許贖回。一般私募基金是一個月一次可以贖回一次,比較忙的人也總會錯過機會,我有個朋友就是,幾百萬放進去,最後都差點忘了。

那就先說這麼多吧。so,有沒有想找我理財的,年薪不用百萬哈哈,本人獨立理財顧問,在線發牌、啊不是,在線指導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