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在古代處於什麼地位?

yhvcgb


有本書叫《皇權旁落的山西》對山西古代的描述非常好:山西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明清以前從來不是完整的行政區,而且受長安、洛陽、北京的影響嚴重。

(表裡河山)

作為表裡河山的山西,地理單元的完整性自然不用多探討。需要探討的是政治中心對山西的影響

就拿唐朝而言,起於太原,定都長安,東都洛陽。對於唐王朝最重要的就是三塊地,河東地區屏蔽關中,澤璐屏障洛陽,太原是龍興之地,北方支點。

(河東地區是觀眾的派生)

當時的山西大體就是這三部分組成,晉中盆地,汾河谷地算關中平原派生;上黨盆地被洛陽輻射。

到了亂世佔據山西高原就能左右北方。從沙陀人控制河東開始,無論救援長安、還是與朱溫作戰,或者與劉仁恭作戰。五代中有三位皇帝來自河東高原。

(沙陀人影響了五代)

到了宋朝,因為首都在開封,最大的敵人在北方。沒有統一的時候,澤潞是開封的前哨;到了統一後,太原、澤潞依然是重要地點。

(宋代太遠)

到了明代,首都在北方,山西的重要地點就成了大同、太原。尤其是大同重要,屏障首都的西部。很長時間裡有“天下勁兵出大同”的說法。

(大同鎮圖)

到了民國初期,修建平綏線,將北京和大同聯繫了起來。而大同和太原的鐵路到了1937年都沒修完。

(民國鐵路圖)

總結起來,古代山西在行政上是比較撕裂的,沒有完整的三晉文化。長時間受到長安、洛陽(或者開封)、北京的輻射,接近首都又是地理要塞,自然要服從國家戰略。在今天也是如此,大同和張家口一起屬於北京圈;臨汾運城屬於關中圈;長治、晉城屬於上黨圈。在戰略定位方面,山西是國家的能源基地。

(關中城市群)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山西是一塊由南往北的狹長平原,有晉中盆地,運城盆地,從太原往北至大同,屬於北寒黃土高原。東有太行屏障,西有呂梁山脈,一條汾河,穿行其中,西靠黃河,南迎黃河。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人民勤勞物產豐富。古有堯舜活動遺蹟,今是重化工基地。

從開天劈地,有人類活動始,山西就是古文明發展之地。從春秋時期,桐葉封地,成立晉國,山西大地發生了多少轟轟烈烈的故事。大同,是抵卸遊牧民族的第一道關口,著名的殺虎口。金沙灘大戰,秦時明月漢時關。留下了多少激動人心的傳說。

太原,龍興之地,也稱龍城,李氏王朝從這裡走向全國。山西洪洞大槐樹成為向全國各地移民的大本營,也成為世界各地追根尋祖的落腳點。王實甫的西廂記就發生在晉南永濟普救寺,傳頌至今。武聖關羽就出生在今運城解州,可謂古今武聖關羽轟動世界華人



南有白雲山,北有五臺山,佛教聖地,在佛教史上,首屈一指。大同雲崗石窟,世界罕見。

建國後,山西作為重化工基地,向全國輸出煤炭能源養活了多少共和國長子。可以說,山西的煤炭是拉動國家經濟的主力軍。



用戶5894663192


山西煤礦,山西汾酒,等等婦孺皆知,名震四方,而一座幾百年前的古宅大院向今人訴說著它的美麗!它的傳奇!

這是明清之際本家建的私宅,而且是大才子傅山親手題詞!《雙肯居》,此座建築氣勢宏偉,雕樑畫棟......完美的再現了古人智慧及古典美!雖歷經風雨侵蝕和特殊歷史時期的人為毀壞!但依然可見!



從此不難看出山西古城是富饒祥和的,百姓是安居樂業的,傅山留下的墨寶更是難能可貴的!
山西,我一定會去看你!唯一尚存的胥家大院在你那片土地毅然傲立!


藏玉顯真情佩玉升情操


山西是一個深深被政治和戰略所左右的省份,亂世更甚!

大體上的地位就是:北方戰略屏障,京師拱衛咽喉:

是長安、洛陽等黃河流域王朝國都的戰略屏障:用以緩衝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

是元明清三代北京的咽喉要地:大同鎮是京師關鍵重鎮!

山西得名也很有意思:

國都為長安時,叫“河東”!黃河之東

國都為北京時,稱“山西”!太行之西



贏了吹輸了黑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地表文物看山西,從這兩個定義就可以看得出山西在歷史上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在遙遠的上古文明事情,包括堯舜禹時代,華夏族在山西留下了眾多的遺蹟,山西的夏縣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王朝的都城,堯廟和舜帝陵、炎帝陵都在山西,所以山西有著最早中國的美譽。

先秦時期,晉國成為了一代霸主,即使是三家分晉也都進入了戰國七雄的行列,可見當時的晉國綜合國力有多強悍。秦漢開始,中原王朝的都城逐步在洛陽和西安之間徘徊,但是有一點是很明確的,山西是當時中原王朝都城最重要的屏障,也是抵禦遊牧民族最前沿的陣地。山西亂了,中原王朝肯定長久不了,五代十國就是最鮮明的例子,其實就是定居在山西的少數民族在作亂,擾的整個中原不得安寧。

即使到了明清時期,甚至是抗日戰爭時期,山西依舊是重要的軍事戰略重地,戰爭在這篇土地不斷上演。中國的歷史離不開山西,中國的文化也離不開山西。


老家呂梁


“五千年華夏文明看山西。”只從這一句話,便能看出山西在歷史上的地位。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的發現,證實了早在10萬年前,山西這片土地上就有人類生存了。

洪洞大槐樹,更是全國尋根祭祖的地方,這裡幾乎是全國所以姓氏的發源地,幾乎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姓氏的淵源。還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晉國,作為一代霸主,更是創下了輝煌的歷史。


此外,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禹鑿孟門的古老神話故事都發生在山西。據考證,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建都。尤其在宋以前,山西更是帝王將相倍出的地方。從趙簡子肇建晉陽城,到太原公子李世民成為一代帝王,山西的歷史是那樣的輝煌燦爛。山西文水,更是出了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所以,古代的山西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地位都是相當高的。


太原晚報


太行和黃河之間這塊山河控帶、相對封閉的寶地,讓我想到了歷史上的山西,想到了這塊寶地由遠及近的一幕幕歷史劇。由是想到了一句話:“起于山西,成於他地”,或者可以說是“起於河東山西,成於河山之外”。這現象不知是否有人概括過。

先看龍山時代的陶寺。有大邑未成大國,有銅器不做禮器。大範圍吸納,高度興盛,但勢力範圍不出晉西南,甚至更小,對外影響顯然偏弱。真正對其禮樂內涵加以揚棄而發揚光大的,是在河之南、山之東的二里頭、二里崗和殷墟文化這個系列。

簡單地把陶寺和二里頭加以比較:陶寺是邦國時代的絕響和頂峰,二里頭則是廣域王權國家的先聲;陶寺是前王朝時代“滿天星斗”中最亮的一顆,二里頭則是東亞大陸王朝時代的一抹朝陽;陶寺是早期中國的萌芽或雛形,二里頭則標誌著早期中國的形成。

有學者認為夏商周三族的祖源,通通源自山西,然後光大於豫北、豫中、豫西和關中,建立王朝統統在“河山之外”。

西周時期的晉國繼承周文化的衣缽,雖盛極一時,但勢力仍不出河東山西。到了三家分晉、戰國諸雄爭雄,韓、趙、魏的都城無不遷出山西,定都於外圍的河之南、山之東,然後成就其躋身“七雄”的霸業。

後來,又有拓跋鮮卑所建北魏的都城由平城(今大同)向洛陽的遷徙,以及起兵於太原的李唐定都關中、一統天下的盛業……

任何歷史悲喜劇,都是在地理這一大舞臺上上演的。替山西的朋友歸納一下就是:

起於河東山西,成於河山之外;

想來小有遺憾,畢竟值得自豪!

這就是山西。山西這方神奇的黃土地,當之無愧地成為一波一波華夏文明潮的策源地。

(參考文獻:許宏《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2016年)


考古人許宏


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山西位處黃河中游,屬於黃土高原的一部分,汾河貫穿南北形成適合農耕的谷地。汾河水量不大,不易氾濫,鬆軟的黃土只需簡單的農具即可耕作。這樣的地理環境特別適合早期人類居住,特別是新石器時期的農業生產,傳說中的堯就生活在山西南部臨汾一帶,大禹則活動於夏縣一帶,因此,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

進入文明社會以後,山西依然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支點。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使得這裡孕育了非常璀璨的文化,誕生了一大批傑出的歷史人物。春秋時期以山西為中心的晉國曾稱霸諸侯,隨末李淵父子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進而一統天下,山西也因此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

2010年底我們《看歷史》雜誌四位記者深入晉南考察,走訪了洪洞廣勝寺、陶寺堯都遺址、堯陵、夏縣禹王臺、西陰遺址、鸛雀樓等地。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山西文化蔚為大觀,但山西走出的傑出人物都需要入主中原尋找更大的舞臺。然而,每當中原動盪之時,人們又避禍於山西,待天下安定之後有源源不斷遷出山西。因此,歷史上不斷上演“出山西記”,也不斷上演著“入山西記”。從這個意義上講,山西既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也是避風港,維繫華夏文明至少三千年。


心外無史


一打仗就想起來了,兵家必爭之地;打完仗馬上就忘得一個二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