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下大功之後卻被皇帝為難的王陽明

在立下大功之後卻被皇帝為難的王陽明

在明朝前期的“宸濠之變”中,王陽明以少勝多。以不足三萬的兵力鏖戰寧王十八萬大軍。按理說,建立了這麼大的軍功本應該加官封爵,但是事與願違,這次平定的舉措將他推向了更加更加危險的境地。平定了叛亂之後,王陽明發現自己雖然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同時也陷入了各種勢力的重重包圍之中。

第一重困境是什麼呢?第一重困境時皇帝的包圍。

在立下大功之後卻被皇帝為難的王陽明

當時的皇帝叫做朱厚照。這個朱厚照在正統史學家的眼裡不是一個很好的皇帝,因為他既不正也無德,他的所作所為徹底顛覆了以往大明王朝的歷朝歷代皇帝給老百姓心目中留下的積極正面的印象。朱厚照這個人特別喜歡領兵打仗,為了滿足自己的這一特殊的嗜好,他做了一件令真個朝廷和祖先為之蒙羞的事,讓當朝官員為之瞠目的事,就是說他給自己加官進爵,叫總兵官—威武大將軍,而且還起了另一個名字叫做朱壽。所以在王陽明領兵平定了寧王之亂之後,決定把寧王朱宸濠當做俘虜交給皇上處置的時候,皇帝卻十分的鬱悶。於是就給王陽明下了一個指示,就是說把朱宸濠放掉,然後自己再以總兵官“威武大將軍”的身份領兵再跟他重新打仗。這無疑給王陽明出了一個非常的難題:如果說不遵從皇帝的指示,叫做抗旨不遵,在封建時代,屬於殺頭的重罪。如果遵從皇帝的旨意,肯定是要被當朝的文人雅士罵的,說他是一個奸佞小人。所以王陽明但是就陷入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在立下大功之後卻被皇帝為難的王陽明

第二重困境則是來自這個奸佞之輩。這個皇帝朱厚照一上臺就重用了原來跟在自己身邊的之前做東宮是的八個宦官。這些奸佞小人的位置雖然不高,但是能量都是非常大的。王陽明本人呢。則是一向主張正邪不兩立的,根據史料的記載,這時有一個來自奸臣陣營的人在王陽明手下領兵打仗,在王陽明取得戰爭的勝利的時候,他曾經以恭賀的名義給王陽明打秋風,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索賄。王陽明只好從自己有限的工資收入裡邊拿出了五兩銀子給了這個人。但是在這些長期大量收取賄賂的人看來,這完全就是打發叫花子的作為,是赤裸裸的打臉行為,所以他們回去就給皇帝大進讒言,說王陽明原本和寧王朱宸濠是一夥的,究其本質就是一個奸臣。俗話說: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他們因為經常圍繞在皇帝的身邊。這樣的問題也就變得十分嚴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