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应不应该给孩子布置繁重的作业?

百态人生的初学者


题主您好,中国式教育,作业是必须的。而且对绝大多数的学生,大量的作业也是必须的。除非,你不参与考试竞争,或者你对孩子的学校没有特别的要求。


其实,中国式的教育,注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教育模式。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得最好的名次,这样的竞争环境,你不付出更多的努力,自然就无法得到好的教育资源。


从我个人来说,我对孩子的学校没有太大要求。所以我还没感受到太大的压力,也没有感觉孩子的作业有多繁重。

我自己的孩子,在家附近的一个公立小学。每天的作业就是半小时之内完成,其他的时间,做半小时的课外学习。所以每天的学习任务并不重。

当然,我们几乎不参加课外兴趣班的学习。因为我每天都会花一小时左右的时候陪孩子,我们主要集中在一些感兴趣的题材:成语故事、古诗、趣味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户外运动等等。


我的孩子成绩并不是特别优秀那种,因为还是低年级,我没有特别在意成绩。这和大家的感觉可能是相反的,一般低年级,考试大家都会追求双百。而我对于低年级的成绩,并没有这么高的追求。


因为孩子大脑还处于发育之中,对于一些细节,可能有时候不容易注意到。同时,孩子的思考还没有固化,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不会一个模样。所以在低年级,我主要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对于陌生的题目,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尝试、猜测、试探来完成。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可能会出现个别错误,但是却很值得。


为了孩子的分数,进行大量的刷题训练,在高年级会比较合适。在低年级,我更愿意让孩子试着慢慢地做题,通过摸索形成自己的做题能力:不怕新题,不因为出错而害怕。能够跟别人交换意见,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大人就一定是对的。

作业,如果说很多,也是可能的。但是有更多时候,是因为孩子没有形成相应地学习能力导致的。比如一个背诵课文,有些孩子上课的时候就已经搞定了,而部分同学课后背一小时都没掌握。


如果提高学习能力,这是跟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有关的。听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听觉能力;讲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孩子就一个问题深入的聊天,可以锻炼孩子交换意见的能力。


总之,学习存在于日常,而不仅仅是作业中。欢迎大家在讨论区交流!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身为一个老师,结合以前自己上学时遇到的一位优秀教师,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那时的学习压力其实挺大的,每科老师都留好多作业,总是做不完的感觉,也就产生了排斥,和应付的心里。根本没那么多的时间去思考,怎样做,更别说做好了。

然后就好多同学就开始互抄作业,以完成为目的,以为这样不会挨罚了就,先顾不上对错了。这里声明一下,我当年并不是学习差的学生哦!考试从来没落过全校前10名的。

后来有一次班主任生病了,他的数学课就由另一位老教师来代课。当时我们班的学生听他的课基本没一个走神儿的。因为他讲的课确实精彩易懂。

并且让我感觉很开心的是他留作业每天只留一道题。但是要求这道题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他第二天要抽查的。

他留的题基本都是当天讲的内容的重点类型。就这样,没有一个不认真去做的,因为只要你上课认真听了绝对做得出来。

如果没认真听讲,做的作业是抄袭的,被抽查到,那惨了,并且第二天的课也跟不上。

那段时间,我们班的数学成绩,真的是拔了一大截,并且也学的很轻松很开心。

所以后来我教学的时候也承袭了他的方式。学习不是填鸭式的,要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好的教学,会吸引孩子思考,爱上学习的。



第一腰妇


中国式教育,说白了就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离不开作业的,孩子的成绩设有一定作业量的支撑,怎么可能有好的成绩?如果老师再不布置作业,家长又没那个水平出题让孩子做,反而会引起家长的担心。而繁重的作业培养出的优等生,会让孩子泡在纯知识的学习里,而丢失了孩子本该学习和掌握的其他技能。

当教育意识到这样培养孩子,只注重了知识因素,而忽略非知识因素,培养出的孩子,并不是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时,教育是必要作出新的调整。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既有知识含量的高段技能人才,又要使这样的人才具有综合能力待征,具有复合型人才特点。

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考虑的是减少一定的作业量,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孩子的非智力技能。

而繁重的作业量会堵死孩子往这方面培养的所需空间,减少作业量就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往非知识技能方面发展变得有可能。

而只有当家长也意识到非知识因素对孩子影响重要时,意识到作业量多,孩子的睡眠会得不到保障,孩子的视力会下降,他们才会觉得作业量多了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家校共育这种共同培育孩子的摸式,把他说成是一个阶段的主流也没错。

教育的模式还很多,一切都在探索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当教育不能与社会统一时,教育就必须作出调整。调整教育方针,调整教育摸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需求。





奔奔起跑


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给孩子布置繁重的作业。我原先是做校外培训的,重点针对的就是文化课的作业辅导。有些班级的作业量很大,简单举个例子:小学五年级作业,数学:数学课本·数学基础·数学配套·数学口算题卡。语文:语文基础·语文配套,练字。英语:金钥匙·配套·基础·抄写本......剩余的学科我就不说啦。看看这些作业,刚自己先做完就需要很多的时间,再加上老师或者家长的辅导,你能想象孩子晚上到几点吗?先抛开时间不说,很多学生面对繁重的作业,心情特别不好,到最后一点效率就没有,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业。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当然有很多校园,作业量还是很合理的。不知道你们那里作业量怎么样?


珍儿说生活


“哎,现在的孩子真是太累了!每天晚上都有那么多作业!”这句话每天接孩子的时候,总能听到,是的,每天晚上做到10点钟是常态,家长要辅导,要检查,要签字,看到孩子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早上起得那么早,晚上要做那么多的作业,每天学到那么晚,身为父母难免会心疼孩子,再受到一些不良舆论的影响,开始对教育产生不满。

但我要说的是,孩子是学生,正是处于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哪个优秀的人不是努力在奋斗?

刻苦学习认真做作业也许是一件苦差事,但如果深入进去,孩子是会发现这苦中有乐,甚至有探索的极大兴趣,有成功之后的无比快乐……而且最初的“苦中苦”必将变成未来的“甜上甜”的!

所以,家长不要总觉得孩子辛苦,孩子努力学习,在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家里写作业能算吃苦?有爸妈当“太子伴读”,每天把香喷喷的饭菜摆在眼前能算吃苦?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最可怕的不是孩子自己不努力,而是比你家孩子更优秀的学生,都在更努力。

有的家长也许会说,成功和学历无关,现在社会上大学生给初中同学打工的也有,甚至小学毕业的都给博士当老板了。所以,学历高也没用,将来还不是要给人打工。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没准将来总会成为管理界的奇才。

相信这样鸡汤的家长们请你们想想,历史长河中,没有取得学历而成功的人,真的多吗?你们怎么能以一个小概率事件去告诉孩子,不上大学也没关系。不是耽误孩子前途是什么?

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孩子而言,有个学历护身,已经是普通人的幸福坦途。

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是啊,家长们,你的孩子,只有好好学习,认真做作业,将来才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否则只能被迫谋生。

万事过犹不及,父母需要学习,以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更为平和中正的教育,让孩子长成有能力、有安全感、更快乐的栋梁!


爱伊儿


从目前的中国式教育现状来看,几乎给孩子布置繁重的作业成了中国式教育的特点了,大家都知道,繁重的作业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孩子保持对知识的持久的渴望,不利于实现对知识深入细致的深入分析,甚至久而久之会令孩子厌学,会让跟不上班的孩子自卑等等,从这一点上来看,给孩子布置繁重的作业当然是不应该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但是老师能不能给孩子少留一些作业,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书,去拥抱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呢?

答案肯定也是不可以的,原因在于:现行的作业组成是由现行的考试制度决定的,给学生留作业无疑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能在考试时得一个相对高的分数。从这一点上来说,给孩子留作业,甚至给基础差的孩子多留一些作业,也确实是应该的。

另外,就一个班级来看,作业向来是一刀切,这显然也是不合理,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差别很大,有些学生课上已经将老师所讲的内容完全掌握,而课下如果再留基础性作业,显然就是浪费孩子的时间,应该让这些孩子去利用课下的时间进一步去拓展知识,而不是简单重复,而对一些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课下的不断巩固又是必然的。从这一点来看,为了赶上接受能力较好的同学,学习成绩不落后,基础差的孩子作业要比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要繁重一些也是应该的,不应该的是作业不分学生之间的差别而留。让学生失去了写作业、探求新知的兴趣,这是不应该的。

小徐老师认为,作业也应该因人而异,多留一些活动性强的作业会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兴趣和效率、成就感的支撑下,作业做起来也就不那么繁重了,大家认为呢?欢迎交流。

如果


指尖教育帝国


孩子们的作业应该依据不同的年级适当增减。新出台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规定,中小学生作业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三到六年级,家庭作业的量不能超过60分钟,初中生的家庭作业量,不能超过90分钟!

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早已为国人诟病,重压之下的孩子们也早已苦不堪言。作业过多,直接导致以下后果:

一,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学生近视呈低龄化趋势,学生近视人数也不断增加。我在农村教书,以前班上有孩子近视是个别现象,但现在却成了普遍问题。固然有电子产品的影响,但现在的孩子们比过去的学生作业量大却也是眼睁睁看到的事实。以前,只看到城市孩子书包重,现在,乡村孩子也拉着书包上学了。

除了视力,作业多似乎对孩子们的身高也有影响。虽然没有做过系统调查,但班上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普遍身高低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为什么?

二,作业多还容易导致孩子们厌学辍学。试想一下,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被作业折磨,他怎么能爱上学习?怎么会有持续的学习动力?

三,作业多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孩子的心灵成长。

作业多的坏处难道老师们不明白?他们也是家长啊,也为孩子作业多苦恼啊!

谁造成的呢?





苦楝花521


繁重的作业该还是不该?

1、从正面意义上而言

作业是检验孩子学习的标准,在学习的时候,布置作业是为了能够更加熟悉和吸收课本的知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更快更便捷的进行课堂的反馈。

另外,也能够在课外多积累很多知识内容。现在的作业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检验,也会涉及到很多的课外内容。

将课堂和课外结合,也能够利于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当然,作业也是反馈学生知识点掌握问题。很多学生掌握不住的知识点能够在平时写作业中加以反馈,如果在写作业中不注意,考试中也拿不到高分。

2、从负面意义而言

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作业繁重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有因为学习压力大放弃生命的。其实,过于繁重的作业会让学生在平时花费太多的时间,导致没有时间来放松。

同时,孩子平时写作业写得太晚,到了第二天也会影响上课听讲的质量。睡眠时间不充足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总的说来,学习是一个需要反馈的过程,不是每天繁重的作业堆积。给孩子适当的作业,让孩子能够在平时多自己查漏补缺,多自主学习。能够在学习期间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做一个好老师


我们80后是应试教育的过来人,我们那时候虽然压力大,但那时候我们的学习是压力中成长进步,我们享受那种过程,体验那种考试成绩出来后的喜悦!而现在呢,以下几种现象值得教育者的反思:一是学生做了大量的作业或者试卷,学习成绩没有提高;二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学生对学习越来越不敢兴趣甚至反感逃避;三是为什么老师压力也越来越大?原因有几点,其一,中国式应试教育,让学生从小就缺少实践能力,因为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写作业完成考试上去了,哪有时间去思考去创新;其二,有些学生可能只对音乐,画画,足球等感兴趣或者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有些家长非要逼着孩子去读好每一门课,久而久之,适得其反,不仅埋没了孩子的才华,还让他们厌学甚至逃避;其三,学校给老师施加压力,让他们要完成多少指标,老师也是不得不把压力施加给学生,形成了恶性循环。




来自星星的白兰鸽


其实这个话题实话实说,分两方面来说,看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一方面,从为孩子减负的角度说,大家公认的孩子作业比较繁重,同时家长工作压力大,回家后还得辅导孩子作业,甚至网上流传一些段子让家长很崩溃且引起广泛共鸣,这说明孩子的作业问题确实是一个社会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不应该给孩子布置太多的作业。

另一方面,从学习本身来说,我们要搞清楚,孩子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很显然,是练习,是对当日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其实无论学习任何东西,“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都是成立的。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多加练习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不管面对谁,“作业”这种“练习方式”是具有通用性的,也就说不管对于任何人(比如所谓聪明的孩子,不太聪明的孩子)都是会产生预期结果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业似乎多点更有利于学习效果的呈现。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质疑有些老师是在“逃避责任”,把更多的“教学任务”通过作业的形式分摊给了家长,这种情况我相信是存在的,但应该属于个别现象,大部分的老师都是遵循着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履行职责。

凡事讲究“过犹不及”,如何把握这个度是需要考量的问题。事实上想平衡这其中的关系又谈何容易!

总之记住一点:注意自己孩子的状态,如果没有什么特别激烈的负面反应,作业多点就多点吧!不要被国外所谓的“快乐教育”所误导便是,想要取得好的学习成果,相应的努力付出,辛勤劳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