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及苗床管理技术重点

水稻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水稻的种植有不同的种植模式,安徽南北跨度比较大,沿淮以南一般采取水直播和移栽的种植模式,那么对于江淮之间的农民朋友一般采取水稻旱育秧、水育秧的播种 、旱直播、麦套稻的种植模式;今天主要给大家重点提醒水稻育秧及秧田苗期管理重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水稻育秧及苗床管理技术重点

对于水稻育秧我们要考虑和重视几个问题

苗床 处理

1、苗床 杂草问题

无论是旱育秧还是水育育秧都是水稻种植,只是模式不同,所以在这上面我们都要注意对于苗床的杂草处理:

水稻育秧及苗床管理技术重点

1、封闭除草:

旱直播 需要整地一撒干籽盖籽覆土上水阴干3天内使用施田补进行封闭,水育秧 需要催芽 整体撒籽 2-3天内使用丙.苄或者丙草胺+安全剂的系列封闭

2、化学除草

对于茎叶除草要注意掌握杂草2叶到3叶一心,水稻4叶一心,一定选择安全性比较高的除草剂;那么旱育秧禾本科可以选择:秋跃、稻青青以恶唑酰草胺为主的药剂,水育秧田可以选择以五氟磺草胺为代表的药剂,稻杰、稻喜;阔叶杂草可以选择:氯氟吡氧乙酸或者二甲灭

注意:在秧田谨慎使用唑草酮、二氯喹啉酸、双草醚这几类药剂!

水稻育秧及苗床管理技术重点

苗床 病虫害问题

无论哪种育秧,苗床经常出现的病害:恶苗病、立枯病,那么对于虫害主要是稻蓟马、稻飞虱传毒危害!

水稻育秧及苗床管理技术重点

1、种子处理

第一,趋避作用

趋避地下害虫和鸟类。在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鸟类家里没有余粮,对播下去的种子自然不会放过。包衣之后的稻谷因着色为鲜艳的红色,具备很好的驱鸟作用,且含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很少会被鸟类取食。现在主流的种衣剂杀虫方面多以噻虫嗪和吡虫啉为主,对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有很好的趋避、击杀作用,从而减少缺苗断垄的现象。

第二,防治苗期虫害

有效防治水稻苗期虫害。水稻苗期易受稻蓟马、灰飞虱等害虫危害,这两种害虫体型小,繁殖快,危害重,特别是灰飞虱不仅吸食水稻汁液,还会携带病毒,诱使水稻感染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多种病毒病。而经过包衣的稻种在苗期体内含有药剂,对飞虱、蓟马有良好的防效,且持效期相对长,在一般虫害发生年份,可以做到包衣之后,苗期不用施药。

第三,防治苗期病害

有效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水稻苗期病害管理也不容忽视,目前主要常见的有恶苗病、猝倒病、立枯病、苗瘟、绵腐病等,经过包衣后的种子首先在所在土壤周围形成保护圈,先杀灭周围土壤及种子本身病菌,然后通过吸收传导至幼苗体内,具备抵御通过其他方式传播的病害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预防苗期病害的能力。

水稻育秧及苗床管理技术重点

第四,提高抗逆能力

极端天气(干旱、高温、低温、涝害等)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造成病害越来越严重(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特别是黑条矮缩病,尤其闲茬种植,栽插期拉长,为飞虱、叶蝉类害虫获毒、传毒和转移危害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病害流行。不同播栽方式之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差异较大,由重到轻依次是:水直播、旱直播、旱育移栽、秧盘育秧移栽。水稻生育期长短以及不同水稻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都表示明显差异。使用拌种剂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2、叶面喷施:

恶苗病:水稻恶苗病是一种常见的种传性镰刀菌引起的病害,这几年在苗床发病率很高,在早育秧的秧苗针叶期用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喷雾。或者使用氰烯菌酯进行喷施!

那么对于虫害稻蓟马和稻飞虱,我们一定要重点预防稻飞虱,如果小麦收割以后稻飞虱大量转移传毒,最后导致水稻病毒病发生,移栽以后出现蹲苗僵苗不长,可以选择烯啶虫胺.吡蚜酮、噻虫嗪.吡蚜酮的复配制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