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爛:爛得出名,爛出了舌尖上的歷史和味覺

一口爛:爛得出名,爛出了舌尖上的歷史和味覺

古樸風韻的一口爛

民以食為天,一座城的歷史,更多是在味覺和美食之上。延續的美食和因為美食而延伸的文化和歷史相輔相成,文化是美食最好的佐料,美食又成了一種文化生長的土壤,即飽腹了食慾,又領略了文化,雙重的滿足,是少有去處的煙火享受。

肉食之城,必有烹肉良方。蘭州最常見最普通的肉食當屬豬羊肉。早在民國之初,頗喜烹飪的皋蘭山陳家灣陳三煮肉時間久了,探索出了一道獨特的滷肉之法。不得不承認,任何多有口碑的美食大都來自民間,植根於平民之中。之所以走向大雅之堂,往往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到一定程度需要的僅僅是畫龍點睛罷了。陳三滷肉作為一種普通的美食,流行於市井街巷,他不知道自己的滷肉已經具備了成為美食的要素,看著這麼多人喜歡,已經很滿足了。

於無聲處的驚雷,需要一個美妙的契機。如滷湯,歲月和時間是最好的佐料。

一口爛:爛得出名,爛出了舌尖上的歷史和味覺

宋平老領導的留言

在紀念蘭州解放五十四週年之際,我組織策劃了老英雄騎馬走過中山橋的活動。當年參加蘭州解放戰爭的原甘肅省軍區副司令何志瑛、原甘肅省軍區副司令馬宜生、以及李貴經、解福震等老英雄,一起走上皋蘭山,營盤嶺,狗娃山,沈家嶺,一路走,一路回憶,老英雄們說的最多的是統帥彭德懷和犧牲的普通士兵,最後,蘭山馬伕用自己的馬讓老英雄們騎馬走過中山橋。往來之際,恰好錯過了位於安定門伏龍坪后街的一口爛飯莊。

圓滿結束的活動,讓我記住了彭德懷元帥。也不是我記住了彭德懷元帥,而是因為彭德懷元帥和蘭州的關係,讓我心存敬仰並倍覺親近。無法考證彭德懷元帥當年是否品味了陳三的滷肉,但作為一種民間普通肉食,難登大雅之堂也在情理之中。

一口爛:爛得出名,爛出了舌尖上的歷史和味覺

鄧寶珊的留言

本來,陳三滷肉就是平民美食,素常肉食,味竄於市井街巷,盛放於粗碟大碗,往來於尋常人家。得此美食,只能混跡於此方可食之。

隴原老一輩領導鄧寶珊久居蘭州,自然近水樓臺先得月。1953年彭德懷元帥再一次蒞臨蘭州,等待多時的陳三滷肉終於得到機會。鄧寶珊陪元帥來到皋蘭山下,邀請他品食這道民間的素常美食。不料元帥食之大讚,陳三滷肉終於等到了畫龍點睛之時。沒有專業的筆墨紙硯,在一方紙板上,元帥揮毫潑墨:

陳老三一口爛 味香蘭州城

彭德懷一九五三年春於蘭州

一口爛:爛得出名,爛出了舌尖上的歷史和味覺

彭德懷元帥的墨寶

一口爛飯莊就此誕生。說實在的,並不是什麼特別的飯菜,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家常的不能再家常:一盤滷肉燉梨,一個暖鍋,一盤紅燒肉,醃酸菜、醃蘿蔔、醃蒜薹等常見的飯菜。但是那肉,滷的恰到好處,爛而不化,滷味十足。油而不膩,入口即化,醇香綿厚,回味悠長。

只是費解,一個省的主要領導宴請共和國的元帥,怎麼都應該有一個更好的去處,應該有更為豐盛的山珍海味,怎麼就到了這麼個地方?如今看來,鄧寶珊老領導的智慧和用心可謂良苦。一道美食,往往更能體現一座城的品質和歷史,更能體現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的生活。獨特、實惠、經濟、舒爽的飯菜,才是是否幸福的要件。頗具平民精神、與民同樂的共和國元帥,在肯定一種美食的同時,也把一種精神融入這道美食之中。素常肉食因為元帥的平民精神,註定了蓬勃而持久的生命力。

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是一種巧遇,尋常百姓家中的麻雀,要想平步青雲,確實需要一種契合和機緣。彭德懷元帥的平民精神,不知不覺成了一面旗幟,鄧寶珊、宋平、李子奇、韓正卿等許多隴原領導,也好上了大眾食品一口爛,飯莊內的各種題詞,更為這些普通的飯菜給足了味道。

一口爛:爛得出名,爛出了舌尖上的歷史和味覺

韓正卿的墨寶

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品味到了這個獨特的味道。也許他並不是看上了“一口爛”,而是一口爛所具有的內涵。2016年,長江實業派人找到“一口爛”傳人李軍,一張口就出了一個天文數字的轉讓費:5000萬元人民幣,買斷“一口爛”商標及其所有權和經營權。李軍深思熟慮之後,謝絕了這番美意。長江實業的代表並不甘心,在蘭州逗留了十天,最後把收購價提高到6800萬。李軍仍然沒有動搖。

蘭州的一口爛,終究留在了蘭州,終究成了蘭州人的一口爛。經濟、實惠、舒爽,百年滷湯的味道盡在其中。在爛的基礎上,傳人李軍又挖掘整理了香酥鴨,併成為隴上名菜而倍受吃貨歡迎。是否真的好吃,只能要你自己去品嚐了。而飯菜之外的味道,則需要你用心感受,用心體味了。

一口爛:爛得出名,爛出了舌尖上的歷史和味覺

飯莊內的磚雕

2018年12月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