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點燃13~16歲孩子內心努力學習的那團火?家長都要看看!

考試結束了,有的孩子成績理想,有的孩子成績很不理想。都是同齡人,為什麼成績差別那麼大?難道成績差的孩子腦子笨嗎?

同樣長的假期,有的孩子早早就完成了作業,有的孩子總是到最後幾天才開始著急,有的乾脆拿來別人寫好的,複製粘貼,做作業對他來說只是一個不得不完成的任務,難道他不懂老師佈置作業的用心嗎?

同樣是辦一件事,有的孩子迅速完成之後再做別的,有的孩子就是喜歡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認真,藉口一大堆,耍嘴皮子的功夫了得,他是不想去辦嗎?

當然不是!沒有笨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之所以差別那麼大,主要是因為孩子的責任感、內驅力不同。有的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有責任全力以赴完成。而有的孩子,卻沒有這種責任感,只是隨性地學習,高興就學,不高興就不學,別的事情也是如此。這就是同樣資質的孩子,成績差別那麼大的根本原因。

孩子做作業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認真,往往與很多家長以下的行為有關:

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結果

擔憂孩子今後的發展

過多涉入本來屬於孩子的責任範疇(比如,家長一遍又一遍叫孩子開始做功課,然後坐在孩子身邊監督,最後再一道題一道題地幫孩子檢查作業,要求孩子把每道題改正對才行)

結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業都拿滿分或高分,但你能說那是孩子的作業嗎?當你把孩子的責任攬成了自己的責任時,孩子即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學習不是我的事情,自然就不會有學習的內驅力了。

下面,初初給家長遞上4根火柴棒,希望能夠點燃你家孩子內心努力學習的小火苗:

1

與孩子交流——為什麼要學習?

我們改變不了他人的行為,但可以用我們的觀點和行為去影響他人,也許會改變他人的行為。

當我們要求孩子做什麼的時候,很重要的是事先把做這件事的重要性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告訴他們,即以潤物細無聲的“無痕”教育方法把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訴孩子,這樣有助於和孩子的合作。

跟孩子交流“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這樣的理念:

你不是考試機器,你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而學習。你是為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從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學習;你是為了增長智慧,為了探索你的獨特個性、人生價值,從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和快樂而學習;你是為了更充分運用你的特長和才能去幫助他人而學習。

在聊天中告訴孩子:

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你會逐漸瞭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喜歡什麼、不擅長什麼;會學習到一些知識和技能,讓你今後有更多的選擇權,去做你感興趣的事。

一位家長在與兒子討論的時候,兒子問了句“如果我有興趣做開卡車收垃圾的怎麼辦?”他這樣告訴兒子:“如果你上完大學,覺得開卡車收垃圾確實是你興趣所在、能發揮你的才能,那我希望你能在收垃圾的過程中做個有心人,研究怎樣改善現有系統而更有利於環保,那你將會成為世界上最用心最棒的收垃圾員!”

每個人都能通過努力找到自己的才能,併發揮這個才能,用它去為他人和社會服務的。這樣從事這項工作才會讓你開心,覺得有意義。反之,如果你的才能不在收垃圾上,你會覺得收垃圾工作很枯燥,它也不會給你帶來快樂。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所培養出來的各種能力和技能會給予你更多自主選擇行業的機會。

對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點要求:

1.一定要努力,總結經驗就行,但不要過度在乎考試成績。

2.在現在知識更新這麼快的時代,你怎樣學比從書本學到什麼更重要。

3.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慾強,有終身好學精神。

怎樣點燃13~16歲孩子內心努力學習的那團火?家長都要看看!

2

明確責任,制定界限,逐漸放手讓孩子承擔

明確地告訴孩子,學習是你的責任,不是父母的責任;你為自己學習,不是為了父母學習。

制定界線:比如,寒假作業在什麼時候完成,必須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完成過程中有困難可以向誰求助等。

逐漸放手讓孩子承擔:包括完不成作業開學後需要承擔的後果,作業錯誤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評等,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約定。

規則制定好後,家長只需要和顏悅色偶爾提醒:功課做了嗎?告訴孩子,如果他哪門學科需要幫助,可以說出來,我們一起找解決辦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時間,知道輕重緩急。家長不要過多涉入,偶爾表揚孩子的時間管理做得很好。

3

與孩子一起檢查他執行的情況

學習成績來後,一起分析問題出在哪,怎樣改進,直到孩子自己會做總結,有心去改,就好了。不要太頻繁查孩子的成績,家長容易對孩子的每個錯誤過於關注,接著就情不自禁地想“修正”孩子的每一個錯誤,從而引起家長與孩子的衝突。我們應該給孩子一些成長的空間,家長應該把握的大方向,看得更遠。

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允許孩子犯些錯誤,反而培養了孩子的責任心,調動了孩子的積極主動性。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成長了、懂事了,我們也落得個輕鬆,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孩子在初中成長的過程中,能通過失敗的經歷去思考、總結、改進和成長,那這段經歷對他今後的人生會有很大的幫助,遠比孩子在家長的扶持監護下的優秀成績來得重要得多。

4

與孩子站在同一個戰壕裡,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當孩子經歷自然結果而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明智的時候,我們的態度不應該是落井下石地數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訴你了,你偏偏不聽,現在知道錯了?”而應該是鼓勵的態度“孩子,沒關係。媽媽(爸爸)小時候也做了好多錯事,吃一塹長一智,人就是這樣成長的”。

每個孩子天生都孕育著積極向上的種子,只要家長對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關愛、讚賞、傾聽和鼓勵,就給這顆種子的茁壯成長創造了條件,孩子的內驅力就被激發出來了。當然了,要給孩子進步所需要的時間。

從短期來看,孩子在家長不停地督促監督下的表現也許比家長放手後的孩子的表現好,這也是很多家長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長監督下的表現來自於外界的控制,而不是來自於內在的力量。從長期來看,來自內在的力量會更強大更持久,我們畢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內動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長中表現出的“不完美”。只要我們改變我們的態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