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世面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值得所有父母看看!

一個成功的家長,與那些跟風給孩子報大量興趣班、培訓班的家長比起來,他們已經無所謂是否有起跑線,也不在乎終點在哪,孩子跑得有多快。正當大部分家長還在為自己的孩子贏得了起跑線在津津樂道時,他們培養的孩子,已經超越了賽場,回到了生活的本真之中,並學以致用。

見過世面的孩子,發散思維更強

在一次美術課上,老師要求學生畫一個小船和海水。正當學生束手無策時,老師只好開始一步步講解船該怎麼畫,不同的船有什麼特徵,然後指導大家畫上海水,海水裡面加上魚,使得畫面更豐滿,同學們有樣學樣,一個課堂幾十個學生,最後畫出來的幾乎都如出一轍。

當等到所有學生都畫好準備交稿時,只有一個小男孩,還沉浸在自己的“海洋世界”中,拿著筆在那塗塗畫畫,老師走進一看,發現他給海里畫上了魚、海草、還有一個帶著氧氣罩的人。

老師問他:“老師只是讓大家在海水裡畫魚,你怎麼加上了別的東西呢?你是在動畫片上看來的嗎?”

小男孩不假思索就答道:“這是爸爸媽媽帶我去水族館看到的,我覺得大海里一定還有別的東西。”

與表現得中規中矩的孩子不同,這個小男孩畫上了老師未曾提及的東西,這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中見過的,有著這樣發散性思維的孩子,一定離不開父母在生活上對他的指導教育。


沒見過世面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值得所有父母看看!


見過世面的孩子,不會 “露怯”

曾有一個朋友就有過這樣的苦惱:

他跟妻子都來自偏遠的鄉村,辛苦打拼近十年才好不容易在一線城市混到了上流社會,準備永遠定居大都市時,他們接來那個託給鄉下父母撫養的女兒。因為城鄉各方面差距頗大,需要一切都慢慢適應。所以但凡有高層次的飯局,就一定會帶上自己的女兒,好讓孩子能夠 “耳濡目染”。

有一次,他們一家人受邀參加一個商務夥伴的家庭派對,他們想著 “真金不怕火煉”,“女兒也參加過這麼多次飯局,少說也懂點應付的規矩了,沒事的。” 他心裡默唸。

可在飯桌上時,女兒全程默不作聲,給夾菜就吃,碗裡空了也不敢主動夾菜或者跟爸媽說,有人問她話,她只是點頭。

臨近結束,他只能尷尬地跟大家解釋說:“孩子有點內向,剛從老家那邊接過來,不經常帶她來這種場合。”

見過世面,不是說帶孩子多去外面晃盪見識就可以培養出來的,那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只能將這些經歷過的路途化成腦海裡的一副畫面,不能融入他的靈魂,成為自己終身散發的氣質。


沒見過世面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值得所有父母看看!


什麼樣的孩子算是見過世面?

關於見過世面,知乎是這樣說的:

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見過世面的他們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

沒有誰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這樣的人,但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為這樣的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獨立的思想和判斷力,但在他們思維成熟之前,他們對外界信息是處於模糊狀態的,這時候作為父母的,是將外界一切新鮮事物傳達給孩子的最佳人選。

沒見過世面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值得所有父母看看!

如果有可能,孩子自己帶

有位媽媽說,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 4 歲就能背誦幾十首唐詩,語言表達能力比同齡孩子也高出很多。

但是去一線城市工作了一年,回家後卻發現孩子語言能力退步很大,所以毅然堅持再苦也把孩子帶在身邊。

現實中有太多這樣的家庭情況了。

有一對夫妻,兩人在一線城市打工賺錢,由於收入有限,在高消費的地方,日子過得並不輕鬆。他們有一個五歲左右的兒子,在讀幼兒園,學費對他們來說算是很高了,丈夫的父母看著心疼,於是主動提出把小孩留在爺爺奶奶的身邊,替他們帶,甚至奶奶都親自從鄉下坐車過來,要把孩子從他們的身邊接走,但這對夫妻拒絕了。

他們說:“爸媽,你們安心養老,帶孩子是我們的事,孩子只有一個,錢又掙不完!”

言外之意就是,只有讓孩子待在父母身邊,才能最直接地培養自己的孩子,哪怕是陪他看本書,去次動物園。只有父母親手接觸,才有改變孩子的效力。


沒見過世面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值得所有父母看看!


如果有時間,跟孩子一起閱讀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熱愛閱讀的人,身上自然有一種書卷之氣。即使條件有限,也比常人更能抓住機會,學會變通。但並非人人都有帝王貴族般的家庭薰陶,但可以讓孩子登上書籍的階梯,也可以幫孩子看到更遠的世界。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新的寶庫,只要時間容許,就跟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吧,讀書是增長見識最簡單的途徑,也是見世面最便捷的途徑。


沒見過世面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值得所有父母看看!


如果有條件,讓孩子結交更優秀的朋友

看到過這樣一種說法,你的收入約等於你 5 個最好的朋友收入的平均值。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否科學,但 “人以群分” 這句話卻不無道理。

問一個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孩子,上清華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他說是周圍的朋友都比他優秀,自己必須更努力才能追的上去。

這孩子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是縣城裡的學霸,但是在清華,他發現自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也由此更加的奮發圖強。

如果一個人,總是把眼光放在自己熟悉的小環境裡,天地就變得小了。而比孩子更優秀的朋友,卻能幫助孩子打開看世界的另一扇窗子。同齡人之間彼此交流看過的書,走過的旅途,遠比成年人的說教要來得管用和有效。


沒見過世面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值得所有父母看看!


作父母的,可以不奢望孩子將來大富大貴,但一定要見多識廣。

多讓孩子見世面,如果有可能,孩子必須父母帶;如果有機會,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如果有時間,多陪孩子讀讀書,如果有條件,讓孩子結交更多優秀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