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買保險嗎?

用戶8559764


保險按道理是要買的,它可以為我們的工作及生活增加一定的保障,比如最常見的醫保社保,都是關乎我們退休後的生活保障,還有車輛的強制險等等。但是按我國居民現在的生活觀念和收入水平以及保險市場發展,目前保險一詞所處的地位還是比較尷尬的。

一是因為保險除了國家推出的社會公益或強制性險種外,還有個人商業性質的保險,比如個人的人壽健康、意外傷害、理財投資性質保險等。也是最為被人所詬病的,由於保險行業競爭激烈,保險推銷人員流動性大,容易造成推銷保險或簽訂保險協議時故意隱瞞不利投保人理賠的條款,最後導致投保人無法得到或及時獲得賠付,最終對保險行業的信任度大大下降。

二是由於我國居民整天收入水平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不同地方收入差別也比較大,高收入人群更注重人身的保障,易於接受保險投資,著眼於未來(像那些超有錢的,完全就不在乎要不要投保),而低收入人群更注重生活品質的提高,對保險還是相對不重視,更在乎目前的生活狀況。

中國保險行業要走的路還很長,有很多不足亟待改善,希望以後保險真正做到保障普通群眾。


新姿態君


樓主好。說一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曾經堅定地認為自己不應該買保險。對保險屬於不聽不想聽不看不想看不知道不想知道不打聽不想打聽別跟我介紹我不感興趣更不會購買徹底絕緣的那一種人。認為自己年輕、不會有意外、不會生病、即便有點小磕小蹦小病小災,也花不了幾個錢。本來就沒有什麼錢,犯不著去買保險,為還沒有影的風險做準備。

另一個主要原因,被賣保險的蒙過,讓我對保險這件事情本身產生了質疑和排斥。

總之我當時的狀態就是,不光自己裸奔,全家人都裸奔。

思想轉變因為兩件事:

一件事是,老爸生病,沒醫保,一週花費7000+。花自己錢,心疼。錢不夠用,著急。

第二件事是,親戚心臟病病程9年,花費近百萬,搶救兩次,一次ICU,一天花費大概一萬。同上,全自付。去年冬春交替突然去世。卡上還剩4000元。留給快90歲且不知道他已離世的雙親。

兩件事大概隔了3年。我也變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真正的中年人。突然有一天想,如果我病了我死了,他們怎麼辦。

就認為自己應該買保險了。瞭解差不多就買了。

再後來經歷了一次意外理賠,全額賠了。有很好的體驗和獲賠感。會覺得自己賺了。覺得應該買保險。出來問題心裡不慌,有安全感。

就這樣。

傳播保險知識,分享從業經歷,解決保險問題。我是保險經紀人保二嫂。更多相關問題,歡迎轉發並關注我的頭條號【保二嫂】。



保二嫂


保險要不要買,從理論上來說,是要買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也要考慮自己的真實處境。

保險分為很多種,重疾類、醫療類、意外傷害類、儲蓄類、壽險等等,主要針對的情況也不同。

重疾險用於應對重大疾病,這是重大疾病來臨時的救命錢;醫療類用於住院醫療費用的支出補償,報銷醫療費用的,一般費用比較便宜;意外傷害類的,費用低,但是發生的概率高;儲蓄類的完全要看自己的需要,選擇儲蓄類保險產品,是資產保值升值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壽險,解決自己的身後事——配偶、子女和父母,永遠是剪不斷的牽掛,哪怕有一天要離開。

此外,保險還具有有效傳承資產的功能。

如果以上的風險,自己完全有能力應對,或者有除保險以外其他更好的方法,那麼買保險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如果以上應對不了,那麼還是購買一份保險吧。建議先從意外買起,然後是醫療,再是重疾、壽險,最後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配置養老、教育等儲蓄類險種。

保險要不要買?條件允許是,請一定配置。不過,購買前,一定選好代理人或者經紀人,他們給你的建議或者計劃,可能影響你一生。



北漂的90後


個人認為應該買保險。

人在生命活動中,會遇到很多不可預見的事情。需要我們為自己,為家人多一份保障。

孩子爺爺已經79歲了,前年在斑馬線被一輛跑得飛快的三輪車撞了,從那以後,我就給全家買了份意外保險,每個人金額都不多,7個人,加起來也是一大筆,1000多,但是覺得有了保障,也安心一點。

孩子出去玩,比較淘氣,就怕弄壞什麼東西。上次孩子去玩商家的一個玩具,我爸爸在旁邊囑咐,小心點,別弄壞了。我在旁邊說,沒關係,弄壞了也不怕,我給他買了學平險的,有一萬元的賠償額度。這就是底氣。當然,太高檔的玩具店我們也沒法帶他去的。

現在家庭收入不高,保險方面還沒有配置完善,特別是家裡老人的商業醫療險,幾位老人都快滿65歲了,我擱心裡一年多了,因為確實財政太緊張,個人還在看看,有適合的請大家推薦給我。


無色顏料316


保險分兩類,一種是社會保險,這是國家立法推行的保險,是社會保障的一部分,不以盈利為目的。分為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種,這個根據所針對的人群,是無選擇必須參保的。

另外一種是商業保險,根據其保險範圍,大致分為人身險和財產險兩類。

在參加社會保險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經濟情況選擇購買一些商業保險,是迴避人生各種風險的必要措施。

生活中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意外隨時可能發生,這就是保險這個行業存在的價值。

購買保險其實就是提高了人生的確定性,你知道自己面臨不測時最差的結果是什麼,這樣生活可以過的更從容一些。


行者王動


沒有該不該買保險,只有要不要買保險

小安認為除了衣食住行,沒有什麼是必須的,保險也一樣。

保險的本質是風險轉移的一種手段,如果沒有風險或者風險發生不會造成損失,或者有其他更合理的方式去規避風險,自然就不用買保險。

所以是否購買還要看自己是否願意使用保險的方式來轉嫁風險,風險的管理有這麼幾種方式:

1、風險自留:如果這個風險不大,或者發生風險後,自己完全可以承擔,也願意自己承擔,完全可以不買保險,如意外醫療,磕磕碰碰、較小的傷害,發生後花費幾千元醫療費,自己願意且可以獨自承擔,可以不買。

2、風險規避:如航空意外風險發生就會帶來巨大的變故,自己是無法承擔的,可以選擇不坐飛機,也就是遠離風險。

3、風險轉嫁:這就是利用保險,比如患重大疾病,這個不像航空風險,不坐飛機就可以規避,普通意外,摔跤等也是無法預知的,如果發生這些風險,可以自己承擔,完全有財力支撐,也可以選擇不購買,但這種風險較大,一般家庭很難支撐,況且即使有財力支撐,用更少的錢把風險規避,不是更好麼?

下面列一些保險可以為客戶轉嫁的風險擔憂,如果自己有這方面的擔憂,建議使用保險轉嫁風險:

1、醫療問題:

1.1:沒有報銷渠道

1.2:日常磕磕碰碰等意外,小病門、急診/住院,額度不夠社保賠付線。

1.3:社保很多不給報銷:自費項目、國際部/特需等、有報銷比例。

1.4:得了大病怎麼辦?鉅額醫療費不說,收入還中斷了。

1.5:希望提高醫療品質,有私立及出國就醫的需求。

1.6:想要二胎,有孕產報銷及孕產疾病的需求(包括出國生子)

2、家庭責任:

2.1:如果提前走了,家人的生活怎麼辦?(家庭支柱)

2.2:想給孩子存筆教育金,害怕因意外/疾病等因素中途中斷。

3、儲蓄問題:

3.1:我老了收入降低甚至沒有了怎麼辦?我要強制存下筆錢

3.2:消費太大,錢存不下來,都還了信用卡或者大部分都花了。

4、資產保全與傳承:

4.1:我的財產怎麼樣安全、免稅、無糾紛地留給我的孩子?

4.2:我想給孩子留筆錢,又怕他亂花,我想提前安排好(教育、婚嫁等等),控制權要在我。

4.3:我想給孩子留筆錢,但要屬於他的個人財產,除了我和他的簽字,誰也拿不走。(包括成家後)


安優保小安


年輕人需要買保險。

1、保險就是年輕時做年老時的準備,健康時做風險時的準備。

2、年輕人同樣面臨著重疾、醫療、意外、死亡等各種風險,由於正處於事業上升期,面臨的壓力和風險還在加大,沒人知道這些風險什麼時候就會發生。

3、由於經濟基礎一般比較薄弱,一旦遭遇這些風險,年輕人僅靠自身很難承擔,還可能拖累家庭。

4、而利用保險這個槓桿,用很少的錢就能撬動上百萬的保額,他們抵禦風險的能力能夠大大得到增強。

5、對於年輕人來說,買保險也更有優勢,不僅保費便宜,也更容易投保成功,能夠享受保障的時間還更久。

6、有了保險的保障,在人生的黃金階段,將少去很多後顧之憂。


看清世間百態感受人心的冷暖


我覺得收入不高的人,家庭和社會責任重,職業相對危險的人最需要保險,可是往往那些經濟實力好的本身抵禦風險能力強的,又有觀念的人最容易買保險。這是我疑惑的地方,是我們挑還是他們自己因為原來保險市場的混亂而放棄自己受保障的權利?受害人是誰?

這是我在市場上磨練感受出來的。的確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想了,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不買的理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客戶是,代理人也是。只是佛度渡有緣人,我們做好自己該做的,買不買?在哪買?那是客戶該想的。畢竟是利人利己的事,但受益人寫的不是我們。不要介意別人或者很主觀的人怎麼說,做個稱職專業的代理人,總有天你的客戶不會煩你的,會感激你的。


狼焱解說


保險是有必要買的,講實在話,人有旦夕禍福,沒有任何人能保證他的一生都能夠平平安安。就算是你有錢有能力的人,也可能會遇到不可控事件,比如自然災難,意外事故等!普通老百姓或打工族就更不用說,稍微大點的事故就可能會讓家庭揭不開鍋,弄的家庭雞飛狗跳!而有了保險那就是有房子的家庭,下雨了至少可以有個地方能避避雨!沒保險那就是沒房子你就只能東躲西藏甚至只能淋雨!以上只作為個人觀點!


眾創酒械王老師


保險是人人必須具備的基本需求!例如國家的醫社保也是一種保險,是滿足最基本的保而不是包、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責任的轉變最基本的保障已滿足不了需求了,固而透過商業保險來彌補不足!保險是轉移風險、讓家庭穩健健康發展!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