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兵器——以色列之後,美國人的探索與發展(二)

當今的軍用無人作戰領域,無人機是大頭,陸軍海軍也有無人裝備服役,但無論數量還是應用的廣泛性都遠不及空軍的無人機。而在無人機這個圈子裡,中美再加上以色列,是國際公認的三位大佬,下面我們就執行上一篇末尾提到的那個計劃,先來說一說美國人。


無人兵器——以色列之後,美國人的探索與發展(二)


美空軍MQ-4C“全球鷹”↑

以色列空軍已經開了無人機實戰的先河,而美軍一直站在以軍背後撐腰,看到了自己的小弟表現亮眼,自然要取取經,於是拿到了以軍開發的無人機,隨後很快地開始了自己的無人機研發之路,一下子不可收拾,美軍的無人機就此開始枝繁葉茂起來。畢竟以軍當時使用的無人機也沒有多高的技術門檻,主要是作戰理念先進。以色列人受困於自己國家的體量和國力,很難在技術上有什麼太大的突破。

所以美國人能接過無人機發展的勢頭,是情理之中的。畢竟自從二戰後,美帝的科技實力就屬於世界頂尖水平,而軍事水平同樣頂尖,軍事發達,就催生了對於無人機的需求,畢竟不想落後嘛。有需求有技術,發展自然水到渠成。


無人兵器——以色列之後,美國人的探索與發展(二)


美國人都已經開始把F-16改成無人靶機了↑

一個無人機產業迅猛發展的反面例子,就是現在的航發。為什麼這麼難搞?因為其核心技術之一是能忍耐1700℃以上的高溫的合金材料,但普通工業上並不需要合金能耐住這麼高的溫度,只有軍方的這些發動機核心機需要。需求小,但是研發成本極高,研發難度還極大,自然做的人少,只能靠國字號隊伍,技術發展速度就慢。美帝能搞出F-135使用的這一代黑科技級別的核心機,一是因為美帝財大氣粗,野心又大,其國防部直接推動發動機的發展;二是美帝的軍用、民用航空產業極為發達,洛馬、波音、諾斯羅普這些廠家一年要賣出非常多的軍機和民航機,不光賣給美軍,還賣給全世界,發動機需求很大。就像F-16,從1976年開始製造到現在,總共已經生產了4500多架。需求這麼大,商人逐利,美國的廠家們自然願意去開發新的航發。

回到正題,迄今為止,美軍已經陸續開發、使用了大約三十種無人機,其中已經退役的有7種,正在服役的有大約20種,已經披露出來的正在研發當中的有3種。退役的這7種包括用於偵查的RQ-2“先鋒”、用於偵查和指揮的RQ-5“獵人”(看過第一文的讀者可能對這兩型無人機有點印象)以及用於運輸的Kaman K-MAX等等。這7種無人機都屬於較早型的無人機,功能也較為簡單,大致就是做一做偵查、通信等戰場輔助性任務。這裡我想挑一型和我們有點淵源的無人機——Kaman K-MAX說一說。


無人兵器——以色列之後,美國人的探索與發展(二)


RQ-2“先鋒”↑


無人兵器——以色列之後,美國人的探索與發展(二)



RQ-5“獵人”↑

無人兵器——以色列之後,美國人的探索與發展(二)


Kaman K-MAX,外形還是挺奇特的↑

Kaman K-MAX型無人機,是一型直升機。其公司內部編號為K-1200“空中卡車”,是世界上第一架專門設計用來負載外部載荷的直升機。原本它是有人的,後來為了迎合美軍的需求,卡曼公司開發了其無人版,用來運輸或者戰鬥,但是最終雙方沒有達成很好的合作,這型無人直升機沒有大規模的在美軍服役。但柳暗花明又一村,軍用失意,民用反而得意了。2014年,本已關閉生產線的K-MAX,意外的收到了二十餘份民間的訂單,就此重開生產線,進軍民用市場。其中這最難得的第一份訂單,還是來自中國,位於廣東省的廣東巨翔通用航空公司,採購了K-MAX無人直升機用於消防。


無人兵器——以色列之後,美國人的探索與發展(二)


交付中國的K-MAX出廠↑

過去的老古董們就先簡單說兩句,更有意思的還是美國人現在用的無人機,以及將來會用的。美軍現役有大約20種無人機,其中比較有名的有MQ-1“捕食者”、RQ-4“全球鷹”、MQ-8“火力偵察兵”、MQ-9“收割機”、RQ-170“哨兵”等。我這裡打算重點介紹一下實戰經歷豐富的MQ-1“捕食者”,如果朋友們還有別的什麼想看的請給我評論留言。

說起來,“捕食者”最初可不是大家所熟知的那樣,掛載著“地獄火”四處巡弋,打擊地面上恐怖分子的卡車。它最初是被中情局力推,作為一種噪音較小的偵查無人機發展的,多功能化是後來的事。上世紀80年代初,CIA和五角大樓啟動了新的無人偵察機項目。間諜們玩起無人機來竟然也帶著自己的職業病,與美軍相比,CIA更喜歡小型、安靜、不引人注目的無人機,因此,其實MQ-1“捕食者”的原名是RQ-1,R代表偵查,M代表Multi-mission,即多功能。在20世紀90年代初,CIA看上了前以色列空軍首席設計師設計的一款無人機,暗中支持其發展,後來經過不斷研發,最後出了成果,即為“捕食者”。


無人兵器——以色列之後,美國人的探索與發展(二)


MQ-1“捕食者”↑

後來,美軍終於也發現了這款安靜的小無人機。RQ-1華麗變身,提高了機翼的強度,加裝了武器掛架以裝載武器彈藥,還加裝了激光指示器,使其具備了對地面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2001年2月16日,“捕食者”首次使用武器,發射了一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成功擊中了一輛作為標靶的坦克。又經過了更復雜的測試和改裝,MQ-1“捕食者”正式投入使用。因為“捕食者”脫胎於偵察機,而且得益於之前CIA間諜們的特殊品味,它在攻擊無人機中屬於非常安靜的一種。在它發起攻擊前,幾乎不會有預警,而且配套的“地獄火”是超音速的,所以被“捕食者”盯上的目標,在聽到飛機或導彈的聲音之前,就會被送回老家。

1995年,MQ-1首次投入實戰;2011年,全部268架都完成了交付。這期間,“捕食者”的戰爭經歷非常豐富,足跡遍佈全球,有些經歷還比較富有傳奇色彩,比較著名的有“捕食者”和本拉登之間的不斷纏鬥,以及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傳統有人作戰飛機和無人機之間的空戰。


無人兵器——以色列之後,美國人的探索與發展(二)


2007年巴黎航展上的MQ-1↑

雖然最終本拉登的人頭是美特種部隊搭乘隱身直升機突擊拿到的,但在世紀之交,“捕食者”就開始在阿富汗執行尋找本拉登的任務。後來的《911委員會最終報告》中披露,“捕食者”曾至少兩次在坎大哈外的本拉登塔納克農場的大院裡發現一名穿著白色長袍的高個男子,非常有可能就是本拉登本人。後來,9·11事件發生,布什政府迅速地給予了對本拉登的行動許可,“捕食者”就開始帶彈巡弋在阿富汗上空,獵殺本拉登及其他基地組織的頭目。在2002年2月,“捕食者”摧毀了塔利班領導人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的座車;隨後,還曾錯誤地擊斃了扎瓦基利附近的阿富汗廢金屬收藏家,只因為其中一人與本拉登相似。

再來說說這歷史上第一次傳統有人作戰飛機和無人機之間的空戰,這可是個大名頭。2002年12月23日,“捕食者”攜帶著AIM-92 Stinger空空導彈,起飛對伊拉克禁飛區進行偵察,遭遇了前來攔截的米格-25。美國空軍原本的計劃是用“捕食者”作為誘餌,把敵機引出來即可,但不知為何這架“捕食者”完成任務後,沒有選擇脫離現場(也許是無人機操作員膨脹了),而是選擇了和米格-25剛正面。它發射了機載的AIM-92空空導彈,結果被米格-25反擊的導彈的熱源吸引,錯過了米格-25,而這架“捕食者”稍後被米格-25發射導彈擊毀。(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