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咎莫大于欲得

祸莫大于不知足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

①王弼本作:“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郭店简本为:“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与下文之:“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读起来比较连贯,故从郭店简本。

46章:天下有道-讲解

【讲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侯王用道来治理天下,战马退回去耕田。

天下,指的是周朝的天下。而在现代,有各种高速快捷的交通工具,如高铁、飞机等,地球变小了,天下就完全可以指这个地球村。

天下有道,指的是治理国家的侯王有道、守住道,那么,战马会退回去耕田。却,是退却的意思,从战马退却回去当耕马;粪,是耕田的意思。这类似西方人讲的,铸剑为犁。

天下有道的关键,在于管理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是否内心有道。有道,自然有无形的感染。现在社会是个扁平化的网络信息社会,就会相互感染传递,一传十十传百,逐渐天下人人淳朴,内心向道,不再陷于或者因贪婪于物质享受而导致的利益之争,或者因思想不同带来的纷争,那么世界自然一片祥和,没有战争。这就凸显出在今时学习经典,尤其是《道德经》的意义了。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侯王没有用道来治理天下,母马也用来作战,在郊外生出小马。

能发动战争的当然是侯王,其原因自然是侯王的欲望太大,不满足于目前的人口、土地、财富,因此发动战争。所以这一章是规劝当时的诸侯的,不要因为自己的欲望而导致国家昏乱,民不聊生。

咎莫大于欲得: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过失了。

咎,一般就解读为过失。这里的欲,不是指的我们现在人一般意义上的欲望,而是超出需要的才是欲望。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是统治者必须要让百姓享受的。侯王们不该因为自己的欲望而发动战争,让百姓生活痛苦,这是咎。

祸莫大于不知足: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祸害了。

也就是说,侯王们吃好喝好玩好住好,还有啥不知足的?不懂得知足,贸然发动战争,给百姓,也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所以,懂得满足的这种满足,就能做到永恒的满足。

这句话有点拗口。老子想要表达几个意思?

第一个知足的意思是,要懂得知足,珍惜现在所有。

第二个足,是要“足够”、彻底懂得知足的道理,知道目前虽然或许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已经值得珍惜;而要是不懂得知足这个道理,内心充满焦虑、紧张、失落、矛盾、痛苦等等负面的情绪,那么,或许连现在已经拥有的财富、物质和健康,也将失去。

第三个足,意思是彻底明白了“知足”的道理,内心就会总是处于平和,也自然懂得:不急不躁、不断积累、谦下柔弱、道术并进、不争不辩,知行合一,行于大道等等;那么,就会身心健康、家庭和谐、事业顺利、受人尊重,带来永恒的满足。

这章老子讲的是侯王要知足,我们可以思索,对于普通人,有何指导意义?在生活之中,什么情况下要知足?什么情况下要精进?

我认为,物质上要知足,道术上要精进。永远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精氣神(道行)和专业技能(术),那么自然就会做到:物质上不会匮乏,而精神上始终是充实的、满足的、愉悦的。

【旁通】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