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經過幾代人70多年積累的國力打匈奴,打了一個“慘勝”為什麼還要吹漢武帝?

你也來試試吧


因為他的國號成為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他挺立漢民族千秋自信,他建立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故他值得這麼讚揚與稱頌。

一、七十年公主和親屈辱外交,在他身上終結

從漢初高祖劉邦起一直到漢武帝初期這七十餘年都是實行“公主和親換和平”的苟且偷安的政策,讓整個國家及人民喪失民族的自豪感,處於一種被欺壓,被屈辱的文化深入到每個心中,這對於“匈奴人”是談其色變,畏懼無比的心理。就相當於把一個民族的文化脊柱支柱給打沒了,嚇沒了。

被動與逼迫“公主和親”屈辱外交到漢武帝時期徹底終結,從此“公主和親”也僅僅是賞賜,而不是屈辱外交,四海異族稱臣。

二、“寇可往,我亦可往”,漢匈之間攻守易形

漢武帝從元光元年到元狩這年間,一直是對外匈奴連續作戰的戰爭方針。

改變原來匈奴主攻,漢軍主守的被動防禦方針,採取主動尋找匈奴戰鬥,改變等待就捱打的現狀。

漢匈之間的三次大戰役是:

元光二年,衛青率領漢軍3萬騎兵與匈奴右王決戰於河套地區,取得首次漢軍對匈奴的勝利,收復河套地區,設置朔方,河套,五原等軍鎮,徹底解除長安的威脅。

元狩二年,衛青與霍去病越過焉支山,對匈奴作戰,大獲全勝,打通長安通往西域的通道。

元狩四年,衛青與霍去病率10萬騎兵,幾十萬步兵在漠北與匈奴主力大決戰,取得全面勝利,沉重消滅匈奴主力,匈奴被迫北逃,從此漠南無匈奴,徹底解決北方匈奴的心頭大患。

這就是“寇可往,我亦可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給予整個漢民族洗脫七十餘年以來的被壓迫,被欺壓的現狀,打出漢民族的強者風範,打出漢民族的千秋自信,打出漢民族的國威天威。

三、確立儒家文化正統地位,從此中國封建專制集權時代真正來臨

漢武帝時期,遵從董仲舒的天人感應三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專制文化思想,統一全國讀書人的思想,確立後世封建專制集權時代的真正來臨,真正認為是漢民族的正統地位,從此中國的個人個性自由在漢武帝之後徹底終結。

四、開闢絲綢之路,打開中國聯通世界的方式

從征伐匈奴,討伐西域,南征閩越,東征朝鮮,使大漢王朝四周夷族徹底臣服之後,開通西域,開展絲綢之路,把中國介紹給世界,以漢朝為主構建西域區域命運共同體,打造絲綢之路經濟道,徹底宣揚中華漢文化。

五、奠定中華疆域基礎,成為後世大一統的王朝參照基準

秦朝徹底把嶺南地區納入中華地區版圖。

漢朝武帝把河西走廊,西域,西南百越及閩越區域,北朝鮮等地區納入中華地區版圖。

只是到唐朝把中亞,南亞,外興安嶺,庫葉群島等地區納入中國版圖。

元朝把青藏高原,西伯利亞,臺灣澎湖列島等地區納入中國版圖。

其他朝代都是此版圖的外拓與守護者,故漢武大帝時期把奠定中華疆域成為基準,都是在完善與升級,成為後世大一統的王朝參照基準。

故漢武帝,他是一位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也是不過分的,他值得稱頌與讚揚。你認為呢?

個人意見,如有不同,請關注與回覆。謝謝!


歷史伴讀小二


第一,匈奴在漢初時非常強大!冒頓統一草原,楚漢之爭時還佔領了河套平原,實力空前的強大,特別是軍事實力。對漢朝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白登之圍,要不是陳平的計策,剛建立的漢朝估計就到此為止了。之後更是送宗室女子送金銀財物,並且每當新單于繼位,就帶騎兵來長安耀武揚威搶劫一把。大漢朝可以說是屈辱至極。


第二,漢朝雖然也損失慘重,但相對而言匈奴就更慘了。匈奴丟失了河套平原以及涼州地區,並且衛青特別是霍去病擊潰了匈奴的絕大部分軍事實力,對匈奴而言是毀滅性的打擊。為漢宣帝的北擊匈奴以及東漢竇憲的滅北匈奴奠定了基礎。


第三,漢朝國策的轉變!從黃老無為到開疆進取,征服南越、逐漸控制西域。一直到陳湯的那句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至今讀來,仍是熱血沸騰,這已成為中華民族脊樑的一部分!


漢武帝晚年窮兵黷武,用人失誤,特別是錯用了李廣利,讓整個漢朝也有了很大的損失。但能頒佈罪己詔,承認錯誤,還是非常的難得。


整體而言,功還是大於過的!


楊大眼看歷史


為什麼吹捧漢朝,其實要從解放說起。我們國家解放前是沒有民族國家概念的,因為一直是被少數民族奴役統治,灌輸的思想就是不管誰統治,能活著就可以。比如八國聯軍進北京,人民夾道歡迎。解放後為了凝聚民心,必須給自己樹立個民族,比如民國時期樹立的就是中華民族。後來為了有所區別,就像李淵當皇帝后需要找個說得過去的祖先李廣,我們是推崇漢朝為先祖,只是為了凝聚民心。

評價漢武帝的打匈奴的事,先從戰鬥力說起。先說漢朝以前的騎兵,當時沒有馬登,無法馬上揮刀劈砍,也沒有反曲弓,短弓威力不足,長弓使用不便,無法射擊。也沒有耐力強高大的良種馬,當時的騎兵很弱,都是當騎馬步兵使用,包括歷史記載,直到三國後期,騎兵依然只是當騎馬步兵使用,靠著兵器之利,三國後期曹操北拒烏恆,南打吳蜀。

再次說到漢武帝驅逐匈奴的戰略,其實就是兩條,焚燒草原,汙染水源。就是用少量的騎兵,秋天焚燒牧草,屠殺遊牧的部落,用牛羊的屍體汙染水源,所以才有霍去病的千騎破匈奴,就這樣都反反覆覆的拖了幾十年。但是這個有一個弊端,匈奴並不是大家想象的統一民族,他的每一個部落就相當於一個民族,和我們國家一樣,很多個民族,比如羌族,氐族,女真族,烏恆,無數個民族服從他的統治,當漢武帝驅逐了他們的統治者匈奴,並沒有實際統治北方的草原,而是又被其他遊牧民族所佔據。所以才有了後期的五胡亂華,漢朝遺民被屠殺光。

再來說一下西遷的匈奴,也就是後來的阿提拉,他們經過中亞,經歷了很多文明,其中就獲得騎兵最重要的幾樣裝備,彎刀,良種馬,反曲弓和馬登,波斯的汗血馬,彎刀到現在都還很出名,反曲弓更是騎兵神器,因為反曲弓弓身更小,需要的拉力均勻,威力還大,更適合騎射,所以才有了匈奴上帝之鞭的強大。


複雜相減


漢武帝確實稱得上千古一帝,不為別的,就因為他征伐匈奴。而且漢武帝的功績也不僅僅只是征伐匈奴,還有比如說半部推恩令,解決了漢朝分封制的問題。加強中央集權。在經濟上實行對鹽,鐵,酒等等國家壟斷。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了儒學在中國兩千多年的統治地位。設立太學,加強教育。在軍事上,積極的開疆拓土,不光是和匈奴打,還有對於南方的征伐,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這些還只是漢武帝的一部分的功績,當然還有很多。所以漢武帝才會被很多人稱為千古一帝。

漢武帝征伐匈奴,雖然沒有徹底解決匈奴問題,而且還把漢朝初期數十年的積累打完了,連年征戰也是讓老百姓苦不堪言,但是很多人推崇漢武帝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征伐匈奴,漢武帝並不是吹出來的。說說漢武帝征伐匈奴的功績吧。

首先就是直接解決了漢朝北境問題,我們都知道漢初數十年內,匈奴一直都是欺負漢朝的,漢朝由於國力原因只能是採取和親委曲求全的方式,當年呂雉在的時候,匈奴單于侮辱漢朝直接說和要娶呂雉,讓漢朝成為匈奴的附屬國,但是漢朝也只能是忍讓。匈奴對於漢朝來說威脅是非常大的,如果匈奴問題不解決,漢朝要亡的話,肯定就是因為北方的匈奴,這個也是為什麼漢武帝一定要打匈奴的原因。其實不光是漢朝,後來的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基本上都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比如說隋朝的吐谷渾,唐朝的突厥,宋朝的契丹,金人,蒙古等等。中原王朝一直是被北方的遊牧民族所限制。漢武帝也是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必須要採取措施了,漢武帝於是才決定出兵的。

其次就是打出了漢人的血性,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讓周邊各國體會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如果不是漢武帝去攻打匈奴,一味的委曲求全的話,那麼中原王朝可能就一直這麼下去了,也就沒有了後來的中華文化了。中國人也就失去了血性。正是在漢武帝時期,打出了漢人的尊嚴。如果沒有漢武帝的功績,在漢宣帝時期也就不可能說出凡江河所至日月照皆為漢土這句話。這句話就足以體現出漢武帝的功績,也彰顯了漢人的尊嚴,漢人的強硬。

還有為了和匈奴打,漢武帝也是聯合西域,這是中原開始主動的去了解周邊的文化,也慢慢的開通了絲綢之路,而且正是因為這樣,西域的很多物種開始傳入中原,我們現在吃的很多東西都是這個時候傳進來的。也開始讓中原文化影響到周邊。走向世界。而且慢慢的開始了中原對於西域的控制。

漢武帝征伐匈奴也為後世中原王朝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積累下了基礎,也做了榜樣,所以所漢武帝稱得上千古一帝!


小伍講歷史


是大勝,不僅擴大了版圖,還開創了盛世,奠定了漢人的地立。開創絲路,萬國來朝。這不是吹,提問的人腦子有屎。


劉董95


為什麼用“吹”這個詞,漢武帝的功績還需要“吹”嗎?

確實漢為了打匈耗盡了幾代人積累的財富,但是我們要明白兩點,第一,這筆財富的消耗換來了什麼?第二,如果不打匈奴我們會失去什麼?

我們換來了大漢數百年的和平以及廣袤的版圖,每一個封建朝代都會積累下鉅額的財富,他們中沒有打匈的把積累的財富花在哪裡了呢??唐,花在藩鎮格局的內鬥上;明,吏治黑暗,消耗在貪汙腐敗上。漢武帝的資源消耗難道有錯嗎?

第二,如果不打匈奴會怎麼樣,我們參考一下宋朝,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朝代。宋朝很少主動出擊(前期完全被動),但是結果呢,被欺負的夠嗆,宋朝富不富,當然富最少也比漢富的多,結果呢?滅國。

如果漢武帝不打匈奴的結果是怎麼樣?大家知道“東突”嗎?一個一心想著重建突厥勢力的民族,如果漢朝我們就被匈奴滅了國,我們現在可能就是另一個國家了的少數民族。

所以不要說慘勝即便是平局這都是漢武帝光輝!


古事今説


(1)歷來戰爭本就是殺敵三千,自損八百,在遊牧騎兵的戰鬥能力上,漢朝步騎兵是不佔優勢的,勉強只能說勢均力敵。(2)漢武帝前,匈奴吊打漢帝國,打的漢高祖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靠的陳平陰計才僥倖脫困,後匈奴國書侮辱要討呂后作小,呂后以色衰也只有陪笑的份。漢初七十年積聚,除了漢景帝削藩平七國之亂,基本都被漢武帝用來抵抗滅匈奴。(3)所幸,漢帝國勝利了,慘勝!與遊牧騎兵不同,漢軍面臨後勤補給太長,徵集3份糧草,能有一份糧草直接用於作戰就不錯了,十幾年戰爭,漢帝國堅持到最後國窮民凋敝!(4)好比遊戲對決,只要不倒,那怕最後剩下百分之一的血,也是勝利!漢帝國的慘勝就是這樣的,匈奴大勢已去,氣若游絲,但漢帝國卻還有一口氣撐著。這個慘勝還得感謝上天賜予的一點點幸運,就是在這個時代,為漢帝國誕生了兩個不世出的戰神衛青與霍去病,尤其霍去病22歲流星般的生涯就是為漢民族生存而誕生的,如果沒有這兩個不世出的軍事天才,漢武帝的慘勝都未必能得到。(5)從此,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第一次大規模交鋒過程中,漢民族勝利了,有了族群生存空間,才能繁衍生息後代,漢帝國巔峰狀態始於此,漢族之民肇始於此!難道這種慘勝不值得後人銘記麼?可惜據說現在衛青,霍去病名字已從課本抹去了……(6)北匈奴西逃至中亞,落腳歐洲,橫掃歐洲,被歐洲稱為“黃禍”,阿拉提可汗被稱為上帝之鞭,為稱為是上帝派來懲罰他們的,羅馬帝國瓦解……進入歐洲中世紀千年的黑暗時代!


潛夫5


首先提問者應該多讀讀書,漢武帝的偉大功績不僅僅是擊敗了北方強敵匈奴。他統一了思想,文化,封建制度。是幾千年中原王朝無論如何分裂都能統一的重要保障。這要是用“吹”這個字,那麼世界歷史上其他的統治者連紅毛都算不上。聯繫到之前鼓吹滿清韃子,零下1000℃的問題,這個提問者就是這一類的吧


薩特無敵


這種問題也問的出來?可見此人心理之陰暗。宋朝就是缺少一個像漢武帝這樣的人,所以從北宋給遼歲幣,到南宋給金歲幣。出了中興五將還沒有打敗金人就被一個個弄殘了,弄死了。連父兄慘死北方這樣的大仇都不報,只想安於一隅。最後還是被人給弄死。

還有尊嚴嘛?慘勝,但凡宋朝能慘勝一個,把金人或者契丹人趕到漠北去,也不至於最後被人羞辱成哪個樣子?

記得初中學宋朝歷史的時候,那叫一個恨。


墨跡137022681


漢朝之前,秦朝大將蒙恬帶領秦兵30萬,將匈奴帝國打到十年不敢下黃河飲馬。但在楚漢爭霸,由於中原地區的內亂,國力空虛。當時的劉邦雖然帶兵親自討伐匈奴,由於匈奴多為騎兵部隊,而漢軍多為步兵部隊,劉邦的主力軍很快便被匈奴的騎兵分割包圍,而劉邦本人也被圍於白登之地。後來只能採取賄賂、和親的方式忍辱負重,休養生息。

漢武帝時期,經過幾代的休養和積蓄,漢朝在大力發展騎兵和弓箭部隊前提下,憑藉技術優勢和人員優勢對匈奴進行戰爭。漠北之戰徹底打垮了匈奴的反擊能力。但是,整個漢武帝抗擊匈奴的過程,漢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劉徹在位五十四年,有四十四年的時間都在和匈奴作戰,連年的戰爭對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國力日衰,人口減半,百姓也飽受戰爭之苦,如此大的代價也導致了後來再無能力抗擊匈奴。

後來匈奴便分裂成南北兩匈奴。北匈奴西遷。西漢將軍陳湯更是帶領軍隊斬殺北匈奴單于,“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後來由於王莽作亂,使得西漢終結。在東漢建立之後,大將班超斬殺北匈奴使者,漢家王朝威震西域。


漢朝和匈奴的戰爭不僅僅是兩國的利益之爭,更是兩個民族的戰爭。這場戰役也奠定了漢族作為中原霸主的地位。漢匈戰爭,不僅使中原地區有了一隻強大的騎兵部隊,更使得大漢的威名通過絲綢之路,傳播於世界,漢族之所以為漢族,就來源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