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患者同治,原來是死於這個原因啊!

死於梅毒的晚清同治皇帝(壽19歲)。翁同龢日記雲:“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醫李竹軒、莊某於內務府坐處,據云:脈息皆弱而無力,腰間腫處,兩孔皆流膿,亦流腥水,而根盤甚大,漸流向背,外潰則口甚大,內潰則不可言,意甚為難。”野史《清宮遺聞》則載:“帝至私娼處,致染梅毒”。

梅毒患者同治,原來是死於這個原因啊!

一個青年皇帝放著後宮若干美女不顧,而去逛窯子,令人費解,看似與“性癮”無關,卻可歸類到性愛的抉擇,所謂“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妓”云云,說到底還是一種“性癮”。

同治皇帝的另類“性癮”之成因,源自於他不能或不敢顧及後宮的女人,為何呢?婚姻不如意。同治有一後三妃,皇后叫阿魯特氏,同治喜歡,卻不為慈禧太后所喜,另外三位妃子,同治一個也不喜歡。

據記載,同治帝與皇后阿魯特氏相親相愛,但慈禧太后不喜歡阿魯特氏。慈禧開始常命皇后等人陪她看戲。但皇后文靜、不愛熱鬧,每次看到男女私情,則面壁而坐。慈禧本來對皇后就不滿意,這樣就更加不喜歡她了。皇后多次受責怪,依舊我行我素,慈禧便覺皇后故意不給她面子。而皇后對同治帝則是笑臉相迎,慈禧更認為她狐媚惑主,於是限制同治帝寵愛皇后,強令其移愛慧妃。而同治偏偏討厭慈禧所喜歡的慧妃。於是,同治帝與太監佞臣常常微服外出尋花問柳。但同治怕臣下看見,不敢去京中較大的妓院名樓,專門找隱蔽的小妓院、暗娼等處。起初,人們對他的身份毫無所知,後來知道了也佯裝不知。

梅毒患者同治,原來是死於這個原因啊!

一些王公大臣注意到同治帝微行紛傳於內外,屢次勸諫同治而毫無成效。一次,同治帝對醇親王奕當面勸諫一再抵賴,醇親王只好把時間、地點一一指明,同治帝卻一再追問他消息的來源。

雖然這些傳聞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但這些傳聞傳揚甚廣,而同治帝又死得可疑,因此許多人懷疑他死於梅毒也就不奇怪了。

梅毒患者同治,原來是死於這個原因啊!

據說,載淳從煙花巷院染上梅毒,開始時毫無察覺,後來臉面、背部顯出斑點,才召太醫診治。御醫一見大驚,不知如何是好,因此請命於慈禧。慈禧傳旨,向外界宣佈說皇上只是染上天花。於是,御醫們按照出痘的醫法開藥,沒有效果。皇帝大怒,責問:“為何不按我的病醫治我?”太醫回奏:“太后命之。”而且《翁同和日記》中記載說:“風聲過大,且非兩宮聖意。”載淳憤恨不已。梅毒在當時是絕症,以天花治之,顯然是為了掩蓋醜聞,以免丟皇家臉面。所以同治後來就日益病重,下部潰爛而死。

同治究竟是死於天花還是死於梅毒,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來源,而且都能找出各自的證據,讓人難以辨明,遂成清宮又一疑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