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该害怕?还是该检查?

看到检查单上赫赫的写着: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对很多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是一个巨大打击,就像一个鱼刺卡在喉咙,咽不下拔不出——难受极了。

胆囊息肉真的是非常可怖的疾病吗?又该如何治疗呢?下面让北肿肝胆外科的医生给您答案!

胆囊息肉

学名叫胆囊息肉样病变,简单点说就是胆囊腔内长出的小疙瘩。随着健康体检的广泛普及以及腹部超声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目前认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占90%,这其中大部分病变为胆固醇息肉,还有少量的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混合性息肉等。总体来说,非肿瘤性息肉的恶变率较低,因此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患者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胆囊息肉:是该害怕?还是该检查?

在剩下的10%的肿瘤性息肉中,胆囊腺瘤占大多数,另外还有小部分的异型增生息肉和胆囊癌。需要大家提高警惕的主要就是胆囊肿瘤性息肉。

另外,胆囊腺肌症虽被认为是非肿瘤性息肉的一种,为良性病变。但由于其临床症状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相似,影像学检查结果又与早期胆囊癌相似,故要综合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部分学者认为,胆囊腺肌症是一种癌前病变,在60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恶变率较高。

胆囊息肉的病因没有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胆囊结石

●胆囊慢性炎症

●胆道梗阻胆囊内压力增高

●其他的先天性因素等

由于胆囊息肉常常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相关,因此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常常与胆囊炎结石症状类似,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右上腹隐痛、右肩部放射痛等。

目前国际上认为,患者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时,应该高度警惕息肉未来恶变、甚至已经恶变的可能:

●息肉单发

●息肉大于1cm

●息肉基底广蒂

●息肉观察1年呈持续性增长

●中年女性,有结石或胆囊炎症状,或存在胆囊癌家族史。

而对于生长缓慢、多发、窄基底的小于1cm的息肉,则多认为是胆固醇息肉,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一般仅需半年~1年复查便可,一般不会出现恶变。

胆囊息肉:是该害怕?还是该检查?

小贴士

腹部超声因其方便、廉价、敏感度高的特点,成为胆囊息肉病变的最佳诊断手术。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CT、MRI的出现和发展,对于息肉浸润深度局部血流变化能够进行详细判断,结合肿瘤标记物如CA199,从而对部分已发生恶变的息肉能够进行越来越准确的诊断。

正如前文所述,胆囊息肉其实并不可怕,并且大部分患者并不需要治疗。需要做的是正视它、面对它、合理治疗。不应该每一个胆囊息肉患者都进行手术,但也不应该对某一些具有恶性潜质的息肉置之不顾。

①对于没有高危因素分患者,建议每半年-1年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如果没有明显变化便可不进行特殊处置。

②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则建议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以及开腹胆囊切除两种。

●考虑为良性息肉病变的患者,应该选择腹腔镜切除;

●术前影像学手段已经判断有恶变可能的息肉,则应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

③另外,手术中应该对切除的胆囊进行冰冻活检,如果确认为胆囊癌侵犯肌层,则应该继续进行扩大的胆囊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包括:肝S4/5(胆囊床)的楔形切除,肝门淋巴结清扫。

④对于胆囊腺肌症,由于有一定恶变几率,且常常与恶性病变鉴别困难,对那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囊壁不规则增厚、60岁以上的节段型患者,亦应尽早行手术切除。手术原则同前,术中亦应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排除恶变可能。对于暂不手术的疑似胆囊腺肌症患者,也应密切随访定期复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胆囊息肉:是该害怕?还是该检查?

小结:胆囊息肉发病率非常高,但实际上恶变率很低。90%以上患者为非肿瘤息肉病变,剩余肿瘤性息肉患者中还有一大部分低危患者。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该放弃心理上的负担,定期到有丰富经验的超声科进行随诊。

如果您患有胆囊息肉,不知怎么办,可以浏览科室主页。在这里可以看到本科室的擅长领域,还能在文章中学到疾病相关知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