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叶企孙,对大多数国人而言,这是个很陌生的名字。但你可能不知道,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这些大名鼎鼎的大师,新中国科研领域的泰斗,都是叶企孙的学生。

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培养了79名院士,学生中有两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叶企孙的前半生,可谓辉煌多姿,成就卓然。然而,他后半生却受尽了侮辱折磨,精神几乎崩溃,在孤寂与绝望中死去。他的荣耀与贡献,长期被掩埋在历史灰烬中,至今鲜为人知。

——度公子


01

1898年7月,

上海叶家产下一名男婴,

取名鸿眷,号企孙。

叶家是书香门弟

,官宦之家,

祖上是清朝的五品官吏,

虽有衰败,但较之一般家庭。

还是要殷实许多。

叶企孙的父亲叶景坛,

是一位博学举人,精研国学,

对经史子集涉猎颇广,

本世纪初曾受清政府派遣,

和黄炎培、沈恩俘等一起赴日本考察教育,

归国后创办新式学校,致力于现代教育,

先后在几个学校担任,

教师、校长职务。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幼年叶企孙就读的敬业中学

叶企孙兄弟三人中,

长兄大企孙十多岁,

在北洋军阀时代进入政界。

次子智力很差,很难有所作为。

企孙自幼聪颖,父亲对他,

抱有很大希望,倾注了满腔心血。

自五岁起,父亲便教他背诵,

经典古籍,启蒙国学。

1790年,叶企孙,

进上海县立敬业学校读书,

首次接触到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

1911年初, 清政府将原来,

负责派遣留学生的游美学务处,

改为清华学堂,并开始招收学生,

还没满13岁的的叶企孙,

在敬业学校尚未毕业,

便在父亲鼓励下毅然报考,

最终一举考中,成为清华学堂,

第一批学生。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1913年叶企孙报考清华学校时留影

辛亥革命爆发后,

清华学堂不久后便停课。

在一所工科学校读了两年后,

叶企孙重新报考,再次入学清华。

与上次不同,

叶企孙这次考取的是清华高等科。

一旦毕业,便可赴美留学。

进入清华不久,向来刻苦勤奋的他,

便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座右铭:

“惜光阴、习勤劳、节嗜欲、

慎交游、戒烟酒。”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清华学堂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叶企孙与清华同窗的合影

自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受尽西方列强欺凌,

叶企孙时常为此而忧愤。

他看到“欧美洋货倾销中国市场,

而国人仍在轩睡,毫无自振之精神”,

感到十分痛心。

中国科学落后的现状,

父亲的中体西用观,

这一切都促使他立志去西方,

学习自然科学,然后用科学,

来振兴祖国。

叶企孙曾在日记中写道:

“要想洗刷民族的耻辱,

要祖国强盛,

必须加强自身的学识和修养,

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那时起,

“爱国”和“科学救国”,

成了伴随他一生的信念,

终生信守,至死不渝。

02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1918年,200多名清华学子赴美留学

上面这张照片,

拍摄于1918年,

200多年清华学子赴美留学,

然而面对镜头,他们无一不是,

神情肃穆,毫无笑容。

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清楚,

留学费用出自庚子赔款,

而他们远渡重洋,去往异乡,

肩负的是振兴一个民族的重任。

后来,这200多名学子,

为中国科学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叶企孙更是奠基人之一。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赴美游学的叶企孙

叶企孙深知,

庚款乃是国民的血汗,

自己留学必须从国家需要,

和自己的长处严谨思考,以图报国。

最后,他选择了芝加哥大学,

物理系学习实验物理学。

在当时大批留美学生中,

只有极少数青年高瞻远瞩地,

注意到物理科学的重要性,

而选择了这一方向。

这是他长期深思熟虑的结果。

短短两年,他便以优异的成绩,

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9月,叶企孙转入哈佛,

师从后来获诺贝尔物理奖的,

布里奇曼作博士研究生。

研究生期间,他用射线方法,

重新测定普朗克常数,

得出当时最精确的h值。

那一年,他才23岁。

他的博士论文被科学界广泛引用。

第一次,中国人的姓名出现在了,

现代世界自然科学学术著作中。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年仅23岁的叶企孙震惊了西方科学界

1923年,叶企孙获得,

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如无意外,他极其有可能,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就像他的学生李政道一样,

获得诺贝尔奖。

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

心系祖国的他很清楚,大洋彼岸,

中国的科学土壤是何等贫瘠,

科学教育是多么迫在眉睫,

随即婉言谢绝了恩师的挽留,

毅然回到了祖国怀抱。

叶企孙并不在意个人的成就,

他唯一的想做的,就是振兴民族科学,

让自己热爱的土地上,

诞生更多杰出的人才。

03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20世纪30年代的叶企孙

1925年,清华筹设大学部,

叶企孙被聘为物理科副教授。

不久后,便着手创建物理系。

他不仅着眼于教书育人,

还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填补各项科研空白,目的是筑造,

一座完整的科学大厦。

创系之初,除了想方设法,

网罗名师,引入先进科研经验,

还精心筹划建立各种实验室,

带领助教进行科研工作,由此首创了,

中国物理实验研究的体系。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叶企孙的教授证书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1932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全体职工合影

他对自己的学生说:

我的课上的不好,对不住你们,

但你们放心,我给你们找来的老师,

绝对每一个都比我强。

为了网罗人才,

叶企孙全国上下东奔西走。

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立时,

清华大学的会员人数最多,

清华物理系具备了当时国内,

最强的师资研究力量。

当时,叶企孙名气非常之大,

但请让当时还是普通讲师的吴有训授课,

他坚决要求吴有训的工资比自己高。

后来,他又让贤于人,

辞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职务,

坚持让吴有训担任。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中国近代物理奠基人,第一个在国际物理学界做出一流贡献的中国人

叶企孙努力的成果,

是令人震惊的,他以统筹全局的姿态,

因材施教,一点一点建设着,

中国恢宏的科学殿堂,

从这里走出来的科学家,

为祖国的科学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

“两弹一星”的元勋中,

13人与叶企孙有师承关系,

9人是他的弟子。

之所以能有如此耀眼的成绩,

全是叶企孙因材施教,

和刻意引导的成果。

04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王淦昌,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

王淦昌,叶企孙的大弟子。

学生时代的王淦昌是个热血青年,

“三一八”惨案发生当晚,

叶企孙得知王淦昌参加了天安门游行,

看到王淦昌身上的血迹,

情急之中脱口而出:

谁叫你去的?

你知道自己的使命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为什么会挨打?要想我们的国家,

不遭到外国人的凌辱,就只有靠科学!

你知道自己肩负的是什么吗?

说罢,叶企孙泪流满面,

不能自已。王淦昌被老师,

发自肺腑的话所打动,

从此暗下决心,献身科学,

走科学救国之路。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的火球

王淦昌本酷爱化学,

叶企孙看出他转学核物理更有前途,

便引导他把兴趣转移到了物理学。

从德国留学回来后,

为了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

王淦昌隐姓埋名17年,

几次留下掷地有声的话:

“我愿以身许国!

不研制出原子弹来,

我死不瞑目!”

这都缘于叶企孙的教诲。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东方红1号总设计师

1970年4月24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1号。这颗卫星,

在宇宙中奏起《东方红》,

那一刻永远定格在国人的记忆里。

它成功发射,离不开赵九章。

1934年,高瞻远瞩的叶企孙,

考虑到高空气象与航空直接有关,

涉及国防空军建设的需要,

遂指引赵九章转入,

高空气象学领域。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时,人们争相眺望

赵九章没有辜负叶师的期望,

是他积极建议筹组卫星科研项目。

当他看到我国火箭技术,

已具备发射人造卫星的能力时,

又领导筹建了中科院卫星设计院。

1988年,“东方红1号”,

这一重大成果被评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当按成就大小排名获奖科学家时,

赵九章名列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

“中国卫星第一功臣”。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

大名鼎鼎的钱学森,

本是学习铁道机械工程,

经受叶企孙的引导,

才转到新科技的前沿领域,

成为冯·卡门的博士生。

1933年的时候,

清华恢复公费留学。

钱学森一毕业就参加了,

1934年的留学生考试。

考虑到钱学森在国内,

学的是铁路机械工程,

出国留学却是航空工程,

叶企孙就安排钱学森,

在清华大学补修航空专业,

为钱学森开小灶,后来干脆就让他,

住到自己的家里补习。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合影,其中有11位未来的中科院院士

叶师引导出的科学明星,

后都为中国的科学发展,

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钱三强,师从居里夫人的女儿、女婿,专攻核物理并做出显著成绩。

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功臣。

王大珩,攻读应用光学专,后成为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奠基人之一。

陈芳允,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中国卫星测控技术的奠基人。

还有于敏、程开、朱光亚、屠守鳄、周光召等等等等,几乎都是我国各科研行业的拓荒者与奠基人…1999年9月18日,表彰“两弹一星”的功臣,共有23位科学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当时健在的有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已逝世的老科学家有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上述23位科学家中有9人是叶企孙的学生,有2人是叶企孙的学生的学生,还有2人的事业也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05

自始至终,

叶企孙都是从全局出发,

从民族利益出发,源源不断地,

向校外输送着人才。

因为高尚的师德和磊落的人品,

谦谦君子之风和至善至美的奉献精神,

叶企孙一直为昔日清华师生所爱戴。

除了让贤于资历和名气,

都逊于自己的吴有训,

叶企孙对待学生,

更是令人钦佩。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1941年清华领导人合影,最右为叶企孙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1929年在清华大学北院7号叶企孙先生住宅前的合影

抗战期间,西南联大教授,

都挣扎在饥饿线上,生活极端艰难。

他却省出生活费买了两包糖果糕点,

在昆明的圆通公园举行茶话会,

招待听课的全体同学。

在狂轰滥炸中,

他亲自跑腿给学生买糖果,

还鼓励学生说:“困难是暂时的,

抗战一定会胜利,你们要锻炼好身体,

将来为祖国争光,一定要,

大公无私,不计名利。

三年自然灾害时,

许多学生患了浮肿病,

他将自己的特供牛奶节省下接济学生。

北大教授张之翔在回忆文章中说:

“1961年困难时期,吃不饱,

我患浮肿,叶先生见我脸色不好,

专门让我到他家喝牛奶。”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他关爱学生,

真心实意地为国家培养人才。

华罗庚从只有初中学历的无名小卒,

脱颖而出,成为数学大家,

全靠他力排众议,

慧眼识才,全力举荐。

华罗庚名扬四海后,

没齿难忘叶企孙的提携之恩:

道及叶企老,不觉泪盈眶,

他对我的爱护是说不尽的。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李政道

还有李政道,

后来获得诺贝尔奖,

也跟叶企孙有很大渊源。

李政道在西南联大考试的试卷,

由叶企孙批阅,答得非常漂亮,

本应扣2分,因他平时不重视实验,

叶企孙却故意多扣了15分,

为的就是提醒他自己的短板所在。

而在联大得到,

两个赴美留学的名额时,

叶企孙力荐当时读大学二年级、

年仅19岁的李政道,

这对李政道的一生,

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李政道的电磁学考卷,叶企孙亲手批阅

李政道后来撰文:

叶师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

而且是影响我一生科学成就的恩师。

他在西南联大给我的教诲和厚爱,

对我后来在物理学研究方面的发展,

起了很大的作用。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位贤师,

至今鲜有人知,他为国所做的贡献,

彻底被封存在历史角落里。

06

多年以后,当叶企孙,

被压得抬不起头来时,

一定会想起自己送别,

爱徒熊大缜的那个午后。

在自己的诸多学生中,

熊大缜是叶企孙最为珍爱的一个。

他聪明能干,深得孙师器重。

要不是后来那件事,熊大缜这个名字,

可能会和钱学森、钱三强一样,

为历史所铭记。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叶企孙的爱徒,熊大缜

1937年,熊大缜,

考取赴德留学名额,

迎来人生的新篇章,

就在这时,“七七事变”爆发,

北平沦陷,清华大学南迁,

与北大、南开合并成立,

著名的西南联大。

叶企孙负责抢运,

图书馆资料和仪器设备,

熊大缜便毅然放弃出国机会,

成为了叶企孙的重要助手。

途中叶企孙不幸染病,

是熊大缜悉心照料才及时痊愈。

1938年,熊大缜投笔从戎,

到吕正操将军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

他组织了技术研究社,利用专业知识,

为部队制造烈性炸药、地雷等军需品,

深得吕正操的赏识。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设计制造地雷

电影《地雷战》里面,

巧妙设计地雷的全是冀中农民,

其实幕后英雄,是以熊大缜,

为代表的清华师生。

当初熊大缜弃笔从戎时,

叶企孙内心万分纠结。

他了解学生的才华,

知道他若是专心于科研,

将来必然成就卓越。

可面对全国抗日局势,

他又无法阻止爱徒一腔热血。

最终,在爱徒受到重视后,

叶企孙相继派出十几位清华师生,

到根据地,帮助抗日军造起军工厂,

设计地雷。此外,他还募集了3万多元,

采购炸药、雷管和通讯器材,

突破了重重封锁,送到根据地。

更不惜冒着生命危险,

以“唐士”假名发表文章,

呼吁大家去冀中抗日。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万万没想到的是,

熊大缜突然死掉了,

以“特务”身份被处死。

锄奸运动突然来袭,

熊大缜被诬陷为特务。

当时吕正操也正在被怀疑,

自身难保,无力营救。

锄奸队擅自枪决了熊大缜。

临死前,熊大缜深知子弹,

对于抗战的重要性,

他也不能死在亲自研制的枪弹下,

最终被石块活活打死,年仅26岁。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叶企孙(左3)与熊大缜(左2)与爱国抗日军人合影

07

浩劫袭来之时,

“熊大缜案”被重新提出,

这次,厄运降临到叶企孙身上。

叶企孙曾为爱徒多方呼吁,

如此一来,他被推理成特务头子。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叶企孙是中国首批院士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在国家宴请科学家聚会上留下的珍贵镜头

从1967年6月开始,

叶企孙遭到揪斗、关押、抄家、

停发工资并送往“黑帮劳改队”。

这位恨不得,

把生命献给科学、

献给祖国的科学家,

精神受到强烈刺激,

一度精神错乱,出现幻听,

总认为有电台在监视他。

1968年,已经70岁的他,

关入北京卫戍区监狱,

还戴上了手铐,关押了17个月。

饱受多次肉体折磨后,

因均无罪证实据,他被释放回学校。

蜗居一间斗室,腰已弯到90度,

病情非常严重,小便失禁,

双腿肿胀如小桶,

脚肿得穿不上鞋…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清华大学北院7号,1925-1952年叶企孙先生住宅

有次,钱三强在马路上碰到他,

赶紧走过去跟老师说话,

他却轻轻地对钱三强说:

“以后你再碰上我,不要跟我说话了,

省得连累你。”说完马上离开。

王淦昌从四川九院,

出差来京看望老师,

叶企孙知道王淦昌,

化名隐身大山深处为了什么,

即使面对最亲密的弟子,

他也丝毫不透露内心的痛苦,

不提工作内容,更不会发任何牢骚,

向学生诉说自己受到的不公。

曾经得到叶企孙的帮助,

到叶先生家喝过牛奶的张之翔,

听说叶先生从监狱放出来了,

想方设法见了恩师一面。

他回忆道:“他坐在椅子上,

多年不见,乍见之下,

竟认不出来了。他气色比过去差多了。

他告诉我,他的腿走路很困难,是被打的。

他拉起裤管给我看,他的小腿仍然肿着,

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叶先生…”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08

多年里,叶企孙,

宛若消散的烟尘,不为人知。

在1977年1月19日,

召开了一个小规模的追悼会之后,

近十年间,他的名字和所做的贡献,

很少有人提起,仿佛这个世界上,

从未有过叶企孙这个人。

在多方的呼吁和努力之下,

1987年,叶企孙才得以被称为,

“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

同时又是满腔热血的爱国主义者”。

迟来的公正晚了整整十年。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培养13名“两弹一星”元勋,启蒙两位诺奖得主,为国耗尽一生心血

叶师一生未婚,亦无子嗣,

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

他被称为清华四哲人之一,

为中华民族培育了,

不可或缺的复兴力量,

这样一位伟大的导师,

应当被这个世界铭记…

1977年1月13日,

身患重病的他溘然长逝,终年79岁。

直至弥留之际,他还意识模糊地,

喃喃念到:回清华,回清华…

淘宝搜索“一日一渡发红包”,百万红包等你来瓜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