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生前所立的白马之盟为什么在其死后成了摆设?

沈丽碧


其实,白马之盟真的存在吗?我个人认为,白马之盟可能根本从来没有过,只是大臣们推翻吕氏之后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就像说惠帝刘盈的六个儿子都是假的一样,死无对证。


先看看白马之盟是什么。《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记载:高祖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日:“非刘天王者,天下共击之。”另外,《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记载“高帝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意思就是非刘姓而封王,无军功而封侯的人,是可以全天下一起讨伐他的。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里面疑点真的很多。

疑点一:为什么记载于《吕太后本纪》却没有记载在《高祖本纪》?


不要说我这个是挑刺,这段很重要。因为《吕太后本纪》里的这段记录只是说吕后将这件事转述给吕禄、吕产他们,告诉他们要小心。却不是直接描写这件事。而高祖本纪才是记载刘邦生前言行的传记,这么重要的一个盟约,在《高祖本纪》里居然没有,这个本身就不合逻辑。于是引出了第二个疑点。

疑点二:白马之盟究竟订立于什么时间?

《吕太后本纪》里面写“高祖已定天下”。那就是刘邦得天下之后,可刘邦封了八个异姓王啊。《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写高祖末年。那末年又是哪一年?这么重要的盟约,这么模糊的吗?不说具体哪一天,连哪年都不知道。这就引出了最重要的疑点三。

疑点三:至刘邦死,仍有异姓诸侯王在,刘邦难道自己打脸?


如果订立白马之盟时,异姓诸侯王已经全部除掉,那没问题,往事不咎。但事实上,直到刘邦死都有一个诸侯王没有获罪,虽然楚王韩信被贬后被杀,赵王张敖被降为侯,梁王彭越被杀,韩王信、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造反战败,燕王卢绾逃亡匈奴。但还有一个人好好的继续做着他的王,那就是长沙王吴芮之子吴臣。吴芮病故后吴臣承袭长沙王爵位。那即使吴臣没有犯罪,刘邦也应该将他的爵位降为侯才对。因为你不姓刘就不能做王啊。可是没有。飞弹刘邦没有降吴臣的爵位,后来惠帝刘盈、吕后都没有这么做,甚至吴臣死后他儿子吴回还继续继承爵位成了第三代长沙王。长沙王是异姓诸侯王忠最弱的一个,何况已经到了第二代,刘邦不存在忌惮他的事情,如果真的有白马之盟,刘邦作为皇帝,为了树立规矩,更应该废掉他,哪怕封地不变少,至少不能保留王号,可是刘邦没这么做。是不是说明当时可能根本没有白马之盟?

那如果没有白马之盟,为什么《史记》会记载呢?

吕后死后,众大臣联合刘氏宗亲,发动政变,铲除诸吕。宣称包括前后少帝在内的六个惠帝的儿子的生母是在吕氏府中有孕后再送入宫中。夏侯婴将他们秘密处死,众臣拥立代王刘恒继位,是为汉文帝。所以,吕氏是政治斗争失败的一方,既然失败了,自古以来就是要被泼脏水的。但实际上,谁又能说的清事实究竟是怎么样呢?


想想发动政变的是谁?刘氏宗亲只是在外面起兵配合,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朝中的老臣们:周勃、灌婴、陈平、王陵、夏侯婴等等。他们因为吕后掌权时被打压,所以郁郁不得志。而所谓白马之盟中签订盟约的也是这批人,故而,如果他们自导自演一出,那真相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既然要灭吕氏,当然罗织得罪名越多越大越好。如果他们说好,编了一个白马之盟,以此说明吕氏非刘而王,他们就可以奉刘邦遗命“共诛之”了。而继位后的文帝刘恒,作为既得利益者,也自然顺水推舟承认了这一点。故而,没有准确时间,司马迁也记不出来。这就是比较合理的解释了。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推测,见仁见智了。


伊耆角木


吕后能力很强,得到功臣集团与沛县老班底支持。在惠帝二年就找借口把刘姓诸王中势力最大的刘肥扣在长安,治得刘肥卑服卑服,其他诸王更是噤若寒蝉。

在封吕姓为王之前,吕后就找功臣集体进行了协调通气,王陵立即炸毛:“当年我们可是立过盟约发过誓,你现在这样搞,还有法律吗?还有王法吗?” 吕后当然不高兴,陈平与周勃赶紧表态:“我们举双手双脚同意,此一时彼一时嘛!”

吕后手腕高明:公元前187年右丞相王陵升太傅。

所谓盟约就是用来违反的,实力强大到一定地步,是不会受盟约约束,盟约就是摆设。古今中外盖莫例外。朱元璋立个牌子不准宦官干政,后来还是被太监抬扔了。美国在国际上什么时候遵守过约定?盟约就是它捆绑其它国家的工具,一旦不好使了,立即公开耍流氓。

吕后所封吕姓王:公元前187年封吕台为吕王,吕台第二年就吹灯拔蜡,儿子吕嘉继位。前182年因生活作风等问题被废,封吕产为吕王,前181年改封为梁王。同年逼死赵王刘恢,封吕禄为赵王。9月燕王刘建病死,吕后杀死刘建儿子,前180年封吕通为燕王。


轮回人间经年


首先了解一下白马之盟

东周是分封制,结果诸侯并起,灭了。秦朝是郡县制,结果农民起义,天下大乱,灭了。刘邦咋办呢,分封也不行,郡县也不行,那我搞个分封郡县共存吧!


所以,汉之初基本沿袭了秦朝的体制,但在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下,又采用了周朝的分封制,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了打败项羽,曾经分封了一批异姓诸王,比较有名的是韩信,琼布,彭越等,这些异姓诸王的后果大家都知道了,打败了项王以后,这些人被一一剿除。
扫除完异姓王之后


,刘邦发现问题来了,汉王朝的实际控制力其实只限关中地区,很多边疆区域他根本就管不到,那怎么办呢,于是他就大封同姓王诸侯,为他守护边疆。再加上刘邦有个多事的女人吕雉,担心汉室江山被姓吕的搞黄,所以刘邦晚年和刘姓诸王定下白马之盟,以策万全。

第一,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我老刘家当皇帝,你们就有吃有喝)。

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你不是姓刘的不得封王,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封侯)。

那白马之盟又是怎样形同虚设呢?

话说汉这个王朝很奇葩,有个特点一直在延续,那就是外戚乱政,先是那个好事的女人,吕雉,刘邦死后,吕雉要立诸吕为王,虽遭到陈平,周勃反对,但是仍有一批吕姓诸王被立,直到吕雉死后,才被铲除。

王莽篡汉,这个王莽,是孝元皇后的侄子,也是外戚乱政,这个王莽更牛逼了,甚至把白马之盟给撕了。

后来,位面之子刘秀搞死了疑似穿越者王莽,中兴大汉,此盟才被重新提起,可是东汉末年曹老板曹操,又打破了这个约定,称魏王,直至后来曹丕篡权,白马之盟最终被真正撕毁。


总得来看,除了上述三个时期,白马之盟其实算是被严格遵守了,起到了巩固汉室江山的意义,不能完全说只是摆设,只是这三件事在历史上比较突出,所以被提及的时候难免联想到白马之盟,所以在大家眼里,白马之盟就跟摆设一样了!


沐茗1221


权利在谁手,谁说了算,比如后面的吕雉,王莽,曹操,否则怎么能改朝换代。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