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蘇聯為什麼沒有打掃戰場?

不忘初心145627047


在俄羅斯,有一個特殊的團體,他們喜歡遊蕩在曾經蘇德兩軍激烈廝殺的戰場,發掘那些和戰爭有關的物品,並且收穫不菲,這些人被稱作“挖土黨”。之所以挖土黨可以挖出數量如此之多的物品,除了蘇德戰爭參與人員數量巨大外,蘇軍和德軍不喜歡打掃戰場的習慣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那麼,為何蘇軍不喜歡打掃戰場呢?

同時期的中國抗日戰爭,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都有打掃戰場的習慣。一段戰事結束後,通過搜索陣亡軍人的遺物,往往可以快速補充大量的武器彈藥和其他物資,運氣好的話還能發現一些絕密的情報,可謂百利而無一害,這也是中國軍隊當時的重要的補給方式,也是日本軍隊維持持續作戰、減輕後勤壓力的必要手段。

有一句話說得好,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對於中國軍隊很有好處的打掃下場,在蘇德戰場卻不一定適用。當時的蘇聯和德國都是工業化極高的國家,武器的產能遠遠不是中國和日本這種農業國家或者低端工業國家可以比擬的,所以他們也不用通過打掃戰場這種方式來快速獲得補給,人家的後勤體系完全供應的上,如果因為打掃戰場而錯過了戰機,是非常得不償失的,畢竟對於工業化國家組建的高度機械化的部隊而言,戰機往往都是轉瞬即逝的。

蘇聯也並非一點戰場也不打掃,只是很多戰場來不及打掃而已。蘇德戰爭的交戰區域非常大,交戰人員眾多,發生了不計其數的小規模衝突,即使蘇聯有心去打掃,也會有很多地方根本光顧不到,戰後幾十年沒人去刻意發掘都有可能。再加上戰後的蘇聯損失了大量的勞動力,小半個蘇聯也被打成了焦土,清理戰爭留下的廢墟都顯得人手不夠用,更不用說去打掃那些當時被認為是垃圾場的戰場了。


蘇聯冰天雪地的天氣和遍地的森林沼澤也是打掃戰場的重大阻礙,輕武器掉在地上不用多久就會被積雪完全覆蓋,坦克火炮汽車這類重武器故障後也不好維修也不好託運,天氣轉暖後還會掉進沼澤,以後再想發現都難,挖土黨們挖到成噸的嶄新武器、大量的軍需物資,甚至汽車裝甲車坦克,就與此有關。

最後說一點題外話,作為讀者,看到這裡我們有必要去致敬那些挖土黨。雖然他們像盜墓賊一樣利用現代金屬探測儀去挖掘各種二戰遺物,打擾死者的安寧,但是同時他們也致力於幫助那些被挖掘到的失蹤士兵確定身份以及歸鄉入土為安,不管他們是蘇聯紅軍還是納粹軍人,這種對於戰死軍人的態度,值得我們去尊敬。


諸葛小徹


打掃戰場,是在一場戰役結束後,敵我雙方都要考慮的一件事。打掃戰場都是在幹嘛呢?其實不外乎是收集戰場上敵我雙方的武器等物資,以充實己方的軍備,彌補作戰物資上的損耗。

這些收集起來的作戰物資,雖然在作戰中已經消耗了一些,但是還可以爭取二次利用。打掃戰場還有其他目的,就是為了救治己軍的傷員,以及將敵軍的傷員和給裝死的人補刀。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打掃戰場一般是勝利方,勝利方這時不止要掩埋己方死者,還要埋葬敵方死者。這除了是尊重死者,讓死者得以入土為安外,也是為了防止屍體腐爛,引起瘟疫。

但是二戰時,蘇聯在蘇德戰場上就沒有打掃戰場,這是為什麼呢?(上圖是隨機掩埋的德軍裝備被重新挖出來)

實際上,蘇聯是一個資源充足,工業基礎十分雄厚的國家。一打起仗來,後方的錢糧彈藥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方。所以蘇聯軍隊不缺武器物資,不用去撿戰場上敵人丟棄的武器。再說了,戰爭那麼激烈,許多武器,例如火炮、坦克在受到轟炸後,都損毀嚴重,收回去也只能當廢鐵,還得用許多大卡車拉回去。

(蘇聯生產的莫辛納甘步槍在沼澤中腐爛)

何況當時在打戰,蘇聯雖然打贏了蘇德戰爭,但不是打贏了就可以了,還得乘勝追擊,消滅納粹德國。所以要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為了點戰利品浪費時間,不斷追擊敗退的德軍直至將其徹底消滅,哪來得及去打掃戰場。作戰就是為了勝利,打掃戰場雖然重要,但是也得考慮實際,將最大的精力用在打擊敵人上!


利刃巨透社


蘇聯人不是不打掃戰場,而是很多地方來不及或者根本沒有精力打掃。

首先要說的是,蘇德戰爭,是名副其實的大規模機械化戰爭,雙方都是重工業極為發達的工業國,在武器裝備的生產能力上都是極為強大的,幾乎是不會面臨武器裝備短缺的情況的。

首先說裝備,蘇軍的武器裝備生產數量極為龐大,甚至在戰後廣泛出口給友好國家依然有大量庫存,所以在這方面而言,蘇軍是沒必要打掃戰場的,因為並不缺乏武器,而且即使拿了敵人的武器,彈藥的供給以及作戰時的識別都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問題。當然,游擊隊等在敵後活動的武裝力量是肯定需要使用敵軍武器的,也就需要打掃戰場。

其次,當事雙方的作戰主要就是裝甲兵航空兵等混合作戰,不是純粹的步兵作戰,而在這樣的高機動作戰條件之下,打掃戰場實在是浪費時間,而且極為耽誤戰機,極有可能出現還在打掃戰場,敵人就又反擊過來的局面。再比如乘勝追擊,不可能再去打掃已經被己方控制的戰區,重要的是去追擊逃竄的敵人,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其次就是規模了。蘇德雙方的作戰地域極為廣大,很多還是人煙稀少的森林草原等地區,在這種地區,即使是經過了幾百萬人的廝殺,殘留下來的戰場在相當的時間內是沒有人過來打掃的,在這點上不同於中國,中國人煙稠密,無論是敵後戰場還是正面戰場,附近總是有很多百姓等。

而且重要的是,當時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是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家,打完仗肯定是要打掃的,將還可以使用的武器裝備等收拾起來繼續使用,以及繳獲一些後勤物資等。

而這種情況在蘇聯是無法想象的,於是就造成了打完仗之後遺留下來的東西無人清理和打掃,直至今日,在廣闊的俄羅斯土地之上,依然偶爾能夠挖到很多當年的戰爭遺蹟,包括武器裝備,士兵殘骸等等。


戰爭之王


事實上,是蘇聯和德國都不太願意打掃戰場。這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蘇聯在戰爭中獲得了勝利,他們的心態是,我與其花時間打掃戰場,還不如一鼓作氣,窮寇急追,這樣可能還會獲得更好的東西,如果一直停留在原地打掃戰場,萬一對手援過手來,再打過來,恐怕戰場上的那些勝利果實也保不住。

看過《偉大的衛國戰爭》片子的人一定發現,蘇德戰場是互相交錯在一起的,雙方都在邊境上埋了很多地雷,一旦蘇軍進攻得手,德軍選擇轍退,蘇軍如果再想打掃戰場,很可能會踩上地雷,遭到無謂的損失,所以與其停下來,還不如一直追下去更加實際一些。

此外,在抗日戰爭片中,我們的游擊隊最愛打掃戰場,因為他們手中啥都缺,能把日軍打跑了,自己再掃掃戰場,不僅可以獲得很多吃的罐頭,還可以擁有更多的槍支彈藥,所以我們的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愛打掃戰場,記得亮劍中的李雲龍團長還通過打掃戰場,逐步裝備起遠超一個團的上萬人編制的部隊。

再回到蘇德戰場上來,蘇德兩軍武器制式不同,蘇聯人不習慣使用德軍武器,因為德這的槍械太精密,稍不小心就要壞掉,不如AK47槍那麼管用。再加上蘇軍的武器裝備有英美兩國源源不斷的提供,而德軍也不喜歡用蘇軍的裝備,覺得蘇聯人的東西太粗糙,不專業。於是雙方都在不差武器裝備的情況下,大家都懶得再去打掃戰場,收繳武器了。


不執著財經


首先看看蘇聯在二戰中獲得多少援助,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釋這個問題。這裡先看看美國的部分援助清單:

飛機: 14018架

坦克、裝甲車: 22800輛

運輸車: 501660輛

摩托車: 30000輛

鐵路車輛: 13041輛

高炮: 7944門

衝鋒槍: 108293挺

無煙火藥: 130713噸

炸藥: 132237噸

鋼材: 2589766噸

鋁: 26110噸

石油: 2622357噸

化學品: 631017噸

艦艇: 672艘

至於服裝,糧食等等物資未一一列舉。其它盟國給於的援助也未列舉。

實際上根據美國國會1941年通過的《租借法案》,二戰期間(1941.3——1945.9)美國援助其它盟國的物資總價值為516億美元(當時經濟總量排世界第二的納粹德國,鼎盛時期的年GDP,為430億美元)。其中援助蘇聯的物資總計為109億美元,佔比22%,是獲得美國援助最多的國家(超過英、法等國)。並且根據這個法案的修正案,這些援助物資蘇聯有權自由使用(而其他國家包括英國、中國等等的美援物資的用途和使用情況,需要接受美國國會及總統代表的嚴格監督)。另外蘇聯還接受了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總數不低於30億美元的援助。

反觀中國在二戰期間獲得的援助總額為接近16億美元,其中70%以上的資金物資,被指定裝備中國遠征軍,使用於東南亞戰場。剩下真正用在中國戰區的,只有區區不到6億美元,而且其中絕大部分物資,還是通過艱險異常的駝峰航線運輸過來,想想看真正能夠送到重慶政府手中的還會剩下多少。而就這些,卻是當時中國政府堅持抗戰,賴以生存的全部外援。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中國在抗戰中,獲得等同於蘇聯的軍事援助,那麼會發生什麼情況呢?也許我們也不會因為幾支破槍、幾箱子彈、幾盒罐頭而失去痛打落水狗的寶貴戰機。也許日本鬼子早就會被打得哭爹喊娘,滾回海島上了!

最後補充一下:這些援助物資的分配,兵員、戰力的投入,都是由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決策者,在“歐洲為主戰場,亞洲戰場牽制配合”的戰略構想下所決定的。


手機用戶14891576527


打掃戰場是由於後勤補給的需要,如果後勤補給充足,且軍事行動時間非常緊迫的情況下,來不及打掃戰場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蘇聯聯軍大規模機械化裝備的使用,使得戰場上的部隊要麼在大戰,要麼在去大戰的路上,根本來不及進行全面的戰場清掃。

二戰時期的蘇聯戰場,是一場大縱橫、機械化的典型戰例,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中,由於閃電戰戰術的運用,使得時間成為戰場上最重要、最珍貴的資源,這不僅僅是對於德軍來說是這樣,對於蘇聯來說同樣如此。

在蘇德戰場上,蘇軍從1944年1月開始到1945年2月,僅僅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裡,投入了超過二百萬的兵力,在北起巴侖支海,南到黑海大約4500公里的防線上,連續對德國和它的僕從國實施了10次殲滅性的打擊,即著名的“十次打擊”。

在這十場戰役級大反攻裡,德軍損失兵員160萬人,坦克6700輛,火炮和迫擊炮2萬8千門,飛機1萬2千架。

這麼長的戰線、這麼大的戰場、這麼緊張的戰役部署、以及這麼短的時間,使得蘇聯軍隊根本就沒有辦法停下來進行戰場清掃,能將德軍的軍火庫或者儲存點搬空就不錯了,至於遺留在戰線上的那些單兵裝備,根本就沒有時間來進行收撿,這也是為什麼在蘇德戰場上,會發現大量的德軍武器裝備遺留的主要原因。

蘇聯在美國的援助下,軍事裝備的補給十分充足,根本就不需要通過清掃戰場來彌補補給的空缺。

在二戰期間,美英為了讓蘇聯能夠在戰爭中堅持下去,對蘇聯進行了大量的軍事援助。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向蘇聯海軍援助了400多艘各類型魚雷艇、潛艇和護衛艦;

此外還向蘇聯提供了1196部雷達和329部聲吶、42萬多輛卡車和吉普車、8700多輛拖拉機、8218門防空炮、5800多門反坦克炮、4.7億多發(枚)子彈(炮彈)、1981輛機車和35萬多臺機床等。

在援助各種軍事裝備的同時,同盟國還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工業原料,其中保留炸藥132237噸、鋼材2589766噸、鋁26110噸、石油2622357噸、化學品631017噸。

蘇聯方面則利用這些援助,在莫斯科以西的廣袤地區建立起大量的軍事工廠等後勤設施。憑藉強大的工業實力生產出成千上萬的坦克、飛機大炮,這才扭轉了敗局。

因此在大反攻的時候,蘇軍的後勤補給可以說十分的充足,根本就不需要進行仔細的戰場打掃來彌補後勤補給的不足,再加上蘇軍的軍事部署時間緊、任務重,因此蘇軍在前進的過程中,只能夠粗略的打掃一下戰場之後,就必須立即前進,畢竟在戰略目標面前,戰場打掃這種事情很顯然就是次要任務了。


落下m


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廢品回收大王標哥啊,不懂得廢物回收利用,也說明蘇聯不缺資源和能源。

戰爭年代中的蘇軍戰士不打掃戰場,是因為戰場上的遺留物不值得打掃。

戰場上的遺留物主要就是敵我雙方的戰車、武器裝備,還有遺體和遺物。

對遺體處理都有統一的規定,在蘇德戰場上,蘇軍對戰場敵我雙方的遺體,一般實行就地掩埋方式,通過戰後戰場挖掘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不存在一人享受一個單獨坑位的事實。

遺物部分,鑑於曾經參與八國聯軍來到中國的沙俄軍隊和來到東北的蘇俄軍隊的表現,有理由相信,貴重物品被私自佔有是常態化行為。

敵軍的武器裝備中,比如完整的戰鬥機、坦克或其他重型武器,通常蘇軍也樂於接受,以下照片就是蘇軍繳獲並投入使用的德軍武器裝備。

蘇軍前期的武器裝備消費巨大,手榴彈不夠用,普通士兵繳獲了德軍的M24木柄手榴彈,還是比較喜歡的,它們比自己配備的RDG-33型手榴彈更容易操作,對自身來說危險係數不高。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臨時動員起來的新兵也缺少槍支彈藥,假設他們能夠現場繳獲到德軍的施邁瑟衝鋒槍,一定會愛不釋手,即使是拿到一把毛瑟k98步槍,也比戰友手中的莫辛步槍質量更加穩定。

形勢發展到蘇德戰爭後期可就不一樣了,美國不僅直接附送飛機、坦克、重炮,還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各種特種金屬、資源的支持,蘇聯人僅在1942年,就生產了29600門大炮,蘇德戰爭最後一年的維斯瓦河和奧得河戰役中,均使用了4萬門左右的火炮。僅一個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在25分鐘內就能做到朝德軍陣地傾瀉31.5萬發炮彈。

這段時期的蘇聯人甚至有餘力出口支援他們的東歐盟友,自然已不屑於撿拾對手的武器。打掃戰場?別讓人笑話了,波波沙衝鋒槍和子彈應有盡有,還要德軍的施邁瑟有鳥用?

蘇軍結束歐洲戰事後,在8月9日凌晨出兵中國東北,壓垮日本關東軍,所繳獲的日本武器,就像三八大蓋之類的步槍,蘇聯人連拉回國內鍊鋼的心情都沒有,根本不值得拆卸槍之上的木製構件好不好!還不如就地封存,留待送給當地友軍划算!

這也是後世所謂的俄羅斯挖土黨能夠刨出大量的武器裝備的原因。


歷來現實


二戰中,就數蘇聯和德國之間的戰爭最令世界矚目,因為這場大戰的的結局影響到的東西太多,連我國抗戰的勝利都受到了蘇聯最後勝利的影響,因為日本最後的投降和蘇軍對於關東軍的關鍵打擊有著直接的原因,如果蘇聯失敗了,就沒有了蘇軍打擊關東軍的事情,而日本一定會死磕到底,重擔將會落到美國頭上,必須登陸日本打服他們,同時還要惦記一個德國。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發生了就是發生了,而蘇聯最後關鍵時刻保衛成功,一舉打敗德軍,成功完成這場對決最後的勝利,不得不說,蘇軍佔了天時地利人和,首先就是天氣原因,直接凍死凍傷的德軍就達到了幾成,其次就是蘇聯本土作戰,同時因為蘇聯畢竟是保衛戰,所以青壯年都上,最後德軍潰敗,而希特勒也因為這場戰鬥的失利,損失慘重。



回到問題,這場戰爭中為什麼蘇聯不曾打掃戰場呢?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打掃戰場的目的和作用,打掃戰場無異於是收拾戰鬥留下的槍支彈藥,救自己的傷員和掩埋屍體防止屍體過多產生瘟疫,同時殺死敵軍那些沒死徹底的人,而最最關鍵的還是收集槍支彈藥,這是中國的行情,大家也知道,中國當時最缺的就是武器,所以中日對戰一般都會打掃戰場,並且把他當做必須要做的事情。



總的來說不打掃戰場是因為蘇聯不缺武器,不缺彈藥,蘇聯作為工業國,雖然生活水平不怎麼樣,但是打仗要的東西該有的還是有的,為了二戰蘇聯造了84萬門鋼炮,11萬輛裝甲坦克,還有16萬架飛機,其他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當年蘇聯還對我國提供過裝備支持,可見蘇聯不缺這點東西。其次就是時間上的不允許,德國發動的是閃電戰,坦克飛機直接碾壓,沒多久就打到了莫斯科,哪裡有時間去打掃戰場,保衛國家才是正事啊,根本不在乎那些打完剩下的裝備。



蘇聯最後抗戰的勝利不得不說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天氣,雖然希特勒也預想到了,所以才會發動閃電戰,但是沒有想到嚴寒來的如此之快,在蘇聯打仗的德國士兵根本不能及時穿上德國製作的棉襖,很多人都是直接凍死的,凍死在那裡蘇軍也不用擔心屍體過多發生瘟疫的問題,所以還是給蘇聯帶去了很多的便利的。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打完仗後為什麼要打掃戰場

對於中國戰場的交戰國中國和日本而言,打掃戰場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往往雙方就為了爭奪打掃戰場的權力還要進行最後的軍事對抗,一場戰役過後,什麼都沒有打掃戰場重要,說白了,打掃戰場最大的意義就是收集戰場上的武器等物資,包括己方和敵方的。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窮啊!這些東西會再次分配到軍隊手中,爭取二次利用。

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龍文章的手下打掃戰場那是片甲不留啊,就連小日本的衣服和腰帶都給扒了,包括很多關於二戰的電影,都會看到拾取敵人屍體的手錶、手槍等當作戰利品。

其實,打掃戰場並不僅僅侷限於拾取敵軍裝備武器彈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救治己軍的傷員,給敵軍的傷員和假死的補槍,什麼?不能擊斃俘虜和傷員?你看電影看多了吧!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你若不擊斃他們,他們可能還會給你放黑槍,俘虜他們吧,你還缺吃少穿,要是不缺吃少穿就不用再這打掃戰場了,說到底還是因為窮!

當然,掩埋屍體也是打掃戰場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戰勝者要掩埋雙方的屍體,這是對死者的尊重,也是為了防止屍體在地面腐爛產生瘟疫,戰爭對於雙方來說都是為了領土,尤其是有資格打掃戰場的戰勝方來說,更有必要打掃戰場了。

既然打掃戰場這麼重要,且必要,為什麼在二戰中蘇聯沒有打掃戰場?

對於蘇聯打掃戰場收集的很多裝備用不上

前面已經說了,打掃戰場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收集裝備,但是對於二戰中的蘇聯來說,武器和彈藥並不是那麼匱乏,基本都夠用,而敵軍的裝備很多都用不上,在二戰中最富有的美軍就嚴格下令在戰場上禁止拾取敵軍武器,原因就是沒有必要,只要後勤供得上,武器彈藥是源源不斷的來。

蘇聯也一樣,窮的就剩槍和子彈了,在二戰中蘇聯製造了84萬門火炮,11萬輛裝甲坦克,16萬架飛機,不僅能夠自給自足,還在向友軍提供裝備,想想都可怕。工業國和農業國打起仗來就是不一樣。

另外,蘇德戰場戰況比較激烈,基本飛機轟炸完事火炮轟,火炮轟裝坦克對轟,轟到最後戰場上剩下的都是一堆廢銅爛鐵,跟中國戰場上的傷害很不一樣,像坦克、火炮這種重武器一旦遭到嚴重損壞,就極難維修,運回去再運回來,還不如重新造了。

這麼說吧,1945年蘇聯紅軍對關東軍作戰後,繳獲的70多萬關東軍裝備那簡直就是老鼻子了,然而蘇聯也很愁,這些破銅爛鐵要是運到蘇聯得用多少車皮,運到蘇聯也只能煉廢鐵,最後只能扔到倉庫,後來被我軍繳獲(這個解釋堪稱完美)。

蘇聯打掃戰場的話很麻煩,會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蘇德之間的戰場並不是中日戰場這樣的持久戰形式,要的就是速戰速決,前期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勢如破竹,後期蘇聯反攻的時候也是一路狂追,所以很多時候來不及打掃戰場就要投入到下一個戰場。

打掃戰場這種費時費力的活,就沒有工夫幹了,蘇聯和德軍作戰的地方很廣闊,往往是在地廣人稀的地方進行的,這樣的話就更沒有人去打掃戰場了。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慮蘇聯問題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天氣,德軍的失敗很大一定程度上都是因為敗給了寒冷。

據說1941年的冬天特別冷,而德軍還沒穿上棉服,大雪可能會將戰場掩蓋,而寒冷的天氣不會讓屍體腐爛,也就不害怕出現瘟疫了,所以乾脆就不打掃戰場了,對於蘇聯紅軍來說,什麼也沒有推到柏林把希特勒打成篩子更有意義!


史論縱橫


  二戰,由於德國單方面解除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大舉進攻蘇聯,從而開闢了一場二戰中最大的戰場-蘇德戰場。這個戰場也是德國從強大走向衰亡的開始,這場戰爭也造成了蘇聯大量的人員傷亡,在這場戰爭中充分體現出了蘇聯強大的工業體系。

  據不完全統計在戰爭中蘇聯共製造了:120萬支各種步槍和自動步槍、95萬挺各類輕、重機槍、84萬門各類火炮、11萬輛各類坦克、16萬架飛機、205萬輛汽車。

  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當時的蘇聯是由多麼強大的武器生產能力,這同時也為蘇聯可以完勝德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蘇德戰場,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機械化戰場,在這場戰爭中,德國和蘇聯兩國都投入了規模相當大的武器裝備。

  下面為大家講講二戰後蘇聯為什麼沒有打掃在戰場上遺留下來的那些武器裝備?

  1、 蘇聯在二戰中所使用的武器都是蘇聯本國製造的,很多武器配件只有蘇聯本國自己可以生產,即使在戰爭中被敵人繳獲他們也無法得到後續的彈藥供給。

  2、 蘇聯具有強大的工業體系 ,具有數不盡的武器製造原料。所以,蘇聯也不在乎在戰場遺留下來的這些武器,後方可以源源不斷的往前方輸送武器。蘇聯士兵認為去收那些武器會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

  3、 戰後蘇聯和美國在各大戰場上,不停的瓜分地盤,導致蘇聯沒有更多的時間處理這些遺留在各大戰場的武器。

  4、 蘇聯進攻的速度太快,所以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打掃戰場那些武器。

  鑑於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當時的蘇聯沒有打掃戰場,所以造成了蘇德戰場上遺留下來大量的蘇聯武器,直到現在為止,在二戰時期的蘇聯各個戰場,經常可以出土很多二戰時期的蘇聯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