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修《明史》所描绘的万历政治基本瘫痪,为什么明朝最终还能延续六七十年之久?

明右史


且不论从那里算出的六十七年,也不说《明史》所描述的是否客观公证。有一点必需承认,想要推翻一个经营上百年的政权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付诸军事行动就可以解决于朝夕之间。因为,即便这个朝代如何的腐朽,但是它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束手就擒,更不会拱手让人。相反当遇到动乱或是入侵,它会本能的去抗争,去做最后的挣扎,虽然有时候是徒劳的,最起码要选择一个有尊严的死法。



毋庸置疑,政治的腐败是一个朝代灭亡的导火索,也是根源所在。因为政治的腐败结果就是百姓遭殃,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就会起来造反。同时政治腐败,还会给有野心的人一个乘势而上的机会,因为它们的崛起必须要有一个可以浑水摸鱼的环境。如果,这个朝代政治清明、人心向善,所有的不利因素都会扼杀在萌芽状态。

纵观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每一次社会的变革莫不如此,而且都需要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血雨腥风。东汉未年,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到公元264年的天下归晋,经历过近80年的诸侯纷争。唐朝从公元874年黄巢起义,到公元907年的朱温自立,也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动荡。再比如说蒙古灭宋、朱元璋灭元建明虽然都是大势所趋,但不可能都是一蹴而就。


除明朝廷自身的矛盾,导致国家灭亡的两大诱因就是国内的农民起义和关外的后金崛起。而明朝最早的农民起义爆发于1627年,后金的公然对抗明朝是在1618年,万历皇帝都没有赶上国内的农民起义。面对突如其来的内忧外患,明朝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对付农民军,崇祯皇帝派出了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等大将全力围剿。对抗后金,天启皇帝任命袁崇焕为辽东经略,修筑坚不可摧的关宁锦防线。这样一来,有效的挫伤了农民军的锐气,也成功阻止了后金的猛烈攻势。尽管明朝最终还是灭亡了,但是这两项重要的举措,无疑成为了推迟明朝灭亡的最后一根稻草。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这个说法还真是有点冤枉《明史》了,《明史》里只说万历远隔深宫,不理大臣,并没有说万历不处理政务,政治基本瘫痪。在《明史·本纪二十一》中记载的万历中后期的文字里也没有这些说法,只是最后的帝王生平总结里用了“

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这样的句子。对万历的指责是因为君臣不沟通,造成小人上位,党争并起。

其实我现在也没找到万历一朝政治瘫痪,朝堂一空这个说法的准确出处,《明史》和《明实录》中都没有类似记载。《明实录》中倒是常见万历给群臣劝架的记载。下图是我在《明实录》中节选万历四十六年十月的一段,户部就兵饷不到位一事上书,万历回复这是国家大事,大伙就别再扯皮了。万历四十六年已经是他执政晚期,按照传说他该是万事不过心的,可是《明实录》中的记载并非如此,并且还在给大臣劝架。


另外说万历不批复官员升迁变动,造成政治体系失灵的问题我也没太看出来。他不怎么批复堂部以上的京官缺补,但作为执政骨干的中层官员任免挺勤快的。万历不对京官进行缺补,很大程度上应该是他在刻意处理冗官问题,另外也可能是被这帮朝臣吵烦了。我同样可以用万历四十六年的《明实录》证明他在官员补缺上是有作为的。画蓝色线为官员降职,红色线为升职或补缺,这还只是万历四十六年十月的一小部分。一个月的一小部分就升了三个,罚了两个,在人事任免频率上是比较勤快的。

其实不需要上面这些枯燥的文字证据,我们动脑子想想也能明白万历一朝没有政治体系瘫痪的问题,一个经常组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朝代,怎么可能政治瘫痪,那样是连基本的后勤问题都解决不了的。

所以,其实题主的问题并不存在,万历一朝并没有到政治完全瘫痪的地步。那么明朝延续几十年的统治自然顺理成章。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老朽只能说,万历确实被黑了,至于被谁给黑了实在没什么证据。我只能证明《明史》和《明实录》没有黑万历,起码没黑到那种程度。

老朽知道的就这些啦,喜欢的留个赞在走呗?拜谢!


奉天老朽


《明史》据说是清朝修订的,我们且不论它是真是假,明朝万历时期朝政衰落是坐实的。虽有张居正改革,但万历皇帝的德能却是衰弱的,这就不可避免都造成明朝走在下坡路上。

明太祖朱元璋是从下层走上来的强势皇帝。朱棣也不是他选定的接班人。但是后代的皇帝大多不谙政事,权力松弛,形同战国时代的周朝皇帝。但是这样的平庸皇帝却可延续王朝命脉百年之久。何故?因为王朝持续了几十年后,早已在朝野心目中根深蒂固,非有德君子可以撼动其地位。朝廷的官僚武将只有保护皇帝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天下一乱自己地位福禄就凶多吉少。下层百姓不能产生出厚德君子蒙天拣选,就只能忍受苦难。这样,即使皇帝昏庸无能,也没有有德君子可以撼动其地位,大家都是一样德行,上天何必弃他选你呢?这种平庸君主可以侥幸混下去了。

但是,君主如果有聪明智慧,还是要有效地进行政治管理,去除弊政,惩治腐败,体恤民生。否则,百姓受苦久了,还是会产生,只要在逼迫下产生一个能够依赖上天的君子,昏君就混不下去了。

历来开国君主都是有德有智的,否则上天不会选拔他。王朝建立之后,王朝的政冶管理官僚体系形成了,皇位按继承法的程序新皇上位。这个新继位的皇帝是否有德有智呢?这是无法确定的,他只是按部就班地履行皇帝职责,往往却是德不配位的。而中层的官僚管理阶层却有充份的人选,往往是德能配位的,却是为自己阶层谋利的。王朝发展到后来便发生了畸形,皇帝无力调控中层管理阶级,任由管理阶级盘剥底层百姓。这种状况会长久持续下去,直到底层或中层偶然地产生有德君子,即所谓的英雄人物。

历史发展是由偶然和必然的两种因素交相作用而决定的。人为与天意共同运作,人只有顺应天意才能主宰历史。天道无亲,惟德足辅。


独一幽灵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大概是说,为什么要等到崇祯皇帝的时候明朝才灭亡,而不是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把明朝弄崩溃完蛋;这个问题隐含的意思是无为而治好,还是过于殷勤的乱干好?个人认为,明朝灭亡,崇祯皇帝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崇祯皇帝一上台,年轻气盛,不顾国家天灾人祸的实际情况,一面要剿灭农民起义军,一面要消灭关外的八旗军;两条线作战,最终,内外交困,一命呜呼!怎么就不学习《水浒传》里面朝庭招安水泊粱山打方腊!?怎么就不学攘外必先安内!?万历虽然不上朝,但是知道孰轻孰重。


古河洋桥


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贪财惰政,曾经二十八年不问朝政。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皇上贪渎,朝臣效法,地方官吏可想而知。社会腐败,民怨沸腾。按说这样的朝廷已是朝不保夕了,为什么还能苟延残喘六、七十年呢?答案是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推翻一个政权,即使是一个腐败不堪的国家机器,也绝非易事。比如满清,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已经是腐败透顶了,就是那样!还免强维持了五、六十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告寿终。,这也是明、清两朝历史的相似之处。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大有可以鉴正之处。


老顽童374236889


清修明史,把很多明朝的皇帝奇葩化。

贬低前朝。以利于自己的统治。

从另一个角度告诉百姓前朝气数已尽,自己是天权神授,拯救万民与水火。

其实这种贬低前朝的事,各朝各代都有,以清朝为最。


灵迅风水出谋划策


修史的研究,很多时候上都是因为后朝推翻了前朝,把前朝描写的一塌糊涂,尤其是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贪官污吏等等,但在万历年间,制度上的有效运行,加上张居正的施政策略,使得万历年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颓废,有句话叫二流的制度,大于一流的人才,制度完善,符合时代潮流,就能维持下去,明朝如此,现代社会也是如此


宋明年


那时太封闭了


齐秦999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