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掌权时明朝朝政腐败不堪,为何努尔哈赤的军队就是打不进来?

老和尚888


二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明朝虽然衰落了,而且被阉党和东林党折腾的够呛,但是作为一个立国二百多年的王朝,还有着相当的实力,不是说灭就可以灭的。

问题本身问的就有问题,既然魏忠贤把明朝弄得腐朽不堪,那么只会导致清军相对实力增强,会更早入关,又怎么会和清军打不进来有关系?!简直了,按着这个逻辑,应该是魏忠贤不倒台,清军应该更早进入中原,李自成也早就占领北京了。这就是事物发展的正常逻辑!

崇祯皇帝水平不咋地,但至少还有一件事做对了,铲除阉党,怎么也延长明朝国祚十年吧,不然任由阉党折腾下去,还用得着努尔哈赤他们打吗,自己都完蛋了。

为魏忠贤这样的恶棍翻案,还是要看看天上的湛湛青天不可欺!



磨史作镜


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经过数次战役,明朝已经把基本把整个辽东地区拱手相让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当时并没有实施占领,只是抢完就走,虽然明朝损失了关外几十万军民,但不得不说这是努尔哈赤战略失误。

二、蓟辽督师出场,收复辽东大片失地,构建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坚不可摧,直至明朝灭亡,这条防线都没有被突破。另外,这里的督师当然是明朝伟大的战略家、爱国主义者孙承宗,而不是袁崇焕。

三、当时虽然明朝在辽东地区惨败,国内也是天灾不断,但是动摇国本的农民起义问题还没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明金实力对比仍悬殊。


掩埋的真相


一是崇祯是临时补台,没有经过系统的帝王之术学习,他没有领会平衡二字对于权力的重要性。

二是虽然魏贪得无厌,但魏懂得自己的权力是谁给的,知道自己跟大明王朝是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点魏比起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党们强太多。

三是失去了阉党制衡的东林党一切以小集团利益为中心,国家兴亡不如小家兴旺,结果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四是崇祯多疑寡恩,又怕担骂名,与百官离心离德。


风过故乡


题主什么意思,是想用这个命题来给魏忠贤翻案么!

魏忠贤时期,明朝朝政并没有那么糟糕,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农民起义还没有大规模开始,这时候的明朝政府还能够顺利对抗来自北方的威胁。最关键的是,孙承宗当时是负责辽东战场的将领,他的能力很强。

魏忠贤此人,实乃人渣至极,可是现在偏偏有人说魏忠贤控制了东林党,从而还能让明朝政局顺利维系。黑白颠倒从未有如此。东林党固然有很多缺陷,但是东林党中多数人是爱国爱人民的,这是他们本质属性,这和魏忠贤完全不是一个层面。


张杰谈史


历史的问题都不是一面的,而是几种力量汇合的结果。

1、明朝内部执政力量不同。天启皇帝喜好木工,不理朝政。魏忠贤的阉党控制朝政,所有成员都以魏忠贤唯命是从。而魏忠贤此人是个实用主义者,也不知道为什么魏忠贤此人一直很重视东北的后金问题。所以,明朝朝堂上斗争如何白热化,在对付后金这件事上魏忠贤从未懈怠,无论你是哪派的文官,只要能对付后金那我就用你。等到魏忠贤倒台,东林党上台。天朝上国思想觉得后金不过是小痒,内部斗争才是重点,国家工作重心迁移。所以,当时的明朝党争不断,任人用人关注的是你的出身,而不是你的能力。


2、后金内部的转变。我一直强调,努尔哈赤这个人其实就是一个流寇。他当政时期,后金基本一直在打仗。而且,采取的是民族隔离政策,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缺乏大局意识,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在我看来此时的后金政权其实就是一伙贼寇,所依仗全是军事力量的强盛。只要一次大的军事失败可能就会让这个脆弱的政权覆灭。但是,这样的情况在皇太极当政时期发生了转变。他改后金为大清,确立了与大明对抗的决心跟政治目标。建立蒙八旗、汉八旗,缓和民族矛盾。配合明朝内部农民起义军,每当陕西农民起义军遭受挫折,清军总是进攻明朝京城附近,逼迫各军回援,延续起义军生存。


3、外部环境的改变。这点原因主要分为两点,魏忠贤执政时期陕西各地农民虽然生活困难,但是还不至于铤而走险杀官造反。东林党执政时期,小冰河期效应加强,整个北方粮食颗粒不收。而明朝为了对抗后金赈灾不力,造成整个北方的农民起义,耗费大量有生力量。另一方面,自从隆庆皇帝与蒙古和解,双方一直保持良好关系。当时鞑靼的首领林丹汗倾向于明朝,成为当时对抗后金的一支重要力量。等到林丹汗去世,他的儿子上台。此人倾向于后金,并且与皇太极交好。自从那之后蒙古的军队成为了皇太极的帮手。这也就是为什么努尔哈赤时代后金只能在东北行动,而皇太极时期却可以绕过山海关,从宣大或者雁门入寇明朝。就如同扩散的癌细胞,已经无法堵住。

这是这些原因造成了魏忠贤时期压着后金打,魏忠贤死后形势逆转的表像。唉,王朝的兴替总有太多的无奈和巧合。


历史的尘沫


题主这是想给魏阉翻案吗?想说明魏忠贤对于大明起到了很多积极作用?然后再抨击一下东林党?还是不要被那些哗众取宠的网文欺骗了,魏忠贤给大明除了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基本上没起到什么积极作用。网上说他是贫苦人出身,所以只收商税,不收农业税。这其实无稽之谈,在《明实录·经史卷宗》上有明确记载,天启五年,明政府加收陕西税收,而当时陕西干旱,这一举动直接逼得部分农民活不下去,于是“陕西始有民乱”。而被大家一直唾骂的东林党,却是真实站在人民利益上去看待问题的,东南开放的学风,使得很多东林学士放弃了保守的朱子理学,转而投身经世之学,学习心学的那一套,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其实这是一个社会趋向,在明末商品经济及其发达的这个阶段,原来的士农工商为基础的户制已经被彻底打破,明末的南方百姓如同南宋时那样,开始对于利益欲望的大肆追求。在这个环境下诞生的东林党,更清楚什么是经世之学,而且他们以更开放的思想,成功的击败了齐楚浙等组织,赢得了泰昌朝的领导地位。然而在东林党尚未大显身手之际,朱常洛就病死了,然后天启五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掀起了新一波的祸国党争,把一干有思想有抱负的东林党人士意义击败并严格管制,然后鱼肉朝廷,使得大明失去了改革的机会。



崇祯皇帝即位后,三个月扳倒魏忠贤的举措让东林党看到了希望,然而这个希望最终也破灭了,原本东林党对阉党的反叛战争,成了被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转而变成了一波漫无目的的规模更大的直接影响到了大明存亡的党争。这个人就是温体仁,他先是利用半个东林党成员周延儒击败以钱兼益为首的一干东林党成员,然后帮助周延儒上位,之后利用心机和崇祯对自己的信任,成功的赶走了周延儒,就这样,除了亲近自己的大臣温体仁会留下,其他人则一概撵走。所以当时东林党成员大多不是大明统治核心的官员,而东林党形成之初就是为了对抗来自内廷的不合理政策,于是在备受排挤下,大多数在外廷的东林党成员开始走起了万历时期的老路子——拒绝和政府合作,也就是在这个原因下,东林党会阻挠内廷对东南税务的征收,其实不只是商税,还有农业税和徭役税,一概拒征,实际上就类似于英国的议会派团体反抗国王的行径。而在温体仁之后,内阁首辅6年换了46个,东林祸国?人家连权利都没握过,国家待我如此,我又如何报国?



再就是回到努尔哈赤打不进来这个问题了,因为当时的后金和大明的国力还是由很大的差距的,即使是军事水准,也不如明军先进。虽然金军骁勇善战,但是其军武科技水平不够,在面对大明的坚城深池时,缺乏有效的攻城武器,所以除了围城打援,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间谍开成也就是在辽东备战不积极的情况下才能用用)。反而大明可以依仗红衣大炮和其他火器的优势来跟后金打堡垒战来对后金进行大消耗,再加上当时的后金生产力低下,不能保证持续稳定的粮草补给,所以往往是城中明军粮草未尽,后金的粮食就吃完了。再加上后金政权还处于一个大部落汗国的水平,其内部叶赫部和部分东海女真部落尚不信服他,一旦陷入持久战,后金随时有政权瓦解的可能。另外周围的蒙古和朝鲜尚可以威胁到后金后方的稳定,这也是努尔哈赤时代后金的作战方式只能是局限在掠夺式的侵占,而不能有效的开发占领地的生产力来保证后方,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来看,皇太极真是个君主人才。



火器工坊


魏忠贤对付的都是东林党人,东林党人都是一群伪君子,一群自私鬼?魏忠贤一死,没了可以压制东林党人的人,再加上崇祯急功近利,损害了东林党人的利益,所以明朝必灭


杨文杰3


没有后来史书写的那么不堪,文人没骨气,干不过太监时候,疯狂给修建活人庙,倒台后疯狂踩!魏宗贤掌权时,能压制文人,富庶的江南的税赋能收上来,辽东抗金的银子是不缺的。老魏倒台后,国事家事天下事的东林党人,代表了江南大地主的利益,税赋再也收不上来,国库空虚,等满清打进来了,到江南搞扬州十屠,可悲,可叹!


夜瞳流水


不是内部动乱。吴三桂叛变 清狗能入关?


野猪皮割皮人


因为魏忠贤能够很好控制边镇将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