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為什麼這麼貴?

中醫和中藥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與西醫和西藥成了對立面,網友們的態度那可是判然有別的,不少我相當欣賞的投資者、私募基金管理人都是絕對的中醫黑。

我並不覺得自己“信中醫”,來自天性的膽小謹慎不會讓我往某一方向走得太遠,所以自然也不會是“中醫黑”。當然更重要的是,沒有醫學教育和從業背景,只是會看點不帶化學分子式的科普文章,看些醫藥研究者的討論,真的不敢妄稱自己懂點什麼,至不濟,是希望自己能在醫藥這一塊有一點點長進。

從概而泛之的角度來說,多休息少熬夜,多喝水少吃重油重口的東西,真的是萬金油。突然有點好奇,那些全民重口重辣的地區,感冒咳嗽什麼的,醫生也會交待別吃辣嗎?

不管什麼病,都是預防很重要,強身健體自然不會錯。這樣的立場根本不是中醫的“特權”,純正的西醫同樣有“多休息”這種萬金油,此前方丈的發問就引起了很多的討論。一旦病發,不管中西藥,是藥三分毒,那些認為中藥比西藥副作用少,大可以放心吃的想法,可要不得。至於中藥注射液這種真正的害人精,想到現今仍在大面積被注射進人體,就很是不安。

中成藥為什麼這麼貴?

和睦家是美國的醫療集團,在中國多地設有醫院

很多時候,一些小病小痛,身體自身功能正常的免疫機制就會發揮作用。正常細胞們每天都在勤力工作,與己方細胞友好合作,幹掉敵方細胞,掃除不明外源物,這是它們的日常工作內容。那些生病的症狀,比如咳嗽、發熱等各種嚴重程度不一的不適,其實是人體在積極地干預敵方時發生的事情。

在這方面,偶爾不開藥讓你回家休息的醫生反而是更人道主義的,ta從診療費中充分證明了自己專業的價值,不需要從吃不吃均可、反正吃不死人的藥品中得到補貼。可以想象同樣的情況,你國醫院或診所多半會選擇開一堆聊充安慰劑的藥給人,當然是中成藥為主,同時囑咐人要多休息少熬夜、多喝水戒腥辣什麼的。過了一陣病好了,人便以為是中成藥起了作用。

大家去醫院看病時有沒有仔細瞅過醫生給你開的藥?我以前是醫生開什麼吃什麼,非常遵醫囑的那種病人,秉承術業有專攻,疾病這種事醫生要比我懂嘛。近年接觸過一些醫藥方面的研究之後,才知道箇中厲害。咱明明上二三甲醫院看的西醫,開的藥品中,中成藥從金額看差不多會佔超過七八成以上,從種類看至少也會有一種。

是的,一種中成藥的價格往往會大於其它一種以上的西藥。比如普通感冒咳嗽,開個西藥類止咳水的同時,一定還會有某某口服液之類的中成藥。

終於前陣子,我開始向給我看病的醫生髮起了弱弱的挑戰。當時咳嗽半月有餘,去醫院開過兩次藥,好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點乾咳的尾聲。斷了兩天藥仍未全好,就再去了一個二甲醫院。

我主動跟醫生強調說這咳嗽也快好了,儘量少給我開藥,中成藥什麼的就不必開了之類的話。醫生一聽別開中成藥時立馬扭頭看我,口罩上方不大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明顯有點吃驚地說,你、你是不要中藥嗎?

我的錯誤是沒有回這個問句,而只是再次強調,給我少開點藥吧!醫生說,那就,開兩個。我沒再說什麼。結果一去開單,赫然還是有個中成藥在單子上,這個藥要70多塊錢,另外一個西藥10來塊。我跟開單子的工作人員說,我不要那個中成藥,我有跟醫生說不要的了。工作人員還煞有介事地問,哪個是中成藥?我根本不相信她會不知道,因為就算上面沒有明明白白標著“中成藥”仨字,我們普通人用名字也基本能夠分辨出來這兩個藥中的中西藥之別。

我果斷說了那個中成藥的藥名。她這才說,要退也是可以的,要去找醫生。我很怕讓醫生尷尬,但是猶豫了一下,還是去了。等看診的病人離開,我走進去跟醫生說,我要取消這個中成藥。醫生見是我,馬上說好好好,可以的。

醫生當時的態度其實讓我有點吃驚。對於質疑醫生的用藥,特別是不要中成藥這種明確的用意,其實是把以(中成)藥養醫的制度性責任歸咎於眼前這個醫生身上,至少彼時彼刻如此。在提退藥這個要求之前,我沒有想過醫生會答應得如此乾脆。也許我心虛自己在質疑一個普通醫生的醫德時,這位醫生自己也有點心虛?

不成想到此地步,醫生還想臨門再博一腳,說你是要退第一個?明明第一個是西藥啊,我心裡嘆口氣,把之前的心虛一掃而光,堅決地說,我要退第二個,中成藥,某某藥。藥退成了。

取到那個西藥一看,是對應頭痛、鼻涕、咳嗽等看上去病情劇烈的藥,登下已開始懷疑藥不對症。吃了一晚後,乾咳未見消停,反而咳痰困難有點嚴重起來,疲勞體虛的副作用亦感明顯。

我想起幾年前有一次咳嗽,複診了四五次都未見好,霧化沒丁點用,時間已長達一兩個月,血常規之類的又沒查出啥毛病。終於咳到力氣都沒有的感覺了,醫生再度開的藥中有一種以前未吃過的顆粒,藥品功效上寫著類似提氣補虛之類的話,不太記得名字了,但顯然是中成藥。

不是誇張,當時喝了一貼顆粒衝的水後,我明顯感覺到了一點力氣,就是類似小時候中午下課時的飢餓勁兒,然後回家喝了第一碗湯時的感覺。

或許這次也一樣,我已經吃了半個多月的止咳西藥水,搞不好免疫能力有所降低,用中醫的話講是體有點虛,現在再吃這類對應初病時症狀較強烈的西藥,恐怕於病情無益。我再一次停服醫生開的藥,去了藥店,給工作人員說清我的問題,姑娘給我推薦了某某咳痰口服液,仍然是中成藥,50多塊錢,同時還有一箇中成藥的消炎藥。我只服用了前者。

只能說,這藥於彼時的我或許確曾有用,因為服藥當天喉嚨的確舒服一些,咳嗽時有塵卡在喉嚨中的感覺漸去。

繞了一大圈,我還是沒能徹底否決中成藥的作用。

普通的病毒性感冒,一般情況,人即便不就診,當病情走完一個正常的流程,一兩個禮拜內也會痊癒的,而西藥的目的在於抑制症狀,讓人在這個流程中稍微舒服一些。有時感冒咳嗽會伴隨低燒,這時醫生會多開一種退燒藥,同時特別囑咐除非晚上燒得更厲害了否則不要服用,正常情況一邊吃普通的感冒藥抑制過分嚴重的症狀,一邊扛一兩天,燒一退,人就會感到神清氣爽,然後肌肉發酸一兩天,這燒就算好了。

病毒不是細胞生物,相對於細菌感染,西藥對病毒感染比較無奈。目前的西醫體系中,人體感染了病毒,主要還得靠自身的免疫力去殺死病毒,那些強大到可以損傷免疫系統的病毒,比如SARS病毒,就成為非常可怕的病毒了,好像最後也說不上是被人類所剿滅。

科學或者說醫學仍然是有侷限的,有時只是病情無更嚴重病變前提下的長期化或者慢性化,都會成為一個麻煩的問題。

咳嗽很容易如此,血常規都查不出什麼問題,但就是久咳不止。這種情形下,西醫只能一直開些止咳藥。一直吃這些藥抑制表面症狀,可能會很難痊癒。一不小心服藥長達一月以上,體質也許會有所影響,因為藥品的代謝對人體而言,是額外的負擔。

西醫可以解釋這一點,但好像並沒有更多的解決方案。中醫是有的,它會歸根到人體內部,比如理氣、宣肺什麼的。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最終咳嗽是怎麼好起來的,也不知道該歸多少因於中藥。至少我這次咳嗽,是某一天下班後從地鐵站出來,吸了一口室外冷空氣,吞了一口口水後,居然感覺喉嚨清明瞭許多,此後多天漸趨好轉。

中成藥之所以引起諸多爭議,很大原因在於,經驗論者會覺得某些中成藥的確有用,畢竟有自己及身邊人的經歷作證,而有點基本醫學或科學素養的人則會對此嗤之以鼻。如果我們的義務教育能給我們普及統計學的基本原理,中成藥在特定人身的作用,比如某些中成藥對我你他有作用,與使用科學的三期臨床實驗自證療效及明確毒副作用,之間的差距不可以數里計,那麼,我們現在所面對的極端中醫粉和中醫黑或許都會少很多。中醫黑很多時候黑的是中醫粉科學思維之匱乏、難以溝通,好似活在大清時期。

但凡一種藥品,具有治病攻效的同時,都會有其它毒副作用,使用這種藥的前提是,治病的效益要好於忍受其毒副作用,而這需要統計學來證明,臨床實驗就是利用統計學的結果來證明效用大於弊病。儘管人體大體機制一致,但每個人體、每個器官或組織等各方面的情況有各種正常的差異,同樣的藥物用在病情類似的兩個人身上,可能會有非常不一樣的結果。這也是利用統計學明確毒副作用發生概率的必要性所在,任何一個病人服用任何一種藥,都有權知道,自己會有多少概率面對怎樣的副作用。

我們打開任何一款西藥的說明書,都會有各種毒副作用發生概率的清晰說明,中藥呢?禁忌尚不明確。有些中醫粉喜歡講的是,兩千年人體實驗下來的,還需要那點實驗來證明?哦我的天啊,非科學思維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科學思維很難駁倒它。不能證偽,不能證實,厲害得很。

目前一致性評價只是在化學藥品中進行,並沒有一款中成藥能問心無愧於被任何一個病人服用。而開藥的醫生,特別還是門診的西醫,明明比我們都更清楚這些,卻還是在提高收入動機的驅使下,一次又一次地開了佔病人醫藥費用七八成以上的中成藥,並且基本不會面對患者的質疑,甚至,很多患者是主動要求醫生開特定中成藥的。這種局面,真是想想就夠讓人頭大的。

—— 完 ——

往期文章:

原研藥為什麼這麼貴?

中成藥為什麼這麼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