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沒殺劉禪是為何?劉禪最後又是如何死的?

黃少剛


劉禪是歷史上著名的蜀漢後主,劉備的兒子,三國中蜀國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扶不起的劉阿斗”。在位有42年,登基後拜諸葛亮為相夫,諸葛亮著名的《出師表》就是北伐時寫給劉禪的。

後來諸葛亮去世,劉禪貪圖享樂,幾乎不理朝政,並開始寵信宦官黃皓,導致朝中結黨爭鬥,忘記諸葛亮“親賢臣,遠小人”的教誨,導致國內腐敗,就連姜維都因為怕被害,自己請求逃到舟曲去種田了。

公元263年,魏軍分三路進攻蜀國,朝中大臣有的建議向南撤入雲南貴州等地,但又怕站不住腳;有的建議投奔吳國,但當時吳國也比較弱小;最後有個叫周力的主張投降魏國,於是後主劉禪接受了這個建議,自縛手腳前去向魏國將領鄧艾投降,蜀國全部繳械。同年三月,劉禪被押解到洛陽,為穩定蜀國人心,控制局面,魏國分劉禪為安樂公,並將蜀國50多人封侯。

後來司馬昭宴請劉禪及諸位舊部大臣,會上奏上了蜀國的音樂,群臣都想起來亡國之恨,全部哭泣,只有劉禪一人吃的很香還不時傻笑,司馬昭問劉禪:你很想念蜀國吧?劉禪卻說:這裡比蜀國快樂,不想念!過了不久司馬昭又問劉禪:你想念蜀國了嗎?劉禪一時間假裝痛苦,說想念蜀國,但是司馬昭看出來劉禪的假裝,只有哈哈大笑!

從司馬昭問幾次劉禪想念蜀國問題,劉禪的回答中,司馬昭判斷出劉禪就是一個愚蠢的人,只顧享樂,不會考慮復國,也沒有那個能力,就算留著也沒什麼危害,於是就讓他安享晚年,最後在公元271年病死於洛陽。


歷史劇情


司馬昭為何不殺劉禪?

第一,起初目的並非為了殺劉禪。攻滅蜀國是為了得其土地百姓財富,歷史上,因為一人活著為除一人而發動戰爭少之又少,三國時,貌似關羽受到此種待遇,司馬懿建議聯合孫吳,麥城將其擊敗進而埋伏除掉關羽。要司馬昭滅蜀動因是除掉劉禪,他還不夠格。

第二,剛剛滅蜀時不可殺。首先,劉禪率城投降,擊殺降者,必會激起反叛,得不償失,當時,蜀國精銳受姜維節制,其依然在外,此時若殺劉禪姜維必然頑抗到底,事實也證明姜維正是劉禪下詔而降的。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此時司馬昭已然覺察鍾會在蜀地有反叛之心,司馬昭若下令殺掉蜀後主,蜀國軍民仇恨之心必然為鍾會所用,鍾會藉此凝聚力量對抗曹魏,那滅蜀豈不是滅出一個更強大的對手,因此,滅蜀之際不可殺劉禪。

第三,滅蜀之後不必殺不能殺。不必殺,劉禪本人樂不思蜀,毫無能力,對曹魏夠不成任何威脅,另一方面,劉禪在蜀地並無人望,即便有蜀將造反,想打著劉禪的旗號,也不可能成勢,劉禪沒有凝聚力。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宋太祖殺孟昶,人都以為是因為花蕊夫人,其實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孟昶在蜀地極有威望,蜀地將領打著孟昶的旗號反叛一定能召集成勢,所以趙匡胤以非自然的方式讓孟昶自然死亡。相比之下劉禪就不必說了。不能殺,即便掃除了鍾會可能的反叛,滅蜀之後的一段時間也不能殺劉禪,一旦殺掉劉禪,蜀國一國之主,孫吳會怎麼想呢,司馬家繼承了曹魏意志,意在統一天下,殺掉劉禪無疑使孫吳更加死心塌地的對抗魏國,將來滅吳更加艱難,所以,劉禪活著比死更重要。

也正是這種天造之勢,才讓劉禪得以樂不思蜀……


文史品


其實不殺劉禪是為了收攏西蜀民心,拿他做秀,最後結局可想而知是善終的


付此生不換


跟劉禪相關的典故,一是扶不起的阿斗,二是此間樂,不思蜀,也就是樂不思蜀;有此可看出,一是劉禪沒本事,沒頭腦,諸葛亮那麼聰明的人都教不好他,誠如孔子所說:朽木不可雕也!這對司馬昭來說沒任何危險;二是劉禪沒心肝,直到他死時一直封為安樂公。


古事今解


劉嬋是老死的,司馬沒殺他,是因為劉禪演技好,大智若愚


舞陽周航


劉禪被送進了洛陽城後,不過就是一個木偶,留著可以收點人心,平時可以當個狗溜溜,也不錯啊。言歸正傳,殺降或善待都是依實際情況而定的。歷史上凡是在殺與恩養這個問題上掌握火候到位的,基本上最後都得了天下,坐了天下。


半世滄惶


司馬昭沒必要殺他了,劉禪沒有野心,再說了劉禪還是他妹夫,最後受封安樂公,也算善終。劉禪的後代在兩晉時期移居日本,人數達幾千人。


地平線資訊


劉禪樂不思蜀、識時務是為其一,國力實力對比是為其二。根本在於其二,少了個矢志不渝北伐的諸葛丞相,誰還足以為慮?


圖圖說歷史醬


1.劉禪樂不思蜀心態好,2.劉禪身邊有用的大將也和謀士也死的差不多囉,3.他還要招降劉禪身邊可用之人,如果把劉禪殺了,那他得不償失


倦36971529


保命高手,順勢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