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八一农大(HBAU),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建于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大潮中,由原国家副主席、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亲自创办并兼任第一任校长。1973年,学校由农垦部划归黑龙江省管理。学校原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裴德镇,经省政府批准,2003年10月学校整体搬迁至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总占地120.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6亿元。47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面向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6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1700余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文化传统

校标

1.以“麦穗”与“笔尖”为基本元素,笔尖下为建校年份,环以中英文校名。

2.麦穗象征着农业,笔尖象征着科教。两者融为一体,巧妙互喻,富有艺术想象力。

3.三对麦粒似书卷和禾苗,具有生生不息、积厚成器之势;颜色的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底部的黑色象征着黑土地,上部的绿色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云纹线条则传递着中国文化气息。

校训:困知勉行、积厚成器

校风:唯实坚韧、团结创新

学校精神(八一农大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负重致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院部设置

农学院: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

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运输、工业设计、水利水电工程、飞行技术。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草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药学。

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会计学院: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包装工程、粮食工程。

电气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英语、社会工作。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3月,该校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类型、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拥有1个省重点学科群,4个省重点一级学科。

省重点学科群:黑龙江优质米生产全程产业化技术。

省重点一级学科:作物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学、兽医学。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农业工程、农业资源利用、兽医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植物病理学、预防兽医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土壤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农业经济管理、、机械设计及理论、食品科学、作物遗传育种、基础兽医学、会计学、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植物营养学、临床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药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企业管理、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

专业硕士学位类型:农业推广硕士(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养殖、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信息化、农村与区域发展、设施农业)、工程硕士(农业工程、食品工程)、会计硕士(会计)、兽医硕士。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业工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3月,该校飞行技术专业为校企合作办学、专致培养通用航空飞行学员的新增亮点专业,9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该校共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项、省级项目57项、立项校级项目130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农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省级重点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会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电气化、生物技术。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农学、动物医学、农业电气化。

省级精品课程:兽医病理解剖学、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家畜传染病学、动物生理学、乳品科学与技术、作物栽培学、儒典《弟子规》与道德人生、普通植物病理学、微观经济学等。

省级视频公开课程:中国文学与人生、科学认知动物。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寒地作物栽培技术实验中心、工商管理学科、食品科学综合实验中心。

黑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三江水稻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阿城果蔬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大庆油田电力集团供电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畜牧兽医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海林农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3月,该校设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测试中心、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中心。另外还建有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2010年,大学科技园获批大庆市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到位地方政府专项支持资金300万元。

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保护性耕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牛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马铃薯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副产物加工与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动物医学实验室、省高校谷物副产品综合利用实验室、省高校农业机械化工程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寒地作物种质改良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中心: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型肥料研发工程中心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由王震将军于1958年主持创建并亲任校长,校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裴德镇。1959年,时任农垦部部长兼八一农校校长的王震将军,给姜瑞元等在校领导来信:“决定在虎林新建农大校址。”但由于自然、资金等原因迁校计划停止。建校之初,校名为黑龙江铁道兵农垦局农业大学,期间还挂过密山农垦局农业大学。

1958年10月30日,王震将军在学校积肥现场会议上讲话说:“农学系八班要我给农大命名,还要共产主义的涵义。同志们,叫‘八一农大’行不行?”1959年6月8日,农垦部下发“关于八一农垦大学名称问题的通知”,学校正式定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文革第二年,学校的一个派别组织“红色造反团”夺权成功,于1967年3月9日讲学校改名为军垦大学并成立了军垦大学革命委员会。2个月后又将学校改名为东北农垦大学。1967年4月30日,牡丹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复成立“东北农垦大学革命委员会”。

1969年9月2日,学校划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不久学校被撤销。

1973年,学校复校,时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大学”。

1976年,兵团撤销,学校更名为“黑龙江农垦大学”。

1978年7月7日,校党委向上级请示恢复八一农垦大学校名。

1978年9月4日,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批准恢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名。

2003年10月迁至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