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好以后鱼类是怎么洄游的?

落叶


首先介绍长江特有的淡水洄游鱼类,胭脂鱼,它有着“长江美人鱼”“亚洲美人鱼”的称号。这种鱼,幼时随长江水漂到长江下游生活长身体,等成熟之后,洄游到上游产卵,而后在上游养老,不再回到下游。它的命运比较好,在葛洲坝,三峡大坝水利工程建成,洄游通道被阻断之后,成功在长江上游建立新繁育种群,躲过“灭顶”的一劫。而其他鱼类的命运就没那么好了,下面进入科普时间。

非常的不幸,葛洲坝,三峡大坝等长江大型水利枢纽,并没有给鱼类留有洄游通道,这必然给长江的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首先我们看三峡库区,根据建坝前调查,三峡库区有鱼类127种,其中圆口铜鱼、南方鲇、鲤、长吻鮠、铜鱼、草鱼、黄颡鱼、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翘嘴鲌、鲫、鱅、吻鮈、岩原鲤、大鳍鳠、蒙古鲌、鳊、赤眼鳟、鳡等为三峡库区各江段的常见鱼类。2005~2006年间,长江三峡库区渔获物鱼类为108种,下降了19种,鲢、南方鲇、鲤、黄颡鱼、铜鱼、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长吻鮠、草鱼成为了三峡库区主要经济鱼类。部分喜急流性的鱼类如圆口铜鱼、圆筒吻鮈、长鳍吻鮈等逐渐从库区静水江段向上游流水江段迁徙。这些鱼类的适应生境空间减少,间接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

我们再看长江口鱼类种群在三峡大坝前后的对比,从1999年至2007年,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优势种的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与2001年相比,2004年,凤鲚和松江鲈丰度分别减少了93.3%,98.2%和90.2%,在2007年仅略有回升。

接着我们看长江中游进入洞庭湖的三口地区,1996年、2002年、2003年和2005年三口分流径流量分别为628.385亿m3、532.95亿m3、568.75亿m3、635.25亿m3,监利5~6月份鱼苗径流量分别为59亿尾、19亿尾、4.06亿尾、1.05亿尾。2002年和2003年三口分流径流量相近,而鱼苗径流量2003年仅为2002年的的21.3%;1996年与2005年三口分流径流量相近,

而2005年鱼苗径流量不到1996年的2%

由以上数据可见,长江鱼类资源是面临危机的,这种危机的锅虽然不能全让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背,但水利工程却扮演着重要影响的角色,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阻断了洄游通道,使洄游性鱼类种群有了灭绝危机,有的已经消失了。

2,阻断野生鱼类种群基因交流,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使得鱼类生存环境破碎化,产卵场地破碎,使得种群萎缩。

4,改变水文规律,如水沙,水温,季节径流等,也使得鱼类产卵规模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