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全能自恋”,是父母和孩子成长的阻碍

01

婴儿在刚刚出生时,有一种叫做"全能自恋"的心态。他会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别人的存在都是为他服务的。

饿了,有人送上吃的;

冷了,有人为他保暖;

如果不高兴了哭一哭,立即有人奔过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你瞧,我只要动一动心念,就能让别人按照我的意愿行动。

随着他们的长大,渐渐从依附中剥离,经历过求而不得的挫折,才知道自己的弱小无助。

我们的很多大人身体长大了,心智上或多或少还保留着婴儿的一些特点,以至于成为了父母,还不知道如何恰当地养育自己的孩子。

比如,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成长发育状况:

他的心智是否能够理解我的意思? 他的能力是否跟上我的要求?

他们觉得,我希望孩子表现怎么样,孩子就得表现怎么样,否则就无法接受、暴跳如雷。

这跟婴儿的"全能自恋"有什么两样呢?

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中心,期望自己动一动念想,孩子就会主动符合他们的要求。

当他们的念想落空了,就开始恼羞成怒,打骂和控制就变成了另一个"走捷径"的法宝。

渐渐地,他们又发现这条路其实也难走,每次情绪化的操作过后,出现的反弹要以更大的力度才能压下去。

以至于越到后面,越失控。当所有的力气都用尽也无济于事之后,发出这样的哀叹:我家的孩子怎么会这么不省心!

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省心的事,如果从一开始就不够用心,后面就只能加倍地费心了。

家庭教育中的“全能自恋”,是父母和孩子成长的阻碍

02

从盲目自信到盲目设限,是很多家长教育失败中走过的一条共同心路。

从一开始期待孩子完美满足自已要求,到渐渐无奈地接受现实,心是不甘的,于是就有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来满足自己的幻想。

面对自家孩子的现状,只有满满的焦虑。即使求助于他人,即使有人分享了经验,也不敢再认同,反驳道:

"站着说话不腰疼!"

"孩子哪有那么好搞定?"

就这样自己给自己设限,给孩子设限。

家庭教育中的“全能自恋”,是父母和孩子成长的阻碍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达克效应。越是无知无能的人,越是觉得自己正确和了不起;越是有能力和知识的人,越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欠缺。

我也曾走过这样的一段路程,从无知的盲目自信最后跌到自卑。

一开始踌躇满志,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成,遇到困难了,却开始退缩和怀疑自己,受到挫折和打击后,又转而否定自己。

教育孩子的过程不也是这样的吗?

一开始我们图省事,理所当然地觉得孩子应该听我们的,没有必要费那么大的周折。

就是我们对孩子的这种傲慢,自然地引起孩子潜意识的抵触。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的沟通才是无障碍的,只有尊重才会换来尊重,换来心悦诚服的接受。

我们明明比孩子懂得多,能干的多,完全可以做一个让孩子崇拜欣赏和学习的榜样,却把自己变成了孩子心目中的一个盲目干涉她的、不讲理的暴君。

他心里在想,你一点都不懂他,还自以为是地讲大道理,于是他开始抵触,于是你觉得自己无能,开始否定自己,开始盲目设限。

家庭教育中的“全能自恋”,是父母和孩子成长的阻碍

03

那我们要怎么做呢?

一、通过学习了解孩子和认识自己。

当我们了解孩子的世界,才会知道孩子的很多表现并不是不懂事和故意对抗我们,而是因为认知的不足,才明白很多我们灌输给孩子的大道理,其实他是根本无法理解的。

才知道要让孩子接受我们的观点,必须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站到他的角度去沟通。

才知道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他相信人们说的每一句话,相信自己所看见的就是真实的。我们的言行举止,常常会在无意中触发孩子成长的某个契机,指引着孩子的行为模式,甚至影响到他的一生。

我们会十分注意用自己良好的一言一行引导出孩子的优秀品质。

二、通过实践,跳出自己,改变自己。

每个人的认知途径,都是从成长环境和经历中获得的,环境是底色,经历是突破。

小时候,我们也无法理解什么"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

顺境中,我们会对轻易到手的好东西不珍惜,我们会对玩乐、美食和礼物贪得无厌,遇到了挫折才会感觉出节制的意义;

逆境中,我们会对自己的不幸遭遇充满抱怨,我们甚至因无法忍受而百般逃避和摆脱,经历过才知道坚忍的可贵。

经历和实践让我们成长,我们也就学会了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属于他的成长体验。

当我们不断地跳出自己原有的认知偏差,拥有更成熟的心智去与孩子相处后,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其实没有那么难搞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