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赵国,可以轻易抵御匈奴,为何一统天下的秦国却不行?

你发香散得匆忙


1 是那时候匈奴实力还不强,武器、装备、经济还在发展期。赵国当时的综合实力是强于匈奴的,所以赵国能轻易击败匈奴。个人认为也谈不上击败,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匈奴也不会傻到和你硬刚,也就是那种在边城骚扰一下,占完便宜就走那种。

2 从实力上来讲,一统天下的秦国是强于赵国的,即便是巅峰时期的匈奴也不一定是秦国的对手,但有个问题,虽一统天下,但还没达到真正的统一。这些被统一的国家难免会有想要复国的想法,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统一人心。这需要大量的军力去维持国内的安定,配合国家的发展。

3 赵国与匈奴相邻,且国土较统一后的秦国相比小的多,国家内部相对团结,因为国土小,可以快速的根据战场变化调整军力,更具机动性。再加上当时的匈奴实力并不强,其实随便派点兵吓唬一下意思意思,他们也就自觉的跑了。而秦国面对的是一个,加强版的匈奴,为了防止内乱既不能抽调太多的兵力,又不能放任不管。虽国力强于匈奴,但能用于对战匈奴的兵力却是旗鼓相当的,所以造成了秦国“不行”的假象。


曾经of未来


战国的时候,秦、赵、燕这三个与匈奴直接接触的国家,都可以吊打匈奴。因为当时的匈奴还不够强大,且武器也非常低劣,基本上都是对中原各国进行袭扰,扰完就跑,还没有大规模的军队进攻中原各国。

而同时期的秦、赵、燕三国,长期处于与中原各国的战争中,国力、组织能力、战力、武器等各方面都占优。尤其是赵国,典型的就是专治各个游牧民族的。

战国时候的赵国,曾经组建了历史上第一支骑兵,在七国争霸中可谓是风光无限。不仅对当时包括秦国在内的国家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在对待北方游牧族群的时候更是得心应手。而当时的匈奴,不过只是北方各种游牧民族的一支,赵国在打击匈奴的同时,还灭了楼烦、林胡等强大的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也灭了华夏化的中山国,将赵国的领土推进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核心地带,并占领了产马重地河套地区。因此,在当时,匈奴等游牧民族对赵国是一点办法也没的。

同时,匈奴对秦国一样也没有办法,因为秦国虽然是以步车兵为主,与游牧民族作战优势不大,但毕竟秦国是战国第一强国,匈奴也只有远避秦国锋芒。只是由于时不时袭扰秦国,秦国才修长城以拒匈奴,而并不是秦国害怕匈奴。

当秦朝建立以后,由于秦朝在灭东方各国的战争中,让匈奴钻了空子,丢失了河套地区。匈奴才能够短时间强大起来,并获得了一些中原各国的武器装备,开始成为秦朝北方的一个强劲对手。

但是,秦朝统一以后,为了解决匈奴问题,派蒙恬率大军攻击匈奴,将匈奴赶出了河套地区,从此匈奴不敢南下。此役以后,匈奴在终秦一朝,都没有再成为秦朝的威胁。


苏绽


谁说大秦对付匈奴不行的。

看下史书呗!

省得丢人!

秦朝时蒙恬

大败匈奴

让匈奴放弃河套地区

而赵国只不过靠赵长城

做防御性抵抗

大秦是主动出击

打的匈奴吐血

不是因为秦统一时间不长

不然

匈奴能捡个漏

到后面汉时那么得势

让汉朝费那么多人力财力

秦不灭

早把匈奴弄死在萌芽时期了

那会尾大不掉

赵也就只学会了

胡服骑射

也没匈奴的战争取的什么重大成果

当时的匈奴正处在形成发展

弄小孩可比弄成年人容易多了

赵怎么能和统一后的秦,比


蓉儿是傻瓜


匈奴历来是赵国的心腹之患,匈奴做为草原民族,靠骑射优势经常侵袭骚扰相临的赵国,当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之后,也开始大力开疆拓土,赵国首先灭掉了中山国,从而结束了赵国的内乱,接着击败东胡,进而出兵北抗匈奴。赵国的北疆主要是雁门和代郡,这里经常会受到匈奴的侵犯,直到战国名将李牧的出现,就成了匈奴噩梦的开始。也应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谶言。李牧到任之后,命令所有的将士以及当地百姓,都必须学习骑射和武艺。同时他还采取了示敌以弱的战术,命令部队当匈奴入侵的时候,所有人员都躲进城堡去防守,不能出迎匈奴。匈奴认为李牧软弱胆怯,更加肆无忌惮屡屡犯边。

后来,李牧认为战机成熟的时候,命令百姓把牛羊都集中到离城区较远的地方上放牧,去引诱匈奴人过来抢掠。当匈奴派兵去抢掠的时候,李牧只派了少量的部队迎击,而且稍战即退。匈奴人觉得李牧根本就不懂什么战争,于是就大规模地去抢夺。其实赵军早就预先做好了埋伏,等匈奴的兵马进入包围圈的时候,将他们一举进行歼灭。从此以后,李牧名声大振,通过这一场战争打的匈奴人十几年都不能恢复元气,北疆获得了长时间的平静。

说秦国抗击匈奴不行,也是错误的观点。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就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即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还率军修筑了万里长城,对匈奴做好有效防御,并且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尽量促进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也是由于蒙恬的存在,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见其威名和实力。


德厚致远


匈奴比较奇特,就是战着游牧民族尚骑射的优势,不断骚扰抢掠农耕文明,抢了就跑,打不赢也跑,给历代王朝造成了很大困扰,但绝对没有被匈奴亡国的风险。因为,匈奴的长期作战能力很差,只要驻兵把守,就不用担太大心。匈奴也只能接受做生意。

所以,赵国可以轻易抵御匈奴,但面对大兵团作战实力强大、粮草丰厚、人口和土地是赵国三倍的秦国,长期来讲,落败就是大概率事件。

本来,赵国是有机会以弱胜强,干败秦国的,但以赵括和65万赵国将士牺牲为代价换来的复苏机会,被两代实在太过于昏庸,秦国一使间谍计就上当的赵王,断送了。东方六国,更是被秦国的间谍计,玩得团团转,互相打。

你们六个长年打战,打了几十年;秦国独自好好发展的几十年。然后,秦始皇一上台,就把六国全灭了。

秦统一全国后,不是打不赢匈奴,而是匈奴打了就跑,长年玩骚扰啊。匈奴所在地,就是草地,对秦军诱惑不大,没有占领价值。

所以,秦始皇也没办法,只好派人驻防了。


董江波


首先,我们知道自商周以来,中华民族周边就有不同的少数民族,北有鬼方,匈奴,西有西戎,羌人,中华民族和少数民族的碰撞不可避免。

其次,春秋战国开始诸侯混战,秦、赵、燕都有边患,秦国有秦穆公“称霸西戎”,赵国“胡服骑射”,燕国也修有抵御外族的长城,说明各国都有抵抗匈奴和外族的能力和决心。

最后,因为赵国紧邻匈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赵国变法变革中比较著名的,也很有成效。因为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以东出六国为方针,统一天下为己愿。所以,大规模北击匈奴在秦始皇命令蒙恬30万大军北上。

个人观点,望采纳。




孤陋寡闻的郑先生


李牧是战国末年赵国的著名将领,长期为赵国守北边雁门关一带,抵御少数民族—匈奴、东胡等的进攻。

李牧驻军边关,就地设置官吏,开荒种地,发展经济,所得收入都收归军营幕府,作为兵士的生活、训练费用。所以,他率兵长年驻守边关,却能够军费不缺。他还经常杀牛慰劳士兵,训练士兵,学习匈奴、东胡民族骑马射箭。修筑烽火台,长期派人防守,一旦有敌情,便可点燃烽火传信。因为光速传递最快,处有敌情,点燃一处烽火,便可迅速传遍边关防线,采取应急措施。

但李牧却有一道奇怪的命令:如果遇上匈奴来犯,各处防守战士必须迅速进入营垒。若违令与匈奴交战,捕获了匈奴的人,一律处斩。所以每当匈奴侵入,将士都坚守营垒,不与他们交战就这样过了好些年。匈奴人以为李牧胆小怕事,即便是他部下的将土也认为他们的将帅是怯懦无能的。赵王听到这些情况后,也责备李牧。但李牧我行我素,依然如此防守。结果惹得赵王大发脾气,以为有失堂堂赵国的威风,于是便下令召他回来,另外派人代替李牧镇守边关。李牧也不申辩,在家呆了一年多。

在这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犯,赵军每次都出兵迎战。而每次出战,却是失败多,损失大,士兵死伤不少。边境经常交战,不能耕种,也不能放牧。物产受损失,军需供应紧缺。赵王这才明白李牧的做法是对的,便派人请李牧再次挂帅。李牧托病不肯,赵王亲自登门请他。李牧便对赵王说:“大王您一定要我领兵的话,那我还是像以前那么做,如果你答应,我就接受命令。”赵王当然同意。李牧来到边关,一如既往。匈奴多次来犯,李牧都闭营不出。

匈奴更加认定李牧是胆小怕事。而镇守边关的将士们因为长期得到赏赐和休养,却没有用兵效力的机会,一个个都期待着奋力一战。这时候,李牧精心挑选了战车三千辆,精壮的战马三千匹,能破敌擒将的勇士五万人,善于拉弓射箭的射手十万。部署阵势,训练人马。然后放出所有牲畜,让民众在草原、山坡上自由放牧。一时间,漫山遍野,牛羊满地。匈奴见到这情景,便派来小股骑兵前来抢夺。李牧也只命小支队伍迎战,而且没战几个回合,便假装败北,逃回营垒。

匈奴首领单于听到这个消息,便亲自率领大队人马气势汹汹,直逼主阵地前。李牧命令十万射手,分左右两阵迅速摆开命三千精勇骑兵飞马直插匈奴背后,挡住退路。当十万射手从左右两侧,万箭齐发,射得匈奴乱作一团、死伤大半的时候,便命三千战车,五万勇士发起冲锋,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匈奴阵地。

后面三千骑兵趁机紧逼过来,前后夹攻,四面包围,刀劈箭射,势不可挡。单于万万没有料到,一向谨慎守城,怯懦不堪击的李牧,居然摆出如此强大的阵势。素来以强悍著称的十多万匈奴骑兵,在李牧这迅雷般的强攻下,死的死,伤的伤,溃不成军!李牧乘胜灭了檐褴、破了东胡、降服了林胡等少数民族。匈奴首领单于慌忙逃命,走得远远的。从这以后十多年,北方少数民族再也不敢南下靠近赵国边城。

公元前233年,李牧又率领军队向强大的秦国发动反攻,在肥(今河北晋县西)地把秦军打得大败。后又奉命防守赵国南疆,抵御韩国和魏国。李牧为赵国的强盛和安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全在于他那非凡的胆识和超人的谋略,他的智慧不仅取胜当世,而且光照千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闻道国学


赵国打匈奴并不是很容易,而且是非常艰难。为何长平之战都不敢动北方的李牧跟骑兵不就可以看出来吗?而且大家要看到游牧民族不需要大量的军粮、金钱就可以打仗。换句话说打仗成本很低。运量食得人路上要吃的粮食可要比运送的多。所以打匈奴得不偿失。他们的地盘有啥好占领的。就好像蚊子肯定要不死你,但就是要以下你恶心你。



小闫说历史


这个问题要从匈奴和中原两个方面来看。从匈奴方面来讲,在战国时期,匈奴还是分成很多个部落,没有统一的政权,力量分散,单个力量还弱小,匈奴各部落顶多是扰边,当时的匈奴各部落绝无力量入侵中原。所有在蒙古高原立足过的游牧民族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喜欢在秋末或春初骚扰中原,在中原看来是入侵,其实在北方游牧民族看来是一种生存手段,蒙古高原冬季寒冷,一遇到草原枯死、牛马羊冻死很多的情况,就得饥寒交迫,再加上当时商品经济不发达,游牧民族无法交换到中原的布匹、铁器、粮食,因此就采取暴力掠夺。而到了秦朝统一时期,匈奴各部落同时也开始统一进程,力量蒸蒸日上,到了秦末汉初,匈奴完成了统一,一个统一的匈奴力量是很强大的。何况在冷兵器时代,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军队对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形成军事技术上战术上的碾压,但骑兵不是无懈可击,骑兵善于游击进攻,但不善于防守攻坚,因此对付骑兵集团冲锋最好的防御手段就是筑篱笆修城墙挖河道,这就是秦赵修长城的原因。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人口少,历来实行兵民合一体制,上马杀敌,下马放牧,亦兵亦民,而且不像中原王朝当兵有固定军饷,自备马匹兵器随军出征,全靠战争缴获战利品分配,因此一个不到三百万人口的匈奴一次就可以出动四五十万骑兵。从中原来看,赵国前期和北方匈奴部落战争中始终不占优势,正因为这一点才出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原王朝第一次出现成建制的骑兵,好在赵国时期,北方游牧部落还是松散一块,赵国应付起来还是游刃有余的,到了秦朝,匈奴因为逐渐统一力量逐渐强大,秦朝因多年统一战争,民生凋敝,军事力量分散,六国复国势力仍未根除,对付起一个统一的匈奴有点力不从心,因此采取了战略防御,派蒙恬率军30万北拒匈奴,但30万人要守住一个漫长的边塞也力不从心,骑兵因为运动快可以从任意方向发起进攻,所以就只能把原来战国时期秦、赵、魏、燕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阻挡游牧骑兵南下。


conan888


谁说轻松?那是李牧有本事,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这一万个里有个杀你父母,奸你老婆,阉了你儿子当佣人,你感觉如何?汉武帝想复制李牧的计谋,谁料匈奴人聪明了骗不了,幸汉有卫青,才得大胜,而当实力逆转,打的匈奴望风而逃,汉武帝也有了你一样的想法,结果换李广利大败而回,李牧卫青名垂青史绝不是浪得虚名,战匈奴绝不轻松,秦虽有铁军,没有李牧卫青也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