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注意事項和方法,你知道嗎?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是目前公認的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在血糖增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時,為明確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採用OGTT進行鑑別診斷。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注意事項和方法,你知道嗎?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注意事項和方法;

1.患者接受試驗前應避開腦梗塞、心肌梗死、外傷、手術等各種應激狀態至少2周以上。

2.停用能夠影響血糖的各種藥物如糖皮質激素、避孕藥、噻嗪類利尿劑等至少1周以上。

3.試驗前3天保證規律飲食,每天進食碳水化合物的量不少於150克。

4.試驗前一天晚上9點以後不應再進食。

5.試驗當日將75克葡萄糖粉(小兒按1.75克/千克體重計算,總量不超過75克)溶於250~350毫升溫開水中,早晨7點空腹(服糖前0 分鐘)抽靜脈血查血糖,同時留尿查尿糖後,在3~5分鐘內飲完糖水,從飲第一口糖水開始計時,於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和180分鐘分別抽靜脈血查血糖和留尿查尿糖(每次留尿前30分鐘應排尿一次並棄去),有條件者可在各時點同時抽血查血漿胰島素或C肽。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注意事項和方法,你知道嗎?

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的意義

空腹血糖正常值不大於110mg/dl(6.1mmol/L),且服糖後120分鐘不大於140mg/dl(7.8mmol/L)。

如果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且服糖後120分鐘血糖 ≥200mg/dl(11mmol/L)者可確診為糖尿病。

介於正常和糖尿病之間者為糖耐量低減(IGT),單純空腹血糖介於正常和糖尿病之間者又稱空腹高血糖狀態(IFG)。

急性肝炎、嚴重肝硬化和胃大部切除後的患者服糖後60分鐘和120分鐘的血糖可急劇升高超過200mg/dl(11.1mmol/L),故此時的血糖值只作參考,不作為診斷糖尿病的依據。

哪些病人需要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必須按要求正規操作,OGTT的結果才是可信的。

試驗中需要多次抽靜脈血,對患者很不方便,所以臨床上要準確地掌握適應症。一般來說,患者存在下列情況應作OGTT:

1.用於糖尿病的診斷空腹血糖大於110mg/dl且小於126mg/dl者;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40mg/dl,且又小於200mg/dl者;女性患者有過期妊娠、產出巨大胎兒或死產病史者;發生自發性低血糖者。

2.判斷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一般以服糖0分鐘到30分鐘胰島素分泌的上升量(μU/ml)與血糖上升量(mg/dl)的比值△IRI/△PG作為判斷指標,該比值<0.4者可判斷為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低下。例如測得某患者0→30分鐘血糖90→200(mg/dl),胰島素 10→50(μU/ml),則該患者的△IRI/△PG為:(50-10)/(200-90)=40/110=0.36,提示該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低下。

3.其他如用於判斷胰島素抵抗等。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注意事項和方法,你知道嗎?

下列情況不宜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1. 已經確診的糖尿病患者

2. 2小時血糖或隨時血糖檢查,已經確診為糖尿病,就不要再為診斷而行OGTT。

3. 也有一些患者診斷糖尿病以後經過調整生活方式、控制飲食、運動鍛鍊和控制體重等,血糖控制較好,甚至已恢復正常血糖,反過來又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患有糖尿病,這時除繼續保持上述非藥物治療措施外,定期規律地監測血糖即可,不必再行OGTT。

有些糖尿病患者因為種種原因,需要判斷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這時要根據血糖情況判斷能否進行OGTT。

1. 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中等度高或以上者不宜進行OGTT。

2.嚴重的肝病患者嚴重的肝病患者,如急性肝炎、嚴重的肝硬化等,肝細胞不能迅速攝取葡萄糖並在胰島素的參與下將其轉化為糖原儲存,服糖後血糖往往超過診斷標準,但不可誤診為糖尿病。這種情況下一般不作OGTT。

3.已行胃切除手術者已經進行胃切除者或胃大部切除者,口服葡萄糖後,葡萄糖快速進入小腸而被迅速吸收,血糖在短時間內急劇升高,這是特殊病理生理情況下的葡萄糖吸收異常,對診斷糖尿病並無價值,所以這種情況下不宜進行OGTT。

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大多數糖尿病人甚至包括部分醫生在內,往往對空腹血糖比較重視,在診斷或治療後複查時只抽空腹血化驗,而對餐後高血糖的意義卻不甚瞭解,也不夠重視。在糖尿病的早期,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輕度受損時,胰島素的基礎分泌尚能控制空腹狀態下的血糖,故空腹血糖正常。而進餐後由於血糖迅速升高,對胰島素的需求增加,此時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故餐後血糖往往偏高。正常人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若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可確診為糖尿病。當病人當空腹血糖正常,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人之間稱為糖耐量低減(IGT),說明此時患者機體處於糖代謝紊亂的代償性階段,也即由糖耐量正常向糖尿病發展的過渡階段。如不引起重視,就會轉化為2型糖尿病。在糖耐量低減人群中,每年約有5%—10%的人發展為2型糖尿病。

如果重視餐後血糖的檢測,就可以在早期發現糖耐量低減人群和早期糖尿病人。一般說來,當出現空腹血糖升高時,胰島β細胞功能已下降50%,而餐後血糖升高較空腹血糖異常要早3-5年。換句話說,可使糖尿病診斷提前3-5年,為早期治療爭取時間,對防止併發症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再則,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要求全天候,對空腹血糖及餐後血糖均需控制,一天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處在餐後(指進餐後4小時內)狀態。因此,餐後血糖對全天的平均血糖影響更大,一般說來,餐後血糖比空腹狀態下要高一些,但不能超出太多,否則會導致許多併發症,諸如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心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等等。因此,僅僅使空腹血糖控制滿意還不夠,還要使餐後血糖保持在合適水平,這樣才會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查餐後血糖與查空腹血糖不同,不影響早晨正常進餐及用藥,不會因到醫院抽血延誤早晨的治療從而造成血糖的波動,餐後血糖能更準確地反映病人血糖控制的真實水平,是反映病人進餐量及用藥量是否合適的重要指標,是調整藥物的重要依據。

控制餐後高血糖可採取以下幾點措施:在飲食總量控制的基礎上少食多餐;進餐時細嚼慢嚥,延長進餐時間;多選擇富含植物纖維的食物;必要時可選擇延緩消化吸收的降糖藥物(如拜糖平)。另外,快速、短效的促胰島素分泌劑諾和龍對控制餐後高血糖效果也很好。

總之,餐後血糖的控制與空腹血糖的控制一樣重要,不能厚此薄彼,無論是血糖監測還是血糖控制均應是全天候的,只有全天候地使血糖處於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才算真正滿意地血糖控制。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是:空腹≤6.1mmol/L,餐後l小時≤8.3mmol/L,餐後2小時≤7.2mmolL,餐後3小時≤6.1mmol/L,全日無低血糖發生;較好血糖控制水平:空腹≤7.2mmol/L,餐後1小時≤10.0mmol/L。餐後2小時≤8.3mmol /L,餐後3小時≤7.2mmol/L,全日無低血糖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