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培养的学习行为习惯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培养的学习行为习惯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培养的学习行为习惯

荐文|徐洁本真教育

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选择了一些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要养成的学习行为习惯,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幼儿阶段

1、听故事。聚精会神,每天定时。

2、用笔画画。每天画一页画。

3、观察说话。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

4、正确握笔。训练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

5、喜爱图书。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

6、整理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

小学阶段

1、爱书。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买新书。

2、写字。握笔姿势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

3、听课。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

4、作业。独立思考,书写整齐、规范,按时完成。

5、思考。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力求知道原因。

6、用工具书。会用老师推荐的工具书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

7、记笔记。凡读书读报、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能抓要点,力求记原话。

8、写日记。坚持天天做,学会拣重要的记,力求有新意。

9、提问。每天向老师或同学提一个问题。

10、争论(讨论)。和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11、读报刊。每天读,成为必做的事。

12、积累。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订自己的报刊。

13、建立作业规范。各科作业的书写格式规范。

14、参加课外活动。参加文体活动、听报告、看演出、看比赛、投稿、参加竞赛等。

15、预习。建立预习常规,根据各科特点决定。

16、复习。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

初中阶段

1、制订学习计划。对一学期的学习任务、目标、措施、时间和学习内容等作出安排。

2、自学。按照计划,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检测。

3、质疑。学须有疑,于无疑处生疑,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询问老师和同学。

4、探究。有对疑难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有打破沙罐纹(问)到底的习惯。

5、思考。每天有一段时间静静地思考一点问题。平时学习先思考,以求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向家长、老师请教。

6、专心。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毅力,坚持专一地做下去,做一件事时,不要心有旁鹜。

7、讲效率。心中有时间观念,做事力求快速准确,力避拖拉。

8、求实。讲求实际,追求实效,不弄虚作假,尤其是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孩子不好好吃饭、爱咬人打人、吸吮手指、顽皮好动、哭闹任性、撒娇黏人···爸妈怎么制止、斥责、威胁,都解决不了问题!

其实我们都错了!只要读懂孩子,教育就会简单而美好!育儿心理,唤醒您和孩子的心有灵犀!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培养的学习行为习惯


这份1-9年级“好习惯”养成要点一览表,请告诉孩子!

导读

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再伟大的成就,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学生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或者虽然很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习惯。

下面这份学生习惯养成一览表非常实用,请老师转给学生家长。

01

一年级习惯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培养的学习行为习惯


02

二年级习惯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培养的学习行为习惯


03

三年级习惯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培养的学习行为习惯


04

四年级习惯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培养的学习行为习惯


05

五六年级习惯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培养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很多,上面的习惯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习惯,在孩子12岁以前养成,会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再为大家分享孩子初中阶段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

初中三年是孩子一生很重要的受教育阶段,很多家长心情急切,望子成龙。但更多的是从众学习,没有做好整个中学期间的习惯和能力培养规划,错过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时间,等发现问题时已经很难改正。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培养的学习行为习惯


06

初一培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以下五个环节:听讲、笔记、作业、改错、总结。这五个环节与我们的成绩息息相关,非常重要。

和成绩的关系度:听讲与笔记,约40%,作业约10%,改错约20%,总结约30%。

具体做法:听讲、笔记,时间分配:80%时间听讲,20%时间记笔记。

听讲听什么:老师对一个题目的思路突破分析,一个题目或者一类题目的总结,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笔记记什么:

(1)基础的定义、定理、性质(一定要理解记忆)

(2)自己课上的灵感

(3)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4)老师的归纳与总结

作业:认真完成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落实,很重要

改错:对自己没掌握的知识的及时弥补与修正

总结:总结的时间不需要太长,但是对能力提升很重要。把自己的知识体系归纳总结,编织成网。

1.按时完成老师部署的各种作业

每天及时将作业完成,效率很重要!不能一边做一边玩,要高效率学习高效率玩!初中学业任务加重,效率很重要。

2.做题书写整洁、清晰

开始重点要求步骤,对题目解答交待清楚,通过步骤反应思维过程,不能出现跳步现象。当步骤清楚时再要求书写整齐(尤其男孩书写可能会马虎些)。

07

初二培养思维能力


做好四会:会听、会做、会讲、会变。

会听:会听老师讲课的关键点,听讲效率高

会做:把会的做成对的,准确、规范进行书写,表达自己的思路

会讲:把自己会的东西讲解出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会变:题目的形式发生变化,能发现本质,准确解答

具体做法:

1.家长装傻让孩子把题目讲给你听

有时候家长要傻点,题目的解答你看懂装没看懂或根本不看就说你看不懂,让孩子把过程讲给你听,过程中还可以装傻提些问题。

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他(她)对题目理解更深一层。同时更让孩子有成就感,爸爸妈妈都不明白的题,是我给他们讲明白的。

听懂不意味着会做,会做不一定能做对。讲题会进一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对能力提高大有好处。

2.让孩子学会总结,做读书笔记交流体会

学会一个章节或一册,让孩子给你总结下知识。刚开始你可以帮助他(她),让他(她)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最重要。

有些时候放松下,让孩子读些名著或励志类书籍,有感想时让他(她)做好笔记,你也可以和他(她)一起看,交流对人物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会总结和归纳,才能让学习更高效,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一。

改进学习的思路,做好三多: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打开思路,找到巧法

多题一解,归纳总结,找到通法

一题多变,形式多变,找到模型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培养的学习行为习惯


08

初三培养自学能力


初三在延续思维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学习惯,自己学会整理和查找资料。

最开始,家长可以操作让孩子看,逐渐让孩子自己整理家长给予指导,到最后让他(她)自己整理。

比如:

老师经常会要求整理作家的生平事迹,最开始上网帮助孩子查资料,后来就让孩子自己查、自己整理。

开班会的资料也是自己查自己整理,其中有些图像需要孩子自己用相机拍。

另外,如果孩子喜欢玩魔方,就让他(她)自己上网查资料、整理相关资料(玩魔方有助于培养孩子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高中需要很好的自学能力,有意识做这方面培养,才能慢慢放手。

09

习惯养成要注意的几点

1.要坚持

有家长说,给孩子建立习惯的过程中很难坚持。这让我想起身边很多熟悉的场景。

一个小学生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每天早起锻炼,结果某天晚上和家长一起看电视到11点多,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从此再也没有进行过早锻炼。

一个高中生好不容易在家长、老师的合力下,上缴了手机也不再上网玩游戏,可某一天在同学的拉拢下又一次身陷网游不可收拾,尽管自己的保证书还随身携带。

有很多爱美人士苦苦坚持数天晚间节食,结果一场好友聚会便自此守住餐桌回归旧途,饱享口腹之欲却事后自责不已。

2.写下来

你的“习惯建立计划”具体吗?有白纸黑字写下来吗?

事实上,在习惯建立的过程中,

“写下来”这个动作非常关键,通过写下来我们才能在头脑内确认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梳理清楚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才会不自觉地模拟即将发生的场景。

这些是实际行为发生的“先行组织者”,没有这些确定性的演练,我们的大脑缺少真切的行动指南。我们做事之前,大脑需要“仪式感”,其实质上是内心归属的确认,我们生活中几乎处处都需要“仪式感”,不是吗?

3.做可视化的进展记录

比如,某件约定的事情做好后,在日历上做出标记,以示自己当下的进展。

这给我们对做好的事起到一个心理确认的功能,由此产生的成就感、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视——这是真正让我们坚持下去的内在动力。

这个进展记录尽可能放到醒目之处,另外也可以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达到坚持的目的。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老师、家长要有耐心,坚持引导孩子做下去。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培养的学习行为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