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在四十三年为其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

yunyaling1987


雍正收拾八阿哥胤禩是为了巩固皇权,而乾隆给胤禩平反也是为了巩固皇权,只不过坏人都让雍正给当了,乾隆只能做好人罢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皇帝的任何行为和政策皆是以巩固皇权为根本,尤其是对待皇族内斗这件事儿上,雍正和乾隆的态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奉行严厉镇压。

雍正在继位后用残酷的手段打击自己的兄弟,这确实非常恶毒,但雍正别无他法。因为即便是到了今天,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仍旧遭受质疑,这让雍正在上台之初如坐针毡。

当然,支持雍正的人对于所谓的“改字矫诏说”是不屑一顾的。可反对雍正的人则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在一字一句上斤斤计较,搞不好康熙的整个遗诏都是雍正瞎编的。而且鉴于雍正继位时的诸多反常表现,以及在他死后拒绝与康熙埋在一起,由此可以断定雍正篡位无疑。

对于雍正是否真的篡位,本文不做讨论。但是在雍正继位之初,诸兄弟不服他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其中对雍正威胁最大的就是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

在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除之后,康熙就再也没有立过太子。但是从康熙的态度上来看,他在晚年是非常钟爱皇十四子胤禵的。

在康熙五十七年时,胤禵被任命为大将军王,使用天子规格出征青海,如此情形让朝中诸臣皆认定胤禵将会是日后的大清皇帝。

但结果大家都知道,胤禵最终没能当上皇帝,后来也被雍正圈禁了起来,直到乾隆登基后才重获自由。

讲真,胤禵对雍正的威胁要比老八胤禩大多了。毕竟胤禩在“毙鹰事件”后就彻底失去了康熙的信任,争储已是无望。而胤禵在康熙驾崩的前几年却是风头正劲,甚为得宠。

不过由于胤禵和雍正都是一个妈生的,看在自己老娘的面子上,雍正没有弄死胤禵,否则胤禵就算有八颗脑袋也不够砍。

(胤禵及其福晋画像)

除了胤禵外,雍正最痛恨的自然就是老八胤禩了。胤禩原本是有争储的实力的,虽然他出身并不高贵(母亲卫氏生他的时候只是个嫔位,地位较低,因此胤禩出生后便交由大阿哥之母惠妃抚养),但是胤禩本人非常争气,在朝中人缘极好,有“贤王”之称。康熙于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第一次晋封成年皇子,皇长子胤禔被封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被封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被封为多罗贝勒。

从封爵中可以看出,起码这时胤禩与雍正胤禛是一个级别的,大家都是贝勒。

(八阿哥胤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胤禩威望太高了,反而导致康熙对他心生厌恶。特别是在康熙首次废除胤礽之后,朝中大臣竟然皆保举胤禩为储君,这让康熙不免怀疑胤禩在背后捣鬼。况且此时康熙对胤礽感情犹在,废储仅仅是一时冲动。

而胤禩并没有认清形势,锋芒太露,最后大失父心。康熙甚至斥责他“妄蓄大志”,摆明了皇位已经跟他没关系了。

不过即便如此,胤禩在朝臣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雍正对他还是非常忌惮。即便是在继位之后,雍正仍旧不放心胤禩,最终将他圈禁至死,并将他全家废为庶人。(外界普遍认为胤禩是被雍正毒杀的)

康熙是一个非常看重亲情的人,他在生前一再的希望诸子团结,哪怕是他最讨厌的大阿哥胤禔,康熙也仅仅是将他削爵囚禁而已。而雍正在继位后的所作所为却截然违背了父亲的初衷 ,这确实让人非常费解。

按理说雍正是奉旨克继大统的,胤禩、胤禟、胤禵等人即便再怎么讨厌他,也绝对不敢违背康熙的遗诏,更不敢起兵作乱。但雍正却始终对自己的兄弟们不放心,至于这其中缘由大家可以畅想一下。

在雍正死后,乾隆也没有立即为胤禩、胤禟等人平反。乾隆只是放了胤禩之子弘旺,“给予他红带,纳入玉牒,月领饷银3两,另给房20间、田15顷、奴仆8人,以为资生之计”。

弘旺作为康熙皇帝的孙子,父亲胤禩好歹也做过亲王,但乾隆仅仅只给了他个红带子,而每个月的俸银也不过区区3两,一年也就36两,乾隆对弘旺的皇恩真心不怎么浩荡。

其实和雍正相比,乾隆更加地心狠手辣。只不过在他老爹的残酷打压下,能对他产生威胁的人已经不存在了。而到他上台之时,他手中的权力已然非常稳固,不再需要暴力清君侧了。

而至于给胤禩平反,则要等到乾隆继位四十三年之后了。此时的大清是中历史上皇权最为鼎盛的时刻,整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威胁到乾隆的皇位。而乾隆选择在此时为胤禩平反,不过是为自己博个好名声罢了。

(在乾隆四年时,皇族之中又爆发了“弘晳逆案”。该案主谋,原废太子胤礽之子弘皙被乾隆圈禁至死,并改其名为“四十六”)


千佛山车神


乾隆为其叔叔八阿哥允祀平反是有原因的,不仅是他的叔叔,他为很多清朝宗室都平反了。原因有三;

一,为了显示自己的气度,挽回满清贵族的支持。

毕竟许多政治斗争离他已经很多年了,对他的统治也构不成任何威胁,比如多尔衮,比如他八叔,为他们平反,既能显示自己气度,还能挽回满清贵族的支持。安抚民心。而且在乾隆的晚年平反,基本上一代没什么人了,没人反对,故而水到渠成。

二、团结宗室,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毕竟在他之前,清朝争夺皇帝位的斗争太多了,什么兄友弟恭、父慈子孝都抛在脑后了,乾隆此举也是想给后世子孙做个榜样,也算一种警示。

三、圆了父亲的心愿:皇考晚年意颇悔之

乾隆四十三年发布谕旨:就“心术而论”,允禩与允禟“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意思是雍正对允禩和允禟的处理是正确的。但是,乾隆说到这里时,突然口气转缓,说允禩与允禟“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意颇悔之”。因此,“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意思是八叔和九叔没有篡逆的迹象,他爸爸晚年也很后悔。我今年亲政四十三年了,这件事很重大,我如果不说,后世的子孙就没人敢说了。故而,也是圆了其父雍正的心愿。

所以,他才会为这些人一一平反,既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又没什么损害,何乐而不为?



小王看历史啊


乾隆并没有为胤禩平反。胤禩只是乾隆在处理宗族关系时所利用的一颗棋子。在处理复杂的宗族关系时乾隆情商比较高,对于不同的人用了不同的手段或打压或安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稳固自己的统治。

在宝亲王弘历继位为皇帝的第二天,他的同辈兄弟就奏请改名避讳,把排行的“弘”字改掉。乾隆没同意,说是名字都是皇祖所赐,载在玉牒,不忍心让兄弟改名。

对于叔辈,乾隆总体比较宽和。如对父亲雍正时就厚待的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等乾隆都赐双俸,除大的升殿朝贺及典礼并时都不必行君臣叩拜大礼等。

对于胤禩一党,乾隆和态度和父亲严厉打压的态度又不同。在他继位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就已经令满汉大臣讨论他们子孙复归宗室的问题。乾隆二年又把允䄉、允禵都放了,赏赐爵位在家居住。

在这之后,乾隆四年的时候发生了弘晳结党营私案。弘晳是废太子允礽的儿子,常以东宫嫡子自居,笼络了一些失意的宗族子弟,比如康熙五阿哥允祺的儿子弘升、康熙十三阿哥允祥的儿子弘昌、弘晈等。这其中还有乾隆优待的庄亲王允禄的儿子弘普。而庄亲王允禄本人正是弘晳的支持者。弘晳最后被革爵圈禁,子孙除籍。庄亲王允禄也因此被没收双俸,革除职位,只保留了爵位算是给面子了。

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给允禩恢复原名,不再叫“阿其那”,恢复宗籍录入玉牒。

面对这样错宗复杂的关系以及暗流涌动,乾隆对允禩党的态度是康、雍年间宗室内斗的尾声,因为此时的允禩党已经式微,不可能再对乾隆的统治形成威胁。因此乾隆对他采取了安抚态度,并以此换得了更多亲贵对他的支持拥戴。


沅汰


一想到八阿哥,很多人想到《雍正王朝》八爷胤禩带领一群铁帽子王逼宫失败,雍正在朝堂上骂胤禩和胤禟,说“他们是猪,他们是狗,他们是阿其那,他们是塞思黑”“允禩,你这真要自绝于朕前,自绝于列祖列宗吗”。

我们在《清史稿》中可以看到相关记载:八阿哥胤禩性格沉稳又有才华,在九子夺嫡中长时间占据主导。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是,诸多阿哥,大臣上书请立胤禩为太子。康熙晚年疑心重,因此事而大怒,囚禁了八阿哥。因为此事也给了四阿哥胤禛机会。胤禛在不显山不露水的不让康熙起疑心的同时,又做出一些贡献展现才能,最后被确定为继承人。八爷党自然是不服的。

所以雍正在搞定了罗布臧丹津,年羹尧等以后,雍正慢慢剪掉了胤禩的羽翼。将其削去皇籍改名为阿其那,这个名字有人说是“猪”这样的恶语,也有说这是“令人讨厌的人”。胤禩被贬为民王,后来胤禩又被圈禁。大臣上书请求将胤禩正法,雍正没答应。后来,胤禩在宗人府的囚禁下,郁郁而终。

乾隆皇帝四十三年为八爷胤禩平反主要原因有二(据《清史稿》)。

一,八爷,九爷结党营私,都是咎由自取,但是他们没有显出明显的谋逆之举,所以予以宽恕。

二,乾隆说:“皇考晚年,意颇悔”。雍正晚年提到“削去两个弟弟胤禩,胤禟的皇籍,贬为平民,赐予阿其那,塞思黑的名字。”这件事时,有一些后悔的意向。所以乾隆也算满足父亲雍正的一个遗憾。


红雨说历史


老实说,历史上的八阿哥其实是怪冤的。

在康熙在的时候,老爷子拼命地打压他,让他毫无出头之日;老爷子不在了,老四拼命打他,最终落了个凄惨的结局。

说真的,其实康熙也并不是怎么特别讨厌或痛恨老八,事实上,八阿哥的母亲地位很低,但康熙并没有因此而看轻他。

相反,八阿哥从小到大受到的恩宠比别的阿哥还要多,比如封贝勒爷,在同年龄段的阿哥中,八阿哥是最早的。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八阿哥好学、脾气好、善解人意、会做人有关吧?



也正因为如此,在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康熙令众臣推荐一个阿哥为储君,结果大学士马齐等都推了八阿哥。

然而,康熙却出尔反尔,绝不承认,因为其本意是希望众臣重新推举废太子,没想到居然是八阿哥!

由此,八阿哥悲惨的大半生,就是因为这个推举事件开始了。

论事实,这事真不能怪八阿哥,毕竟,这是民主形式,八阿哥也是民心所向啊。

康熙认为八阿哥不能继位,并不是因为他的母亲出身低,而是认为他太柔弱,会被群臣所制,这是他绝不愿意看到的。

其次,八阿哥是个妻管严,子嗣太少(只有一个),这也是康熙不同意八阿哥为储君的理由之一。

于是乎,为了防止群臣再度拥护,康熙之后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八阿哥,其目的就要让八阿哥和群臣明白——我绝不会选老八为储君,就死了这条心吧!



等到雍正继位后,其对八阿哥的影响力还是颇为忌惮的。早在康熙末年的“九王夺嫡”中,闹事对风头正劲又结党的八王党十分厌恶。

但是,其继位后,却用了个欲擒故纵的把戏,先把八阿哥和十三阿哥同时封为亲王、总理大臣,但这个意义却是两样的。

对老十三,雍正是真心信任并重用,但对老八,却是明升暗贬,处处使绊子,有意要抓他的把柄。

结果,不管八阿哥做什么,雍正总是要挑他的刺,八阿哥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终,在雍正四年正月,八阿哥被革去王爵,开除宗籍,交宗人府囚禁于高墙之内,其福晋也被命自尽,并挫骨扬灰。

之后,八阿哥被改名为“阿其那”,同党九阿哥被改名“塞思黑”,大意是猪狗之类。



这还不解恨,最终八阿哥允禩并定罪40条、九阿哥允禟定罪28条,两人在雍正四年八月与九月相继死于非命。

从这个角度上说,雍正杀弟大体是可以成立的。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也就是近半个世纪后,乾隆发布了一道谕旨,其中说:

就“心术而论”,允禩与允禟“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 但“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意颇悔之”。

因此,“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

乾隆的话说得还是很中肯,“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



讲真,这么个大冤案,乾隆又离得最近、威望最高,他都不敢平反,试问后代子孙谁敢?

由此也可看出,乾隆对老爹当年骨肉相残的举措其实是颇有微词的。

最终,八阿哥、九阿哥被恢复原名,子孙也归入宗籍。

迟到的正义也是正义,虽然晚了点,但也算是为允禩和允禟恢复名誉了。


坑爹史册


雍正十三年十月十八日的时候,乾隆刚刚登基,这时候可能是因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烧到了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身上。

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是九子夺嫡这场斗争中的失败者,雍正登基之初对他们还是很优待的,给他晋升了爵位,但是胤禩仍旧和雍正对着干,后因为很多罪名,将他们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意思就是猪和狗,并给他们开除宗籍,囚禁至死,将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开除了宗籍,他们的档案不得再进入皇族,而乾隆继位之后,深感有愧,毕竟是皇族后代,做个普通百姓实在是不合适,后来乾隆恢复了他们宗室的身份,搬回了王府,而自己的亲叔叔胤禵也放了出来,给了他爵位。圣旨是这样写的;
”允禩,允禟等孽自由作,得罪已死,其子孙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其宗碟之外,与庶民无异。当初办理此事诸王大臣再三固请,实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处理之处,着诸王满汉文武大臣各抒己见,确议俱奏”

这个时候乾隆这么做我觉得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做法,学习祖父康熙的从政原则,宽大为怀,这也和乾隆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有关。另外,就和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一样,总是怀揣着梦想的,乾隆也想当一个伟大的皇帝,学习唐太宗的宽厚,开明,自己也要创建一个贞观盛世。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笼络人心了,为了赢得大家对他的支持。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当政已经四十三年了,这个时候乾隆颁布了圣旨为八阿哥和九阿哥平反,意思就是他们虽然是结党营私,父亲对他们的惩罚也是有点后悔的,只是碍于面子罢了,现在将替父亲做出正确的决定,为二位平反,恢复宗室,恢复原名,收入玉碟。在这一年,他还为多尔衮,多铎平反昭雪,修筑陵寝,此外还有豪格复其原号,享配太庙。



这个时期乾隆已经是六十八岁了,已经是老年人了,一般来说人老了之后心态也变了,人也会由严厉变为仁慈起来,另外,这些年来他的思想统治,文字狱,反清复明的各种清除活动已经让他达到了目的,到了这个时候为他的宗室沉冤昭雪也是为了一定程度上笼络人心吧。


月光侃历史


康熙的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虽然他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但是也是个很不幸的人,在夺嫡中就因为备受大臣们推举,而让康熙对他猜疑打压,雍正登基又因为嫉妒他的能力,圈禁阁爵,最后被活活折磨致死。其实胤禩得很多罪状根本就是莫须有,只不过是雍正容不下他罢了,后来乾隆登基后,相继给八爷党的八爷,九爷,十爷平反,但是他真的只是觉得雍正对同胞兄弟过于残忍才平反的吗?

其实我们单看雍正继位后对八爷党的打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雍正的确是对八爷党恨之入骨,甚至巴不得吧这群人挫骨扬灰,给自己的同胞兄弟改名“阿其那”,“塞思黑”据说是猪和狗的意思,这真的不知道打的是谁的脸,但是我们也要实事求是,雍正一朝推行改革,的确是让清朝逐渐变得富裕起来,但是问题是某一群人,比如八旗贵族这群人的利益却是事实上被打压的,虽然这样持久下去是有利于国家的,但是也打压了旗人氏族。

而乾隆他不像他老爸,乾隆只想做个表面明君,所以其实他除了把新疆彻底收复了,并巩固了边疆统治这一个大功之外,其他的很多举措其实都是让某一个阶层得到好处,这些得到好处的阶层有给他捧出来盛世的假象罢了,当乾隆刚登基时,统治上不稳定,于是就开始拉拢和官僚们,士绅们的关系,然后停止了雍正推行的变革,这样就断绝了本来可能使清朝更加富强的机会,但是也由此保证了上层阶级的利益。

后来乾隆的统治稳定了,于是又开始着手改善和八旗氏族的关系,于是就开始逐渐的给之前被雍正搞垮的一些人平反,很多呢就是曾经八爷党的人,其实当雍正整自己的兄弟们时,乾隆等人也很清楚,很多罪的是莫须有的,这也让雍正的风评一直不好,并且也让皇室和八旗一些宗室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嫌隙,乾隆二年乾隆放出了爱新觉罗.胤䄉可以说也是用来试探下影响的一步棋,结果这也给乾隆竖立了仁慈宽宏大量的形象。

这时乾隆才登基总要考虑雍正的脸面,也不好直接推翻太多雍正的举措,另外党政过去时间也不久,有的事情也需要时间淡化,几十年之后乾隆的执政其实该有的功绩也已经有了,很多东西也已经定型,这时候他要的就是想千古留名,就比如什么十全老人这种,这时给八爷等人平反,一个是几十年过去,已不可能有人还能翻起什么大风浪,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加分,又能拨乱反正,另外也是的确纠正雍正的错误,无一害而有三利何乐而不为呢?


玄坤


有关这件事,不妨先看看乾隆四十三年,他为胤禩颁布的平反诏书

圣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结党妄行,罪皆自取。皇考仅令削籍更名,以示愧辱。就两人心术而论,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若将有待。

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复入。此实仰体皇考仁心,申未竟之绪,想在天之灵亦当愉慰也。

这份诏书主要有三层意思:

1、八阿哥和九阿哥结党妄行,获罪是咎由自取,皇考(也就是雍正)仅仅革除他们的宗室身份并让他们改名,已经是皇恩浩荡。

2、尽管这么仁慈,但是皇考还是闷闷不乐,因为他自己也都承认,“未有显然悖逆之”。就是说这两个弟弟,并没干什么明显的悖逆之事。

3、自己已经登基四十三年,如果不公布皇考的仁慈之心,后世子孙不明白的就更不敢说了。所以自己把八叔和九叔一起抬进来,以告慰皇考的在天之灵。

这是乾隆自己给出来的官方解释。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我的看法是,

告诉你的都是真的,但真的未必都告诉你。

人心都是肉长的,雍正虽然对于和自己夺嫡的兄弟手段很硬,但未必就真的一点不后悔。在他生前,也许他确实和儿子弘历表达过自己的悔恨之情。但是你要说乾隆就单纯为了给自己老爹还愿,那不可能。

因为与此同时,乾隆还为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讬恢复了原来的爵位,并配享太庙。这些开国的王爷,总和他爹没啥关系了吧?

还有,这些事早不干晚不干,为什么要在自己都一把年纪了才干呢?要知道,乾隆刚继位就改革了很多他爹当年的苛政,他不是个守孝三年不易父法的人。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需要表达自己的仁慈而已。此时的清朝刚刚经过了他大刀阔斧的文字狱,气氛极其压抑。而已经年近古稀的皇帝此时也无需再用大棒来安定国家,因此,从这一年开始,乾隆朝的政策又恢复了登基之初的宽厚,恢复王爷们的名誉就是一例。



青言论史


说到乾隆的八叔,估计乾隆的父亲雍正都要抹眼泪,但是就是曾经一个给雍正带来巨大伤害的一个人,为什么乾隆要为他平反呢?很多人会觉得乾隆不尊重自己的父亲雍正,八阿哥胤禩可是让自己的父亲雍正吃了不少苦的,在《雍正王朝》这个电视剧中,最金典的一个桥段应该是八王逼宫,那时候的雍正被逼的感觉都快要猝死了,要不是后来十三阿哥的救阵,雍正怕是真的要被逼迫的退位。



其实除了这个,老八在雍正当了皇帝之后,表面是听雍正的,但是经常暗地里作梗,搞得雍正这个皇帝当的极其难受,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雍正这才把老八的势力慢慢削弱,最后直接剥夺了老八和老九的爵位、皇籍,贬为平民,但是曾经临驾崩前康熙就跟雍正说过,不到万不得已切记不可杀害你的兄弟,尽管后来有大臣上书处死胤禩,雍正还是没有动手,最后胤禩在宗人府的圈禁下,郁郁而死。



其实电视剧中有些情节是不真实的,比如著名的八王逼宫就是没有的,而且真正历史上的雍正在当了皇帝之后并没有那么弱懦,很多情节都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有些偏差,但是雍正抄胤禩的家、剥夺爵位、皇籍,以及最后的贬为平民都是真实的,在雍正当了皇帝之后老八多次从中作梗也是真的。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当年胤禩被认为是最可能的皇位继承人,也就是当年九子夺嫡中最具有权威的一个皇子,但是最后没有当皇帝,自然会不服气。



而康熙也是一个疑心很重,很精明的人,恰恰是受到支持的人越多,康熙就越怀疑,在太子第一次被废黜之后,很多大臣就是支持胤禩的,而康熙就是有自己的想法,后来太子第二次正式被废黜,也有很多人建议康熙立胤禩为太子,而康熙一直都是绝口不提立太子之事,其实康熙一直都在暗中观察,而实干派雍正就正好入了康熙的法眼,这才最后被康熙看中当上了皇位。



那么为什么乾隆后来要帮自己的八叔平反呢?首先古代的皇帝是权利的代表,做过的错事一般很少会出来道歉的,也不会改的。雍正在晚年的时候跟乾隆提起过说当初自己对胤禩下手太狠心了,有些许的后悔,但是自己又不好出尔反尔,所以只能由儿子乾隆来完成他老人家的心愿,也算是对雍正在天之灵的一种告慰,所以就恢复了他们的名誉、皇籍所有的一切。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康熙大帝,天之骄子;一生的伟业几百年来被人们赞赏,偏偏在儿子们的身上栽了个大跟头,留下来很多麻烦,单单就说当时的皇八子胤禩被雍正帝开了宗籍、改了姓,一直到了第三代乾隆皇帝才有了结果,乾隆帝了给他八叔“胤禩”平反,颇费了一番功夫。

康熙帝的以仁治天下,的确仁到了极致,就为一个“烫屁股”的皇位把儿子们弄的鸡飞狗跳,你死我活,这事在康熙的晚年自己也做了检讨。

皇四阿哥胤禛棋高一筹,在那场夺嫡中完美胜出,是为雍正帝,雍正帝登基后,念念不忘那场兄弟之间的争斗,对八爷党采取了高压式的专政,特别是对“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塘、十阿哥胤鹅”予以严厉的打击,为什么对亲兄弟这么狠?




老八胤禩至死不服的后果

雍正帝登基初期,有很多因素对雍正帝不利,包括“皇权”受到威胁、国库空虚、吏治腐败等等。

在对待这位“八弟胤禩”,雍正帝开始还是比较宽容的,原因是初期的西北军事吃紧等诸多因素,给八阿哥胤禩晋封了王位“廉亲王胤禩”。

可是这位“八弟廉亲王胤禩”并不买雍正帝的账,原因自不必说,就是认为这个皇位应该是自己坐天下,他要一争到底,至死不渝。

处处与雍正帝作对的廉亲王胤禩开始倒霉了,雍正帝要彻底整治他!

罪名仅次于年羹尧

雍正四年,彻底整治“八阿哥胤禩”开始了,胤禩的罪名仅次于年羹尧,重要的是开除宗籍,收回玉牒,改名改姓,将胤禩改名“阿其那”(猪),将九阿哥胤塘改名为“塞思黑”(狗),定为铁案。

这就意味着开除了爱新觉罗氏家族成员。罪名“阴谋刺杀胤礽、希图皇储,府邸暗养刺客、谋为不轨、诡孝矫廉等等大罪几十条”。

最终胤禩、胤塘相继囚死,雍正帝的定罪已经成为事实,无可反转。

乾隆帝颇费心思的平反

单说乾隆登基后为各位叔伯平反一事,特别是乾隆帝这位“八叔胤禩”的平反非常难以找出理由,因为八叔胤禩与九叔胤塘已经由自己的父皇把罪名定的死死的,给他们二位平反,难道自己的父亲错了吗?

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把大部分责任推到“朝臣”身上,为自己的父亲开脱责任并给他的“八叔胤禩”平反找到了借口。

乾隆帝是一位聪明的皇帝,对雍正前朝父亲的执政期间所指定的国策的偏差给予了纠正,虽然“雍正朝”的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对康熙朝留下的好多弊政进行了改制创新,为乾隆朝的盛世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乾隆帝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的处理了一大部分前朝遗留问题。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