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五行之說”的來歷(上篇)

宇宙

“五行之說”是啥意思?對我們的社會、生活有啥影響呢?

要解釋五行之說,首先要提到“宇宙”。那麼,古人對宇宙是如何描述呢?在《文字:自然》曰:“古往今來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用大白話解釋,“宇”代表空間,“宙”代表時間,合在一起,“宇宙”就是時間與空間的統一體。

時間

接著,對於時間,古人是如何記錄呢?老百姓常說“過年”,所以我們重點看看古人對於年份是怎麼命名的。我們準備用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來描述古人是如何做的。

大約3000多年前的商代,古人用兩個“大家庭”名字之組合,一起來給年份命名。哪兩個“大家庭”呢?是“天”、“地”。更準確地說,是“天干”和“地支”。“天干”有十個“兄弟姊妹”,他們的名字是:

探索“五行之說”的來歷(上篇)

天干的大家庭

而“地支”有十二個“兄弟姊妹”,他們名字是:

探索“五行之說”的來歷(上篇)

地支的大家庭

對於大家庭“地支”,他們說:“我們生活在大地上,看到動物繁多,為了方便老百姓記憶,就用動物的名字來給年份命名吧,這樣就非常容易記住了”。隨著時間推移,人們漸漸忘了“地支”原來的名字,但他們的小名—動物的名字,也就是屬相的名稱,卻記憶猶深。他們是:

鼠、牛、虎、兔、龍、蛇

馬、羊、猴、雞、狗、豬

探索“五行之說”的來歷(上篇)

屬相的大家庭

這樣,老百姓常常將自己的生日與上面“屬相”的動物聯繫在一起,非常生動。

組合命名

好了,介紹完兩個大家庭,那麼他們是如何組合來命名年份呢?

就像是兩個大齒輪旋轉,第一年,“天干”家的老大“甲”,與“地支”家的老大“子”,合在一起就叫“甲子”,呵呵,第一年就叫“甲子”年。

探索“五行之說”的來歷(上篇)

第一年:“甲子”年

同理,第二年,兩個大家庭的老二出來了,一個叫“乙”,一個叫“醜”,那麼第二年就叫作“乙丑” 年。

探索“五行之說”的來歷(上篇)

第二年:“乙丑” 年

問題來了,“地支”家裡的兄弟姊妹多,還剩兩個該怎麼辦?古人想了想,說:“沒關係,就像大齒輪旋轉,繼續按照次序進行組合”。這樣,第11年,“天干”的老大“甲”,與“地支”的第11個兄弟“戌”,合在一起,就叫“甲戌”年。

探索“五行之說”的來歷(上篇)

於是,不停地旋轉,年復一年,這輪子轉了60年,總算轉完了。於是乎,在第61年“天干”和“地支”的老大,又能合在一起命名了。這樣,每60年就是一輪,而每12年是一“小輪”。而老百姓常說,“大一輪”的意思,就是“大12歲”。

總結

好了,總結一下,在五行之說的上篇,我們介紹了古人如何理解“宇宙”,以及如何記錄時間—“年份”的。下篇將介紹“陰陽”、“五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