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到浙工大,这位“材料女神”要做学生学习和人生的双导师!

从北大到浙工大,这位“材料女神”要做学生学习和人生的双导师!

从北大到浙工大,这位“材料女神”要做学生学习和人生的双导师!

【本期人物】

余靓,中共党员,2010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201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硕博连读)。现任职于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年入选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肿瘤等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纳米探针的设计与构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在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10篇,并有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篇封面文章。出版英文专著4个章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2项。现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影像材料分会副秘书长、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理事,浙江省药物制剂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


•学习与人生的双导师•

从北大到浙工大,这位“材料女神”要做学生学习和人生的双导师!

我对我本科阶段的刘文涵导师十分感激,他对我就像一个父亲对待女儿一样,从大二开始,就带我进实验室,教我如何实验,如何立项,如何发现关键的科学问题,然后设计实验,在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最后把文章写好。我觉得我现在对学生的要求,很多都是从他那边学习跟借鉴的。

我从刘老师那边学到一个道理:该是你的东西就必须是你自己踏踏实实做出来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从大二开始就做自己独立的课题,基本上寒暑假都不回家。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时,我都保研了,但那个寒假我还是在离过年只有两三天的时候才回家的。当时,运河杯等比赛,能报的我都报了,而且每次都是做自己独立的课题,虽然很辛苦,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培养,而这让我研究生阶段的生活和工作都受益匪浅。

大四的时候,刘老师让我去投了一个稿,在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上作一个口头报告,这个对我的鼓励是挺大的,因为所有上去做报告的,要么是老师,要么至少是研究生的同学,而我是现场当时唯一的一位做报告的本科生,这使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信心倍增。

我也希望有志于读研的同学,多跟自己导师联系,争取完成有自己独立的课题,从立项到最后的论文都是自己独立或者是几个同学组一个团队独立完成,尽量可以发表一些文章,这对自己的未来会有很大的帮助。


•科研之路与肿瘤诊断和治疗材料的未来•

从北大到浙工大,这位“材料女神”要做学生学习和人生的双导师!

我在大一的时候,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是到了大二,我通过学习物理化学,发现虽然我的记忆力并不是那么好,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所以读研的时候我也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

在研一的时候,我把我们课题组里面的所有的实验都做了一遍,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我的细心使我在实验操作过程不容易出错,结合自己的兴趣,于是在研二选择具体研究方向的时候,我并没有选择当时比较火的能源材料方向,而是选择了相对冷门的生物材料。而后,在与临床大夫的交流中,我又发现我们做的材料是国家急需的。个性、兴趣、科研价值等等因素,都使我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我在不断的实践之中认识了我自己,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 ,我们在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正确认识自己很重要,多想一想,多和朋友交流。人生是一场长跑,一时的得失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只要沉下心来,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争取把冷门的东西做到极致,绘就一块属于自己的科技拼图。

从北大到浙工大,这位“材料女神”要做学生学习和人生的双导师!

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纳米探针材料在未来肯定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前段时间,我正好参加了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委会的高端论坛,那里的老师们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信息而且都非常看好其前景。

因为大家都知道,肿瘤治疗在我们国家包括全球都非常严峻,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癌症都已经成为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而且在这个医保并没有那么完善的时代,我们早期诊断是预防肿瘤的关键。所以,发展这一类材料非常重要,而且在未来也只会越来越重要。所以这一类材料,在以后肯定会越做越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中来。

对于这类材料,首先我们是希望其生物相容性越来越强,使它能够做到对人体完全无害,这就需要在动物身上不断试验,乃至在临床上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往上推,确保它的生物安全性,这是最基础的,第二我们希望它的智能化越来越强,肿瘤细胞其实是由正常的细胞演化而来的,所以早期诊断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会越来越好,能够快速、准确地区分处理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并且能够以简单的图像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北大学生有什么•

从北大到浙工大,这位“材料女神”要做学生学习和人生的双导师!

我觉得,北大的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第一点是他们的自主性很强,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们课题组一个大二的学生,他从大二的时候就进课题组。从大二开始到大四,他每天早上七点半前到实验室,晚上十点半以后才离开实验室,这工作的时间完全跟我们研究生是一模一样,除非有课,不然他就来实验室,真的很拼。

第二点是学的活,他们不会死读书,也会通过娱乐活动来放松自己,劳逸结合,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习。北大的社团很多,学生们也总是会参加各种活动,和不同的人交流。

第三点是,他们的效率很高,做事不拖拉。


•我要回工大•

从北大到浙工大,这位“材料女神”要做学生学习和人生的双导师!

我回到工大的因素有很多。

第一,我确实也有一定的工大情结。我在工大学习了这么久,刘文涵老师对我的影响也很深,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支持,所以,我觉得回到工大会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

第二,我希望能把刘老师曾经教给我的东西教给更多的人,把他的教学的理念,对科研的追求与方法不断传递下去,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的。我也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人生经验,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分享给工大的学子,希望可以帮助他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走得更好。

第三,对于故乡的热爱,这样的一份责任,促使我回到母校。因为我是浙江人,在杭州工作对我来说也算是回家了,我也希望能和家乡学校的同学们分享我这么多年的经历。

浙江的精神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作为工大人我真的感受到了这样的一种精神。

•对青年的寄语•

未来可追,初心可回


来源 / 青春浙工大

文字 / 余靓 陈昕

排版 / 罗毅 温宇豪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