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杀了岳飞后,金国为何没有趁机消灭南宋呢?

大帅252990946


岳飞被杀,影响很大,上至朝廷官员,下至黎民百姓,对宋朝的“高管”们心生各种怨恨,赵构和秦桧的行为真地做到了“亲者痛仇者快”。这个仇者,自然是金国了。

对于金国来说,没有比对手自斩大将更高兴的事了,即使如此,金国也没有乘机南下去“消灭南宋”,这是为什么?难道是金国人笨吗?当然不是。

岳飞虽死,但能战的将军还有好几位,这种情况金国要考虑的

岳飞非常出色,但绝对不是“一枝独秀”,因为还有韩世忠、刘锜、李显忠等“中兴”名将。

韩世忠,大家可能都知道,其人虎背熊腰,有勇有谋。出生在贫寒之家,但军事指挥能力天赋异禀。在和西夏的对战中,在和金国的对战中,都立下过汗马功劳。岳飞死时,韩世忠绝对是南宋的脊梁,虽然已经五十二岁了,但不容小觑。

刘锜,年龄与岳飞比较接近,先是建功立业在西夏,公元1140年,在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军,后来在“柘皋之战”中再次大破金军。岳飞死时,刘锜正是年富力强之时,金人绝不敢轻视。

李显忠,比岳飞小几岁,此人胆子大,武艺高。曾经数次率军抵御金军入侵,岳飞去世时,李显忠才33岁,而且对金有着血海深仇。不仅如此,李显忠深知金国内部情况,因为延安失守时,曾被迫降金,后来找出机会南下,全家老幼被金所杀。在和金对战中,李显忠不惜力,敢拼命。

魏胜,弓箭手出身,岳飞死时,已经小有名气,胆略过人,枭雄善战,是个很有实力的年轻小将。

基于南宋还有一战之力,所以,虽然岳飞死了,但金国不敢大举南下。

金国实力差点意思,连年征战,积累还不够

金国灭了大辽,又灭了北宋,连年征战,实力受损。

古代也好,现代也罢,打仗就是打钱。南宋国防和军队实力一般,但钱还是不少,特别是南方更是富庶繁华之所在,如果金国一时半会拿不下南宋,那么势必会被拖入战争的泥潭。

一旦开始打持久战,战线拉得很长的金国,就不占优势了,一方面要对抗南宋,一方面也要防范蒙古草原各部落,虽然此时的蒙古草原并没统一,但如果发现有好的机会,谁能保证,大点的蒙古部落不会偷袭自己的大本营呢?

事实上,后来的金国还是没稳住,继续攻击南宋,但南宋没攻下来,自己真被统一后的蒙古抄了后路,直接给灭了。

金国此时的领导者和军队,灭了北宋后,开始追求安逸。岳飞死前,金国和南宋签订了和平协议

金国刚开始建国时,非常猛,靠一个万人团队,就能叱诧风云,当时流传一句话“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

就是靠勇猛无敌的团队,金国打败了大辽,成为了一方霸主。当了霸主后,继续南下攻打北宋,金人再次证明了他们的勇猛,北宋被打趴下不说,还俘虏了两位皇帝,众多王公贵族。

随着在大都市的生活,被宋朝文化影响,金人开始注重享受了,从上至下,汉化的很厉害。

俗话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样的状况下,金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也开始逐渐下降。

而此时的金国皇帝是金熙宗,这个皇帝不喜欢战争,喜欢汉人文化,喜欢和平,喜欢任用主和派人员。

在岳飞死前,金熙宗和南宋赵构于1141年11月签订了“绍兴和议”,协议规定,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南宋属于金国的附属国,南宋皇帝有金国册封,金国重大事宜,以及领导人过生日等,南宋需要派使臣庆贺。

大家想想,金国这任皇帝不好战,而且已经和南宋签订了和平协议,南宋已经称臣了,还能再去战吗?短期之内,是不能了。

十多年后,金熙宗不在了,金国撕毁了协议,战事重启。

岳飞死后,金国没有乘机攻打南宋,有三方面的原因:南宋还有众多名将,还有一战之力;连年战争,金国实力还是不够,怕被拖入泥潭;皇帝不喜战,军人不愿战,签订了和平协议。


蓝风破晓


岳飞死于公元1142年,史书上谓之千古奇冤。历来都以为赵构是在自毁长城,后人更是对直接下手的秦桧唾骂不遗余力。

可以说,南宋失去岳飞,比丢去一州一郡更为深痛。

那么,金国为何不趁着岳飞被杀后,消灭南宋呢?

首先,南宋虽深痛失之岳飞,也还有“中兴四大名将”之三在世。在面对金国的攻势上,却还是有着还有之力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岳飞死的时候,金国并没有马上就能灭掉南宋的实力。且不说早前在岳飞等人的联手攻势之下节节失利的惨重损失,金人本就没有那个底蕴来一个蛇吞象。完颜阿骨打起兵反抗辽之压迫的时候才多少兵?手上最是直系的精锐,最多时不过是一两万。而南宋疆域较之北宋虽然更少,但在经济上却是更有了建树,所辖之地堪称人多势众。

此时的南宋并不比金国弱,蒙古灭金仅用23年,而灭南宋却用了整整56年!南宋是全世界抵御蒙古铁骑时间最长的国家!


这不是历史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开国皇帝,岳飞是他手下的一员大将,还有其他很多文臣武将。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岳飞被赵构下诏赐死,此后南宋还延续了100多年,悦史君来分析此中要害。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等人被金兵带往北方,赵构即位建立南宋,此时岳飞只是无名小卒,上书求战就被直接开除。

由于金兵多次南下,宋军无法抵抗,赵构一路颠沛流离,有段时间甚至躲在海上不敢上岸,一面积极防御一面派人主持议和,直到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才在杭州安定下来。

这段时间岳飞主要跟随宗泽、杜充等人作战,后来又打击杨么等反叛力量,但并没有主动勤王之举。

当时,主持抗金的主要将领有张浚、韩世忠、岳飞等人,金兵虽然多次进攻,但没能对南宋取得大优势,夹在中间的刘豫伪齐政权不成气候。

但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发生了宋军部分将领投降伪齐的淮西军变,让赵构对岳飞等人也产生不信任,加快安排秦桧等人议和。

此时,金朝方面也有意跟南宋议和,还把伪齐取消,提出归还北宋部分领土,并送回韦太后和宋徽宗遗体等条件,赵构君臣自然是积极接洽。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金兵再次南下,但宋军的抵抗也很激烈,赵构在得胜的情况下要求班师,加快议和步伐。

一年后,赵构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军权,秦桧等人还设法杀害了岳飞,绍兴和议成功,南宋总算稳定下来。

岳飞是抗金一员大将,但还有很多将领在抗金第一线,金兵和南宋实力相当,自然是灭不了南宋的,悦史君再来看看后面,元朝打遍欧亚大陆,金朝都灭亡了,但南宋还是坚持了几十年,说明实力还是很强的。

赵构之所以要解除岳飞等人的兵权,坚决主张议和,说到底是因为南宋刚刚建立,如果要跟金朝作战,就得加重老百姓的税负,自然是民变四起,将领拥兵自重,南宋怕是要早早玩没了。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1141年11月金朝使臣萧毅来到江南册封赵构为宋国皇帝,带来了和议文本,从赵构向金熙宗称臣到两国边界划分和岁贡银两做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南宋不得随意更换宰相,还有一个不成文的重要口信,那就是必须置岳飞于死地。这个条件虽然不成文,可是所有绍兴和议内容达成的前提条件。


金国签订绍兴和议的动机是什么,是金朝已经没有能力鲸吞整个南宋,金朝的军事实力已经大不如以前,按金兀术自己的说法,“我自起兵以来,从没有陷入今天这样的窘境”。

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金朝的崛起和对南方的觊觎只是停留在抢掠的层面上,靖康年初的南侵能够扫荡河北各州县,迅速推进到汴京已经大大出乎意料,他们根本没有做好灭亡宋朝的心理准备。宋朝割了地,赔了巨款送了人质就引军北还。靖康元年末又卷土重来,结果靖康之耻徽钦北俘,即便是如此,金朝显然还是没有打算长久留在中原统制自己打下的江山。


中原毕竟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地利人和同白山黑水截然不同,金朝的行政架构还没有从原始氏族社会向封建王朝蜕化完全,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伪楚,伪齐等傀儡政权来替代金朝管理占领区。

军事上自1130年过后,随着南宋中兴四将的崛起,和金兵长期对垒也总结出不少应对金兵的战法。在四川和尚原,大散关,金军损兵折将,在河南顺昌,郾城,临颖宋军大捷,金兀术拐子马,铁浮屠精锐皆失,岳飞发出了“等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冲天豪言。


十二道金牌功亏一篑,十年武功废于一旦,宋高宗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和金朝苟合,原本已经色厉内荏的金朝乐得绍兴和议的达成,不仅在领土岁币上捡了便宜,而且还去除了他们认为有最大威胁的将领岳飞。

从此双方形成战略相持平衡状态,北方政权逐渐汉化,双方能征惯战的宿将老的老,退的退,南北哪一方撕毁协议出击都不会捞到便宜,1161年完颜亮的南征在安徽采石大败,南方“隆兴北伐”也折戟沉沙。


在双方僵持之下,军事战斗力持续下降,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也逃避不了中原王朝其兴也忽其衰也忽的规律。到了金哀宗时期,金朝面对如狼似虎的蒙古铁骑节节败退,失去北方大片土地,想堤外损失堤内补,征伐南宋抢点地盘最后都只能铩羽而归。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公元1142年岳飞遇害时,距离宋金开战过去整整15年,两国军队的战斗力对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国那些曾经吞辽破宋的开国名将,早已死得干干净净,曾经的百战精兵,也早已战损衰老,不复当年之勇,只剩下个一个屡败屡战的完颜宗弼(金兀术),四处奔波救火,被南宋众多“中兴名将”各种残虐。

金国太师、梁王:完颜宗弼(兀术)【壮年】

即使没了岳飞,其余的南宋名将,韩世忠、吴玠、吴璘、刘锜……这位兀术老兄如果想撕毁合约,南下攻宋,同样一个都打不过。


公元1127年,金军攻克开封,灭亡北宋后,那批金国开国时战术能力卓绝的熊虎之将,在连续破大国、克名城的短暂辉煌后,一个接一个地在无休止的酗酒和纵欲下,暴卒而死。

魏王完颜宗望,1127年死,郑王完颜斡鲁,1128年死,鲁王完颜闍母,1129年死,辽王完颜斜也,1130年死,诜王完颜娄室,1130年死,潞王完颜宗辅,1135年死,秦王完颜宗翰,1137年死……

连同他们麾下的女真虎贲之军,在中原花花世界也早都酥软了骨头,再不复曾经的血勇胆气。

金军人员构成也因此了发生巨大变化,随着不断战损和日益扩充,女真人只剩下少数,被其裹挟南下的契丹人、渤海人、鞑靼人同样不多,反而签发的汉人壮丁、收编的汉人盗匪,逐渐为金军主力。因此,金军战斗力直线下滑,再不复此前纵横北中国所向无敌的威风。

而南宋的新一代优秀将领如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刘锜等诸人,都在对金战争中完全成长起来,令金军连连受挫,遭遇此前不可想象的惨败。


黄天荡之战:韩世忠水师八千人,将完颜宗弼水陆十万大军,困扼整整48日,虽败犹荣。

和尚原之战:吴玠、吴璘兄弟精选三千弓弩手,步兵数千人,大破完颜宗弼十余万大军,俘虏金军将官三百人,甲士八百人,杀伤敌军不计其数。

顺昌之战:刘锜统帅“八字军”一万八千人,大破完颜宗弼十余万大军,包括后来的天顺帝(海陵王)完颜亮和金世宗完颜雍在内,打垮金军精锐“铁浮屠”,斩首金军五千,伤敌一万,杀敌战马三千匹。

郾城之战:岳飞以骑兵八千,步兵七千人,大败完颜宗弼十余万大军(其中骑兵一万五千),以骑破骑,打垮金军精锐“铁浮屠”和“拐子马”,抢夺战马二百余匹,并在之后连续数战,累积歼灭金军万人。

小商河血战:杨再兴以三百游骑,死战完颜宗弼十二万大军,杀其将官百人,士卒二千余人。

颍昌之战:岳飞以三万宋军,大破完颜宗弼十三万大军(其中骑兵三万),斩杀金军五千余人,俘敌二千余人,获战马三千匹。

柘皋之战:宋将刘錡(两万人)、杨沂中(三万人)、王德(八万人),合计十三万人马,大破完颜宗弼十余万大军,并以长斧队万余人,打垮金军精锐“拐子马”。

……

金国真正的开国宿将,不是见了阎王,便是再无早年刚勇,只想留在上京会宁府老家,安享从中原掠夺来的珍宝财帛、红颜佳丽。

因此只剩下完颜宗弼这么个败仗大王、带着“龙虎大王”完颜合达、“啼哭郎君”完颜撒离喝、“金牌郎君”完颜昂这几个哼哈之将,常携十余万兵,东奔西走,来回救火,屡败屡战。甚至连许多伪齐的汉奸将领、收编的土豪盗匪,如郦琼、赵荣、孔彦舟之流,也摇身一变,成为统带上万、数万兵马的金国大将。

也正因金国早已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完颜宗弼虽然屡战屡败,被戏称为"大宋名将制造机",以一己之力,成就了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刘锜等诸人的功业,却非但没有被罢职丢权,依然是金国不得不倚仗的护国柱石。

金国太师、梁王:完颜宗弼(兀术)【青年】

而南宋众将中,岳飞毫无疑问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人。只因为这些将领擅长防御战者多,擅长进攻战者唯有岳飞;擅长以步兵弩兵克骑者多,擅长以骑兵克骑兵者唯有岳飞;擅长战术指挥者多,具有布局天下的战略眼光的也唯有岳飞。

——所以,金军会由衷恐惧称岳飞为“岳爷爷”,会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公元1140年,当顺昌之战、郾城之战、颍昌之战等战役连场大胜后,宋军已经对完颜宗弼率领的金军主力,连续造成毁灭性打击,汴京故都克复,河北河东义军峰起,周边的西夏、高丽等国,以及草原上的鞑靼部落,全都在观望风色,对金国虎视眈眈。

因此,金国朝廷才会打算尽弃燕山以南的中原地区,席卷珍宝,逃回老家。(【虏震惧丧魄,燕之珍器重宝,悉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可惜如此大好局面,却因南宋皇帝赵构的“恐金症”早已病入膏肓,十二道金牌强令各路宋军退兵,更令岳飞仰天悲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所得诸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难以中兴! 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完颜宗弼侥幸渡过危机,回军扫灭后方的汉人义军,接着马不停蹄地发动新一轮南下攻势,正为以战迫和,打的就是针对赵构畏金如虎、一心苟安心态的心理战。

完颜宗弼通过内应秦桧传话,勒逼赵构杀害岳飞,【必杀飞,始言和!】(要想实现宋金和议,就必须先杀岳飞!),

赵构从早年出使金营起,就患上了根深蒂固的“恐金症”,即使是他的亲生母亲和几个年幼女儿,以及无数血亲姊妹,在被金军俘虏后都沦为军妓,在金人胯下饱受屈辱。她们的悲惨境遇也同样激不起此人半点血性。

因此,赵构在完颜宗弼的恐吓下,在奸臣秦桧的怂恿下,竟甘愿自毁长城,杀害岳飞,更签订身为华夏天子却向蛮夷称臣的《绍兴和议》,表示从此“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从此每向“大金上国”上书必言【臣构言】!

宋高宗:赵构

赵构:【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达成和议前的最后一场大战即柘皋之战,在南宋充其量只算二流将领的杨沂中和王德,居然还击败了完颜宗弼十余万大军,大破了他的王牌部队“拐子马”,足以证明金国根本没有任何撕毁和约、南下灭宋的能力。

这也愈加说明了昏君赵构的怯懦无耻:此时南宋王朝明明处于实力最占优势的时期,他却定要杀害岳飞、清洗朝堂主战派,屈膝求和、对金国称臣纳贡,实为国家之耻,万民之辱,徒然留下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金国靠着虚张声势和恐吓,度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统治危机,正要抓紧这宝贵的喘息之机,从容消化双方此前长期拉锯战的河南、关中、山东、淮北等地区,同时将自己尚且十分原始的政权结构加以优化革新,自然也不会立刻南下。


当敌人励精图治、枕戈待旦时,赵构和秦桧这对昏君奸臣却一边狼狈为奸,一边彼此争权夺利,一边迫害忠良,败坏军制、荒废武备,令宋军战力急剧下降,朝中良将或老、或废、或病、或死。

经过二十年休战,等到金国将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充分消化后,便悍然撕毁和约,由其皇帝完颜亮亲率六十万大军、兵分四路大举南征了。

金国天德皇帝:完颜亮

完颜亮【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豪言,更是对自毁柱石、屈膝软骨的赵构的最好嘲讽,以至于赵构听得金军南侵,竟多次在朝堂上公然大哭。或许在他看来「为什么付出了这么多代价,为什么牺牲了全部的颜面和尊严,竟然还是求不得和平!」

赵构绝望之余,甚至一度下令解散南宋政府,集体逃奔海上。前线宋军主帅刘錡早被闲置多年,重病缠身,难以指挥,只能呕血忧愤,更不复当年顺昌大战时的意气风发。

幸有岳飞旧部李宝将军,唐岛海战率三千水勇以寡击众,桐油引火焚尽敌船,聚歼金军七万水师,创造了古代世界海战史上的奇迹战绩。

幸有一介书生虞允文奋身疾呼鼓舞士气,采石之战统两万宋军,力阻金军四十万大军过江。

南宋名臣:虞允文

金军锐气已挫,重臣完颜雍又在后方反叛,自立为帝。因此,完颜亮被刺杀于军中,金国大军遂缓缓北撤。南宋这场从杀害岳飞、割地称臣就埋下祸根的亡国危局,才被侥幸化解。

伟人曾云:【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退让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确是至理名言。

大丈夫做人的道理,像赵构这种从生理上到心理上都如同太监的人,是怎么也不会明白的。


狐狸晨曦


在杭州城里有两处最著名的岳飞遗迹,一是风波亭,另有一处便是天下四大岳飞庙之一的杭州岳飞庙了。

1142年岳飞遇害,岳飞死后的宋朝又继续存在了139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封建王朝之一,从立国到灭亡,共有320年,仅次于汉朝的426年,长于唐朝的290年,明朝的277年和清朝的296年。

虽然北宋被金人灭了,但宋朝在社会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个方面都发展到顶峰。南宋整体的实力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弱。南宋没有被金人灭掉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 南宋并不想战争,宋高宗不太愿意与金国打仗,只想安稳地做皇帝;

  2. 宋高宗若与金人决战,最后灭的不一定是谁呢?那时候,二帝回来了,对他的皇位有威胁;

  3. 金人在北方陆地战争确实强悍,但是在南方水路纵横,山高林密的地区,优势得不到发挥,反而宋朝军队作战实力很强;

  4. 金国的金兀术死了以后,金国没有什么杰出的军事人才可以灭掉南宋;

  5. 金国灭了南宋后,内部开始腐败,内部争斗不断,也让南宋有一定的休养生息时间。

    欢迎讨论


挑着灯看历史


纵然岳飞死了,金国也没有实力能吃的掉南宋政权,金兵根本突破不了南宋的军事防线,宋金南北对峙的格局已然成型,只能划江而治、各守疆界。



南宋完成力量整合,宋金战场态势趋于稳定

靖康之变虽然北宋灭亡,但大部分的国土没有遭到多少破坏,军事和经济的基础尚在。在没有完成军事力量整合之前,赵构的流亡政府的确十分狼狈,被金兀术率领的快速反应部队“搜山检海捉赵构”。赵构不仅一度被赶到了海上,而且还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但事态刚一趋于缓和,南宋综合国力强盛的优势一面马上开始显现,以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为首的“中兴四将”开始在各个战场抗衡金兵,韩世忠在黄天荡围堵c金兀术,岳飞在郾城大破金军铁浮屠、拐子马,都在表明宋军已经具备与金兵叫板的实力。岳飞的被杀,只是南宋的主战派被打压,对于整体军事实力损失很小。等到宋金议和,四川——襄樊——江淮整体防线稳固,双方划江而治的格局基本成型。


金国军事力量分散,兵员素质降低,实力不足以吞并南宋

金国最核心的军事力量,是跟随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的几千骑兵,后来吸收了渤海国的兵力,人数还是很少,满打满算也才一万来人。随着灭辽和宋金战争的打响,尤其是在占据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后,数量有限的金兵在四川、襄阳、江淮三个主战场上疲于奔命,兵力不足的现实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充实军队驻防各个占领区,金国不得不从契丹、北方汉人中强征、招募兵员,军队的战斗力早已不像完颜阿骨打、金兀术时候的那样强大。完颜亮主政金国时,亲率60万大军攻打南宋,但在一介书生虞允文的阻击下,丝毫不能南下半步,可见金国中后期的“多民族混合杂牌部队”战斗力已经严重下滑,早已没有了“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的气势。


金国地缘政治恶劣,南宋、蒙古南北两线作战最终拖垮政权

金国占据中原以来,地缘政治并不乐观,南方有老对手南宋隔江对峙,西面有老牌军事强国西夏割据一方,北面更是有蒙古草原各部落时不时的南下掳掠。卫绍王完颜永济在位期间,已经完成蒙古各部落统一大业的铁木真,大举南下侵袭金朝国土,野狐岭一战一举消灭金国的40万生力军,战火从边境一直烧到中都城下,吓得金宣宗不得不将国都南迁汴梁。在这危急关头,金国本应该与南宋修好,稳定南方战线全力应对北方蒙古骑兵,可偏偏金国决策层却想出了一个“从蒙古那里失去的,到南宋那里补回来”的两线作战战略,逼得本来还犹豫不决是联蒙抗金还是联金拒蒙的南宋,结结实实地站到了蒙古一边。金国的灭亡至此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竹山清溪涧


岳飞在前线频频告捷之时,被赵构以“十二道金牌”催回,后来被投降派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举国同殇,而秦桧此举更是让天下老百姓愤恨不已。

但是,岳飞死后金国并没有趁机灭了大宋,原因何在?

第一,大宋还有很多优秀的将领!

虽然岳飞死了以后,金国少了很大的一个阻碍,同时大宋少了一个对金国的主力战将,也不能不说是大宋的一个损失。但是相比而言,大宋的人才储备还是很有深度,还有很多优秀的将领,能够抵抗金国的入侵。

像南宋“中兴四将”除了岳飞还有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以及刘琪,孟宏等等,特别是老将韩世忠更是老当益壮,奔走在抗金的一线,这些优秀的将领也传承了岳飞的精神,精忠报国,抵挡了金国的南下威胁!

在岳飞死去不到20年,完颜亮大举南侵,被虞允文直接打退,最后发生兵变,完颜亮也在兵变中被杀。


第二,金国和南宋签订了和平协议!

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南宋和金国签订的《绍兴和议》,这个“投降条约”的签订也是建立岳飞在前线多次告捷的基础上,但协议是在岳飞被害以后,秦桧一力坚持下才得以生效!

协议规定:宋金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大宋割让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这样导致金国和大宋南北对峙,结束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宋金两国维持了将近20年的和平。但这也让大宋更加偏安一隅,委曲求全,逐步磨灭了收复北方的雄心壮志。


第三,双方战争金国主力也损失惨重!

公元1140年,金国撕毁合约,金兀术分兵四路大举进犯,与岳飞在郾城遭遇,爆发“郾城之战”,岳飞大败金兀术。

此战异常凶险煎熬,金兀术发动发动精锐骑兵一万五千多骑,后续十多万陆续开来。双方鏖战。此战岳家军猛将杨再兴勇猛异常,遍体鳞伤仍战斗不止。

《宋史.杨再兴传》记载: “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而后,金兀术使出绝招,催动“拐子马”和挂“重铠全装”的“铁浮图”军投入战斗,随后,岳飞命令士兵只砍马腿,大破“铁浮图”,杀的金兵尸横片野,让金兀术的精锐骑兵部队元气大伤,长久都难以恢复元气,这给金国沉重打击,让金国多年都没有缓过神。



第四,金国还没有灭亡宋国的国力!

其实岳飞没死之前,南宋比金国稍弱,但在岳飞被害以后,军事实力双方差不多,毕竟岳飞大挫了金国的元气,而经济实力就完全一边倒,大宋强太多,不缺钱。

所以在后来的“采石矶一战”,虞允文大破完颜亮,让金军再也没有南侵的实力了。

大宋失去了岳飞,更多的是失去了“恢复河山”的志气,再也没有北伐的想法和行动,而失去岳飞,大宋还有偏安一隅的实力,所以,金国并没有大肆进犯!


忠肝义胆岳老三


说真的若是可以的话,金国早就把南宋给吞并了。

要知道岳飞被杀的时候,两国之间已经交战了十五年了,金国的实力也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这时候金国能征善战的元老级的将领,几乎死亡殆尽了。

就连硕果仅存的名将金兀术,也是在南宋连连的吃败仗,尤其是刘琦破了金兀术的铁浮屠,拐子马特种部队后,金国已经没有任何绝招可使了。

这一时期,可以说两国的军事实力大致是相当的,谁也吃不下谁,对于两国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和谈,这个仗先不打了。

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宋高宗赵构为什么敢杀掉岳飞呢?

还不是因为两国已经签订了友好协议,武将已经无用武之地了。

不光是岳飞如此,中兴四将中的韩世忠、张俊也都被解除了兵权。

这时候国家没有战事了,即使宋高宗把岳飞杀掉,对国家也没有大的损失了。

虽说岳飞死了,南宋军民一致感到愤愤不平,但是,活着的人也好不了那里去,比如说韩世忠,在西湖边上买了一块的,从此谢绝门口,在这里苟延残喘的活了下来。

金国的情况比南宋也好不了那里去,他们也开始内斗了。

新登基的皇帝和开国功臣之间矛盾重重,光处理家务事就够他们费精力的。

其实这一期间宋高宗发动战争应该是个不错的机会,但是,宋高宗真的被打怕了,他不愿意在多生战事,好不容易来的和平,他当然选择接受了。

这就是在岳飞死后,为何金国没有消灭南宋的原因。


史学达人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我们传统观念里有许多不合逻辑的固有观念,比如岳飞很能打,完全可以收复失地,灭掉金国,比如秦桧是汉奸等等。



我们重点讲秦桧,以此来论证这个观点。

一千多年来,我们给秦桧的定性就是汉奸,那么他到底是不是汉奸呢?要我说,无论从哪一点来看,他都不是汉奸。

汉奸,在现代汉语中的定义:泛指背叛中华民族,投靠侵略者,充当其走狗,出卖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败类,也即通敌或叛国的中国人。

按照这个定义,我们来分析:

一,秦桧有没有投靠侵略者,肯定是没有。有人说他被金国俘虏过,俘虏后答应了金国的要求,从此就做了金国的走狗,回来就一味的和谈。对于这个看法,我只能呵呵,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表明秦桧投靠了金国,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秦桧所做的事是受到金国的指使。



二,先抛开当时和谈对还是不对,是不是对国家有利。假定和谈就是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那么我们也要搞清楚,当时的国家是赵家的,赵家就是国家,而和谈是赵家的本意,也自然就是国家的本意,秦桧所做的是赵家也就是国家的本意,怎么能说秦桧出卖了国家的利益。

三,当时主战就是正确的?确实,岳飞将军的确是不世出的名将,训练出了大名鼎鼎的岳家军,并且建立了赫赫战功,当年郾城大捷时确实举国欢腾,然后秦桧和赵构用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这就是卖国行为。很多人都认为赵构和秦桧这么做是怕破坏和谈,怕岳飞一旦真的顺利北上,迎回二圣,自己地位不保,这其实根本就不是关键。

关键是当时宋金已经达成初步和议,因为双方都认识到目前的国势下,谁都不可能再有更进一步的可能,如果岳飞继续北上,很有可能刺激金国举全国之力再次大举南下,和谈成泡影不说,现有的政权也有覆灭的危险。要知道,当年宋连软弱腐败的辽的残兵败将都打不过,而当时女真力量不大的情况下灭辽灭宋,如今金国已经统有北方,力量庞大,南宋怎么可能没有忌惮。



其次,今人很难理解宋朝皇帝对武将拥兵的忌惮程度。宋朝之前的五代皇帝被拥兵大将走马灯般的造反的噩梦始终萦绕着宋朝皇帝,而岳家军本质上是岳飞的私人武装,不受国家节制,岳飞在皇帝面前确实比较骄横,岳家军正在一步步坐大,岳飞正在成为最能打的私人武装的最高军事将领,赵构不久前又被武将苗傅、刘正彦造了一次反……这些因素加起来,你要是皇帝,你想不想弄死岳飞?

四,秦桧真的不是汉奸。汉奸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出卖国家利益来获得敌国给予自身的好处。秦桧在南宋已经贵为宰相,他还有为金国卖命的理由吗?金国就算给予秦桧最高的奖赏,也只能是让他当宰相,难不成还能让他当皇帝?宰相也不可能让他当啊,就算让他当金国的宰相,那么金国宰相和南宋宰相孰优孰劣,不也是一目了然的吗?



结合以上来看,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站在现代国家的角度,秦桧确实是奸臣,汉奸,但现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秦桧不仅不是汉奸,更不是奸臣,而是忠于皇帝的能臣,贤臣。二,宋金当时的国力情况来看,和谈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出路,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